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智力、智商與天賦的思考(二)
我一直會對「教育究竟可以起到什麼樣的作用?」產生疑問。時常會思考,那些優秀的人才,到底是天生的,還是父母教育出來的?普通孩子還能不能與聰明孩子競爭一下?
如果天生就是存在巨大差異的,我們普通孩子怎麼教育都是沒什麼競爭力的話,那麼在教育上的投入就不需要這麼大了。可以讓孩子快快樂樂的過一個童年,並平平凡凡的過好一生。
但也有很多資料表明,後天教育才是成就一個人的關鍵,只要用對方法,就可以讓一個新手成為大師(參看《刻意練習》)。
所以我找了很多資料,看了一些書。以下觀點,來自於多本書的內容,並且我思考消化後的結果。由於我不是做學問,只是愛好這個,到處看、到處聽,並且加入了很多自己思考得來,你別問我出處在哪裡,我真的大多都記不住了。
我們會把「有天賦」、「智力好」、「智商高」混淆在一起,導致在討論時常常各說各話,互相根本談不到一起,其實它們之間是有很多差異的。
天賦就是天分,是成長之前就已經具備的成長特性。在某些的事物或領域具備天生擅長的能力或者天生執念(極大的熱情),也可能都有,而使其可以在同樣經驗甚至沒有經驗的情況下以高於其它人的速度成長起來,而且有它的獨一性,特殊性。如果這個人具有的成長潛力和可能性已經在他的人生中表現化了的話,那麼他就具備了該方面的天賦器量。
智力(Intelligence)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指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記憶、觀察、想像、思考、判斷等。這個能力包括以下幾點:理解、判斷、解決問題,抽象思維,表達意念以及語言和學習的能力。當考慮到動物智力時,「智力」的定義也可以概括為:通過改變自身、改變環境或找到一個新的環境去有效地適應環境的能力。智商(英語:IQ),即智力商數(Intelligence Quotient),系個人智力測驗成績和同年齡被試成績相比的指數,是衡量個人智力高低的標準。智商概念是美國斯丹福大學心理學家特曼教授提出的。
這三個詞中,有沒有天賦是爭議最大的。大多數人都認可天賦的存在。認為有些人就是天生具備某種技能,不需要學都比別人強。但根據不少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天生具備成長特性,是很難有說服力的。比如莫扎特,4歲可以上台表演鋼琴,在他那個時代這是奇蹟,而在今天,單就上海可能都可以找出不下100個同樣年齡的孩子做到這樣。現在之所以多,是因為有了相當科學和完備的鋼琴練習方法。而在莫扎特時代,可能只有他爸爸找到了類似的方法,導致小莫扎特兒時顯得相當突出。再比如高斯,在小學一年級時發現了1+2+……+100的規律,這還是可以想像的聰明才智。現在已經聽說好幾個7歲孩子可以與成人討論微積分的案例了,但追根究底,發現他們都有相當專業的父母在前期教育上支持。
所以,所謂的天賦好,多半是後人看到了某人的成就之後,去推測出來的。而更大的可能性是這個人有比較好的智力,並有了合適的教育機會導致的。
再說先天智力差異,這個幾乎沒有爭議。每個人都存在很多智力上的不同。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兩個孩子,比賽短時記憶,念一段數字,或者詞語,或者一段文字,多測試幾次,一定可以測試出來有一個人比另一個強。通常小學生的學霸,幾乎都是短時記憶力比較好的孩子。可到了中學和大學,像觀察能力、邏輯判斷能力就要求比較高了。到了工作中,語言表達能力會顯得非常重要,而在從事偉大的工作中,想像力的差異(創新思維能力),會決定一個人的成就。
智力有這麼多的基礎能力組成,那麼究竟如何去判斷一個人比另一個人智力好呢?20世紀初,法國心理學家比奈和他的學生編製了世界上第一套智力量表。後來再經過多位專家的完善,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用智商來判斷一個人是否聰明,被普遍認同了。
但近幾十年,心理學家也發現了很多問題。人是複雜的,用一個數字去代表了一個人的綜合能力,這本身就不盡合理,特別高智商和特別低智商的人,或許不會存在大的爭議,但智商在80~120之間的人,你去說某個人比另一個人智力上優秀,可能就是很偏頗的說法。
這就好比,當學生A是數學好,學生B是語文好,學生C是英語好,學生D是物理好。我們如何去判斷一個學生比另一個學生優秀呢?於是想出一個辦法,讓他們全部都考,然後算總分就可以了。於是成績比較平均,總分高的孩子就考上了大學,嚴重偏科的孩子就名落孫山,但往往成績平均的孩子並沒有特別喜好某門學科,而某個偏科的孩子卻可能在某些專業上極有潛力。
用智商來評判人的能力高低也是存在同樣的問題,你可以說智商高的人總體上比較聰明,但是你真的不能說智商普通的人,他就在某種能力上一定不行。大家都是普通人時,有的人記憶力好,有的人觀察力強,有的人邏輯思維優秀,有的人發散思維特別好,想像力豐富。到底誰比誰更強就很難說清楚了。
比如我兒子暖暖,在記憶力上真的好糟糕,所以學習上總是丟三落四。但在想像力上就有很強的表達慾望,大家一起在白紙上隨便畫,很多孩子不知道畫什麼,暖暖可以畫一大堆不知所云的東西,跳躍思維非常大,這算是一種比普通人要強的能力體現嗎?可能算是的。但想像力豐富,但在沒有邏輯的關聯之前,這樣的想像力並不具備太高的實用價值。
總結來說
- 是否存在天賦是有爭議的。目前更傾向於沒有。
- 智商有高低是客觀存在的。智商普通未必代表不具備某些方面超過平均水平的智力存在,因此智商評定決定是否是優秀人才也存在很大爭議。
- 智力分為很多細分能力,細分能力上的差異很容易判斷,而總體上好與不好,就不應該去多評價,比如智商就是一種未必好的總評方法。
現在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了。
這個智力細分部分的好與不好,究竟是什麼決定的?
