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這麼久,你腦海中的記憶究竟還有多少是靠譜的?
在知乎問答,有這麼一個問題「人類都有什麼細思極恐的細節?」
底下最高贊的答案便是關於人類大腦的。
答主描述了其妹妹因甲狀腺激素過少,而暫時性喪失了視力,但她本人在當時卻沒發現自己眼睛看不到。
直到電視被打開,她才發現察覺自己能聽到電視里的聲音,卻看不到電視里的畫面。
也就是說,她的大腦在之前已經自動補充了大量視網膜無法捕捉的圖像。
所以在短時間內,她也完全不會意識到自己已經瞎了的事實。
其實在臨床中,就有一種病與其癥狀類似,被稱為安東盲目症(Anton"sblindness)。
這種疾病表現為,患者分明已經失明,卻仍堅定地認為自己能夠看得見。
即使無法解釋自己身上因磕碰造成的外傷,但病人還是會腦補虛構各種情節來將此合理化。
這讓人不禁驚嘆,人類腦補的能力到底能有多強大!
圖:安東盲目症的命名者Anton-Babinski
其實,不但連眼前的畫面可以靠腦補,就連你過去的記憶都有可能是自己腦補完成的。
這也被稱之為虛假記憶。
不同的是,安東盲目症在現實生活中,尚屬罕見。
而虛假記憶,則無處不在,幾乎每個人都深陷其中而不自知。
虛假記憶(False memory)又稱記憶錯覺,是指人們對過去的事情的報告與事實偏離,但當事人卻沒有發覺的記憶現象。
像平常生活中,我們明明記得好像沒有關門,但回去看時卻已經關了。
又或是明明記得小時候做的一些事情,但卻被父母否定從未發生過。
這些都是虛假記憶的一種最常見表現。
不過這些現象並沒有受到大眾的重視,畢竟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直到有一種叫「記憶恢復治療法」的心理療法出現,才開始有人對記憶產生懷疑。
這種療法堅信,成年人的許多心理問題都可能是由童年時期經歷的,卻又被遺忘(或壓抑了的)性侵經歷引起的,施虐者往往是父親。
而心理治療師則會藉助各種特殊的技巧,鼓勵病人找回被壓抑了的記憶。
舉個例子,在現實生活中應該不少人有「父親給年幼的女兒洗澡」這種經歷。
然而,類似這樣的事情就很容易被心理治療師用催眠、解夢、視覺化等方式挖掘、塑造成被父親性侵的記憶。
而心理治療師也宣稱只要把這些記憶恢復並宣洩出來,病症就會消失。
這也就是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的「記憶恢復」熱潮。
然而,這種療法治好的病人倒沒幾個,卻製造了一堆「被爸爸性侵犯」的案件。
從1985到2000年,美國就有超過800起由記憶恢復療法引起的訴訟。
這其中一些被判刑,一些被無罪釋放。
但結果都無非只有一個,家庭就這麼破碎了,無辜的父親也一輩子背上猥褻兒童的罵名。
當時就有一位叫伊麗莎白·洛夫斯特(Elizabeth Loftus)的認知心理學家,就一直在為這些蒙冤的「犯人」奔走。
圖:伊麗莎白·洛夫斯特在法庭上陳訴
她認為這些被喚醒的回憶未必可信,並為之做了一系列實驗。
這其中有一個叫做「商場迷失」的實驗,就非常直觀地讓人認識到,記憶是可以被植入的。
1995年洛夫斯特找來了24位志願者,並為他們準備了4件受試者幼時經歷的事件。
其中三則是真實經歷並由他們的家人提供,而剩下一則便是由洛夫斯特完全捏造的商場迷路經歷。
經過幾次訪談洗腦後,那個完全捏造的迷路記憶,竟被超過25%的受試者當成了真實的記憶。
此外,有超過50%的人還為之添加了許多自己虛構的細節,並與洛夫斯特侃侃而談。
雖然25%的成功植入率不算高,但是放到現實生活中就不容樂觀了。
