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個孩子累成狗,怎樣聰明的「偷個懶」?

錦囊1:給自己足夠的休息時間,沒必要為此而內疚

來,各位焦慮的媽媽請跟著我念:

「我需要足夠的休息,我自身的需求也很重要!」

有的媽媽自從有了孩子,自己就成了影子,陷入了無限的「自我犧牲」模式。殊不知,付出的越多,反而越受到家人的輕視。有的家庭成員特別輕視全職媽媽,因為他們明顯的感受到,連她自己都認定自己的位置不重要。

過度付出的媽媽,會讓孩子感覺沒有「真實感」和「邊界感」。她們難以滿足自身的需要,也更加難以建立孩子的「邊界感」和規則意識。

(延伸閱讀:「給我選擇,但別太多」——幫孩子建立責任感和「邊界感」)

一個孩子的幸福,並不需要以消耗父母的心智精神為代價。一個疲憊的媽媽,絕不是個好媽媽,因為她連自己的需求都滿足不了,更加難以敏銳的察覺到孩子的內在需求並及時回應。

反觀父親們,倒是很少把自己累到那個境地。一個負責任的好爸爸,是會在媽媽感到疲勞的時候,接過媽媽手中的任務並對她說:

「你休息一下吧,這裡有我呢。」

媽媽雖然是天職,但也需要偶然放個假,把繁重的育兒任務交給其他家庭成員。

有張有弛,才不致崩潰。

怎麼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從現在開始就正視自己的需要,給自己充分的休息時間。孩子應該明白,媽媽的付出不是理所當然的。

錦囊2:把孩子變成你的小幫手,而不是拖累

孩子不應該成為你的負擔,他們完全可以是你生活上的好幫手。

除非你不允許他們擺脫依賴心。

「自立」和「自助」,才是一個孩子最美好的模樣。

其實,在我來加拿大生活之前,從未意識到原來小小的孩子也能幫成年人做家務,直到有一天,一件小事改變了我的觀念。

我是加拿大的一名兒童教師。有一天下午,正在我忙著為孩子們準備點心的時候,我們班不滿3歲的金髮小姑娘妮妮主動提出要幫我搬椅子。

我很驚訝,因為以前從來沒聽過孩子主動要求幫忙的。我當時正忙著,本能的反應就是拒絕了妮妮,告訴她我來就行了。

於是那小姑娘撅著嘴,一臉委屈的說:

「愛麗絲老師,為什麼你不讓我幫忙?我做錯什麼了嗎?」

我連忙蹲下來抱住她,安慰說:

「你什麼也沒做錯,你是個很好的孩子,老師只是擔心椅子太重了,怕你傷著。」

「可是我在家也幫爸爸媽媽搬東西的呀!」妮妮含淚說。

於是,我只好同意讓妮妮幫忙了。妮妮瞬間破涕為笑,其他孩子也紛紛要求參與。大家熱火朝天,幹得非常起勁,幫我分擔了不少繁複的體力活。

更讓我驚訝的是,在我適當給出了一點指揮之下,孩子們全都幹得有條不紊,一點兒都沒有出錯。很顯然,平時他們也在默默觀察著我們,早已懂得幹活的步驟和順序。

很多時候,我們對於孩子的學習力和執行力,確實是大大的低估了。

(延伸閱讀:「天使寶寶」的日常作息表)

追求幸福快樂,而不是完美。

對於經濟並不困難的家庭,如果能夠花合理的錢來換取自己喘息的時間,其實是物超所值的。

例如,為寶寶選擇紙尿褲取代傳統的尿布,從而節省洗尿布的時間;

選擇安裝洗衣機和乾衣機,節省手工洗衣和晾曬的時間;

選擇使用洗碗機,節省手動刷碗的時間;

聘請鐘點工來幫你料理家務,以便自己可以專心的陪伴寶寶,和寶寶有高質量的互動……

像這樣省下來的時間,對於疲憊的爸爸媽媽們實在太重要了。你們完全可以將這些時間用在自己身上,休息和娛樂,從精疲力竭中恢復過來。

相信我,孩子並沒有那麼脆弱。就算你選擇一個禮拜中抽空休息一兩個下午,將時間花在自己身上,你的孩子也不會因此被毀掉的。

精神飽滿、情緒穩定愉快的爸爸媽媽,更能給寶寶一個快樂的成長環境。

(延伸閱讀:家庭親子關係的「秘密武器」—— 「儀式感」)

錦囊4:適度學習科學育兒的乾貨知識,但不要被任何權威牽著鼻子走

作為和寶寶緊密聯繫的父母,一定要信任自己的育兒直感。不要老是因為自己的育兒方式和別人不同,就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更不要因為他人無根據的批評,就對孩子充滿內疚。

我很喜歡英國兒童心理學家兼兒科醫生溫尼科特(Donald Winnicott)的育兒理論。他曾說過一段話:

「依我看,最好的母親養育來自於媽媽天然的自我信賴和獨立自信。與生俱來的母性和後來學習的知識之間是有差別的。很多父母誤以為養育孩子必須要讀很多兒童養育的書才行……媽媽其實比任何人都要了解自己的狀態,甚至比她自己意識到的還要了解。她當然需要充分的保護和必要信息,也需要醫學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身體養護方式。她需要熟悉且信得過的醫生和護士,為她提供醫學和護理建議。她還需要丈夫的愛與支持,以及滿意的性經驗。但是,她其實並不需要別人提前告訴她如何當媽媽,以及當媽媽是什麼滋味。」

因此,每一位媽媽的育兒方式,都是不同的。媽媽最懂得自己的寶寶需要什麼、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怎樣和寶寶做遊戲最快樂,怎樣讓寶寶有安全感……

不管是採取哪一種方式,只要滿足了寶寶的各方面的需求,就都是正確的。

另外,任何一種育兒方式都不可能是完美的。

你會做對一些事,也會做錯一些事。只要在育兒的大方向上正確,即便偶爾有小細節做錯了,也不會毀了你的孩子。過去了的就是過去了,就讓從前的遺憾入土為安吧。將從前的錯誤反覆拿出來摩挲折磨自己一番,沒必要。

(延伸閱讀:「60分父母萬歲」——作為「完美父母」,我們稱職得太過頭了嗎?)

錦囊5:和寶寶一起進行運動和戶外遊戲,提升體力和集中力

育兒絕對是樁體力活,而且是智力和體力的雙重挑戰。精力旺盛的爸爸媽媽,在面臨這項挑戰時,能更加遊刃有餘。

定期做做瑜伽和冥想,把大腦清空,重新歸零,能有效的提升你的體力和精神集中力。

用一個輕鬆的心情,去擁抱你的孩子,和他們每一天的改變。每一天都是新的生命。

我知道有的媽媽會帶領自己4-5歲的寶寶一起做運動,例如瑜伽、慢跑、散步、沙灘排球……這些戶外運動都很適合有孩子的家庭。

(延伸閱讀:如何幫助孩子順利渡過「糟糕兩歲」和「可怕三歲」(戶外、寫作、科學篇))

錦囊6:建立一個育兒友好型的小社群,資源共享

根據我對人的觀察和親身體驗,我是這麼看待人類的:

越是進化得高級的人類,越是不功利。他們會比普通人更友善包容,懂得和外界分享和交換資源,而非霸佔、搶奪、耍心機。

他們深知,自己分享和付出的,看似受益的是別人,其實在最後都會循環回來,變為成就自我的助力。

因此,建立一個育兒友好型的小社群,資源共享就變得尤為重要。

「育兒媽媽群」是個小綠洲。可惜,有的「媽媽群」完全成了「攀比群」,比誰家孩子長得美,誰家老公掙得多,誰家玩具奶粉更高級……讓原本心平氣和的媽媽們心態失衡,在艱辛育兒的過程中,反倒平添了許多焦慮。

我們需要明白,所謂社交不是一項任務,精髓在於「貴精不貴多」。多信任自己的感覺一點,讓你感覺不舒服的社交,不要也罷了。

若是實在找不到滿意的「小社群」,你也完全可以自己建立一個。志同道合,氣味相投很重要。我對自己建立的閨蜜小社群就很滿意:一個心理諮詢督導、一個高級理財師、一個機械設計師,加上我這個兒童教師和專欄作家。我們平時無話不談,彼此都覺得從對方那裡受益良多。

其實,所有的知識都是觸類旁通的。越是謙虛的向別人學習,自己得到的靈感就越多,人格也就越完整。

(延伸閱讀:「我們不是孤島」:怎樣的安全教育,才能讓孩子化險為夷?)

The End

大家好,我是加拿大的兒童教師陳棉棉(Alice),堅持每周更新兩篇原創文章,和大家分享我的工作趣聞、育兒經驗和原創童話。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AliceandMagicBeans,或知乎專欄「愛麗絲與奇妙豆」,實時接收我下一篇文章的推送。

如果有育兒方面的疑問,歡迎從知乎的「值乎」向我在線諮詢。

喜歡我的原創文章?歡迎點贊、轉發和留言。有趣的留言會入選精選哦!

weixin.qq.com/r/MTm8pL7 (二維碼自動識別)

商業合作請在後台留言,直接聯繫本人。

全部文章提供有償轉載,請在「維權騎士」網站陳棉棉的授權品牌館進行操作。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不要求孩子做學霸
國內的APP中,有哪些手段能夠有效避免熊孩子盜用父母的銀行卡進行消費這一現象?
如何看待大人逗小孩這件事情?
是什麼讓你的孩子獨一無二?
挑選幼兒園,你需要知道這些……以及如何避坑

TAG:育儿 | 亲子 | 儿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