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葯」為何總是缺貨?巰嘌呤、魚精蛋白

杭州的小朋友牛牛(化名),今年被診斷出患上白血病,需要服用巰嘌呤。然而巰嘌呤在醫院拿不到,各藥房也斷貨,牛牛的家人拖盡各種關係都求不到一粒。看著小瓶子里僅剩的十來片巰嘌呤,牛牛媽媽欲哭無淚:「孩子一天得吃一片半,這些葯只夠他吃一周了。」焦頭爛額中,牛牛的舅舅聯繫了一家海外藥物服務平台,在醫生開完處方後終於在藥房拿到了巰嘌呤片。

巰嘌呤適用於絨毛膜上皮癌、惡性葡萄胎、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及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急變期。「巰嘌呤是救命葯,卻沒有購葯渠道,小孩的手術都差點停了,怎麼會這樣」這讓牛牛媽媽很難理解。

其實,像這樣找不到救命葯的情況在國內並不少見。每天各種論壇都會收到大量求葯的私信,「外甥得了白血病,急需巰嘌呤片救命,聯繫好多人都買不到」「魚精蛋白誰能找到現貨?等著這個葯做手術,請幫忙找找。」「不到8個月嬰兒疑似患嬰兒痙攣症,需注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求葯!救命!」……近年來,巰嘌呤片、魚精蛋白、平陽黴素、放線菌素D等「救命葯」頻頻出現「葯荒」,導致手術延遲、抗癌治療中斷,不少患者因此錯過了最佳搶救期、治療期。隨之產生的則是黃牛市場、民間仿製葯等亂象的出現。

「救命葯」短缺成常態

從去年開始,各地醫院的巰嘌呤就已非常緊張了。今年7月山東省衛計委發布第二期短缺藥品監測預警公告,17種藥物庫存已經亮起「紅燈」。其中,包括巰嘌呤等5種藥物已暫無庫存。山東省立醫院小兒血液內分泌科主任戴雲鵬無奈地說,巰嘌呤緊缺後停了門診拿葯,優先保障住院病人用藥,沒想到今年三月份左右,住院病人也拿不到此葯了。「此前聯繫了好幾家生產企業,但一直都進不到貨。」戴雲鵬說,巰嘌呤是白血病患者的救命葯,但因為使用人群有限、用量較小,近年來一直處於緊缺狀態。其實網上也有銷售此葯的,但因為不知道安全性,多數患者都不太敢買。

其實,還有像用於心臟手術的必備葯——魚精蛋白、婦科腫瘤化療葯——放線菌素D等缺貨現象已成全國性問題。去年8月23日,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彭澎還在微博發出倡議:請國家儘快出台措施保證救命葯生產,為患者吶喊!文中提到,該院化療葯放線菌素D因某些原因缺貨,何時恢復供應尚不確定,而放線菌素D對婦科腫瘤患者而言,是一種必需的救命葯。9月上旬,甘肅省藥品耗材採購辦公室發布《2016年甘肅省急救短缺和直接掛網藥品目錄的通知》,稱短缺目錄有43種藥品,直接掛網目錄有100種藥品,而急救目錄有70種藥品

 北京醫院(國家老年醫學中心)藥學部副主任藥師張亞告訴記者,巰嘌呤片、魚精蛋白、他巴唑、新斯的明、放線菌素D、平陽黴素等藥品,是手術、神經系統疾病、腫瘤,甚至慢性病必不可少且無可替代的藥物,然而,部分基本藥物、罕見藥物短缺現象存在多年,拖了治療後腿。

 專家表示,就目前來看,「救命葯」存在「缺」與「貴」的亂象。一方面是基本藥物、罕見藥物的短缺,另一方面則是治療癌症等疑難雜症的高價葯「一葯難求」。面對如此之大的用藥缺口,黑市販葯、黃牛倒賣從中漁利。「巰嘌呤原先很便宜,100片裝的才六十多塊。」 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原副會長、藥品流通行業專家王錦霞說到,此前有三家企業生產此葯,因為價格便宜、用量小,陸續有廠家停產。而現在因斷貨被炒至上千上萬元

四大原因拖了生命後腿

  到底為何這些「救命葯」在生命危急關頭「拖了後腿」?專家們認為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價格低廉,藥廠生產虧損。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經濟學副教授劉寶表示,當前,藥品定價主要是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制定基本藥物全國零售指導價格,在保持生產企業合理盈利的基礎上壓縮不合理營銷費用。通常,進入《基本藥物目錄》的藥物,需要經過公開招標採購,而價格低、需求量大的葯往往競爭激烈。有些藥廠為中標,惡意競爭,壓低價格。但又因中標價太低,無利潤空間,放棄生產,導致一定時期內部分藥品短缺。

需求量少,非醫院常備用藥。張亞同指出,臨床上,「救命葯」針對的患者通常是罕見病和突髮狀況的患者,需求量很小。另外,某些藥物原料的短缺也會使醫院未能儲備充足的藥品。像魚精蛋白,主要存在魚類(如鮭魚、鱒魚、鯡魚等)成熟精子細胞核中作為和DNA結合的核精蛋白存在,但提取魚類精子有季節性,便限制了原料的供應量。

價格形成機制不夠清晰。劉寶指出,2014年5月9日,國家發改委公布《關於改進低價藥品價格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首次取消了政府制定的低價葯最高零售價,在日均標準費用內由企業自主定價,扶持了一些該類「救命葯」生產企業。不過第二年該政策發生變化,藥品最高零售限價政策取消,藥品分類採購、醫保支付價、醫院二次議價等價格形成機制在實踐中交錯,客觀導致價格信號進入一個更加不穩定時期,不利於藥品企業生產。

特效藥進入國內有時間差。「救命葯」以癌症等重大疾病類用藥為主,歐美是原研葯的主要「陣地」,所以,用於腫瘤靶向和免疫治療的一些藥品目前在大陸均未上市。張亞同解釋,國外原研葯應用於國內臨床,必須根據國人情況做試驗,會比國外至少滯後3年,加之受知識產權保護,專利購買費用高,很難儘快引入。正因如此,很多國內患者紛紛到境外尋求解決方法,比如代購仿製葯、海外就醫等。(原創)

推薦閱讀:

癌症治療的新曙光:基因治療深度科普
懇請大家幫忙鑒定下是不是惡性腫瘤,謝謝了?
美國臨床腫瘤協會將免疫療法納入一線治療是否意味著 PD-L1 技術已經成熟?

TAG:癌症 | 白血病 | 肿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