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環獵奇殺人的黑鍋,阿宅背了30年還不夠?

作者:白鵝君@白鵝紀

要說近期日本最轟動的新聞,除了川普訪日大概就是發生神奈川縣的座間市,被害者多達9人的連續殺人分屍案了。隨著調查的深入,犯人的身份以及犯案經過都開始一一浮出水面。

而就在昨天,著名八卦雜誌《周刊文春》放出了一段與兇手周圍人士的訪談,其中一位和兇手並無深交的被訪者談到了兇手喜歡看動畫,並且愛看的作品是《寒蟬鳴泣之時》和《日在校園》……

先不說這位被訪者是如何知道兇手的興趣愛好,採訪者問出這種問題不由讓人懷疑要帶節奏搞事情。而被訪者說法中也夾雜著猜測的語氣,既然你不能肯定,那為何又要在此舉出與案情同步率如此之高的動畫呢?這讓不少人疑心莫非是文春老賊和此人串通一氣,又想給阿宅潑髒水不成?

其實,日媒這種逢事(尤其是兇惡案件)思「宅」的做法並不少見,例如2008年的秋葉原無差別殺人事件發生後,馬上就有媒體報道稱「兇手只對二次元有興趣」,「曾在事件發生數日前在網路留言板談及了《寒蟬鳴泣之時》以及《GTA》」,又想將犯人與「宅」扯上關係(事後根據犯人的證言否定了以上的說法)。

當然,《寒蟬》上鏡率那麼高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至於媒體如此熱衷於為兇惡罪犯打上「宅」的標籤,究其源頭的話,當年震驚日本全國,並造成了巨大社會影響的「宮崎勤事件」絕對「功」不可沒。1988年至1989年期間,在日本東京都和琦玉縣接連發生了4起綁架和殺害未滿10歲幼女的案件。

期間雖然有個化名為「今田勇子」的人向朝日新聞發送了犯罪聲明,但這些案件的兇手依然未被找到。而在1989年7月,宮崎勤因一起猥褻幼女的案件而遭到逮捕。經過一系列的審訊,他承認了自己就是4起案件的真兇。至此,長達2年之久的「東京、琦玉連續幼女誘拐殺人案件」方才告破。

最終這位連環殺手被判處死刑,並在2008年6月執行了死刑

而當時,前往宮崎勤住處的媒體記者在新聞報道中宣稱:在宮崎勤的房間中發現了大量的成人漫畫和動畫錄影帶,其中還有著大量涉及暴力或幼女的色情內容。

由此記者們迫不及待上地用「宅」這個對一般大眾來說頗為陌生的辭彙來為他定了性,還對此大肆渲染。而在他房間所拍攝的一張在中心放置著成人漫畫的照片,成為了證明這一說法強而有力的佐證。在媒體眼中,「宅」就成為了宮崎勤的一個主要犯罪誘因。

除此之外,宮崎勤那堆滿錄影帶的房間,給當時並不熟悉宅群體的大眾,帶來了一種異樣的壓迫感,加深了他們對於「宅」這個陌生群體的誤解。

1989年案發後所拍攝的嫌疑人宮崎勤的房間照片

不過,看到這張照片,各位有著收藏愛好的宅們是否覺得很有親切感呢?為了讓各位能看的更為直觀,那就與下圖的房間來進行一下對比吧:

除了錄影帶被替換成了手辦、模型等宅物,堆放的也更為規整合理之外,看起來的確有著幾分相似。也就是說,宮崎勤的房間乍一看來,是一個較為典型的阿宅房間。不過,在案發當時的1989年,「宅」這個說法還並未被大眾所廣泛認知。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隨著面向青少年的動畫產業的興起,出現了許多喜好動畫的粉絲。而出於對此新生人群中部分有著過度行為的人的不滿,於是有人開始以「宅」這一略帶貶義的詞來指代這一新興群體。

隨著80年代後期日本動畫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動畫愛好者的數量逐漸開始壯大了起來。而由於1985年任天堂經典遊戲《超級馬里奧》的熱賣,宅的群體中又出現了「遊戲宅」這一新的分支。由此,「宅」這個詞的意義也開始逐漸轉變為專註於某一興趣愛好的團體。

然而就在這時,宮崎勤連續殺人事件遭到曝光,媒體憑著他房間「與眾不同」的氣質,迫不及待的為他打上了「宅」的標籤。由此,原本作為亞文化群體暗語的「宅」,扣著屎盆一臉無辜的登上了歷史的舞台。

隨著此類報道的大量增加,在大眾的心目中,已經將他們所並不了解的宅群體視為了宮崎勤的同類,認為這類人都是有著人格缺陷的犯罪預備軍。於是,當時整個日本社會掀起了一股對宅(其中被針對最為集中的是動畫宅)的批判大潮。動畫製作方也迫於形勢開始自肅,因此幼女登場的作品大量減少。許多有幼女內容的少年和成人漫畫都被打上了「有害圖書」的標籤而遭到下架。

而被判定為宅的動畫愛好者,也成為了遭人鄙視的眾矢之的。如果所看的作品中有幼女角色登場的話,會直接被視為有誘拐幼女傾向的危險人物而遭到批判;被家人知道喜歡看動畫的話會馬上召開家庭會議,被要求處分掉所有周邊並與動畫撇清關係;被發現朋友中有人喜歡看動畫的話,會被要求與他絕交等等。而學校以及社會對此的看法則是「自作自受」,幾乎沒有人會站出來為他們說話。於是,就這樣整個日本社會步入了一個如今無法想像的宅文化黑暗時代。

