亞歐如廁指南:一個地方怎麼樣,打開廁所門便知
怎麼找餐廳、怎麼逛景點、怎麼買東西……自駕亞歐之後,我們收到過各種問題,然而直到前幾天,才第一次有人問關於在國外如廁的問題——這實在太不尋常了,明明廁所的重要和緊迫程度遠大於吃飯、玩耍和購物。
每個國家、地區的廁所總有那麼一點不一樣。很多時候,你打開的是一扇廁所門,看見的卻是這個地方的「靈魂」;你以為自己只是在跟便秘鬥爭,實際上卻參與到了當地的歷史、經濟與文化之中。
最危險的廁所在……
當你從歐洲的古堡下經過,我們建議你停下來看一看石牆的高處,曾經糞便就從此傾瀉而下,古代的路人被屎尿澆了一身的可能性是很高的。
中世紀時,能夠隨走隨拉的便壺最常用。根據《西方文明的另類歷史》,那時候公認最邋遢的是法國人,每當便壺裝滿了,巴黎市民就會從窗口朝外倒。街道上總是積滿了糞便,無論城堡還是城市都臭氣熏天。馬車時常濺起路人一身屎尿,走在樓下被糞水擊中也是常事。因此還專門頒布了法令,要求大家在倒便壺之前要大喊三聲,以作警示。
至於貴族,也並不比平民好到哪裡去,頂多是便壺裝飾得更華麗,有專人伺候、甚至專人圍觀。法國國王路易十三、路易十四都習慣於坐在打孔的椅子(下面擺著便壺)上邊拉屎邊跟群臣指點江山。據說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的王后還在宴會上一邊宴飲作樂,一邊排泄——古代貴族婦女的裙擺都夠寬大,還有人躲在下面幫他們擦屁股。
如今我們走進古老的倫敦塔,還能看見狹窄的廁所,石牆裡面裝有通氣短槽,糞便由此滑落到牆外,理想狀態下是流入外牆底部的壕溝。如果古人站在外牆下仔細看的話,不僅有機會被貴族的便便砸中,還能望見貴族的屁股。
這種內外通透的廁所在中世紀的古堡里很常見,在丹麥的克倫堡宮(即哈姆雷特的城堡)和蘇格蘭的愛丁堡都能看見這樣的設計。我們曾經在蘇格蘭住過一棟15世紀的城堡,公爵房間里的狹窄廁所就是凸出的小隔間,當然現在有了正常的下水道和沖水馬桶,如廁時是不必擔心路人的安危了。
最昂貴的廁所在……
通常你在景點參觀或是在商場購物,你都能夠免費使用這些場所的廁所。但這在挪威是不成立的。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最昂貴的國家之一經歷了艱難的找廁所過程,不是因為廁所少,而是太貴。
我們去過一份套餐80-90克朗的麥當勞,也去過一瓶水20-30克朗的大型超市,還去過一個魚漢堡100克朗的市場,以及免費的旅遊諮詢中心和車站,廁所全都要收費,10-40克朗一次,有些還能刷卡付費。1克朗大概等於0.8人民幣。
在美麗的海港城市卑爾根,我們選擇了一家便宜的商場解決問題。如廁費用約合人民幣10塊錢,我先投幣進去,出來的時候再把紀先生放進去,以節約一次費用。本來我為這種非常雞賊的行為而不好意思,後來發現當地人也會這麼干——畢竟很多人還是不願意為一泡尿付出太多錢的。
旅行者吐槽挪威物價是初見面時最能拉近距離的話題,哪怕來自物價很高的西歐城市如倫敦、巴黎,他們也忍不住對挪威的物件咂舌不已。與此同時,挪威又是世界上最富裕、福利最好的國家之一。挪威的海域里有大量石油,國家富有、人口又不多,形成了令人羨慕的福利社會。高福利總是跟高稅收掛鉤的,而物價自然也跟著與稅收齊高了。
然而,我們在另一座海港城市斯塔萬格的房東表示,現在中國程序員的收入已經跟挪威人相當了,她對此感到驚訝,也更加擔憂近年來挪威經濟的增速減緩和克朗匯率的下跌。我們只好安慰她:即便如此,我們也上不起挪威的廁所。
最骯髒的廁所在……
從哈薩克的新首都阿斯坦納到舊首都阿拉木圖,我們開了17個小時車。從阿拉木圖到哈中兩國的邊境,又是5小時車程。兩段路程穿過了廣袤的哈薩克中部,絕大多數時候,四周都是荒無人煙的草原。
在回到中國的第一個晚上,紀先生就高燒腹瀉了一整夜。第二天,醫生告訴我們,他得了細菌性痢疾,這是一種口糞傳播的傳染病——俗話說,就是吃了屎了。
我們趕緊回憶了一番,毫無疑問這病來自於哈薩克草原上的廁所。在荒蕪的公路上基本都只有旱廁,這些小木屋隨機出現在道路兩旁,周圍沒有任何人、任何建築。旱廁似乎幾十年都沒有人打掃過了,糞便堆積在深坑裡,吸引了烏泱泱的大群蒼蠅。
作為世界第九大的國家,哈薩克只有不到2000萬人口,還不如上海市多。很長時間以來,這片土地都只是騎在馬背上的游牧民族的一部分領土,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後,才宣布獨立。這裡的一切基礎設施都在建設與等待建設中,首都阿斯坦納奇異的未來風格建築群耗舉國之力,而走出城市,便是荒涼的草原與山地。
廣闊平坦的北部草原上地廣人稀,開車數小時幾乎不見人影,許多道路上沉降破損嚴重,臉盆大的坑洞都無人維護,怎麼能指望有人來定期打掃廁所呢?
