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龍亞瑟之鄉——小威爾士的大歷史(一)

2017-12-09 鄭三發

本文為史圖館專欄約稿,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與史圖館立場無關。

威爾士國旗

公元45年,潘諾尼亞總督普勞提烏斯跨過了高盧北方的海峽,四千人的羅馬軍隊毫不費力地踏上了不列顛的土地,總督興奮地記錄道:「這裡的氣候溫暖而乾燥,蠻族部落孱弱而四分五裂。」普勞提烏斯的軍團毫不費力地按照預定計劃清理了不列顛的南岸,戰爭過程的順利超乎羅馬人的想像,軍隊的裝備和素質優勢因為幸運的晴朗天氣而被放大了。總督隨之下令,將征服不列顛南岸的計劃延伸至征服不列顛全島。

很快,隨著陰雨的到來,羅馬人的征服事業也不再順利——不僅向北方的入侵遭到了頑強的抵抗,已征服的地區也爆發了暴動。其中反抗最激烈的志留人部落開始結合其它被征服的部落,在威爾士第一位著名的軍事領袖卡拉塔克斯的領導下反抗羅馬統治。六年過去,羅馬人最終卡爾蘇斯圍剿了他的主力部隊,卡拉塔克斯逃亡中被女部落首領卡迪曼圖阿出賣,後者則藉此成為了威爾士地區的代理統治者。

卡拉塔克斯在羅馬皇帝克勞迪烏斯面前 18世紀佚名畫家所繪

一個卡拉塔克斯倒下,千萬個卡拉塔克斯站起來,塔西佗在《編年史》中記載這些「蠻族」的戰鬥方式——不論男女老幼,幾乎全民皆兵,擅長伏擊,德魯伊特祭司和巫女會用尖叫恐嚇敵人。第五任總督蘇埃托尼烏斯不再鎮壓暴亂,而是直接採取人口滅絕政策,不過幸運的是布迪卡起義迫使蘇埃托尼烏斯從威爾士撤軍,隨後的戰亂一直持續到公元75年。

蘇埃托尼烏斯

此時,羅馬化已初具成效——志留人首府卡爾文特是第一個被羅馬化的威爾士城市,羅馬式的奢華生活和公共設施收買了多數威爾士貴族和上流居民,儘管威爾士農民還過著鐵器時代的困頓生活。公共神廟讓宗教矛盾得以緩和,拉丁語開始成為上流社會的通用語言——至今威爾士語也有大量的拉丁語外來詞。君士坦丁改革後,基督教溫和地取代了德魯伊特信仰。總體上的穩定持續了近三個世紀,即使不列顛總督阿爾比努斯奪取帝位的戰爭,以及之後賽維魯皇帝對蘇格蘭的遠征,都沒有影響到偏安一隅的威爾士。

公元383年,軍閥馬克西姆斯稱帝,率領著不列顛的羅馬軍隊向羅馬的心臟進軍,他的失敗標誌著羅馬人在不列顛統治的瓦解。馬克西姆斯在威爾士傳說中被神化,以紀念他臨走前留下的那個「統一強大的國家」。而這脆弱的統一,也隨著神的消失而分崩離析。

印有馬克西姆斯的錢幣


活躍於四世紀的葛德丁部落首領庫涅達建立了第一個格溫內斯王朝,並發動了對愛爾蘭的入侵戰爭,隨之,一系列大小王國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威爾士境內。

四世紀末,威爾士已經分裂成了格溫內斯,波依斯,布萊卡涅戈,德維德等一系列早期王國以及更多的小型部落,另一方面,大約從公元430年起,來自日耳曼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朱特人渡海而來,不列顛人在戰場上節節敗退。這一時間,戰爭與衝突成為了威爾士歷史的主旋律。

根據威爾士編年史的記載,公元516年,不列顛人在巴登山戰役中擊潰了勢如破竹的盎格魯撒克遜大軍,傳說這場戰爭不列顛人的領袖是一位叫做亞瑟的部落首領。十二世紀的作家,蒙茅斯的傑弗里在《不列顛諸王史》中很有可能參照了這一段歷史,從而塑造了亞瑟王這一家喻戶曉的形象的雛形。

