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走過人生最後一程路的人,不是親人,而是他們....
「死亡不過是一場偉大的冒險。」
在英國,每年有50萬場葬禮,每一場葬禮都匯聚著逝者的一生,愛以及信仰。每個人終究都會與這個世界告別,只是離開的方式多種多樣,而在生命的終結,除了家人朋友,還有另外一群人會陪伴逝者完成這個告別儀式,那就是殯葬師。
這部BBC的紀錄片《殯葬師》,就是在講述那些死亡與告別的故事….
故事一
利雷懷特殯葬服務中心坐落在英國曼徹斯特大街的一角,距今已經有120年的歷史了,雖然時代在變,但傳統葬禮依然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西蒙是服務中心的經理,也是這個殯葬業家族的第五代傳人,對於他來說,他已經見過了太多的生離死別。
可是當記者問起見過了這麼多分別,經歷了這麼多場葬禮之後他還會不會有所觸動時,他回答的卻是肯定的:
「如果沒有觸動,那就說明你入錯行了,每一場葬禮,你都要顯示出自己的同情與感同身受。並且只有這樣,才能辦好一場葬禮。」
西蒙平時的工作是為逝者整理儀容,讓他們體面而有尊嚴的離開這個世界。在大體上一般不會出錯,他需要格外留心的是那些小的方面,比如指甲油和唇膏的顏色,首飾的搭配,一點一滴都要悉心去了解,還要小心翼翼的不觸碰到家屬的傷疤….這是一份需要耐心與溫柔的工作。
西蒙今天的工作,是為萊斯利太太打扮,並且接待前來與萊斯利太太遺體進行告別的萊斯利先生,與他們的兒子。
萊斯利太太與先生結婚已經有35年了,她因為心臟病突發離世,一切發生的是那麼突然。直到現在,萊斯利先生依舊能想起他們第一次見面的場景。
「她美極了,指甲修剪得很整齊,頭髮也很漂亮,我從沒見過誰像她一樣美,看上去就像個電影明星。我想擁抱她,但是那是我們第一次見面,我知道我不能。」
「但是我吻了她。」
35年彈指一揮間,第一次見面的場景還宛如昨日,轉眼另外一個人卻已經不在了,在殯葬服務中心的那一面,就是此生他們最後一眼了。
故事二
有人選擇傳統的葬禮與另一半告別,可是有人選擇的是另一種告別形式。
在英國,有十分之一的人選擇非宗教的葬禮,只因為他們想以一種與眾不同的方式,離開這個世界。
保羅,就專門為這些想要與眾不同的人提供服務,他是一名火速牧師。
他有5台座駕,他把他們統稱為「摩托靈車」……
跟其他靈車相比,摩托靈車能更快的把遺體送去火葬場,不是單純的為了速度。而只是那些個性獨特的人,為了少一點凝重的氣氛,輕鬆地與這個世界告別。
正因如此,保羅的性格也顯得更為外向,因為他更希望為那些不幸的人,帶去一些輕鬆。
摩托車車手塔迪斯,就選擇了這種方式與世界告別。
妻子說起塔迪斯,雖然臉上帶著笑容,眼裡的淚光卻怎麼也藏不住,但是她為丈夫選擇了這種葬禮形式而開心:
「把他切開,他的內核一定刻著「摩托車手」這幾個字,他不信上帝,但是摩托就是他的信仰。」
「他是我的一生摯愛,靈魂伴侶。」
塔迪斯的葬禮來了一群他曾經的夥伴,就像一場有護衛隊的皇家葬禮一般,這場葬禮上沒有禱告,沒有懺悔,只是一群朋友在單純的回想死者的一生,紀念他們所知道而共同經歷的一切。
保羅想讓這場葬禮顯得更加輕鬆一些,如同塔迪斯本人還在一樣,只不過是一群老朋友的聚會。
葬禮上響起的也並非哀樂,而是巴迪·霍利的「真愛的方式」。
「只有你知道,為何我和你,會漸漸懂得,真愛的方式…..」
也許只有塔迪斯老朋友的一句話能安慰到在場的所有人。
故事三
殯葬師多種多樣,他們要面對的客戶也千差萬別。但住在利茲的丹妮絲,絕對是其中最特別的一個。
丹妮絲今年只有49歲,還有兩個未成年的女兒。
對接下來要發生的一切,她甚至緊張到想嘔吐。她的雙手不停地顫抖,幾次深呼吸後,緊緊抿住了蒼白的嘴唇,走入了殯葬服務中心。
「我必須勇敢的走進去,把這些事做完。」
她得了不治之症,來到這裡,是為了安排自己的葬禮。
她沒有人可以依靠,即使害怕也必須把事情做完。
坐在沙發上,一樁樁,一件件的布置自己的後事,殯葬師問起她的喜好,她平靜的幾乎不像是剛剛那個快要崩潰的她。
她說女兒們甚至可能還會要求給她化點妝。
像挑選珠寶一樣挑選棺材,她的手指微微顫抖,但聲音依舊能保持平穩,「既然最後都會燒成灰,那就選傳統的吧。」
殯葬師帶她參觀了殯儀室,到時候她的遺體會擺放在這裡,她的親朋好友會在這間屋子裡見她最後一面,架子上會點著蠟燭,陳列著她最好看的照片。
她狀似不經意的問起殯儀師,「嗯…..我的頭會朝向里嗎?為什麼不會向外?」
殯儀師的回答,卻讓她瞬間崩潰,也許是這種強烈的畫面感終於讓她意識到,死亡這件事情,如此真實的降臨在了自己身上。
「原因很簡單,當人們進來時,如果直接看到你在那裡,可能會覺得不太舒服。」
面對死亡,任何人都不可能絕對的勇敢與坦然。
安排好自己的葬禮,丹妮絲離開了殯葬服務中心,去見自己的父親,此時的她已經平靜了下來,因為她知道,會有人在「那邊」接她,陪伴她。
將來,她的一部分骨灰會埋在這裡,永遠在爸爸身邊做個需要照顧的小女孩,另外一部分會埋在家裡的花園,看顧自己還未成年的兩個女兒。
如果離開不可避免,那麼她希望自己能走的能更安心。
其實,這部紀錄片說的雖然是殯葬師,但更多的是面對死亡的那些人,他們有的腰纏萬貫,有的一貧如洗,有的信仰虔誠,有的無拘無束,但面對死亡,每個人都相同。
不要在我的墓前哭泣
我不在那裡 我並未長眠
千風蕭蕭 我化身而去
柔雪漫漫 我飄落無聲
開始的時候,什麼都不會來,中間的時候,什麼都留不住,最後的時候,什麼都在。人生在世,唯一可把握的,不過是當下。
source:
http://www.bbc.co.uk/programmes/b01ms3h2/episodes/guide
推薦閱讀:
※舍勒:《愛的秩序》,一部關於愛、痛苦和死亡的協奏曲
※Issue 16 關於死亡的技術、認知和段子
※為什麼很多老人在臨死前,能夠感受到自己大限已到,主動做好準備?
※如果人死了會變成鬼,那鬼死了會變成什麼?
※寵物狗去世了很痛苦,它會輪迴回到我身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