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平台越來越多標榜全手勢操作的應用,有何利弊?如何解決弊端?
多種手勢操作的app之間缺乏統一規則,比如有的是左滑返回,有的是向上滑動返回,原本是直覺下來完成的,卻演變成一種直覺對應多種結果...用戶學習成本反而增高。
首先討論自然手勢。
所謂自然手勢就是在真實物理世界中存在或演繹而來的手勢。例如上下滑動滾動列表,向右滑動拉開抽屜等。這類手勢是自然的,不需要或極少需要用戶去學習。大部分這類手勢已經比較常見,創新空間也很小。
另一類是定義手勢。這類手勢並非存在於真實物理世界中。比如滑動刪除、某新聞應用的下拉返回上一頁、雙擊放大地圖等等。這類手勢需要學習甚至反覆學習才能熟練使用。這類手勢類似於我們GUI中常用的快捷鍵,可以提供給高頻使用此功能的專家用戶。所以:- 最好要提供alternative且obvious的路徑同樣可以完成操作。下拉返回上一頁的同時提供一個返回按鈕,例如雙擊放大地圖的同時提供一個放大按鈕或雙指捏放(自然手勢),或是藏在MENU里等等。
- 如果不提供alternative方法,那最好做好用戶永遠不會發現這種手勢的心理準備。例如蘋果的點擊標題欄可返回列表頂部的功能,許多用戶不知道,或即使知道,在剛開始使用的時候會發生忘記使用的情況。
- 定義手勢盡量不要在主要場景或完成主要任務的流程中使用。例如Detail頁面返回List頁面使用了下拉返回上一頁的操作,那麼對於新手用戶,學習門檻將會很高。
- 反之,可以給專家用戶對應一些頻繁的操作提供快捷的定義手勢,提高操作效率。就像很多瀏覽器用戶會使用滑鼠手勢插件一樣。
- 謹慎在手機上設計多指操作。
我曾經也覺得手勢只能作為可選的操作方式,並且堅信用戶對學習一個產品操作的耐心,哪怕是剛需,也遠低於我對優酷廣告的耐心。
並在經歷過傳說中交互高手出品的clear之後,更加堅定的認為手勢天生不自然,人們還是喜歡顯眼的button,喜歡粗暴的「加紅加粗」。(Clear:https://itunes.apple.com/us/app/clear/id493136154?mt=8)意外的,最近用到ifanr剛發的客戶端,讓我覺得全手勢也沒我想的那麼糟。我不記得自己有學習的過程,用起來很流暢。當然操作也只是左右滑、上下滑、短下拉+長下拉、單擊等幾種(好像也沒有其他了……),且ip5下也單手操作即可。
但產品功能缺並未覺得缺失,覺得設計的很有智慧。
(ifanr https://itunes.apple.com/cn/app/ifanr/id574437211?mt=8)所以,我想還是和設計有關。
如果操作的種類少、平常,可以選擇僅用手勢。在交互上創新,是需要很大的成本的,非必要不值得。--------------
PS:有幸吸引到ifanr@王偉興 GG來回復~同時附上一篇介紹ifanr對於手勢操作設計的想法的文章 http://www.ifanr.com/195998利:
- 手勢可以代替一組操作:比如Android的「輸入圖案解鎖」,一個動作,代替了「點輸入框、輸入密碼/密碼/密碼/密碼、按確認鍵」這6個動作;
- 手勢可以代替不方便的操作:比如iOS左上角的「返回鍵」,右手單手操作不方便,如果有個橫向拖動手勢表示「返回上一層」,手小的mm就開心了;
- 手勢可用於避免誤操作:比如iOS滑動解鎖手勢,是「點擊、確認點擊、滑動並滑動足夠長距離」的組合,這麼做避免了手指碰到屏幕後意外解鎖;
- 增加操作時的小情趣:比如下拉刷新當面頁面,比點按鈕刷新要好玩一點;
