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ct Render Array 性能大亂斗

React Render Array 性能大亂斗

現在關於 React 最新 v16 版本新特性的宣傳、講解已經「鋪天蓋地」了。你最喜歡哪一個 new feature?

截至目前,組件構建方式已經琳琅滿目。那麼,你考慮過他們的性能對比嗎?這篇文章,聚焦其中一個小細節,進行對比,望讀者參考的同時,期待大神斧正。

本文意譯了文章: codeburst.io/react-arra

從 React.PureComponent 說起

先上結論:在我們的測試當中,使用 React.PureComponent 能夠提升 30% JavaScript 執行效率。測試場景是反覆操作數組,這個「反覆操作」有所講究,我們計劃持續不斷地改變數組的某一項(而不是整個數組的大範圍變動)。

線上參考地址: 請點擊這裡

那麼這樣的場景,作為開發者有必要研究嗎?如果你的應用並不涉及到高頻率的更新數組某幾項,那麼大可不必在意這些性能的微妙差別。但是如果存在一些「實時更新」的場景,比如:

  • 用戶輸入改變數組(點贊者顯示);
  • 輪詢(股票實時);
  • 推更新(比賽比分實時播報);

那麼就需要進行考慮。我們定義:changedItems.length / array.length 比例越小,本文所涉及的性能優化越應該實施,即越有必要使用 React.PureComponent。

代碼和性能測試

在使用 React 開發時,相信很多開發者在搭配函數式的狀態管理框架 Redux 使用。Redux reducers 作為純函數的同時,也要保證 state 的不可變性,在我們的場景中,也就是說在相關 action 被觸發時,需要返回一個新的數組。

const users = (state, action) => { if (action.type === "CHANGE_USER_1") { return [action.payload, ...state.slice(1)] } return state}

如上代碼,當 CHANGE_USER_1 時,我們對數組的第一項進行更新,使用 slice 方法,不改變原數組的同時返回新的數組。

我們設想所有的 users 數組被 Users 函數式組件渲染:

import User from "./User"const Users = ({users}) => <div> { users.map(user => <User {...user} /> } </div>

問題的關鍵在於:users 數組作為 props 出現,當數組中的第 K 項改變時,所有的 <User> 組件都會進行 reconciliation 的過程,即使非 K 項並沒有發生變化。

這時候,我們可以引入 React.PureComponent,它通過淺對比規避了不必要的更新過程。即使淺對比自身也有計算成本,但是一般情況下這都不值一提。

以上內容其實已經「老生常談」了,下面直接進入代碼和性能測試環節。

我們渲染了一個有 200 項的數組:

const arraySize = 200;const getUsers = () => Array(arraySize) .fill(1) .map((_, index) => ({ name: "John Doe", hobby: "Painting", age: index === 0 ? Math.random() * 100 : 50 }));

注意在 getUsers 方法中,關於 age 屬性我們做了判斷,保證每次調用時,getUsers 返回的數組只有第一項的 age 屬性不同。

這個數組將會觸發 400 次 re-renders 過程,並且每一次只改變數組第一項的一個屬性(age):

const repeats = 400; componentDidUpdate() { ++this.renderCount; this.dt += performance.now() - this.startTime; if (this.renderCount % repeats === 0) { if (this.componentUnderTestIndex > -1) { this.dts[componentsToTest[this.componentUnderTestIndex]] = this.dt; console.log( "dt", componentsToTest[this.componentUnderTestIndex], this.dt ); } ++this.componentUnderTestIndex; this.dt = 0; this.componentUnderTest = componentsToTest[this.componentUnderTestIndex]; } if (this.componentUnderTest) { setTimeout(() => { this.startTime = performance.now(); this.setState({ users: getUsers() }); }, 0); } else { alert(` Render Performance ArraySize: ${arraySize} Repeats: ${repeats} Functional: ${Math.round(this.dts.Functional)} ms PureComponent: ${Math.round(this.dts.PureComponent)} ms Component: ${Math.round(this.dts.Component)} ms `); } }

為此,我們採用三種方式設計 <User> 組件。

函數式方式

export const Functional = ({ name, age, hobby }) => ( <div> <span>{name}</span> <span>{age}</span> <span>{hobby}</span> </div>);

PureComponent 方式

export class PureComponent extends React.PureComponent { render() { const { name, age, hobby } = this.props; return ( <div> <span>{name}</span> <span>{age}</span> <span>{hobby}</span> </div> ); }}

經典 class 方式

export class Component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render() { const { name, age, hobby } = this.props; return ( <div> <span>{name}</span> <span>{age}</span> <span>{hobby}</span> </div> ); }}

同時,在不同的瀏覽器環境下,我得出:

  • Firefox 下,PureComponent 收益 30%;
  • Safari 下,PureComponent 收益 6%;
  • Chrome 下,PureComponent 收益 15%;

測試硬體環境:

最終結果:

最後,送給大家魯迅先生的一句話:

「Early optimization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魯迅

我的其他幾篇關於React技術棧的文章:

  • 本文意譯了wen zdux 中間件思想遇見 Web Worker 的靈感(附demo)
  • React 模態框秘密和「輪子」漸進設計
  • 了解 Twitter 前端架構 學習複雜場景數據設計
  • React 探秘 - React Component 和 Element(文末附彩蛋demo和源碼)
  • 從setState promise化的探討 體會React團隊設計思想
  • 通過實例,學習編寫 React 組件的「最佳實踐」
  • React 組件設計和分解思考
  • 從 React 綁定 this,看 JS 語言發展和框架設計
  • React 服務端渲染如此輕鬆 從零開始構建前後端應用
  • 做出Uber移動網頁版還不夠 極致性能打造才見真章
  • React+Redux打造「NEWS EARLY」單頁應用 一個項目理解最前沿技術棧真諦

Happy Coding!

PS: 作者 Github倉庫 和 知乎問答鏈接 歡迎各種形式交流。


推薦閱讀:

從輸入 URL 到頁面載入完成的過程中都發生了什麼
瀏覽器的緩存機制小結
極樂技術周報(第二十二期)
一篇非常不錯的前端面試文章

TAG:React | 前端开发 | 前端工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