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傢具中的「穿帶」是什麼
很久沒更新了,今天給大家隆重介紹中式傢具中的一個很重要部件也是比較隱蔽的部件叫做「穿帶」,無論是大件或小件的傳統中式傢具,你都可以找到它的蹤影,可以說有薄板的傢具就一定有它的出現。它有防止板面翹曲、增加傢具承重能力等重要的功能。
*以上兩張圖摘自王世襄大師的《明式傢具研究》,非常好的書,強烈推薦!
第一個功能:防止板面翹曲
之前我也介紹過,開板的時候如果用刻切太費料費時,所以傢具板材一般都是以弦切的為主,這裡不作具體介紹,有興趣可以看看之前的文章:如何切割木材更穩定。那麼一般來說,板面拼起來之後,隨著時間推移,木板會有很大的翹曲的傾向,這時候就要用上穿帶了。穿帶不只是一條普通的木方搭在板的底部。它是通過將木方的兩條長邊做成燕尾形狀的榫,同時在板底開出燕尾形狀的槽(卯)。然後將穿帶打進去槽里,一般會略緊(不夠緊的話就會給予木頭一點空間去變形了),利用穿帶上的燕尾榫扣住木板,這樣就能限制板面的翹曲了。注意穿帶的紋理方向是跟板面的紋理方向垂直的哦。
第二個功能:有效增加傢具承重能力
因為太厚的板增加了取料難度從而增加材料成本,所以現在一般的坐板都是做成12mm厚的,甚至有些廠家為了進一步壓縮成本會用到10mm的板,但那真的太薄了。由於板材較薄,而我們一般坐的時候也是坐到板面上,但是薄薄的板遇到瘦小的朋友還好,要是遇到胖一點的朋友那就有可能吃不消了,當然也要考慮板的跨度有多大,那這時候穿帶的出現就大大減輕了板的負擔了。一般穿帶的密度跟板材的跨度有關,像普通的圈椅,坐麵包面方寬度是60左右,用1根3×2.5cm的穿帶在中間就可以了,這樣穿帶到面方間的距離大概是20cm。那像禪椅子一般都有80cm寬,就要用到兩根了。而床這種大件的產品穿帶用大料一點,我們大約是用3×3.5cm的木方做穿帶,間距大概是30cm左右(王世襄先生說40cm為宜)。而穿帶的兩頭有榫鏈接面方,這樣也給整個框架起到加固的作用。
一般在表面上會看不到穿帶,它一般會出現在傢具的底部和柜子的裡面,把穿帶藏在下面或裡面是為了美觀,誰都想要面上光滑平整。下面是一些實例:
總的來說,穿帶雖不起眼卻在結構上使傢具更加牢固耐用,所以大家在挑選傢具的時候不放看一下傢具底部的這個重要部件,1是看大小,2是看密度(多少條)。這樣買回去的傢具就能用更久更有保障喇。
======================================================================
此文為原創,謝絕轉載,謝謝!
微信公眾號:huacuijiaju(華萃紅木)
個人微信號(添加請註明是知乎):huacuijiaju86902835
天貓店:首頁-華萃傢具旗艦店
推薦閱讀:
※地球上最軟的10種木材
※一把好椅子取決於它的細節
※想當木工怎樣入門學作圖?
※在網上看到一個木質的戒指(小葉紫檀拼接綠松石)想問一下應該怎麼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