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 煙火 我的屍體》這本書究竟想表達什麼?
本文的獨特之處僅僅在於「我」一開頭就死了,全文以「我的屍體」這一新穎的視角來呈現。
而這本書給人的深度啟示在哪裡?
其實就是失怙——實際上乙一所有的文字都是在說這個概念。
乙一的長項不是深度啊,乙一的長項是絮絮叨叨還讓你很舒服,他的文字是一種很輕柔的力量,這個人最擅長的是編織畫面和塑造氛圍,我覺得《夏天,煙火,我的屍體》的氛圍應該算相當成功吧,我看的時候都覺得壓力一緊一疏節奏非常好啊。
我超愛乙一的,黑白乙一我都愛,《夏天,煙火,我的屍體》應該是黑乙一了。這部作品對我的衝擊和我對小孩子的厭惡情緒非常契合,或者說更加深了我對小孩子所謂「年幼無知」的厭惡。
在人們的常識里,孩子永遠是懵懂而純潔的。他們的思維以及行為,全部是免檢產品。但是,事實絕非如此:真正認識生命的價值需要漫長的人生體驗,認為孩子比成人更純潔的說法,非常一廂情願。
人的慾望並不是隨著成長逐漸增加,而是在年幼時就深深根植於人性之中的,並且由於小孩子社會屬性的缺失,他們對於慾望的追逐並不存在滿足上的延宕,因而他們惡得更純粹,也更徹底。
我對這本書印象深刻的地方在於裡面對那些孩子的刻畫
記得最清楚的一幕就是彌生因為五月一句很喜歡建一,就想也沒想把五月從枝頭推了下去
小孩子因為天真,能做出多麼殘忍的事情難以推測
綠在文中算是著墨比較少但也很關鍵的人物,她因為家裡的緣故變成誘殺年幼孩子的少女,但是究竟是什麼樣的家庭因素文章里沒有細寫
當然也許是作者沒想好怎麼寫→ →
但是在看的時候,我就會想,究竟是什麼導致這些孩子變成這樣彌生和建一的家庭是很普通的,但是在平常家庭里養育出來的孩子卻可以這麼淡定的面對一個死去的同伴,為了逃避責任而拚命想各種藏屍體的方法,這種冷酷的聰明,讓人覺得很可怕覺得自己很好地教育了孩子的家長們,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他們的孩子到底成長為了什麼樣的人
↑拙見_(:3」∠)_
題主修改了問題。以下只是分享感受,沒有深度討論……
乙一的《夏天 煙火 我的屍體》和《GOTH-斷掌事件》是我最早看的乙一的作品,而且剛好是夏天的晚上看的的。拋開裡面小孩子的「惡」不說。這篇小說,代入的是五月的角色,對死後的世界和感受有奇妙的感覺。而五月對於自己被推下樹死掉這件事好像也沒有什麼憎恨。只是在炎熱的夏天,覺得有點冰冰涼,被擺弄著有點羞怯和難為情。
房間太熱的時候,真想這麼安靜的死一下。可是那麼直白的看著別人驚恐/無法熱情和關切的對待自己的屍體,一定很傷心。這篇小說告訴我們,熊孩子不要輕易動別人的手辦!
沒啥深度,有人愛看就會有人寫。讀書講究這麼多啟示,還深度啟示,太累了吧!讀書找到自己的趣味所在,就可以了。
推薦閱讀:
※加勒比海海洋殺人事件
※大概有十多年了,有人記得這個嗎? 作者到底是誰,謎底是什麼
※如何評價小僧《大地的謊言》這本小說?
※有沒有人可以推薦一些國內的推理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