亞瑟王

傳說中亞瑟王的偉大與不列顛人當時凄風冷雨的處境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巴登山之戰不過稍稍延緩了盎格魯撒克遜征服者的西進步伐,577年的迪拉姆之戰後,不列顛人被徹底擊敗,再也無法組織起可靠的聯盟抵禦入侵。到七世紀,除了威爾士,不列顛人的政權只有地處北方的斯特拉斯克萊德王國維持了獨立。

而此時的威爾士,已經被徹底割裂於其它不列顛人王國之外,為了抵禦西進的盎格魯撒克遜人,麥西亞王國時期建立了一條被稱為奧法堤壩的邊境防線。它由25碼高的石牆組成——這條防線日後成為了威爾士和英格蘭邊界劃分的基礎,也在潛移默化中導致了「威爾士」這個名詞的誕生。

公元8世紀中後期的不列顛

到了九世紀中葉,格溫內斯國王羅德里·馬維爾通過聯姻手段整合了波伊斯,克里迪艮和格溫內斯,並在軍事上擊敗了北方入侵的維京人,初步完成了威爾士境內的統一。但隨後趕來的維京軍隊成功恐嚇了國內貴族,羅德里被放逐並很快死於戰爭,統一的進程又一次放慢。直到羅德里的孫子海維爾通過繼承掌握了塞西里威格王國,海維爾建立了德赫巴斯王國,並通過聯姻攫取了德維德,在禿頭伊德沃死後又繼承了格溫內斯,基本完成了威爾士的統一大業。

海維爾被成為「好人海維爾」,他善於使用謀略(以及下半身)而非戰爭擴張土地,海維爾對盎格魯撒克遜人保持和睦的關係,並向威塞克斯王朝稱臣。在十世紀中葉威爾士迎來了封建統治的鼎盛時期,海維爾下令編纂了威爾士的第一部成文法律《海維爾法》,它對西歐封建法律制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被一直沿用,修訂至十三世紀。

海維爾死後,動蕩再一次籠罩威爾士,由政治強人一手建立的秩序隨著強人的死亡而分崩離析,威爾士陷入了混戰之中,從950年到1066年,總共有35位威爾士統治者在內戰中慘死,過於依賴君主個人能力的威爾士政治體系弱點暴露無遺,長達百年的內戰將幾個世紀的羅馬不列顛遺產和王國時期的文化財富摧毀殆盡。在海維爾時期,威爾士仍然被看作羅馬——不列顛輝煌的殘餘,但到了十一世紀,與蘇格蘭,英格蘭相比,威爾士已經成了落後貧窮而愚昧的代名詞。

1039年,格魯菲德·阿頗·盧埃林先後征服了格溫內斯和波伊斯,並在十字渡口戰役擊敗了從麥西亞入侵的英格蘭軍隊,在殘酷鎮壓了威爾士境內的起義後,他率領軍隊入侵英格蘭,奪回了奧法堤壩西邊被英格蘭佔據的土地。格魯菲德·阿頗·盧埃林在威爾士歷史記敘中是一個殘暴不仁又貪婪成性的暴君,下至主教領主,上到鄰國君王,都對他厭惡至極。

哈羅德二世

1063年,格魯菲德在格拉摩根被暗殺(滑稽),他的首級被送給他的仇人哈羅德二世,哈羅德二世怎麼也想不到,沒過幾年,新的征服者踏上了英格蘭的土地,他的統治將會終結。對於威爾士來說,新的征服者帶來了新的變革,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更多作品見幻想淺綠的B站空間 、我館的公眾號:ID:AlexGreeno QQ群:史圖館164072878;雲韶府545992797

推薦閱讀:

為什麼歐洲袖珍小國多,而亞洲很少?大部分小國都難免被大國強力控制或者吞併的命運?
奧匈帝國一戰時算是新興工業國家嗎?
歐洲各國建築風格上有什麼不同?

TAG:英国 | 欧洲 | 罗马帝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