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響人才搶奪戰,李飛飛帶著 Google AI 殺回了中國市場

今天上午,在上海舉辦的 Google 開發者大會上,Google Cloud 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首席科學家李飛飛身穿一件中國風紅色上衣登台發表演講,並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 Google AI 中國中心今天成立!

Google Cloud 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首席科學家李飛飛

該中心將由李飛飛和 Google Cloud 研發負責人李佳博士共同領導。李飛飛將會負責中心的研究工作,也會同時統籌 Google Cloud AI、Google Brain 以及中國本土團隊的工作。

被傳言了很長時間的 Google 重返中國,終於落地變成了現實。而這一刻,距離 Google 退出中國已經過去將近 8 年的時間。

離開中國 8 年, Google 失去了太多

2010 年,智能手機剛剛接入 3G 網路,蘋果推出了革命性的產品 iPhone 4,移動互聯網的大幕才剛剛拉起;在那一年的春天, Google 宣布退出了中國。

在過去將近 8 年的時間裡,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而中國的互聯網環境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以阿里、騰訊為代表的新經濟力量開始出現在世界 500 強的榜單,並相繼成為全球十強的科技公司。

在這樣的背景下,Google 卻幾乎缺席了中國整個移動互聯網時代。儘管 Google 的安卓系統在中國人人皆知——據中國互聯網協會統計的數據,2016 年中國境內活躍的智能手機達 23.3 億部,其中安卓系統手機佔比高達 83.02%。

然而尷尬的是,Google 最核心的搜索業務,以及最掙錢的廣告業務,其價值均不能在中國的安卓手機上得到體現。

除此之外,在中國日益龐大的手機應用市場,Google 亦是無法分得一杯羹,其中最顯著的是遊戲應用:2017 年中國手游市場營收規模超過 1100 億,佔全球規模近三分之一。然而由於中國地區的安卓手機系統大多並未經過 Google 官方認證,為各大廠商基於安卓開源的代碼自行定製,遊戲應用均分布於第三方廠商開發的應用商店中,所得利潤幾乎與 Google 無關。

反觀 Google 的競爭對手蘋果,在中國市場的業務則相對順暢許多:截止今年 7 月,iPhone 的中國用戶為 2.43 億,佔到全球總數的近三分之一。在不久前的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蘋果 CEO 庫克還得意的表示,中國應用開發者在 AppStore 共獲得 1120 億元人民幣的收入,居全球第一。

蘋果 CEO 庫克

蘋果打造的一個囊括終端硬體、操作系統、應用商店(AppStore)、支付工具(Appale Pay)在內的完整又封閉的生態系統,已經牢牢把控住了每一個能產生價值交換的關口——無論是開發者要開發基於 iOS 的應用,還是用戶要聽音樂或是購買遊戲 App,均要乖乖向蘋果付費。

這個 8 年前 Google 「放棄」的中國市場,此刻已經成為其競爭對手蘋果最大的金主之一。不知道在 Google 退出中國時,擔任 Google CEO 的埃里克·施密特(Eric Emerson Schmidt)後來有沒有為當年的決策而捶胸頓足。

以 AI 的名義重返中國,為了什麼?

Google 已經錯失了中國移動互聯網的黃金時代,眼下中國的搜索引擎市場已被百度、搜狗佔領,手機業務也面臨華為、小米、vivo 等強敵,雲服務有阿里雲,遊戲應用有騰訊、網易。那麼 Google 將以何種方式再次切入中國市場呢?李飛飛給出的答案是人工智慧。

「我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多次聽老師提起拿破崙的這句名言:中國是一隻沉睡的獅子,他一旦被驚醒,世界會為之震動。」李飛飛說,在今年的幾次回國當中,她已經親眼目睹了中國在 AI 基礎研究、 創業、產業發展和政府支持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 AI 的世界裡,中國早已覺醒。並已迅速成為領軍者之一。」

她用中國在 ImageNet Challenge、Kaggle 和 AAAI 三個學術平台的優異表現來展示了中國在 AI 研究方面的成就:

首先,AI 界矚目的 ImageNet 挑戰賽從 2015 到 2017 連續三年的冠軍團隊均來自中國。而在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數據科學和機器學習開發者社群 Kaggle 上,中國開發者已經迅速躍升為第三大的貢獻者人群。在 Kaggle 平台的 Top1000 名貢獻者中,有 65 人來自中國。