最清潔的廁所在……
在土耳其和伊朗上廁所,無論是大城市的豪華酒店,還是小村鎮的普通人家,廁所總是打掃得很乾凈。你會發現馬桶或蹲廁旁邊都有一根細長水管,按下噴頭把手就會噴水。這是當地人如廁之後用來清潔屁股的,而且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都是不使用廁紙的。
伊斯蘭教義中對清潔的要求很高,做禮拜前穆斯林必須保持身體的潔凈,小解和排便之後的清潔過程有一整套儀式化的程序。我在伊斯坦布爾一座清真寺旁的廁所,遇見了許多來做禮拜的穆斯林婦女。我能聽見她們在小隔間里沖洗的聲音,耗時頗長。
許多穆斯林男性也會坐著撒尿,這方便他們在排泄後用清潔的水沖洗下體,直到乾淨為止。通常是右手持水管,左手協助洗凈。在沒有自來水管時,人們使用壺從上至下沖洗,而用水盆接水來撩著洗是不行的,因為不夠乾淨。
當然,衛生紙普及之後,現在的土耳其和伊朗廁所也會備有廁紙,不過有很多人嫌棄廁紙擦得不如水洗乾淨。在做禮拜前,許多當地人依然習慣於用水管再沖洗幾次。
一般情況下,這對旅行者都沒什麼影響,只有尿急的時候,聽見當地人在隔間里沖洗的嘩啦啦流水聲,就真的有點令人抓狂了。
最具分享精神的廁所在……
雖然中世紀的歐洲人只能靠隨地大小便和亂倒便壺解決內急,但比他們早一千多年的羅馬人,卻有著完善的供水系統、下水管道網路和坐便馬桶。從這方面來講,中世紀的歐洲真是退步得不像話。
在土耳其最著名的遺址以弗所,我們看見了羅馬時期留下的男用公廁。這座古城建立於公元前10世紀,於公元前133年歸入羅馬帝國。城市繁華昌盛,無數移民、商人接踵而來,傳說基督教的聖母瑪利亞也曾定居於此。
寬敞的公廁就在城中心,保存得異常完好。沿牆鋪開一排大理石,石頭上鑿出一個個規則的洞口,形狀與現代的馬桶幾乎一樣。古羅馬人就坐在這些洞上方便。而石板之下則是溝渠,有流動的水經常沖刷。更高級的是,公廁的中心是水池,夏天能使室內更清涼;公廁的牆壁內則嵌有熱水管道,這種類似暖氣的設施保證了冬季如廁時的溫暖。而針對冰涼的大理石板,則有奴隸去幫忙坐熱了。
公廁的地面上有水槽,流淌著潔凈的水。古羅馬人使用一種一頭帶海綿的小木棒來實現廁紙的功能——先將海綿在水槽里蘸濕,然後擦乾淨屁股,再把海綿扔進溝渠。
沒有隔間,男人們就一個挨一個坐在石板上,光著屁股,一邊排泄,一邊討論政治、生意和女人。能在公廁擁有一個專屬洞口可是很不簡單的,甚至有人花錢如廁,就是為了來跟大家聊天八卦,分享臭氣的同時,也分享信息。
現在我們和許多參觀者走進這個先進的廁所,總會忍不住在洞口上坐一會,像古羅馬人一樣,討論一番使用感受。
最後,在亞歐旅行,我們有幾個如廁Tips:
- 旅途開始時,一定要先認識一下當地語言的廁所怎麼拼寫,能準確地發音就更好了,這有助於你在尿急的時刻,能更高效地拉住一個當地人詢問廁所的所在。
- 通常廁所門上都會繪製圖案以區分男女,如果沒有圖、只有字,那麼請提前學習當地語言的男女拼寫,或是憋著尿觀察當地人怎麼進。
- 自駕游的旅行者,請記住路邊的加油站一般都設有廁所,一般藏在便利店裡;許多大型超市也開設在城市郊外的道路邊,那裡面也有廁所。
- 不要總想著能在路邊的隱蔽處解決問題,在平坦的海濱公路或者綿長的草原公路上,根本就沒有隱蔽處。
- 城市裡的咖啡廳和快餐廳基本都會有廁所,不過許多廁所設置了密碼,遇到這種情況你有兩個選擇,第一是去買一杯咖啡,密碼就列印在小票上;第二是去空桌或者垃圾桶旁找找有沒有別人留下的小票。
- 大多數情況下,你不需要自帶廁紙,尤其是在歐洲,但建議你還是盡量準備充足,以防尷尬。
- 請排隊如廁,在北歐請站得離你前一個人遠一點,他們不習慣過近的人際距離;而在土耳其和伊朗請站得離前一個人近一點,否則後來的人會以為你不是在排隊。
本文首發於我的微信公眾號:2Lunatics
知乎專欄:兩個瘋子一輛車的亞歐之旅——講述自駕環遊亞歐331天、25國的故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