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的作用及其戰術原則——謝苗·布瓊尼【1930】

本文轉自《大縱深戰役理論》,軍事學教授賴銘傳少將翻譯。配圖由櫻鈴莉自行補充。

本文譯自《蘇聯軍事著作中的戰術問題(1917-1940)》,原文由該書編者從1930年莫斯科國家出版社出版的《戰爭與革命》(彙編)第5卷中分兩部分節選。這篇原名為《現代戰爭中的騎兵》的文章,是布瓊尼1930年3月24日在共產主義學院戰爭問題研究班①所作報告的速記。

①譯者註:蘇聯共產主義學院附設的戰爭問題研究班創立於1929年,其主要任務是聯合從事軍事問題研究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力量。研究班曾出版刊物《論叢》,到1933年停辦。

作者謝苗·米哈伊諾維奇·布瓊尼(1883-1973),蘇軍著名統帥,1935年被首批授予蘇聯元帥的五位軍事領導人之一,三次蘇聯英雄(1958、1963、1968)。1903年參加沙俄軍隊,1908年畢業於彼得堡騎兵學校。長期在騎兵中當軍士。十月革命後複員,在家鄉參與建立蘇維埃政權活動,並創建了一支騎兵部隊。1918年率部參加紅軍,所部先後被擴編為騎兵團、旅、師。國內戰爭中歷任騎兵團長、騎兵旅長、騎兵師長、騎兵軍長,1919年成為聞名遐邇的騎兵第1集團軍司令員。在1919-1941年20多年間,人們為表達對騎兵第1集團軍的敬仰,曾把紅軍的一種制式軍帽稱為「布瓊尼帽」。國內戰爭結束後,布瓊尼歷任主管騎兵的紅軍副總司令、騎兵監、軍區司令員、第一副國防人民委員等職。衛國戰爭中曾任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成員,並先後短期擔任方向總司令、方面軍司令員,1943年1月擔任首次設立的騎兵司令員。戰後曾兼任蘇聯主管養馬業的農業部副部長。後專任騎兵監。1954年起任國防部總監察組總監。

主要著作有:《騎兵第1集團軍1920年1月6日至3月3日行動》(1923年);《現代戰爭中的騎兵》(1930年);《紅色騎兵》(1930年);《騎兵的諸兵種合成兵團戰術原則》(1937年);《騎兵兵團的戰術原則》(1938年);多部回憶錄。

選譯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從側面反映蘇軍在大縱深戰役理論創立時期對騎兵地位和作用展開的爭論。騎兵曾在俄國國內戰爭中大顯身手,被譽為歷史留給後人的「武裝美女」。蘇軍當時和衛國戰爭中的統帥大多是騎兵出身。20世紀20年代,騎兵被區分為戰略騎兵(騎兵師、軍)和軍隊騎兵(步兵團屬騎兵分隊、部隊)。進入30年代前後,紅軍中出現了否定騎兵作用的觀點。

一部分人認為,隨著坦克的出現和航空兵得到飛速發展,騎兵是否應該繼續存在值得懷疑。但是,佔上風的觀點認為,現代化的騎兵在未來戰爭中仍將起重要作用,騎兵不僅應該繼續存在,而且應該加強質量上的建設。

布瓊尼作為馳騁疆場多年的傳奇式英雄和騎兵最高指揮員,發表了帶有「抗爭性」的意見。他認為「騎兵的歷史,就是它被抬起來的時期和摔下去的時期變來變去的歷史」。騎兵有三個基本特性:

一是具有很大的快速性;二是「能夠將很大的機動性與包含廣泛使用火力和其他技術兵器的乘馬毀滅性突擊結合起來」;三是全體人員非常緊密的團結。

因此,「我們的武裝力量體系中無疑必須有那樣的騎兵」。

以布瓊尼為代表的意見顯然得到了採納。在1932年由紅軍參謀長葉戈羅夫提出的《新階段工農紅軍的戰術和戰役法》報告提綱中,騎兵與空軍和摩托機械化部隊一起被視為建設重點,並賦予了重要任務。此後制定的大縱深進攻戰鬥和戰役理論,都把騎兵與機械化、摩托化兵團一起編進了發展勝利梯隊。衛國戰爭中,騎兵曾擴充到80個師,還再次組建了騎兵軍。1943年後主要作為騎兵機械化兵集群的組成部分,用於擴大戰果。到50年代中期,蘇軍才最後撤消了騎兵兵種。

以下為正文:

……

   在講現代騎兵之前,要先回顧一下騎兵的歷史。騎兵歷史的特點是它的發展十分曲折。步兵、炮兵、各輔助兵種的發展沒有引起對其所具意義明顯的過高評價,也沒有導致對其作用的原則性爭論。就是像世界大戰陣地戰時期那樣的軍事學術史上最大的轉折時期,也沒有對步兵、炮兵和其他輔助兵種產生嚴重影響,這些兵種的比重很少出現波動。騎兵則沒有享受過「安穩」時期。有時說它對戰役結局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有時說它幾乎沒用。騎兵的歷史,我再說一遍,就是它被抬起來的時期和摔下去的時期變來變去的歷史。可以由此直接轉入研究和了解騎兵的基本特性。  

當人們把騎兵當作一個兵種來評價時,通常只限於指出它的機動性,並把這種機動性視為它的基本特性。  

由此也就導致對它的其他特性評價過低,有時還由此導致不完全正確地使用騎兵。有時這個問題被庸俗化,有人竟然說騎兵只會鬧「震蕩」,只會用馬刀劈殺。但是,歷史證明,我強調是「歷史證明」,對騎兵的那種評價和那種態度是完全錯誤和外行的。

就是在遙遠的歷史時期,騎兵「原則上」也從不拒絕與射擊和技術裝備打交道。我們在騎兵的歷史上從來看不到這種情況。例如,斯基福人①的騎兵以主要使用弓箭著稱。

②譯者註:斯基福人又稱西徐亞人,我國古書稱粟特人,是公元前7-3世紀由東方遷徙至黑海北岸居住的伊朗語族游牧民族。公元前6-5世紀成為奴隸制國家。軍隊核心是騎兵,此外還有步兵。遠戰時用弓箭和標槍,近戰則用長矛、戰斧、短劍。戰鬥中先用遠戰武器殺傷敵人,爾後進行近戰搏殺。曾打敗馬其頓軍隊。公元前3世紀國家被瓦解後,逐漸被其他民族同化。

如果說到三十年戰爭以前的時代,那麼我們會看到,騎兵用手槍射擊多於用馬刀劈殺。北美騎兵則廣泛使用手槍和爆破工具。

③譯者註:三十年戰爭(1618-1648)是歐洲哈布斯堡王朝同盟與反哈布斯堡王朝同盟為爭奪歐洲霸權進行的第一次全歐戰爭。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是歐洲封建堡壘,竭力維護在其統治下的「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堡王朝同盟由西班牙、奧地利和德意志天主教聯盟組成,得到羅馬教皇和波蘭的支持。反哈布斯堡王朝同盟由法國、丹麥、瑞典、荷蘭和德意志新教同盟組成,得到英國和俄國的支持。戰爭以德意志為主戰場。戰爭分四個階段進行。最後反哈布斯堡王朝同盟取得了勝利。這次戰爭導致了軍事上的一系列變革。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或那個時代中,在這樣或那樣的條件下,騎兵自己既不會拒絕技術裝備,也不會拒絕射擊。在騎兵的歷史上,這些都不曾有過。

倒是有過騎兵一會兒被捧上了天,一會兒被打下了地的時代。對於騎兵在各個時代的「進步性」,不能以它是否拒絕技術裝備去衡量。

騎兵會使用給它送去的技術裝備,騎兵會使用其他兵種也擁有的技術裝備,騎兵任何時候都會採用現代技術裝備。

這樣,話題便只涉及採用和使用技術裝備到何種程度,如何使技術裝備與機動和乘馬突擊結合起來,並使這種方法與當代戰鬥樣式相適應。所以,只把騎兵戰鬥力說成「馬刀劈殺力」是不對的。

騎兵的特點是:它能夠把巨大的快速機動力與包含廣泛使用火力和輔助技術兵器的毀滅性騎兵突擊結合起來。

這大致就是在當代情況下,在對騎兵而言的現代戰爭中,必須進行的那種結合。

最後,人們通常還會忽略騎兵一個十分重要的所謂「社會特性」,具體地說就是全體人員特別的團結,這種團結在任何時候和任何場所都使騎兵在各兵種中顯得很突出。無論如何不應忽略騎兵的這一特性。指揮人員和戰士特別團結的原因,應該在騎兵生產關係的特點中去尋找。這一兵種的中心是戰馬。無論是指揮員還是紅軍戰士,都應該一樣熟練地駕馭戰馬。騎兵的這一特點,使內部形成了特別的關係,形成了比其他兵種內更加緊密的關係。就拿炮兵來做例子,他們的紅軍戰士在火炮旁,而指揮員卻在觀測儀器旁。他們在不同的機器旁工作(在所有技術兵種都大致如此)。

而在騎兵中,基本的、中心的因素是戰馬,對騎兵全體人員來說,基本的生產工具都一樣。這是騎兵所特有的,我們在其他兵種看不到。戰馬是對所有人都提出同樣要求的因素,這種因素把部隊全體人員團結成一個統一的、牢固的、穩定的、不可動搖的家庭。