專家研究表明,基因可以解釋智力好壞的大約一半的原因。也就是說,孩子聰明與否,其實與父母是什麼人有很大的關係。他們在懷上孩子的那一刻,已經決定了一半的聰明與否。
但老天爺玩遊戲喜歡搞平衡,如果一定是聰明父母生下來的寶寶一定聰明,那世界早就階層固化、天下太平了。事實上,即使最聰明的父母,他們只能說,生下的孩子聰明的概率非常高,但不代表可以每個孩子的一樣的聰明。我個人猜測,總是會有上下20%~30%空間浮動。同樣的,普通的父母,也有可能生出聰明的或笨的寶寶。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父母很強孩子很弱依然是普遍存在的,普通家庭也可能出了超級天才(這裡應該說是智力好而非天賦)。
我剛才說了,基因可以解釋一半的智力好壞現象。還有一半呢?這可能就是我們更值得注意的地方。那就是環境。包括:生育環境、餵養環境、教育環境(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等。也就是說,環境影響力可以解釋智力好的另一半原因。
- 一個先天很聰明的孩子,如果生產的時候,被醫生護士處理不當,傷到腦子,可能會影響深遠。
- 一個先天很聰明的孩子,如果餵養時時候,吃不好穿不暖,生病發燒多次,傷到腦子,可能會影響深遠。
- 一個先天很聰明的孩子,家庭成員吃喝嫖賭,完全沒有教育上的投入,甚至都是負面示範,可能會影響深遠。
- 一個先天很聰明的孩子,如果送到某些幼兒園,被老師扎針毆打喂芥末。可能會影響深遠。
所以,我們大家生完孩子,一半的智力已經決定了,而另一半,就需要我們家長努力來幫助孩子構建。
當我們看到一個別人家的孩子是學霸的時候,我們需要清醒認識兩個問題
第一,這個孩子先天是否真的就很優秀。很多時候父母根本就沒怎麼使勁,孩子就是那麼優秀,這種例子是比比皆是的。
第二,去了解父母做了什麼,讓孩子成為了學霸。當中可能有很多經驗值得學習,但也可能就是第一條決定的,稍微用點力,孩子就變好了,沒辦法。
我兒子暖暖畫畫可以畫成今天這個樣子,你說他先天智力在想像力上、在對圖形的認知上、在手眼協調方面沒有一點點優勢,其實是不合理的。雖然他在其他能力上偏弱,但在這方面我還是要說他是可以的。
但他今天成為這樣,也是和我們家長花了大量的時間去陪伴和引導有很大關係,這個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究竟哪一個更重要,我說不清楚,也不需要搞清楚。我只需要把家長可以做好的部分做到位就可以了。
另外,對於智力某個細分能力弱而言,是可以靠努力彌補的。
比如短時記憶能力,這個確實很難有大的改善,但是我們依然有重複大法,刷題神功來解決。學霸只需要一晚上就背下整本書,你家孩子花10倍的時間一樣是可以背下來的,考試的時候並不會在意你之前付出了多少努力,而只檢驗你掌握了沒有。至於如何記憶才能夠記得牢,那就是另一個話題了。
對於學習只是為了考好試而言,那麼普通孩子與智力高的學霸競爭,就基本沒戲了,同樣的時間,學霸可以練更多的題目,重複更多的次數,更加熟練。此時普通孩子真的沒有競爭力。但如果目標是將來在某一方面有成就,那就真不一定,在學霸天天刷題重複練習的時候,一個普通孩子卻可以利用這些時間學習了很多考試不考,但很有意義的事。
比如喬布斯在他的大學當時也是普通人,他不好好學習大學裡的主科,而跑去學習怎樣寫出漂亮的美術字,學習怎樣在不同的字母組合之中改變空格的長度,還有怎樣做出最漂亮的印刷樣式。十年之後,他設計的第一台電腦的時候,把當時所學的東西全部設計進了Mac。這就是彎道超車的經典案例。
可以回答一開頭的問題了。普通孩子還能不能與聰明孩子競爭一下呢?
只要智力沒有到太糟糕的地步,那麼後天教育就有改善的餘地。儘管那些天才總是讓人仰望,高不可攀的。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一個人的成就高低,與先天智力、身體狀況、教育環境、人的性格、各種機遇都密不可分,還真不是聰明的人就無敵於天下。有一句話可以品味:世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
莫問未來成就幾何,用心教育努力向前。
題圖為我兒子暖暖原創小作品
推薦閱讀:
※街舞天賦如何把握?
※普通人有天賦嗎?我們常說天賦殺不死,那你的天賦有「幾條命」?
※上帝能有多寵愛一個人?
※你有沒有一種能力能夠群虐你人生中遇到過的所有人?
※為什麼有人天生運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