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與大廠,只差一碗八化建麻辣燙

關乎「辣」的食物,總是能勾起南京吃貨的心。早就聽說大廠八化建麻辣燙有名,如今交通便利,我們可以開車走長江隧道,乘地鐵打幾局王者榮耀,即使30公里的距離,也攔不住吃貨的腳步。

八化建麻辣燙,不明真相的觀眾會覺得,麻辣燙的店名挺奇怪。當你在大廠繞一圈,看到了十四化建,你就會明白,原來化學建設公司有這麼多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而當年,一批四川人民拖家帶口來到了大廠,為八化建做共同貢獻,兩口子一個搞建設,另一個就做起了四川特色小吃。麻辣燙是其中一個,麻辣牛肉這樣的滷菜也是隨處可見。

在川渝地區,「麻辣燙」起初是用竹籤穿好菜,放在辣鍋里燙熟,供食客自己挑選。之後演變成挑好了串串放鍋里燙熟放在盤子上拌上辣醬吃。

大廠新華西路,楊庄北村車站這家八化建麻辣燙,開了足足24年。最開始,就是一輛三輪車,現在店面位置旁邊的巷口賣麻辣串。二十多年,換了門面卻也沒離開太遠。很多人結結實實吃了24年。從最早2毛一串,吃到現在2塊一串。

下午四點,店裡已經是一副忙碌的景象。雖然店面狹小破舊,但不知怎麼,覺得串著竹籤的麻辣燙和環境尤為相配。斑駁的牆面和不配套的桌椅:市井氣、煙火氣、接地氣。

每天中午11點半營業到凌晨1點,早晨則是要準備好需要的食材,湯底料。店裡的人各自忙著各自的事:穿串串、燙麻辣燙,清理配菜……除了麻辣燙,什麼炸串、魷魚、烤串都有。到了宵夜時間,還能來一盤辣炒螺螄,鹽水花生米,兩個旺雞蛋,配上一瓶酒,墮落又滿足。

燙麻辣燙的女師傅手腳特別「刷瓜」,且每個人那份里要另加什麼都記得清清楚楚。另一位阿姨擅長手作元宵,剛好,一鍋紅糖桂圓紅棗為湯底的元宵出鍋了。

來這裡之前,小做了個功課。在大廠八化建長大,也是吃了二十幾年麻辣串的朋友告訴我,他們必點的菜是哪些,最重要的是,素菜最好吃!

點了滿滿一籮筐素菜加一串貢丸,自製蘿蔔圓是特色,必須也加一份!遞給「麻辣燙料理師」,順便加以求證的問了句:「是不是點素菜的多?」 她肯定的回答讓我更加期待,這滿滿一盤素菜會怎樣驚艷我的味蕾。

可不是只有大廠人才吃過這樣四川的麻辣燙。小時候,這種麻辣燙在南京市區也常見到。

於是,當看見「麻料師傅」操作過程,瞬間激發了童年記憶:帶著竹籤的串串扔進鍋里,出鍋在一根根將串串剃掉,留下菜在盤子里。刷上自製的甜麵醬,要辣的話再刷上辣醬,撒上蒜水,呼啦倒進不鏽鋼碗里。此時口水已經吞了幾輪。

口味自然不用說,第一口下去,眼前滿是學生時期,你站在麻辣串車前擼著串的畫面。這些是某亮某福都無法比擬的。吃了沒幾口,麻感上來,你才頓悟:麻辣燙,就該是這個樣子。

說到菜品,素菜能多大特色?但也許自製醬料的味道和素菜特別配,總之第一次吃,真的會覺得:好吃的想哭!有重新找到兒時麻辣燙口感的激動,也有被又麻又辣刺激到要流淚。

這時候,你們可能發現,老闆娘的字眼文中並未出現,而我在店裡也沒有聞到川妹子的聲音。「麻料師傅」告訴我:「老闆娘啊?退居二線了哎。」老闆娘的女兒倒是在店裡勤快的忙著,穿串串,把菜一個個整齊的碼進冷凍櫃里。

老闆娘的女兒說,當年大橋還收費的時候,就有人開車從市區,端著一口大鍋來,買滿滿一鍋麻辣燙帶回去,那時的麻辣燙還便宜,客人笑說:「麻辣燙倒沒買掉多少錢,這過橋費油費都比麻辣燙錢多了」。

現在依舊有很多人從市區來吃。有的是慕名,更多是那些小時候在這裡吃著麻辣燙長大,工作成家在市區買了房的大廠人,每周回大廠,必定要來打卡。

在他們心中,麻辣燙的口味隨著時間的推移,總或多或少有了些改變。但這麼多年,麻辣燙的位置就在化建新村那個巷口。對於那些離開大廠的人來說,每一次回來,總還有個地方可以想起當年的味道,找尋當年的記憶,也是種最滿足的慰藉。

攝影 / 小潔

原創文章,歡迎轉發,謝絕轉載


推薦閱讀:

一碗羊湯下肚,忘掉棉毛褲
南京小吃三巨頭,跺跺腳就影響整個吃貨界!
南京烤鴨:「北京烤鴨?快叫爺爺!」
南京奶茶進化簡史

TAG:南京美食 | 麻辣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