因此,在分析騎兵這一兵種的作用時,應該從它的三個基本特性出發:

第一是具有很大的快速性;第二是能夠將很大的機動性與包含廣泛使用火力和其他技術兵器的乘馬毀滅性突擊結合起來;第三是全體人員非常緊密的團結。

騎兵是否經得起自己聲望升高或下降時代的考驗,取決於所有這三個基本特性對那個歷史時期、對那個戰爭階段有多重要,也取決於騎兵自己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把機動、火力和突擊有機結合起來。當然,這一切也影響到對騎兵的採用和使用。

騎兵聲望升高或降低的原因,要在這一兵種的基本特性與一定歷史時期基本情況的關係中尋找。在戰爭具有機動的性質、戰役形勢要求擁有快速軍隊和實施堅決行動的一切情況下,騎兵集團是武裝力量的決定性成分之一。這在整個騎兵史上是一條眾所周知的規律。只要出現了進行運動戰的可能,騎兵的作用就立刻上升,某些戰役就靠它的突擊順利完成。在一切革命戰爭中,每當軍隊的精神政治堅定性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時,每當戰爭開始具有尖銳的階級性並因此具有廣泛的機動性時,騎兵就會被推到一個顯要的位置……

還需要再探討我軍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我軍騎兵的戰術原則應該是怎麼樣的。我軍戰術原則問題使我們的軍事研究人員越來越感興趣。一些人把「火力、機動和偽裝」視為我軍戰術的基礎,在另一些人那裡,這個基礎只剩下「火力」,因為機動和對10萬人的進攻進行偽裝,顯然是沒有希望的事,所以他們把這兩樣扔了,只留下「火力」。我們則認為應該把「機動、火力和突擊」當成我軍戰術的基礎,因為如果沒有突擊,哪怕沒有標示這個突擊,就無法解決戰鬥。這些,就是「機動、火力和突擊」,在我軍所有騎兵條令中都有反映。從總體上說,騎兵的威力和突擊力就是由這裡來的。

我們年輕的軍隊,捍衛新生活建設的革命軍隊,本質上具有勇敢、行動堅決、機動靈活和創造力豐富等特性。丟掉了這些特性,我們就不再是革命的軍隊。在戰役領域大量集中騎兵,在戰術上以集群方式集中騎兵,迅速和大膽的機動,廣泛發揮首長個人的主動性,善於利用坦克、航空兵、炮兵和機槍等大威力技術兵器突破敵人正面,以乘馬隊形實施突擊和徒步隊形進行戰鬥,在時間上和空間上交替和綜合使用各種行動方法,始終不渝地尋找戰機,在戰鬥中表現出頑強和振奮精神,努力把戰鬥進行到徹底消滅敵人——這些就是在我軍騎兵戰鬥條令中寫得清清楚楚的基本要求,這些就是必須以我們紅軍所特有的頑強性加以貫徹的要求。我們不會去尋找任何別的什麼。我們條令的基本原則至少在3-5年內不會有任何修改。可能會有個別的補充,但是基本方針是正確的。

布瓊尼:我會飛,沒想到吧?

我們為保留強大而獨立的紅色騎兵和進一步加強它而鬥爭,只是因為對形勢的清醒和客觀分析使我們確信,我們的武裝力量體系中無疑必須有那樣的騎兵。  

國家的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為加強紅色騎兵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條件。它獲得了新的技術裝備,能夠保障它的突破力和快速性顯著提高。集體農莊使騎兵能夠擴大和鞏固用地,並給騎兵輸送完全適應紅色騎兵需要、有階級覺悟、經得住考驗的戰士和優良的戰馬。新的道路和新的機遇,正展現在上次國內戰爭中戰功卓著的紅色騎兵面前。  

紅色騎兵指揮人員和工農紅軍全體指揮人員一樣,沒有任何等級和門戶之見。對我們來說,紅色騎兵和整支紅軍一樣,都只是保衛十月革命成果、保衛無產階級專政的工具。假如事業的利益不要求保留紅色騎兵這一兵種,紅色騎兵不會有任何人站出來捍衛它。騎兵不是為了騎兵而存在。這必須記住。

但是,現實情況要求千方百計地加強工農紅軍的戰鬥威力,其中包括在它的序列中保留從數量到質量都很強大的騎兵。……


推薦閱讀:

特工並不都是007:細數那些讓人哭笑不得的特工!
榮獲「列寧勳章」的科夫羅夫挖掘機工廠及Э-505系列挖掘機小史

TAG:军事史 | 苏联 | 苏联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