這的確是一個令人倍感驕傲的數字,中國除了有市場,還有數目龐大的 AI 人才。而 Google 進駐中國的第一步,也是與人才有關。

「我們很珍惜這次 Google 與中國頂尖 AI 人才合作的機會,這些人才,勢必也是全球頂尖的 AI 人才。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們由衷希望,這將成為 Google AI 中國中心長期發展的第一步。」李飛飛在演講中說到。

據相關人士的解讀,Google 的這次「重返」中國可能並非純粹的落地實際的商業運營計劃,而是很可能會在中國建立一個以 TensorFlow 為核心的 AI 人才社區,用以招募和吸引中國的 AI 人才,以及穩固 TensorFlow 在開發者中的地位

谷歌在今年 I/O 大會上推出針對手機端應用的 TensorFlow Lite 版

TensorFlow 是一個用於機器智能的開源軟體庫,可以支持深度學習的各種演算法,已於 2015 年年底公布並宣布開源。即便在國內無法正常使用 Google 的大量服務,但中國依舊是 TensorFlow 在用戶增長最快的亞洲國家之一——截止今年 4 月,TensorFlow 的負責人 Rajat Monga 向媒體表示,TensorFlow 在中國地區的下載量已經超過 14 萬。

為了吸引中國的開發者,TensorFlow 已於今年 8 月發布了中文網站;而今天又推出了 TensorFlow 微信公眾號,為中國開發者提供最新的 TensorFlow 新聞和技術資源。

要重返中國,Google 可能會面臨哪些方面的困難?

Google 很早就開始提重返中國,例如現任 CEO 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曾在 2015 年就提出希望借力 Google Play 重返中國,但直到今天,這款在國外幾乎是安卓標配的應用商店,依然未能進入中國內地。

而此次 Google 以 AI 的名義,想必也是瞅准了中國政府層面向 AI 產業釋放的友好信號:今年 7 月,在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中,提到中國要在 2025 年將 AI 產業打造成一個年產值 4000 億人民幣全新產業,並在 2030 年成為人工智慧的全球領導者。

這對於已經確立了「AI First」戰略的 Google,確實是一個很好的重返中國的機會。然而 Google 在中國的相關業務已停滯多年,在推動新計劃的過程中很可能同樣會是困難重重。

一是會面臨 BAT 代表的中國公司在人才搶奪方面的競爭。在過去的幾年裡,百度、騰訊、阿里等公司已經紛紛豎起了 AI 的大旗,大量收納 AI 相關人才;此外還有大量的 AI 創業公司出現,谷歌此時要想在中國重建一支高水準的機器學習團隊,恐怕不是件太容易的事。

另一個大問題便是數據的匱乏。在谷歌離開中國的這些年中,中國將近 8 億的網民已經為中國的 AI 公司貢獻了海量的數據,谷歌的 Google 系統在中國有著廣泛的用戶基礎,但實際上相關數據被牢牢掌握在幾大互聯網及手機廠商手中。

而缺乏中國用戶數據基礎的谷歌要在中國如何開展機器學習相關業務?對此李飛飛認為「AI 是全世界的挑戰」,她表示現在有大量的開源數據集可以使用。伴隨 TensorFlow 用戶的積累,後續也逐漸會形成 Google 的本地數據集。

李飛飛,這位成長於中國,受教於美國,在 AI 界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的睿智女性,能幫助 Google 圓了這個「中國夢」嗎?

微信 | 深圳灣(ID:shenzhenware)

作者 | 談哲

---------------

本文系 @ShenzhenWare 創作發布,轉載請註明來自深圳灣,並標明網站地址 shenzhenware.com。

深圳灣 shenzhenware 是最早也是最活躍的硬體創新社區和媒體。深圳灣連接全球硬體創新者,連接硬體生態鏈上下游,連接跨界產品的設計、技術、生產、渠道、商業、創新。深圳灣關注「AI+硬體」帶來的場景和交互創新,以及與平台和應用相連的全產業鏈升級。


推薦閱讀:

理解機器學習中的 L2 正則化
人工智慧演算法會不會是最了解你的?可以完全信任演算法的推薦嗎?
滴滴演算法大賽賽題「供需預測」最終要解決什麼樣的實際問題?
那些深度學習《面試》你可能需要知道的
大數據背後的神秘公式—貝葉斯公式

TAG:谷歌Google | 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