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2月1號起,我國將調整部分消費品進口關稅,一大批進口商品關稅大幅降低!

降稅!降稅!大幅降稅!

剛剛,國家送給了我們消費者一個紅包:從下月1號起,我國將調整部分消費品進口關稅,一大批進口商品關稅大幅降低!

這次降稅,涵蓋了食品、保健品、藥品、日化用品、衣著鞋帽、家用設備、文化娛樂、日雜百貨等各類消費品,共計187個8位稅號,平均稅率由17.3%降至7.7%。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涉及嬰幼兒的產品,如四種配方的特殊嬰幼兒奶粉由20%降為0,嬰兒尿布及尿褲由7.5%降為0,降稅幅度堪稱前所未有!

重磅襲來!不少中國父母大喜過望——就拿這次政策影響最大、消費者也最為關注的奶粉來說,這兩年中國人沒少到國外海淘,這下終於可以不遠萬里,在國內就能低價買上洋奶粉了!

而國產奶粉企業巨頭,是不是也將徹夜無眠?

非也,其實事情遠非如此!

為什麼不看好洋奶粉降價?且聽一一道來。

1、洋奶粉在中國的售價,本來就比在本國要高得多,存在巨大的價差!

很多人看到,進口奶粉關稅下降幅度如此之大,就想當然以為進口奶粉的價格會大幅降低,其實不然。據統計,關稅在奶粉的零售價中,實際僅佔了0.5%-7%,拿掉了這點蒼蠅肉,其實無足輕重!

更重要的是,很多人也許不知道,中國現在竟然是全球奶粉零售價格最貴的市場,被老外坑苦了!

一罐800-900ml規格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在全球市場的價格集中在100元左右,而在中國大陸市場,這一價格為200-400元,翻了兩三倍還多。

例如,一罐900G的愛他美嬰幼兒配方奶粉,在英國的售價基本在10.5英鎊(約人民幣92元)~12.99英鎊(約人民幣114元)之間。

達能旗下的暢銷奶粉品牌牛欄,在英國倫敦的一罐售價只有9英鎊(摺合人民幣不到80元)。

但同樣品牌,到了中國價格就要翻上幾倍。例如,同樣的愛他美(愛寶美)普通版奶粉在北京家樂福超市要賣到220元。在國內某知名電商網站,愛他美白金版售價高達350元。

同樣品牌、同樣品質的奶粉,在上海的買一罐的花費,在倫敦竟然能買上3罐!

前不久,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在一次行業會上就明確說,國產奶粉的品質已有保障,海淘奶粉很重要的因素是價格的差異,跟全世界比較,中國的奶粉價格是最高的。

他說,「英國、荷蘭、德國,包括俄羅斯,他們奶粉的平均價格在100塊錢之下,世界的平均奶粉價格是120塊錢,咱們的奶粉平均價格是240塊錢。」去國外去搶購奶粉的,更多的是一種商業行為,就是因為國外奶粉便宜。

2、洋奶粉在中國賣得更貴,更多不是因為生產成本更高、品質更好,而在於非理性消費!

成本並不是奶粉漲價的原因。央視一項調查顯示,一罐進口奶粉的成本構成,從原奶、配料到生產、運輸、關稅,各個環節算下來,一罐進口奶粉的成本還不到100元,跟全球化採購生產的國產奶粉。如果算上合理利潤,完全可以做到和國際價格基本相同,一百二十元。

一位行業專家指出,造成洋奶粉在中國高定價的原因,其實就是利用了消費者對國產品牌不信任的恐慌心理,同時迎合中國消費者盲目崇拜的心理,自己在華製造出的高價位、高利潤的策略。

為了突出自己的高端形象,品牌之間更是互相攀比著漲價。消費者被"灌輸"成這樣一種觀念,似乎價位越高,所代表的品質就越高,而價格一旦處於低位,似乎品質就不高了。

也就是說:之所以老外敢這麼定高價,就是因為他們營造出「只買最貴才是最好」的營銷氛圍,保持價位身段,一來有助於品牌定位,二來也可以獲得足夠的利潤空間。

再說白一點,這多出來的巨大價差,跟產品品質沒啥關係,很大程度上就是外資奶粉品牌針對中國消費者恐慌心理和非理性消費的定價,就是所謂的「冤枉錢」。

更耐人尋味的是,在嬰幼兒奶粉上,國外市場的價格比國內市場的價格低,國內一二線城市的價格比三四線城鎮的價格低,正好和收入水平呈反比。為什麼?原因很簡單,越閉塞的地方,信息越少、渠道越少,越容易被「忽悠」。

前不久,香港NGO「全球化監察」發布了一份報告,報告名稱就是《榨乾榨凈——奶粉公司把牟利凌駕科學》。報告說,在英國、法國和德國,哺育一個嬰兒的成本每個月大概占父母月薪的1%-3%,而在中國,哺育成本占月薪的15%-40%。

3、洋奶粉價格畸高,讓國內奶粉市場出現諸多「亂象」

既然消費者花的錢,沒用在生產成品和產品品質上,那它去哪兒了呢?一部分進入生產商的口袋,一部分則進入了渠道商的腰包。

2008年以前,洋奶粉在中國的銷售價格和國際基本持平,後來卻從100多元一路飆升至兩三倍的全球最貴,其中的高額利益,催生了國內奶粉市場的諸多亂象。

一是品牌問題。在國際上,一國銷售的嬰幼兒奶粉主要就幾個品牌,而在中國市場,嬰幼兒奶粉品牌數量一度達到2000多個,其中不少是穿著「洋馬甲」、只在中國銷售的假洋品牌。年初就有媒體爆料,在國內銷售的所謂澳大利亞奶粉品牌50多個和紐西蘭品牌100多個中,80%的品牌是貼牌生產。