- 滿足用戶的虛榮心:比如在星巴克用iPhone滑動解鎖,肯定比在沙縣小吃用Nokia按五方向鍵更騷;
- 滿足產品設計師/交互設計師的虛榮心:不解釋了。
弊:
- 難學:難以學習,難以記憶;
- 難用:小孩和老年人手指不靈活,難以完成複雜手勢;
- 煩人:得浪費很多時間去說服喜歡手勢的產品/交互設計師,搞不好造成團隊成員之間關係惡化。
解決弊端的方法:
- 把手勢作為高級的、可選的操作方式,而不是唯一的操作方式。一般用戶用一般操作方式,高級用戶用手勢;
- 在產品設計中少用手勢,剋制發明手勢尤其是獨家手勢的衝動;
- 理解「全手勢」是個可行性很差的2B想法。
這一幕並不新奇。
規避矛盾的方法其他幾位已經解釋清楚,不把多手勢當成界面交互的命門即可。
我想借題目談一下對這種現象的理解。這一幕早在 WinForm 時代已經上演,現在基於 Win 平台的第三方控制項包不勝枚舉,操作習慣完全相左的控制項不在少數,以 TableView 類的控制項最為奇葩,並且在 Web 上延續,基於 JQuery 的眾多插件、控制項包延續了 Win 上的混亂,現在又燒到了移動平台,多手勢的混亂只是個開始而不是結束,其實在多手勢之前,已經有一些違背 iOS 設計指南精神的控制項,當然,極個別。
預計未來將會出現若干套 iOS 平台上的第三方控制項包,並且很可能成為獨立於 iOS UX Guideline 之外的事實標準。這些控制項包將包攬從數據交互到界面交互的所有介面,個體開發者只需要找到源碼,改改,就能用上,至於改了什麼,就不太一定了,但始終可以滿足某些需求 —— 無論是開發者個人的炫技,還是特定用戶的重口味。
本質上是 統一平台 與 特例需求 的衝突,這是必然衝突,無法避免。早幾年沒出問題,或者說問題不大,只是因為 iOS 的平台勢能非常強悍,而開發者話語權較少,現在略有改觀,老爺子走了可能是個影響,另一個原因是應用太多了,一套指導性的指南無法方方面面照顧到所有場景所有需求,因此在統一平台的基礎上,分化特例需求的實現就是必然的路徑,特例多了就成了常例,常例將成為事實標準,而後又有新特例,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現在只能寄希望於一些強勢團體站穩腳跟後,獲得大部分的事實認同,然後引導從業者,走向進化後的統一標準,然後再次分裂,再統一……理論上來說,越多手勢越好,因為毫無疑為的,手勢可以大幅提高使用效率和操作舒適度。問題不在手勢是否自然,關鍵點在於,(1) 如何漸進有序地推進; (2) 平衡唯一還是可選的存在; (3) 有良好的指引和教學; (4) 系統全局通用的標準。蘋果已經在 Mac OS X 上面做到了:
一些優秀的獲得大量用戶的應用出現並逐漸培養用戶,進而逐漸統一手勢含義,形成用戶習慣進而影響其他應用;手勢需本著人的直覺來定義規則,例如ios平台上,向右滑返回就比上滑返回要順暢、好理解的多;在用戶習慣形成後,手勢可以大大改進現在的交互方式
我們只使用了「自然手勢」,以及約定俗成的「自定義手勢」(下拉刷新)。我覺得把交互作為最大亮點的應用都很傻,包括 Clear。
按鈕更精確,手勢容易誤操作。
推薦閱讀:
※iOS開發質量的那些事
※iOS 的融合與 AR 的崛起
※[貝聊科技]AsyncDisplayKit近一年的使用體會及疑難點
※破一下 Apple 與 PRC 領土有關的兩條謠言
※你對 OS X 10.11 / iOS 9 的預設中文介面顯示字體有哪些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