哪怕是1%的錯誤率,放到龐大的人類群體中,都能毀掉成千上萬人的一生。
而且,拋開這些被心理治療師誤導的案件。
在自然狀態下,即使沒有有心之人提供錯誤的記憶,人類仍會產生大量虛假記憶,並釀成無數冤假錯案。
美國有一項活動,被稱為「拯救無辜者計劃」(Innocence Project)。
其內容主要是通過檢測DNA等方式,幫助那些被錯定罪的人洗清冤屈。
據統計,這些原本無罪卻被判定為有罪,並為其服刑多年的所謂犯人中,有75%就是由於目擊證人的錯誤證詞所致。
圖:通過「無辜者拯救計劃」換回清白的無辜者
例如1984年美國的一位女大學生湯普森(Jennifer Thompson)就在法庭上指認嫌犯康頓(Ronald Cotton)對自己施虐強暴。
她說自己能「100%地確定」,他就是那個強姦犯。
為了她這句話,康頓就這樣迎來了自己長達11年的牢獄之災。
直到DNA測試鎖定了另一位叫波爾(Bobby poole)的真正犯人,他才重獲了自由。
圖:被冤枉的康頓和受害者湯普森
類似這樣的案件,簡直數不勝數。
但大多數情況下,卻又不是怪目擊者故意去說謊。
因為實際上,當事人都對自己的記憶和供詞深信不疑。
他們也不知道自己的認知從一開始就是錯的,偶爾這種錯誤的指認還令人啼笑皆非。
2011年在紐約一起謀殺案中,證人肯那迪(Dorothy Canady)就一再聲稱,自己絕對不會忘記罪犯那張臉。
但當她被要求在法庭上指出犯人時,她竟把手指移向一位陪審員,頓時引起鬨堂大笑。
然而,這笑聲背後卻讓人不寒而慄——如果那位不是陪審員,這會不會就是另一起悲劇的序幕。
所以為了使這樣的悲劇減少,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科學家就開始卯足了勁想要一探記憶的究竟。
但由於技術限制,許多科學家能做的只有「商場迷路」之類的實驗,都難以對虛假記憶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雖然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記憶的不可靠,但在法律體系中,這仍然難以被當做重要的證據。
圖:只有20秒記憶的金魚人,亨利·莫萊森(點擊圖片回顧文章)
在過去,科學家已經通過一位特殊的失憶症患者亨利·莫萊森發現,海馬體丟失會使患者喪失將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的功能。
而到了2007年科學家又發現了另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
這些大腦海馬體受損的患者,不但在回憶過去時出現困難,在進行想像時也同樣會出現困難。
因為想像的存在就是在用舊的事物碎片,組建成新的記憶。
所以這讓科學家們提出了對記憶的一種新的理解,也被稱為記憶的「場景構建」。
在刻板印象中,人們常常把記憶形容為就像是在重播錄影帶,每次回憶只是找到相應時間點的某個段落。
但場景構建理論則截然不同,它認為人腦在編碼記憶的時候,並不會像攝影機那樣工作,它只會記錄下一些碎片。
而海馬體中神經網路的作用,便是給這些記憶碎片提供一個想像空間,讓它們在這裡重新組建。
這也很好解釋了為什麼人們在想像時,腦部被激活的區域與回憶過去時是一樣的。
就像電影《記憶碎片》中提到的「記憶只是一種演繹,而非記錄」。
當這些記憶碎片不連貫的時候,回憶者會按照自己的邏輯和信念來填補,也就是一個重新演繹的過程。
____________
那麼,現實中這種記憶碎片真的存在嗎?
