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世:先有所得,悟有所值

相信一些常看我文章的朋友會記得我曾經說過這樣一個觀點,人的成長,跟年齡沒有必然的聯繫。是的,有些人初入社會,鍛煉個幾年往往就能收穫那些指引他方向,不使他迷惑的人生哲理。而那些自負高傲之輩,活了一輩子,仍舊信奉那些最淺顯的處世混學,單純的認為世事運轉的軌跡總會被他預測的一清二楚。

如果我們暫時摘下性格的帽子,脫下時運的外衣,去考究那「為何人的領悟竟然有如此天壤之別的差距」時,我們總會不得不面對一件非常現實的問題:人的經歷,究竟有多麼的重要?

為何先有所得?

很多人都有這樣一種感覺,就是進入社會之後,許多的經驗教訓和在學校期間變得不同,這未必是說社會的經驗價值就高於校園,而是社會這個群體太過龐大,所以每個人遇到的不同事物,以及反饋給自己的感覺(比如認為自己太單純了,又比如發現有些事情確實應該改變舊有的態度等等)就變得錯綜複雜。

人,遇到事情了,才有改變。但這又引申出一個問題:這種改變會不會影響自己一生?

以大島的見聞來看,不一定。我們舉個很多朋友都接觸過的例子,有些人有過軍旅生活,從氣質上往往和常人不同,那這其中的一些人就會擁有影響其一生的改變(比如嚴格作息時間,做事雷厲風行等等)但也有些在部隊鍛煉幾年的人回到家鄉,曾經的英姿颯爽也會被世俗化的風氣以及自身未能根除的惡習所替代。

所以,人要有所得,這個得,不見得是物質上的,甚至可以說,更多的「得」都來源於精神上的改變。

後有所悟,悟的是什麼?

這個悟的過程,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有些人是經歷了大風大浪的悟,也有些是因為某一個人生中的瞬間,獲得了影響其餘生的悟。

是悟,還是「我知道了」,取決於獲得之後的表現:真正的悟,人是會有一種傾向性的變化,並最終定格在悟所要求的狀態中,堅定的堅持下去。

我不知道大家身邊是否有這樣一種人:整天講大道理,然後三不五時嘆嘆氣,私有人生哲理呼之欲出,但個人卻始終沒有真正看起來「悟」之後的行動。

這樣的人,拿悟作為幌子,實則做著自欺欺人的蠢事。

先有所得,是悟的因,後有所悟,是得的果。這並非是神學道說上的因果循環,而是一個人付諸行動之後的現實展示。

希望每一個有所開悟的朋友,都有一份無悔的結果:讓你們的悟,悟有所值。

推薦閱讀:

做人一定要誠實嗎?
10分鐘看完一本好書系列:《異類》讀書筆記
千萬不要把成功寄托在意志力上(薦讀)
上大學整天腦子不想事很空怎麼辦?

TAG:人生感悟 | 人生思考 | 理解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