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的樞紐---所謂的丹田

從我簡單的談了談崩拳的一些理解後,這幾天收藏漲的很快,對我也是一個很大鼓舞。我也希望能拋開過去的拳理(過去拳理拳論附會了大量陰陽五行學說,在科學如此發達的今天,這些東西完全可以拋棄的。),將一些多年練習的經驗用相對通俗易懂的話分享給大家。

。。。。。。。。。。。。。。。。。。。。。。。。。。。。。。。。。。。。。。

我多次提到過一個觀點,那就是形意拳和心意拳的力量源自於自身的身體結構,而且是高度依賴於身體結構的。

有的朋友質疑說內家拳力量不是源自丹田么?

其實這麼說也沒錯,但是我更認為丹田是力量樞紐,是發動機。

好比一輛拆了發動機的坦克,外形上完整無缺,重心穩固,七八十噸的重量也擺在那裡,任你推拉都紋絲不動,但是要撞開前面的牆,做不到。因為沒了發動機,動不起來,七八十噸的重量不能移動,也就沒了橫衝直撞的力量。要是裝上個馬力不足的發動機,這坦克也能動,但是速度太慢,雖然結構穩當,誰也碰不過。可惜遇上靈活點的目標,你七八十噸的鋼結構碰不到人家也白搭。

而人的丹田起的就是這樣一個作用,身體結構的樞紐,力量的發動機。

下面先來看看我說的丹田是指哪裡。

我這裡說的丹田,主要是指由命門-尾閭-小腹-胯骨等幾個部位組成的整體。

如果把這幾個部位周圍的肌肉群也算上的話,基本上等同於我們現在核心力量訓練中的區域了。

對於沒有丹田訓練的朋友來說,把核心區域看作丹田也可以,不會有什麼影響。只是運動方式有差別罷了。

核心區域的重要性我就不多談了,只是簡單的說說形意新意拳中,丹田或者是核心區域的運動方式。

如果把丹田看作是一個球的話,那麼這個球是可以上下、前後、左右翻滾運動的,這運動帶來的力量,就是所謂丹田發勁的實質。而在這個球的翻滾運動過程中帶動脊柱、肩胯、膝肘、手足的運動,就是所謂的以丹田擊人。

我在這說句得罪人的話。

人雖然有高矮胖瘦,但是身體結構都是一樣的。內家拳雖然自古吹得很神,但是也離不開這些部位發力。期間可能強調一些呼吸吐納的技巧,也僅為了服務於增強爆發,根本上還是離不開這些部位。

什麼氣沉丹田之類東西,也無非是通過呼吸使得橫膈膜上下沉墜提升,和現代搏擊中,拳腿攻擊時吐氣或發聲穩定重心,增強擊打力量的原理都是一樣的,談不上什麼神奇。

只是心意和形意對丹田的鍛煉和運用上,無非更細膩一些,變化更多一些,平常心對待即可。無需神話,妄想單獨練個丹田功就能打人是不存在的,就和廚子單練刀功就想成大廚一樣。

說到這裡得提一下,心意拳和形意入門練習時對丹田鍛煉存在的一些差異。雖然形意出自心意拳,但是二者對丹田入門區別很大。

先說形意拳,形意入門是不從丹田練起的,而是從稍節練起。從身體結構,也就是四肢八節的穩定性入手。

所以形意入門先站樁,靜態下的結構穩定了,再追求動態的東西。樁功---定步---活步的訓練過程層次很分明。

套路也是一步一拳、一蹬一趟、一撲一撐的。有了四肢八節的穩定性,再去練丹田功。好比造一輛汽車,先把車殼子造出來,車殼子穩定牢固了,再裝發動機,再慢慢的爭取把馬力越改越大。不然發動機強勁了,車殼子太軟,就像偷工減料的日系車,一撞過去自己先散了。

而心意拳(包括戴家拳),則和形意反過來,先練根節(從手肘為稍來看丹田)和中節(從頭為稍節,足為根節來看丹田)。四肢八節的運動無所謂,完全把身體軀幹當大拳頭大關節練。

所以心意拳入門不站樁,從踩雞步、龍吊膀、裹橫、搖涮、單雙把、懷抱頑石等鍛煉根節的把式入手。戴家拳的丹田功更是明顯,完全以丹田功為核心,把身體當大拳頭練,稍節運動可有可無。是屬於先造發動機,最後來造車殼子的類型。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兩家拳法的特點。

形意是稍節到根節,心意是根節到稍節。

我個人對此的感觸就是:形意比心意入門難,門檻高,邁得過去就簡單。心意拳雖然門檻低一些,但是要進一步就更難一些。


推薦閱讀:

話說散打與傳武的高低比較
帶學生打拳擊賽,解釋拳譜三尖照(您不看這個文章錯過好東西啊)
【形意拳】淺談中國武術的傳承和實戰(終)
孫宋形意參研系列之六

TAG:形意拳 | 传统武术 | 心意六合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