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公元年(4)- 鄭伯克段於鄢

夏,五月,鄭伯克段於鄢。

我們先來看看地圖上鄭國的位置:

春秋初期的鄭國,是鄭國在整個春秋時期最高光的時刻。主要控制區域在現在的河南省鄭州市,周圍也沒有很多強國。

東面是互相看不順眼的宋國,北邊是總被狄人侵擾的衛國,西北就是孱弱的周王室,南邊是陳、蔡和許,周圍還有一些各姓的小國。

此時的鄭國,東西方向有東方諸侯至成周的高速路-周道,南北方向,有「通宋、鄭、陳、蔡、曹、衛,與濟、汝、淮、泗會」(《史記·河渠書》語)的古運河-鴻溝。

交通的便利,和幫助平王東遷得來的利好政策,給鄭國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我們可以從考古發現中感受到此時鄭國的強盛與奢靡。


位於河南省新鄭市的鄭韓故城遺址,其東城的西南部是鄭國貴族墓地區。

整個鄭國貴族墓地面積約50萬平方米,發現春秋墓葬3000餘座,大中型車馬坑18座,其中6米以上的大型墓近180座,長寬均超過20米的特大型墓4座。

鄭公大墓車馬坑(圖片來自網路)

其中一座中字型大墓,其南北墓道中均有大量的實用葬車,總數45輛,在我國已發掘墓葬中為最多。

尤其難得的是,在這些車輛中發現了象牙龍飾車、青銅飾車、骨雕車、象牙飾車、樓車、漆繪花紋車等珍貴車輛,多屬全國首次發現,完全與《周禮.春官》中所記載「王之五路」相對應。

圖片來自網路

著名的國寶「蓮鶴方壺」,就是出土於這座大墓。

蓮鶴方壺

蓮鶴方壺,通高117厘米,口長30.5厘米,口寬24.9厘米。共有兩隻,一收藏於故宮博物院,一收藏於河南博物院。

該壺造型宏偉氣派,裝飾典雅華美。壺上有冠蓋,器身長頸、垂腹、圈足。壺冠呈雙層盛開的蓮瓣形,中間平蓋上立一展翅欲飛之鶴;壺頸兩側用附壁回首之龍形怪獸為耳;器身滿飾蟠螭紋,腹部四角各攀附一立體小獸,圈足下有兩個側首吐舌的卷尾獸,傾其全力承托重器。


說完鄭國,我們來說「鄭伯克段於鄢」。

直譯就是:鄭國國君鄭莊公,在「鄢」這個地方把他弟弟「段」給「克」了。

其實這段故事大家並不陌生,由於《左傳》交代這段故事時,文筆實在太精彩,受到歷代文學家的推崇,所以在各種古文的選本,如《古文觀止》,都會讀到這一篇。

為了通順又不妨礙可讀性,每句下面為我的意譯和解釋,方括弧內為從《左傳》的文學角度來分析。

先來一張地圖備用,下文提到的地方(制、京、鄢、共、城潁等)都已經圈出:

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從前,鄭武公娶了一位申國女子,這位女子被稱為武姜(夫謚+姓),她生了兩個兒子,老大就是後來的國君、本文的主人公-鄭莊公,另一個就是被「克」的共叔段。

【整篇文章,從「初」字起,最後至「初」字結束,首尾呼應。】

庄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

生庄公的時候,胎位不正,腳先出來,差點難產,武姜就給庄公起名叫「難產」,所以一直很討厭他。

(「寤生」到底是「腳先出」、「瞪著眼」還是其他含義,一直都沒有定論)

【一個「遂」字,寫出姜氏討厭庄公沒有道理。】

愛共叔段,欲立之。亟(qì,多次)請於武公,公弗許。

及庄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武姜喜歡小兒子,總想立他為國君,多次求她丈夫,鄭武公都沒有同意。

庄公即位後,武姜又要求把「制」這個地方封給小兒子。庄公說:「制」不可以,很險要,當年虢叔就死在那,其他地方隨你選。

武姜又請求把「京」賜給小兒子,庄公同意了。「段」就住在「京」這個地方,被人稱為「京城太叔」。

【庄公的對話,每句話音節都短,表現人物內心的咬牙切齒。】

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

祭仲向庄公進言:「都城的城牆每邊長超過三百丈,就會是國家的禍害。按照制度:大的都城的邊長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都城不超過五分之一,小的都城不超過九分之一。現在京的城市面積太大了,已經破壞了規矩,您會受不了的。」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