二是營銷問題。為了支持高售價,品牌商將奶粉劃分為三六九等,這個是「高端」,那個是「超高端」,拼原裝、拼產地、拼配方、拼功能,包裝出一系列營銷概念和概念噱頭。

其實在國際上,嬰幼兒奶粉原本沒有啥高低端之分,最多只有極少數特殊配方需求的醫用奶粉,和普通奶粉的價格差距也不大,不會因為添加了一兩種營養素,價格就翻一番。

中國營養學會常務理事、婦幼營養分會主任委員汪之頊就曾指出,嬰幼兒奶粉的配方目標是儘可能模仿母乳,所以配方之間沒有太大差異,其直接成本之間差距也不大。企業應該避免概念的炒作,持之以恆地專註於保障和持續提高產品的品質,引導消費者合理的消費。

三是渠道問題。有業內人士透露,每售出一罐奶粉,經銷商都要獲取幾十乃至上百元不等,哪個品牌分出的利潤多,促銷員就大力推薦哪個品牌。

四是消費者認知問題。在各種宣傳攻勢下,消費者沒有評價奶粉品質的真實依據,最後用最貴的價格為自己買個安心,或者盲目信任國外品牌,甚至冒險購買存在質量安全風險的海淘奶粉。

國家之所以推出了「配方註冊制」,就是想要從監管層面遏制上述的種種亂象。

但是,從上面分析可以想見,如果全球最貴的奶粉價格下不來,誰能保證有些人不想出新的「忽悠賺錢大法」呢?

歸根結底,一靠國家加強監管,二靠咱們自家的國產奶粉企業強大起來,讓消費者吃上放心便宜的好奶粉!

好在,這幾年來,國產奶粉品質其實已經反超外國奶粉!

國產奶粉企業建立世界上最嚴的監管體系,加碼「工匠精神」,奶粉質量已經達到了國際的最好品質,確保把中國孩子的奶粉端在中國人自己手裡。

說這麼多,內參君其實要說的就是:現在,中國本土品牌、本土企業已非昔日吳下阿蒙,而是一顆顆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戰鬥力極強的銅豌豆!

也許正因為看到這一點,國家才下決心出台了下調消費品進口關稅的政策:

中國的消費品企業已經成長起來。下一步,必須把他們從翅膀下解放出來,到大風大浪里經風歷雨,面對面與世界知名品牌過招,一展中國本土品牌的雄風!

可以想像,中國市場的奶粉價格一旦回歸理性,嬰幼兒奶粉一旦從超高利潤變成一般利潤商品,其中的泡沫將會一掃而空,中國爸媽再不需要到國外買便宜奶粉,無論洋品牌還是國產品牌,大家都不用也無法再搞概念炒作,而是踏踏實實做好產品、做好服務,拿品質,過硬招。

最終受益的就是中國的消費者。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在中國本土企業崛起的同時,中國的消費者,也逐漸從對洋品牌的追逐,逐漸走到了理性消費的階段。

日本社會學者三浦展所寫的《第4消費時代》中,將日本社會的消費變遷分為4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20世紀初,社會剛剛開始發展,只有少數人能追求西洋化的現代生活,大家對洋品牌崇尚至極。

第二階段是20世紀中葉,本國經濟開始騰飛,家家戶戶開始大量消費,買房買車買家電,購物傾向於「貴的就是好的」。

第三階段為20世紀下半葉至21世紀初,中產階級發育壯大,人們消費時開始追求個性化、差別化,對本土品牌、本土產品越來越青睞。

到了第四階段,即21世紀上半葉,消費者們返璞歸真,開始追求舒適、極簡和高性能比。

換句話說,當世界各國中產階級崛起為消費主力時,一般都伴隨一個現象:那就是國民本土文化崛起,國民自信心增強,消費者將更願意為本土品牌、本土創新買單!

根據中國消費現狀,目前主流消費者正在第三階段發展。在這個階段,消費者將打破了對洋品牌的迷信,逐步回歸理性消費,不再願意為洋品牌溢價買單,更加追求性價比乃至性能比!

不出意外,我們將看到中國本國的國民,開始熱衷於穿自己的服裝,買一把中國人自己做的雨傘,喝中國人自己的茶葉,用中國人自己的杯子,喝中國人自己的奶粉!

萬物霜天競自由,中流擊水遏飛舟!那些日復一日全心全意地琢磨消費者的需求,像愛護自己眼睛一樣愛護產品的質量的民族企業,必將在未來的消費升級中,打敗洋品牌,不斷崛起,佔據更大的市場!

是的,我們正在目睹著中國企業脫掉「山寨大衣」向世界巨頭宣戰,我們正在目睹東方文明吹響號角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們也終將目睹中華民族實現夢寐以求的偉大復興!

今天,中國企業的腰桿真正硬起來了!


推薦閱讀:

澳洲紐西蘭有沒有普爾萊克這個奶粉牌子?怕這種是那種「中國人到紐西蘭開的奶粉廠」之類的,質量無法保證。
進口奶粉就一定比國產奶粉好嗎?

TAG:进口食品 | 税务 | 进口奶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