甚至連1989年上映的宮崎駿動畫電影《魔女宅急便》也因此事件而受到了一定的風評被害(例如因為名字相似而被人搞渾等等…)

但回過頭來,案件的實際情況又是如何呢?在前段時間,日本富士電視台播出了一檔名為「30年後的真實 東京·琦玉連續幼女誘拐殺人犯·宮崎勤最直接的聲音」的電視劇,其中採用了對宮崎勤本人調查時的錄音、事件報道影像等真實素材,通過演員的演出忠實還原了從調查到死刑宣判的事件全過程,展現出了曾被媒體報道所歪曲的犯人以及案件的原貌,並想藉此來為整個事件做個清算。

首先,從真實調查錄音中可以發現,這位曾被視為令人琢磨不透,行為詭異的兇惡殺人犯,實際上卻是個會因為害怕而撒謊,並沒有深入思考犯罪動機,單純而又軟弱的小人物。而網上流傳的宮崎勤曾經吃過被害少女的屍體等駭人聽聞的說法,經過精神鑒定後的結果也證明了只是為了偽造自己精神異常的謊言而已。因為殺害對象都是幼女而將他視為戀童癖的說法,經過精神鑒定後,也被證明他本人對成年女性依然抱有興趣,僅僅是因為遭到拒絕而放棄成人對象,將幼女作為代替目標而已。

根據這次電視劇中所展示出的內容,在宮崎勤所收藏了約5700多部錄音帶中,有暴力表現和戀童癖內容的動畫或影片只有數十部而已,其他的基本都是普通電視節目或動畫的錄像內容。相對於整體數量而言涉事內容簡直是鳳毛麟角。而如果仔細想想的話,那本作為力證的成人漫畫《年輕太太的新鮮內衣》,無論是封面還是標題和蘿莉控有一毛錢關係嗎?到底是要有多麼豐富的想像力,才能把這個和戀童扯上關係啊……只不過當年大家都噴得起勁,已經沒人在乎這些細節了。

至於那張照片,據當時也前往現場取材的記者木村透在事後爆料,稱這是某攝影師為了節目效果刻意而為之,將一看就是成人漫畫的書籍放在了最醒目的位置進行拍攝,讓人產生了其他雜誌以及錄音帶都是此類內容的錯覺。不過,這篇爆料文章在發布之後很快就被刪除,因此也未對事態產生任何的影響。但刪文掩蓋的行為,反倒是增加了爆料的可信度。而在這次播出的電視劇中,插入了不少媒體雜誌通過臆測來寫文描述事件的情節,從一個側面揭露了當時媒體不負責任的做法。

那媒體為何要將宮崎勤塑造成一個有著宅愛好的戀童殺人犯呢?很簡單,因為如果犯人太過普通的話,形象就不夠鮮明,從而無法形成話題引爆社會議論。僅僅是錄影帶收藏家的話不夠吸人眼球,落點歸結到愛看電視節目上的話那是在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因此只能從他愛好的內容下手。

正巧,從宮崎勤的收藏中讓媒體嗅到一絲「宅」味,於是順手就將問題一股腦兒推到大眾所不熟悉,而且當時又處於弱勢的宅群體的身上。這樣做既能體現出犯人的與眾不同,又能發動大眾對此群體肆意批判還不會遭到反擊,簡直是兩全其美的一手好棋。只要記住都是動畫的錯,批判抵制就行了,其他的不用去想。由此也能讓大部分不接觸宅文化的人感到安心,產生「普通人才不會犯罪,宅才會」的想法。

至今各種妖魔化宅的電視節目依然存在

然而,從這次播出的電視劇內容來看,雖不能否認宮崎勤有著宅的一面,而他所犯下的罪行也無可饒恕。但也不能就因此而將宅與犯罪簡單粗暴的聯繫到一起,根本沒有證據可以證明這兩者有著直接的關係。正是因為媒體對於「宅=犯罪者」的偏向報道,而讓宅替宮崎勤白背了那麼多年的黑鍋。

隨著1995年《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巨大成功以及由其所引發的一系列社會現象,讓動畫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大大增加。之後,在網路大熱的《電車男》中所展現出的宅的正面形象,和女僕咖啡廳等有趣的宅文化曝光度的增加,讓大眾對於宅以及宅文化的印象開始漸漸有所改觀。但至今對於宅群體的偏見依然沒有完全消失,本文開頭部分媒體在報道兇惡案件時的「傳統思路」,就是個很好的證明。

不過,如今宅文化憑藉其為日本所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已開始逐漸從亞文化向主流文化轉變。宅文化在日本的影響力已經今非昔比,就連東京奧運也融入了諸多宅的元素。而越來越多的宅如今也可以理直氣壯公開自己的身份,再也不用躲躲藏藏搞地下工作了。

現在的宅,不再是當年那個任憑人蹬鼻子上臉,隨意甩鍋的弱勢群體,不會輕易就讓「宮崎勤事件」的影響再度重演。假如媒體還想走老路,通過充滿偏差的報道來讓阿宅背鍋的話,為了維護自身利益的宅們,相信會通過網路這個強力武器,對想搞大新聞的媒體們用更為響亮的聲音喊出一個字:「滾!」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白鵝紀】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日本茶室與中國茶室在功能與形式上有哪些不同?
作為一個純正的日本人,為什麼熱愛漢文化,崇尚中國
有哪些過目不忘的日語單詞記憶法?
「如果道歉有用還要警察幹什麼」的出處?

TAG:动漫 | 御宅文化 | 日本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