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腳二肩三制動

前一篇文章談了下蹲挺鎖緊肩肘的必要性,其中談到了一個支撐的順序:

從技術原理來說,分腿要先於鎖肩,鎖肩要先於緩衝制動。

而又因為下蹲挺和半挺的分腿要快於箭步挺,也不能說快,只能說比箭步挺方便,不需要特意去練習,所以更應該把重點放在如何鎖緊肩肘上,鎖緊了再慢慢退讓制動,一旦感覺到了制動完成就立刻起立,免得再出意外。因為重量是過頭支撐的,肩關節又是活動度很大的球窩關節,很重很重的杠鈴處在一個不穩定的基面上,如若有一點點重心變化,就需要去搶救,而下蹲挺的搶救是絕然不如箭步挺方便的。

我簡單的編成口訣,一腳二肩三制動。

我以呂小軍舉例吧:

上挺準備姿勢

注意他的左腳。

上挺發力蹬展

注意左腳,右腳已經落地了,左腳刻意抬起來一點,去往外跺。

一腳

腳步已經支撐住了,可是肘尚未打直,肩膀尚未鎖死。

這一跺,就是他每次上挺時都有和箭步挺一樣的聲音的原因。

箭步挺腳下的聲音主要是前出腿貢獻的,箭步挺來說,是後出腿往後貼著地面「蹭」過去,前出腿「搓」跺地面,留下清脆的支撐聲音。

而下蹲挺選手有些腳下是沒聲音的,比如龍德成,他站得寬,腳尖都不離地。腳底一點聲音都沒有。

而還有一類下蹲挺選手是左右分腿的,比如田濤和石智勇,並伴隨微小的前跳。因為左右分腿,所以腳底也會有聲音。

(懶得弄圖了)

而呂小軍的話,左腳去跺地面那下兒和之前的站距相比幾乎沒寬多少。

他為什麼這麼做?我想,是去找那種和箭步挺一樣分腿支撐的感覺,很清脆的,「啪」地一下。

而且我一直有觀察到,他連抓舉也是這樣的。

抓舉蹬展瞬間

腳落地瞬間

發現他右腳是自然落地,發力前後沒有變化,而左腳晚於右腳落地,有個蹬踏的細節。

我想他的確是在找類似像箭步挺分腿支撐的時候清脆的那個聲音。和田濤、石智勇一樣通過左右對稱分腿來找支撐的感覺是如出一轍的。

當然這個做法並非必要的,因為前面我們已經看到,龍德成腳下就是沒聲音的,因為他壓根不分腿,腳尖都不離地,只有腳跟離地。上挺發力前後完全是在原地的。

但這個做法的的確確有個好處,就是能幫助你找到腳下支撐的感覺。

接著往下看,這篇文章的主題是支撐的細節,三個步驟,一腳二肩三制動。

看圖已經知道,腳是最先落地支撐的,呂小軍通過幾乎沒有位移的,原地跺腳來找這個腳底支撐的感覺,接下來就是要鎖緊肩肘了:

二肩

看看他是在什麼位置打直手臂、鎖緊肩肘進行支撐的——很高的位置,類似一個半挺。

接下來要蹲下去緩衝制動,通過這個緩衝制動,對於他來說,在輕重量的時候起立是非常快的,借力反彈起立。

三制動

接下來看看他一路把重量加到200公斤,是否符合一腳二肩三制動,這個順序。

看左腳,右腳自然落地,左腳刻意原地蹬踏

100公斤:一腳

100公斤:二肩

100公斤:三制動

130公斤:左腳

130公斤:一腳

130公斤:二肩

130公斤:三制動

160公斤:右腳快左腳慢

我們可以這麼理解,比如一個箭步挺左腿前出的選手,左腿是他的支撐腳,右腿是他的動力腳,也就是說,對於箭步挺選手來說,前出腿是支撐腳,後出腿是動力腳。

也就是說,人的雙腳,一前一後或一左一右,承擔了不同的職責。

對於下蹲挺來說,支撐腳和動力腳就是雙腿,但人類是雙腿一前一後輪替行走的,雙腳同時成為支撐和動力腳可能是有點不符合人類本能的,所以之於呂小軍來說,左腳就是支撐腳,做出刻意蹬踏的感覺,類似箭步挺中的前出腿,右腿就是動力腳,發力之後自然落體。

160公斤:一腳

160公斤:二肩

160公斤:三制動

180公斤:左腳刻意支撐蹬踏

180公斤:一腳

180公斤:二肩

180公斤:三制動

200公斤:左腳蹬踏

200公斤:一腳

200公斤:二肩

200公斤:三制動

從180公斤鎖緊肩肘的情況來看,180公斤對呂小軍來說還是有可能用半挺完成動作的,我在上一篇文章談到:

有人曾經疑惑,為啥田濤不半挺,為啥翻鈴的時候接鈴位置很高,但非要蹲下去呢?

