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位藝術家耗時6年,手繪65000幅油畫才組成的這部電影,聽說要來中國了

7天前,孫燕姿發布了從藝以來的第13張個人專輯。

專輯同名主打歌《跳舞的梵谷》,是孫燕姿為她的偶像、後印象派著名畫家梵高致敬的作品,用孫燕姿的話說就是:「世界上一定有很多跟我一樣的人,一樣被賦予一些瘋狂的人。」

正是這個瘋狂的人,把自己的耳朵割掉後,吞槍自殺了。

有人說他是為了求愛割掉耳朵,有人說他是被人襲擊才中彈身亡;有人說是高更在爭吵後割了他的耳朵,有人說他是把槍當成了畫筆才開槍走火……

越是眾說紛紜,真相也就越撲朔迷離。

直到2015年,也就是梵高誕辰125周年之際,曾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英國著名動畫工作室BreakThru

Films,考據了梵高與弟弟的書信來往,並根據梵高生前周邊人群採訪留下的記錄,才勾勒清楚在去世之前,梵高究竟經歷了什麼樣的生活——這就是世界上首部手繪油畫電影《至愛梵高》

作為紀念梵高的油畫電影,起初觀眾以為是通過一封信件的投遞,層層剝開「梵高之死」的真相,敘事過半才發現,它不過是借這個「羅生門」般枝丫交錯的話術,勾勒出梵高雖被視為瘋子,實則是個生性孤獨卻又內心炙熱的人。

每個孤獨的人,內心都有一片星空。

就像是先驅之人,必在當時不受歡迎,死後卻被頌揚高歌。

為了更好地頌揚梵高非凡的藝術成就,和他孤獨而又熾烈的內心世界,操掌執導大任的兩位導演多洛塔·科別拉和休·韋爾什曼,根據梵高親手書寫的800封信件,並結合當時與梵高有過接觸的所有人的採訪和回憶,了解他最細節的日常起居,揣摩他自殺之前的各種心理狀態,才撰寫成現在的故事。

他們都見證了梵高的痛苦之生,也見證了梵高的痛苦之死,更在他去世11年後,見證了這位後印象派傑出畫家取得的舉世矚目的藝術成就。

這就是《至愛梵高》的核心之一:

以見證了生之痛苦的人,緬懷死者之輝煌,及其內心之熾烈。

緬懷的最佳形式,就是用畫家梵高畢生堅持的藝術風格,來講述他自己的故事。

在調查並編寫劇本的3年後,導演從全世界找來了15個國家的125位畫家,接受為期3周的課程訓練後,在接下來的3年多時間裡,創作出1000多幅油畫作品,然後又花1年時間,把靜態畫面轉變為動態,來適應電影——這才有了這部每秒鐘12幅油畫,共有超過65000幅作品組成的世界首部油畫電影

也就是說,在《至愛梵高》里,我們看到的每一幀,都是一幅美到炸裂的油畫。

與眾不同的是,為了讓故事有更好的電影效果,主創們先邀請那些長相與梵高畫作中人相似的演員,完成真人的拍攝和剪輯工作。

拍攝時,演員首先得穿戴和畫作人物相似的髮型、服飾,然後依據拍攝的畫面繪製成油畫。

與此同時,電影為了追求完美的梵高風格,獲得梵高博物館授權,藉助梵高的許多幅真跡作為參考,製作電影的畫面場景,比如梵高筆下的《馬車與遠處的火車》(1890)、《阿尼埃爾塞納河大橋》(1887)、《蒙特瑪居街道上的鐵軌》(1888)和《羅納河上的星夜》(1888)等作品,像是從梵高筆下活了起來,慢慢地在觀眾眼前鋪開。

更難得一見的,是梵高最知名的《星空》,也在銀幕上流動起來,那種夢境的華美與繁盛,足以讓我們窺見梵高靈魂深處的高貴與熾烈。

那一刻,我們不僅看到了梵高作畫的瞬間,更深切地感受到他內心的孤獨與混亂、不安和瘋狂、對生命的絕望和熱愛。

它們融入到每一幅油畫里,從模糊到清晰,既突兀又自然,在觀眾面前徐徐流淌。

再沒有別的藝術家像梵高一樣,擁有這麼多的戲劇性傳說。

「我希望能如他所願,他內心所想、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都能藉由他的畫來闡述」

本身也是畫家的導演多洛塔·科別拉,這樣闡釋自己的創作動機。

在她看來,太多人沉迷於梵高的畫,卻沒有真正讀懂梵高的內心世界,對同為畫家的她來說,這是種能感同身受的痛楚。

所以她才會在電影里寫下這句台詞:

「你這麼想了解梵高的死,但你有多了解他的人生?」

《至愛梵高》用一份無法投遞的新信件,串聯起梵高在去世前後六周里,與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人之間的秘密。電影帶觀眾穿越回19世紀末的歐洲,並帶領觀眾走完梵高最後的人生。

影片採用梵高油畫原作中的人物原型還原梵高的藝術人生,讓觀眾享受到美到令人窒息的畫面時,那隱藏了一個半世紀的梵高之死的秘密也呼之欲出。

期待中國觀眾能早日在影院里見到這部作品。125位藝術家耗時6年,手繪65000幅油畫才組成的這部電影,聽說要來中國了

推薦閱讀:

TAG:电影推荐 | 梵高 |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