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上肢支撐的兩種形式

看題圖知道我要說的是舉重。

主題是上肢支撐的兩種形式。

之前我就寫過一個答案,談不論抓挺,上肢支撐的時候肘眼應該朝前。實際上那時候的看法相對激進,相對左。現在我依舊認為肘眼朝前對上肢支撐來說更加安全、牢固、美觀。不過對肘眼朝上這種支撐的看法已經相對溫和了。

我發覺如果你沒有翻肘(肘眼朝前)並不代表你的支撐是錯的,因為支撐的核心點在於胸椎有沒有完全打開,如果胸椎完全打開,支撐杠鈴時的投影面在高杠後蹲(舉重式後蹲)扛杠的位置,這時觀察你的脊柱,如果沒有前傾、是打直的,在中立位,說明支撐還是成立的,大抵上對身體沒有傷害。

在競技舉重領域,安全性原則並非第一原則,「只要你舉起來就行了」、「成績第一」,這種大原則下,這兩種支撐形式顯然都是成立的。

但這樣又引出了另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究竟哪些原則相對舉重來說是不能放鬆的,哪些是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帶而過的?

關於兩種舉式的犯規動作中,同上肢支撐相關的有這麼幾條:

「在完成動作時,兩臂伸展不平均或不完全。」

「伸展臂部過程中有停頓。 」

「用推舉完成動作。」

「臂有屈伸。」

這麼來看,只要不犯規,不論如何支撐,那都是成立的。

接下來我將從兩方面來討論這兩種支撐形式的優劣,一個是競技角度,基於規則來討論,一個是教學角度,這個角度則顧慮更多一些。

關於上肢支撐,從競技角度來說,不能退讓的只有前面談到的四點:平均伸展兩臂、伸展兩臂的過程中無停頓、不要用推舉完成動作、不要有屈伸。

鄧薇是明顯的肘眼朝上同時有明顯肘過伸,但這絲毫不影響她是這個級別的霸主。

同是福建隊的奧運冠軍石智勇,他的抓挺都是肘眼朝前,非常明顯。

從平均伸展兩臂和伸展兩臂的過程中有無停頓這兩點來說,這兩種上肢的支撐形式是沒有區別的,都可以做到。

況且前面也說到了,不管你形成了這兩種哪一種支撐習慣,長期訓練,胸椎柔韌都可以改善,這兩種支撐方式並不會對胸椎的柔韌有什麼不同的影響,杠鈴的投影都可以到達正確的位置,所以在重心投影這點來說兩者沒有優劣之分。

但接下來兩點,不能用推舉完成動作和不能有臂部屈伸這點來說,翻肘(肘眼朝前)則明顯優於不翻肘(肘眼朝上),我不想過多解釋這一點,你自己做一下就知道了。

事實上,比賽中出現的因為臂部屈伸完成抓舉而被判失敗、用推舉完成挺舉被判失敗的大多數都是肘眼朝上的不翻肘選手,這類選手往往胳膊很粗,但是打直兩臂總是慢半拍,然後以為自己胳膊不夠粗,越練越粗,越粗越用手拿,惡性循環。

翻肘的選手,我說幾個,他們的動作可以學學(包括但不僅限於):

(大小石智勇不僅級別、名字、舉式相同,連上肢支撐架子都是一樣的,都翻肘)

從競技舉重來說,翻肘這個技術,還是值得推廣的,但是不翻肘的選手還是大量存在,我對不翻肘的看法變得溫和,不那麼尖銳,也是基於這種現實存在的情況。

就算不翻肘,能做到平均伸展雙臂、伸展過程中無停頓、不用推舉完成動作、沒有臂部屈伸,那也完全成立的。沒有問題。

(我在這裡解答一些朋友的疑惑,有人覺得田濤的上挺不穩,怎麼有時候還沒撐呢就扔了,其實就是他撐的時候慢半拍,沒完全翻肘鎖肩,知道撐不住,直接扔,這是技術原因,你看他失敗要麼是還沒撐就扔掉,要麼胳膊打直了,站得偏掉,穩不住掉了。你啥時候見過他用推舉完成動作?啥時候見過他肘部有屈伸?所以翻肘的選手一般這種低級錯誤都不犯的。所以以後別大驚小怪看他怎麼還沒撐就扔了。)

你們可以去看看我上面說的這幾位翻肘選手(包括但不僅限於),看看他們比賽的成功試舉,從沒犯過用推舉完成動作和臂部屈伸這樣的錯誤。從沒!在這我把話說滿了。

這就是翻肘的優勢。

第二個角度從教學來說,如果我是教練員,我只教一種技術,就是翻肘技術。

為什麼?

安全、牢固、美觀。

首先這用兩種上肢的支撐姿勢不管哪一種都能達到世界頂尖水平,對成績沒有影響 ,甚至說翻肘還略好一些。

那麼在教學中,還有哪些原則是要遵守的呢?除了舉重的競技規則以外。

毫無疑問就是安全性,避免傷病!

牢固這點其實還是針對比賽來說的,支撐穩固,成功率高。

最後一點就是美觀,成績相同的前提下,盡量美觀一點有何不可?

(也有可能有人覺得鄧薇那樣支撐比較好看吧,反正各花入各眼。)

(如果動作對,翻肘了,這杠鈴能砸到頭嗎?一般不翻肘的都是大胳膊,大了也沒用,照樣砸頭。)

安全的潛台詞就是合理,合理的技術動作就安全,不合理的就不安全。

肱骨下端前後扁,末端有兩個關節面,靠內側的是肱骨滑車,靠外側的是肱骨小頭,滑車後面上方有一鷹嘴窩,伸肘時容納尺骨鷹嘴

只要肘打直,鷹嘴是必然能進入鷹嘴窩的,但是肘眼還是朝上,承重時,該屈伸還是屈伸,怎麼辦?這時需要另一個關節介入,一個球窩關節,就是肩關節和肩胛骨,先內收再上旋,肘眼就自然朝前了,肩關節的這一活動叫做「鎖肩」,肘關節的這種特定活動叫做「翻肘」。

這樣即可做到支撐得牢固又美觀。

但我還是要指出,並不是說,你翻肘鎖肩就萬事大吉,怎麼折騰胡來,你這個胳膊都沒事。看看陸浩傑吧。

(陸浩傑也是翻肘,他的結局我們也都很清楚,12年奧運會抓舉受傷後,一直拖著沒治好,現在搞成了習慣性脫臼,一蹶不振,還曾想他能繼承呂小軍衣缽。)

我只是說相對不翻肘,更不容易受傷、更安全、更美觀,成功率更高,完成動作更不容易被誤判。

推薦閱讀:

那些年,我們甩給舉重的鍋
一腳二肩三制動

TAG:举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