因為,大腿在平行位置是最不利於支撐的!

最有利於支撐的身體姿態就是站直了,所謂立柱頂千斤。

次一級下來就是大腿高於平行的位置(半蹲位、預蹲位)和低於平行的位置(深蹲位)。

最不利於支撐的位置就是平行位。

高於平行和低於平行的位置都是有利於支撐的。

而200公斤則只能蹲下去,因為在鎖緊肩肘的時候,身體已經下潛到了大腿平行位置,想要在這個位置硬頂住杠鈴是幾乎不可能的,所以必然會蹲下去。

呂小軍為了保證技術動作的穩定性,從20公斤到200公斤的賽前訓練中,全部都使用了下蹲式技術,不論重量輕重,翻鈴一律使用下蹲翻,上挺一律使用下蹲挺,儘管很輕的重量能夠輕鬆高翻和半挺。

由此可以看到,下蹲挺也不是無限制的蹲低,下蹲挺也和箭步挺一樣,需要上挺上送的高度,有上送高度,支撐、鎖肩才更有餘裕。

前一篇文章說了下蹲挺選手要練好半挺,這篇文章再次說明練好半挺對下蹲挺選手有多重要。

半挺練好,爆發力練上去,送的高,支撐、鎖肩更悠然自得。沒有上送高度,往下蹲得再快也白搭。

一腳二肩三制動。

這個技術原理,對於下蹲挺來說是這樣,對於箭步挺來說也一樣的。兩種挺法在技術原理上並沒有本質的區別。

廖輝挺舉205公斤:一腳

廖輝挺舉205公斤:二肩

廖輝挺舉205公斤:三制動

只不過相對於,下蹲挺的制動是通過下蹲緩衝的來說,箭步挺的制動是在鎖緊肩肘的同時,靠前後分腿形成的十字支撐來頂住杠鈴,杠鈴的回降是不多的。半挺在制動方面也是有點類似這樣的。

(箭步挺從上往下看是十字支撐,從側面看則表述為三角支撐)

往往在極限重量的時候,難以控制的需要向前搶救。

廖輝挺舉205公斤:向前搶救

這當然是箭步挺的優勢之一。雖然下蹲挺和半挺也能向前搶救,但絕對是不如箭步挺便宜的。

搶救難度:下蹲挺>半挺>箭步挺

下蹲挺往往在極少數鎖緊肩肘、杠鈴偏前偏後不多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搶救,關於下蹲挺的搶救,偏前的搶救比如石智勇15年世錦賽第一把187的向前搶救,偏後的搶救,我記憶里,田濤15年全錦賽有一把是起立的時候向後搶救的。因為他前跳很多,所以有點偏後。

下蹲挺在鎖緊肩肘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搶救,如果沒有,杠鈴往下走,人也往下走,還沒鎖肩,談不上支撐,也就更談不上搶救了。

相反箭步挺的優勢體現出來了,往往我們看到,很多箭步挺選手沒有進肩鎖肩,僅僅打直手臂,在這樣不犯規的情況下還是有可能支撐住杠鈴的。

比如這次全運會周俊的最後一把。

再比如,臂力夠大,沒有完全打直手臂的情況下,用胳膊推杠,也有可能支撐住,如果裁判不判,依舊能算作成功的試舉。

比如這次全運會廖輝194,推杠完成動作,只得到了一盞紅燈,危險過關。

而同樣的在這次全運會,蒙成160公斤和廖輝一樣的情況,有一點推杠屈肘,卻得到了三盞紅燈。

我的意見是,要不兩個人都給白燈,要不兩個人都判失敗。我替蒙成不值。當然他的上挺技術也糙得要命了。

從規則上來講,下蹲挺的優勢又體現出來了,不容易被誤判,在我的觀賽經驗里,下蹲挺因為屈肘和推杠被判失敗的,或者被改判的幾乎沒有,我一例也想不起來。可以說完全沒有。

因為下蹲挺是一種容錯率很低的舉姿,所以選手在訓練中更加重視技術動作。而且下蹲挺是往下蹲著緩衝制動的,區別於箭步挺的支撐是往上頂著制動的,所以,即使去推杠也用不上力,也就不存在推杠的問題了。而下蹲緩衝制動的必要條件又是要一次性鎖死肩肘,所以也就不存在肘屈伸、和沒進肩的問題了。因為如果沒進肩,蹲下去會直接失敗。不存在支撐的可能性。

這篇文章後面談了點多餘的。不過主要就是講,上挺發力後支撐的順序,一腳二肩三制動。


推薦閱讀:

我發現我穿平底鞋比深蹲鞋舒服多了,這是什麼原理呢?
如何完成標準的高翻(Power Clean)?
舉重運動為什麼對姿勢要求極為嚴格?

TAG:举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