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限定慕尼黑老城高度的聖母教堂,竟然可能是魔鬼出資修建的?
還記得我在慕尼黑的那張航拍老城區全景嗎?大家可發現,老城的建築高度都不高,摩天大樓絕對不可能有的。因為按照慕尼黑政府規定,老城的建築高度不能高於聖母教堂的高度(99米),吶,請看,圖右側那座擁有雙塔的建築,就是聖母教堂。
....................... ▼ .......................
右側天空中,你看見那高聳的雙塔嗎,哈哈哈
僅此一條限高令,已經可見聖母教堂在慕尼黑唯我獨尊的崇高地位,這才是有人稱它為「慕尼黑穹頂」的原因。跟瑪利亞廣場(新市政廳大樓)、宮廷啤酒坊一起,它被並稱為慕尼黑三大地標。 城市裡多個角度都能看到這座「雙塔」教堂,光芒四射,騷氣十足。教堂長109米、寬40米,北塔高達98.57米,南塔矮12厘米,後者可以攀登至頂環視慕尼黑市區,可惜我抵達之時在裝修維護中,不開放。
但這座靈魂式的地標,卻有著曲折艱難的建造歷程,也成就了各種神奇傳說。
坎坷甚至略帶魔幻的建築歷程
在公元12世紀的時,此地就有一座羅馬式的老教堂,到了15世紀,Sigismund公爵決定新建一座哥特式教堂,於是吩咐建築師J?rg von Halsbach從1468年開始動工修建。但這是一項可憐兮兮的「希望工程」,從一開始就資金匱乏,需要籌錢,甚至建築師要將石頭材質換成磚。拖拖拉拉到了1479年還是被迫停工,教皇西克斯圖斯四世不得不批准當地的主教為了它開賣贖罪券。
....................... ▼ .......................
教皇西克斯圖斯四世
這窮了吧唧的時期,誕生了聖母教堂里最有趣的傳說——「魔鬼的腳印」。你們不介意我講一個鬼故事吧? 當時沒錢推進工程,於是公爵走投無路,去向魔鬼求助。魔鬼的條件是:我站立在門口的地方不能讓我看到一扇窗戶(因為魔鬼不喜歡光明,他希望教堂內一片黑暗),否則就要奪走大家的靈魂!
結果完工那天魔鬼前來驗收,他發現的確看不到任何一扇窗戶,可是教堂內卻非常明亮。原來聰明的建築師利用了高大的柱子擋住了魔鬼的視線,教堂的兩側還是開了窗戶,可是從魔鬼站立的地方又看不到任何一扇窗戶。魔鬼生氣跺腳離去,地上就留下了魔鬼的一隻腳印。
....................... ▼ .......................
教堂內的正後方鐵門之外,就有一個清晰的魔鬼腳印
我小心翼翼將自己的腳放了上去,嗯,看來魔鬼……應該穿42碼的鞋子…… 看,我瞬間變魔鬼!
雙塔樓勉強到了1488年建好,而整座教堂1494年才算完工,但因為沒錢,原本設計稿中的哥特式雙塔沒做,看下圖你就知道,當時的雙塔缺了個頭,非常突兀地矗立在天空中。
....................... ▼ .......................
版畫by Hartmann Schedel
缺了頭的雙塔就是個禿子,長期受到雨雪侵襲,對教堂大廳造成了嚴重影響,於是大家勒緊褲腰帶,到1525年給它「戴」上帽子。但完全不是當初設計的哥特塔尖,而變成了如今讓人過目難忘的「洋蔥頭」——東正教教堂那種半球形穹頂樣式。
最重要的一個說法是:它效仿了耶路撒冷聖殿山上的圓頂(金)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的圓頂設計。真巧,我去過耶路撒冷,請看下圖,就是我在以色列拍的圓頂清真寺:
....................... ▼ .......................
耶路撒冷的圓頂清真寺
為什麼會仿效一座穆斯林風格的建築?這裡頭的曲折緣由可得說個幾百頁了,簡單概括下:伊斯蘭教和天主教/東正教最初在某種意義上都是同宗的,都信奉的是同一個上帝。而後千年間彼此雖然在宗教上走向各異,但多種原因令它們在文化藝術建築等多方面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耶路撒冷圓頂清真寺建造時就借鑒了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聖索菲亞大教堂的洋蔥頭造型——今天你去伊斯坦布爾就能看到。不少人以為那是清真寺,其實最初公元三世紀建造時它是一個正兒八經的東正教教堂,後來奧斯曼帝國崛起後佔領了伊斯坦布爾,把它改為清真寺而已。
說到東正教的「洋蔥頭」建築樣式,實在太有代表性,我多補充兩句。從建築學上來看,它最初並不是宗教建築專有。穹頂這種建築樣式源自古羅馬,但是將它發揚光大的是拜占庭人(東羅馬帝國),後者將穹頂建造技術提升到最牛的境界,並且賦予它宗教的意義——教堂是特殊宇宙的化身,穹隆和拱頂象徵天空,牆壁象徵大地,諸如此類的信息。於是穹頂這種高高在上的獨特建築樣式慢慢傳開,包括也被伊斯蘭世界學習而去,歷經進化和轉變,形成伊斯蘭別有特色的穹頂。
....................... ▼ .......................