庄公說:「姓姜的要這樣,沒辦法。」

祭仲回答:「姜氏哪裡能滿足,不如早點制止他,不要讓事態蔓延。蔓延下去就難收拾了,草蔓延開來還不好清除,何況是您寵愛的弟弟。」

【兒子稱呼母親「姜氏」,是有多恨。】

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

庄公說:「多行不義必自斃,你就等著瞧吧。」

不久,太叔命令西邊和北邊的城邑不僅要聽國君的,也要聽自己的。

【太叔其實並不敢把「西鄙、北鄙」收入囊中,所以讓他們「貳」。其實這種情況只要庄公禁止太叔,他也就停止了。】

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

公曰:「無庸,將自及。」

公子呂向庄公請示:「國家不能容忍這種情況,您到底打算怎麼處理?您要是打算把國家交給太叔,我們就去侍奉他。如果不打算,請允許我們去除掉他,不要讓民眾疑慮。」

庄公說:「用不著,他會自己走向滅亡。」

【「自斃」、「自及」, 一切盡在庄公掌握。】

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於廩延。

太叔又把那些兩面聽命的城邑直接收歸自己,領地一直延伸到廩延。

(地圖上沒有標出,廩延在「共」的東南,由於後面還會出現,下次上圖)

【庄公就一直聽之任之地放任太叔】

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

公曰:「不義,不昵。厚,將崩。」

公子呂(子封)又來彙報:「可以了吧。再這樣擴大,他就有更多擁護者了。」

庄公說:「不是正義的一方,沒人會擁護他。堆得越高,摔得越碎。」

【每句話音節都短,又是咬牙切齒的狠聲。】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

太叔修葺了城牆、聚集糧草,修理兵器,補充兵士和戰車,準備偷襲鄭國,夫人姜氏準備打開城門接應他。

【這兩個「將」字,說明一切都是猜測】

公聞其期,曰:「可矣。」

庄公聽說了太叔起兵的日期,說:「行了!」

【祭仲沒聽說,子封沒聽說,偏是庄公聽說了……】

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於鄢。公伐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庄公命公子呂率領200輛戰車的部隊去討伐「京」,「京」城立刻反叛太叔。太叔逃到了「鄢」。

(歷代學者都說「鄢」是現在的鄢陵附近,但是從地圖可以看出,太叔從西北方向的京,跑到東南方向的「鄢」被克,然後又逃到北方的共,從京到鄢還要路過鄭國國都,於情於理都不太合適,所以我個人認為,左傳的這段內容文學性高於史學性)

書曰:「鄭伯克段於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

春秋記載這段歷史,用了「鄭伯克段於鄢」這樣的筆法。而《春秋·襄公三十四年》中記載類似事情,卻寫了「天王殺其弟佞夫」。原因有下面幾個:

1、太叔的做法超出了弟弟的本分,不是弟弟應該做的,所以不稱他為「弟」;

2、太叔有自己的領土和武裝力量,庄公戰勝他是費了力的,所以用「克」字;

3、稱庄公為「鄭伯」,是諷刺他作為鄭國國君,卻對弟弟沒有盡到教導的職責,也表明這是庄公有意要養虎為患然後除掉他。

之所以沒有寫太叔「出奔」,因為《春秋》中其他出奔的人,都是有罪的人。而這裡兩方都有過錯,主要的責任方是鄭莊公,因此難以「出奔」下筆。

(《公羊》和《穀梁》都認為「克」即是殺,因此不存在出奔一說。考察《春秋》中的「克」字,都做「能夠」解,而且金文、甲骨文中的克也大多是「能夠」的含義,用在這裡,應該是鄭伯終於得償所願,到底是否殺了,倒不是重點了。)

遂置姜氏於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

庄公把姜氏安置在鄭國最南邊的城潁,並且發誓:「不到黃泉,再不相見」。但是不久後,他就後悔發了這樣的毒誓。

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

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

潁考叔是鄭國西部邊境城市潁谷的地方長官。他聽說了庄公和母親賭氣的事情,就來到國都,向庄公進獻東西。庄公表示感謝,以飲食之禮款待他。潁考叔吃的時候,故意把肉留下。庄公問他是怎麼回事。

潁考叔回答:「我家裡有老母親,我供奉她的食物她都嘗過了,還沒有嘗過國君的肉羹,請允許我帶回去給她嘗。」

【食舍肉,就是為了讓庄公發問。】

這裡咱們分析一個問題:為什麼吃飯的時候沒吃肉,就一定會引來國君的發問?