是的,存在,不過在科學中這些功能與記憶碎片相似的玩意,被稱之為「記憶痕迹」(Memory Engram)。
在每次構建回憶時,人腦就需要把神經元通過化學和物理變化留下的記憶痕迹,重新建立關聯。
而重複的次數越多,人類的記憶中虛假的成分也會慢慢累積。
這也很好解釋為什麼年代久遠的舊記憶更容易出錯。
圖:利根川進
2013年,諾貝爾獎得主利根川進就用一個完美的實驗,證明了這些記憶痕迹的存在,並成功地將虛假記憶植入到小鼠的大腦中去。
在實驗室里,利根川進為小鼠準備了兩個不同的房間。
第一天,他讓小鼠進入房間A,並讓它探索這間從未來過的新房子。
此時,利根川進就用光遺傳學技術(Optogenetis)*,標記了小鼠與房間A記憶有關的腦細胞。
*註:光遺傳技術是當時科學的新發現,其原理便是把一種特殊蛋白基因轉入神經元細胞,以便讓神經元的細胞膜上出現這種蛋白。
在這之後,人們就可以通過光照的方式來控制這些蛋白的開放和關閉,起到激活和抑制神經元的效果。
在利根川進的小鼠海馬體中,就存在著這種蛋白。
圖:經過Optogenetis改造的小白鼠
第二天,他把小鼠放到環境不同的房間B,這所房間的地板是可以通電的。
小鼠進去探索了一會之後,研究員便給小鼠一記電擊,小鼠的反應是馬上僵直地呆住不動。
這個實驗最巧妙的地方來了。
當小鼠被嚇呆的過程中,研究員也同時激活了它第一天關於房間A的記憶細胞。
圖:利根川進小鼠實驗示意圖,藍色為房間A,紅色為房間B
到了第三天,當研究員再次把小鼠放進安全的A房間時,儘管不存在電擊,小鼠仍然會身體僵直地呆住。
這時研究員查看了小鼠的腦部活動,其杏仁核的神經活動水平也明顯上升(杏仁核是用來處理恐怖情緒的腦區)。
這說明了即使在房間A小鼠沒被電擊過,但它卻被植入了在房間A內遭受過電極的記憶。
這個實驗也證明了記憶痕迹就儲存在海馬體中一些特殊的細胞中,讓人們看到了記憶的具象化。
除此之外,利根川進還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物理版本的「記憶究竟可以有多麼不可靠」。
所以,無論是通過交談在你腦海中植入一段假記憶,還是真切地在你大腦里下功夫,都沒有想像中那麼難以實現。
不過,記憶易於被扭曲植入,也不見得完全是一件壞事。
理論上記憶被操控,那麼就可以通過操縱記憶來改善抑鬱。
在這之後利根川進的實驗室也繼續用小白鼠進行另一個試驗。
他們先讓小白鼠產生愉快的體驗,(給雄性老鼠看雌性老鼠的生殖器,雄老鼠會產生興奮愉快的體驗),形成愉快的記憶。
然後再製造場景,讓這隻小白鼠體驗抑鬱,使其出現標準的抑鬱癥狀,如不喝糖水、被倒吊起來也不掙扎。
最後的測試發現,當之前的愉快記憶被激活時,小鼠竟恢復了活力,被吊起時會掙扎也開始喝糖水了。
而且經長時間的記憶激活,研究員也發現,小鼠海馬區的神經元竟開始新生,這與服用抗抑鬱藥物的效果相似。
也就是說,持續激活愉快記憶,可以產生治療抑鬱的效果。
隨著研究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類倫理與科技之間的矛盾也會日益加深。
當人類從科技中獲得最大好處的同時,或許也正醞釀著另一場更大的博弈。
未來的人類,或許是不會再因抑鬱煩惱了。
但是這種快樂與無憂,是否真實存在,我們誰都不能確定。
*參考資料
顧凡及.法庭上的腦科學[J].自然論壇.2015.4.22
勞倫·斯萊特.20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實驗[Z].2007.5
黃永明.人類為什麼容易產生虛假記憶[J].教師博覽.2013.12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