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16年前的老遊戲,為什麼會有2000萬玩家?
誠然,對於打工仔而言,這並非是最好的時代。
即使我們的國家如此強盛,新聞里的各項經濟指標瘋狂攀升。
但絕大多數背井離鄉,去大城市追求幸福理想的年輕人,卻依然被貼上「月光」、「躊躇」的標籤,日復一日地在做不完的工作里輾轉。
全力以赴換來的結果,顯得乏善可陳。
錯的是人,還是時代?
今天,小黃瓜要聊的就是這樣一個,探討打工仔如何實現夢想的遊戲。
《北京浮生記》
遊戲發布在2001年,但截至目前,卻有不下2000萬的忠實玩家。
它由一個在校大學生用最基礎的程序寫成,整個遊戲大小不過700K,卻在互聯網匱乏的年代一炮走紅。
那個年代,遊戲大抵都圍繞幻想生根,內容充斥著異次元的世界與對抗。
而這款描述北漂生活的小遊戲,卻致力於現實。
《北京青年報》發表了一篇題為「平民遊戲挑戰英雄遊戲」的文章,讚揚它代表了遊戲生活化,把絢麗的電子遊戲歸還給了生活。
某種程度上,這款遊戲讓很多剛剛學會使用計算機的人,真正認識到了遊戲的魅力。
以往的獨立遊戲作品,往往都是曇花一現,活躍的周期很短,難以對後世產生太大的影響。
《北京浮生記》則不同。
距離發布日至今,已經過了16年,這款遊戲的核心玩法依然再被無數手游頁游模仿。
隨便百度一下,就能看到無數名為「XX浮生記」的類似作品,建構或許有所不同,但內容大多都大同小異 - 屌絲逆襲,追求夢想。
不同於以往,《北京浮生記》的故事非常簡單。
主人公是一個北漂,孤身來到北京。為了償還欠下村長的5400塊高利貸,他要在40天內往返地鐵站,倒賣各種貨物,賺大錢後返鄉結婚。
遊戲的玩法就是簡單的物品倒賣。
每個地鐵站都有不同的物品,包括國產香煙、劣質白酒、盜版VCD等等,不同的站點,物品的價格也不一樣。
玩家要做的就是買進 - 賣出,利用手上僅有的2000大洋稱霸京城。
買賣物品的價格並不是隨機的,每當玩家選擇了某個選項後,就會彈出消息:
哪個物品啥時候漲價,市場信息全在這裡。
當然,偶爾還會出現一些隨機事件,給玩家帶來健康、金錢上的損失,比如:
諷刺感十足。
另外,除開物品買賣外,遊戲還有銀行、醫院、郵局、房屋中介、算命五大設施,每一種作用都至關重要。
銀行用來存錢,每隔一天就能獲得1%的利息,雖然不多,但可以規避風險,比如這些大概率發生的事件:
醫院用來看病,增加健康值,在髒亂差漫天飛的外城區,打工仔的生存乃是第一要義。
如果健康值過低,很容易犧牲在理想的街頭。所以,就算花點錢也是值得的。
由於欠債和存款一樣,都有利息,所以如果不及時還錢,欠款會以飛一般的速度增長。
所以郵局就是拿來還錢的。
5400塊欠款,到最後一天漲到了24萬
房屋中介比較特別,可以理解為倉庫租賃。
初始的出租屋只有100的容量,生意做大了以後,很難滿足貨物的存放需求,所以適時要租新的房子。
切記不要帶過多的錢,否則會被中介黑掉不少。
算命比較類似抽獎,2000一次,得到不同的BUFF加成,比如:
如果沒有2000還去算命,就會得到印堂發黑,霉運當頭的詛咒。
《北京浮生記》的所有玩法邏輯,僅限於此。但簡單的遊戲背後,是粗獷且野蠻生長的現實。
每一次物品的價格漲跌,全數依靠社會上的流行變遷。
標榜著不良風向的XX晚會、某某專家的另類言論、不法醫院的秘密報告,這些充斥著虛假謊言的信息,輕而易舉地改變了民眾的精神訴求。
這與16年後的今天,何其相似。
賣假藥的三俗廣告、網路上時斷時續的內部爆料、大災難來臨前的鹽市崩塌,看似淺顯的小遊戲,就好比預示著一個輪迴,只有豐盈的利益糾纏,其他的一切都是過眼雲煙。
遊戲里那些時而發生的阻礙事件,某種程度上,也是時代的凸顯。
我無意評判這些東西有怎樣的現實寓意,但平心而論,它又是否真正映照了一個,躲藏在光明背後的真實世界。
據後續的採訪,《北京浮生記》只是作者利用閑暇時間,搗鼓出的小東西。
比起遊戲而已,它更像是一部小說,沒有什麼浩大的精神需求和理想追溯,只是試圖表現出身邊那些鮮為人知,又時時刻刻發生著的故事。
「反映自己熟悉的生活,反映外地人在北京的故事。」這就是每天忙到凌晨三點,也要堅持做完遊戲的動力來源。
一個畫面簡陋、性能粗劣的小遊戲,卻贏得了上千萬人的掌聲。
或許只是因為,那些沉淪在北漂生活中的人,在這款遊戲里看到了自己。
遊戲能被稱之為第九藝術,或許並不是因為多麼精良的畫面、強盛的宣傳,有多少不斷加入其中的玩家。
而是因為,它和其他藝術作品一樣,在書寫現實,匯聚情感。
微博:BB姬Studio
微信公眾號:BB姬
推薦閱讀:
※爐石年末更新:Roguelike 地下城冒險中的誘人寶藏
※(LPL)夏季賽AD排行榜
※為什麼遊戲里長期存在「擼啊擼」、「守望屁股」這樣的低俗的詞語?
※《英雄傳說:閃之軌跡》評測 中二劇本的典範
※抄遊戲玩法,能算偷嗎?
TAG: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