我們可以從《儀禮·公食大夫禮》的記載,來揣測當時的場景。雖然公食大夫禮是國君款待他國前來聘問的使者,但是款待自己國家的大夫,也應該在這個基礎上有所簡略,大體不會差太多。

在國君款待大夫的儀式上,大夫是不能正兒八經甩開了吃的,只能吃一點,意思意思,「非專為飲食也,為行禮也」。然後儀式結束後,會有專人把沒吃的各種食物,給送到大夫家裡去。

按照《儀禮·公食大夫禮》的記載,潁考叔舍肉的環節,應該是「賓三飯以湆(qì)醬」這個環節。湆就是「大羹」,就是肉汁。按照禮節,大夫應該吃三下飯,每次都就著大羹,吃一塊肉並且蘸相應的醬。

潁考叔應該只吃了三下飯,沒飲湆(嘗羹),也沒用肉蘸醬(舍肉)。所以失禮了,才引得庄公發問。

公曰:「爾有母遺,繄(yi,發語詞)我獨無!」

庄公說:「你有母親可以侍奉,我卻沒有。」

【這個時候庄公的台詞已經不是開頭那種短句,還用了發語詞,請自行腦補河南話「咦~~」】

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

潁考叔明知故問「為啥呀?」 庄公告訴他前因後果,還有自己的悔意。

潁考叔馬上給出自己的建議:「您挖一條地道,一直到看見泉水,就在這條隧道里見面,誰能說您違背了誓言呢?」

庄公聽從了這個建議。

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

融,《說文》解釋「炊氣上出也。」《爾雅》解釋為「長」,應該是炊煙上升引申出的「長」義。《詩經·既醉》有「昭明有融」句,即做「長久」。

泄(yì),「遲緩、放鬆」的意思。詩經中有「天之方蹶,無然泄泄」,作「鬆懈」解。

融字很準確地表現了庄公的樂,是事成之後,心滿意足,長舒一口氣。

泄字說明姜氏的樂,是由忐忑不安而放鬆下來,心中石頭落地的樂。

遂為母子如初。

【三個「遂」字引導故事展開,「初」字呼應開頭】


這個故事講完了,接下來是我個人的腹黑時間:

咱們回頭再來看新鄭的鄭公大墓。

這座大墓成中字型,是現今發掘出的第一座春秋時期帶墓道大墓。

鄭國國君為伯爵,按周代禮制,其國君埋葬不能用墓道,但這座墓葬既有寬大的南北墓道,墓道葬車中又有寬大的車輛,與鄭國諸侯國的地位不相對應,反映的是這位國君已經「僭越」不服周禮的客觀現象。

墓道叫什麼?「隧」!

看過《國語》的話,大家應該對晉文公請隧、周襄王拒絕的事情有印象。晉文公立了大功,向周王請示,自己死後能不能用墓道來下葬,被嚴厲地拒絕了。

晉文公為啥想起請隧了?

是不是之前有人「隧」過?

周襄王說「叔父有地而隧焉,余安能知之」是不是有所指?

看下面這個鄭公大墓的位置,是不是「闕地及泉」很容易?

鄭莊公這個老謀深算的人,怎麼會「悔」得全國都知道,連西邊國境的潁考叔都知道了?

為啥潁考叔的建議,庄公一下就採納,而這個建議,偏偏是「隧而相見」?

為啥潁考叔後來被身後的箭射死了?

…………

好了,腹黑完畢,下次咱們講「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


推薦閱讀:

你所知道最囚禁人(最不自由)的境況是什麼樣的?
西遊牛魔篇(二)
經典文學中的甜品 | 土耳其軟糖
你不是潘金蓮,你更不是秦香蓮!

TAG:文学 | 左传书籍 | 春秋笔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