我去莫斯科時拍的救世主大教堂,莫斯科最大的東正教教堂
不明就裡的朋友第一次來慕尼黑,千萬不要誤以為咱這個雙塔「洋蔥頭」聖母教堂是東正教教堂,但從建築角度,它的靈感的確源自拜占庭的聖索菲亞教堂。整個巴伐利亞州,這是第一座洋蔥頭的教堂建築樣式,後來就傳開了,不少教堂都採取這樣的模式。如今它是天主教慕尼黑-弗賴辛總教區的主教座堂。
從二戰的戰火中重生
這座教堂在一戰也被炸過,二戰期間盟軍飛來轟炸慕尼黑70多次,因為這裡有寶馬啊,當時重要的軍工廠。聖母教堂基本被毀,雙塔中的一座也被嚴重損毀。 最後於1994年被複原。走進聖母教堂,會看到一幅對比圖,顯示了1945年前後被轟炸後的聖母教堂模樣,今昔對比,時也命也,還是和平好,世界和平最好!
重建後的教堂內裝潢風格相對很多歷史悠久的教堂而言,顯得異常的簡潔現代,中間的22根白柱樸素而不失肅穆。 教堂大廳里上方的十字架,上面放置的是木雕的耶穌像。一般來說,十字架上放耶穌像的是天主教,而僅僅是光禿禿的十字架的,一般是基督新教。俄羅斯等地的東正教則是十字架的豎杠下端有一個小橫條……太複雜了,不多展開了。
還有,中世紀時歐洲大部分的天主教信徒不識字,據說因此教堂的彩色玻璃上和牆壁繪製了大量的聖經故事,包括使用雕像,這些成為流傳甚廣的佈道方式,也有部分成為藝術大師留筆的傑作,如今其中一大功能是藝術性的裝飾。
下圖這個矗在教堂里的立體徽章,你們可別小瞧它,裡頭有著巴伐利亞州的各種元素,中間是巴伐利亞州旗的菱形格子,是由當年的維特爾斯巴赫王朝演變而來,寶馬汽車的logo的創意和拜仁慕尼黑球隊的logo也是據此而來。
圓形格子下面的那個環形交叉logo,是經典的Brezel符號,最早可能跟宗教有關,但如今變成了德國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符號,並且由此衍生出一個同樣造型的Brezel椒鹽卷餅(英語拼寫為pretzel),這可是德國街頭最常見的食物!甚至也會做成玩具的造型出售。據說2002年時,美國前總統喬治布希便因吃椒鹽卷餅結果鯁喉暈倒。
....................... ▼ .......................
Brezel椒鹽卷餅
▼Brezel造型的泳圈
教堂內還有神聖羅馬帝國其中一位皇帝路易斯四世的墳墓,以及慕尼黑文藝復興後期著名雕刻家伊拉斯摩斯-格拉斯(Erasmus Grasser)的作品,這些都增加了聖母教堂的政治和藝術色彩,讓它別具風格。
教堂門外有一個小池塘,一到晚上會亮起荷葉造型的燈光,會有不少市民盤坐附近喝酒聊天。
還有很多關於聖母教堂的瑣碎典故,有待大家去發掘。但對於慕尼黑而言,這個「城市穹頂」不僅僅是建築意義的制高點,當人們仰頭看到聖母教堂時,總會勾起大家對這座城市的感概:它曾憑藉智慧從魔鬼的魔爪下逃脫過,它也曾以十足的毅力從二戰的廢墟中重生,成為今天的慕尼黑。
【補充信息】不僅僅在慕尼黑,德國不少城市老城都有限高令,多數是以當地最負盛名/最重要的教堂高度為準。
/ 完 /
# 圖文均由荒梁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引用
公眾號:荒梁
微博:荒梁大叔
————————
知乎專欄:一群旅行體驗師,做最會玩的集體專欄。歡迎申請加入體驗師大本營,也歡迎大家投稿。
知乎機構號:KLOOK客路旅行,發現更好玩的世界,預訂獨一無二的旅行體驗。
推薦閱讀:
※德國漢諾威 被IS-女孩割喉的警察
※和德國人一起住WG需要注意什麼?
※我的歐洲PhD申請經歷
※裸泳性解放全都有——東德人民的幸福生活
※德國古典哲學家是如何看待基督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