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長竟然成大將,解放軍中獨一無二的第3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軍的前身來自1945年抗戰結束後組建的晉綏野戰軍獨立第2、第3、第5旅,組成了晉綏軍區第3縱隊。許光達任司令員,孫志遠任政治委員。解放戰爭初初期,晉綏3縱各部隊在賀龍指揮下,轉戰于山西的中北部和綏遠東部地區。比較著名的戰鬥如1945年10月的卓資山戰鬥,獨2旅和獨3旅聯手參戰,配合獨1旅和358旅等兄弟部隊,一舉拿下了這個西進綏遠的戰略門戶,重擊了國民黨傅作義部之第67軍;在著名的大同、集寧戰役中,獨3旅苦守集寧,與敵浴血苦戰,傷亡很大,最後失利而歸。
1947年 8月,為保衛轉戰陝北的黨中央,晉綏3縱西渡黃河,正式加入了西北野戰軍的戰鬥序列,仍稱為第3縱隊。在一打榆林戰鬥中,3縱從城東面展開包圍,配合兄弟部隊攻榆。只是守敵徐保部極為頑強,而援敵鍾松整編第36師又來勢很快,西北野戰軍只好撤出戰鬥。戰塵未洗,許光達又率3縱星夜南下,頑強擋住了董釗、劉戡的追擊部隊,掩護了堅持轉戰陝北的中央領導人的安全轉移。不久,3縱參加岔口戰役,痛擊了胡宗南部整編第1師。只是因為敵軍太多,最後沒能吃掉。在1947年10月的延清戰役中,3縱終於打了一個漂亮的殲滅戰。協同1縱攻克清澗城,殲滅胡宗南部整編第76師師部、第24旅旅部及其直屬隊,斃傷俘中將旅長廖昂以下5200餘人。在二打榆林的戰鬥中,3縱先攻榆林城,再戰元大灘,傷亡近千人,但仍沒能攻下榆林,又一次抱憾而歸。
1948年3月的宜川戰役中,3縱擔當主攻,經10天艱苦戰鬥,全殲守敵整編第76師第24旅,生俘少將旅長張漢初。在洛川之戰中,許光達又率3縱擊潰敵何文鼎部整編第17師,繳獲眾多。
在1949年2月的全軍整編中,3縱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3軍。軍長許光達,政治委員朱明。轄第7師,唐金龍任師長,梁仁芥任政治委員;第8師,楊嘉瑞任師長,孟昭亮任政治委員;第9師,朱聲達任師長,王赤軍任政治委員。全軍共2.1萬餘人。這裡值得說一下的是,許光達成為了1955年授銜的解放軍十大將之一,而在1949年的時候,其他九位大將的軍職都高於或遠高于軍長。因此,軍長成為開國大將,這在解放軍全軍中也是獨一無二的。
在解放大西北決定性擊潰胡宗南集團的扶眉大戰中,第3軍經扶風猛攻國民黨第119軍,突破縱深,會同兄弟部隊第4、第6軍及華北軍區第18兵團部隊,將國民黨軍第18兵團部及第65、38、119等3個軍之大部聚殲於渭河以北的午井、羅局鎮地區,共殲敵3萬餘人。
1949年8月,西北戰場上著名的蘭州戰役爆發。第3軍作為總預備隊沒有參加最慘烈的外圍攻堅戰,而是待第4軍浴血奮戰攻佔了狗娃山後,才加入戰場。偏偏運氣就是這麼好,第3軍第7師19團3營一路猛進,擊潰小股敵散兵後,插到了黃河鐵橋邊。而這座橋是守敵馬家軍撤退的唯一通道。3營立即發動攻擊,一舉奪下了鐵橋。此時馬家軍潰軍已擁到橋邊,3營8連守住橋頭,猛烈開火,傷敵無數。馬家軍雖發起反擊,但軍心混亂已沒有了鬥志,無法協同作戰。待第3軍後續部隊趕到後,馬家軍便崩潰了。第3軍控制鐵橋後,開始向西關攻擊,一路巷戰,配合解放軍其他各軍從四面八方壓下,進行兇猛地圍殲戰。
戰後證明,馬家軍蘭州一戰共被殲滅27000餘人,其中在外圍攻堅戰中只損失10000餘人,其餘大部分是在蘭州市區被殲滅的。如果不是第3軍動作敏捷搶佔黃河鐵橋,馬家軍主力就會大部逃脫,日後一野解放寧夏、青海就會增添很多麻煩。
第3軍在蘭州戰役中共殲敵8000餘人,其中第7師19團4連竟然抓到了2500多名俘虜,創下了一野戰史中抓俘虜的紀錄。
蘭州戰役後,西北戰場再無大戰。9月,第3軍挺進甘肅河西走廊。25日進佔老君廟油礦(今玉門油田),使中國當時唯一的石油礦區免遭破壞。其後第3軍駐紮河西張掖、武威、酒泉地區,執行剿匪肅特、維護社會治安、建立人民政權、參加生產建設等任務。
1952年6月,第3軍奉命與第1軍合併,第3軍番號撤銷。軍部改編為西北軍區軍政幹部學校,第7、第9師合編為第1軍第7師,第9師師部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第15師師部,第8師與第1軍第2師合編,第8師師部改編為華北空軍第27驅逐師師部。
第3軍的歷史並不長,戰鬥打了不少次,卻很難找到讓人心動的亮點。殲滅戰打過幾個,但基本是打配合和助攻,主要戰績還是第1、4、6軍幾個兄弟部隊的。蘭州戰役倒是掙得盆滿缽滿,卻是運氣好於實力。如果第3軍能參加蘭州外圍攻堅戰,和第4、6軍及華野第63、65軍比試一下,那還真是可以期待的一場好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沈聽雪的歷史文集」,搜索微信號shentingxue2017
非常感謝網友支持,會繼續推出精彩文章讓大家欣賞。
推薦閱讀:
※解放軍曾仿造M1卡賓槍,介紹一下詳細情況?
※如何看待這些香港網民在澳門救災期間辱罵駐澳解放軍的言論?
※工農紅軍、八路軍、解放軍、志願軍的行軍速度是怎樣訓練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