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才是最昂貴的高利貸

在中國,我們都活得像只蜘蛛。

不管多努力地讓生活變得簡單,終究還是離不開那張人情編織的大網。

有時,足夠結實的線能在跌落之前將我們拽回,可更多時候,這線松不得也緊不了,力道一變它就會斷,而且彈回的瞬間還把人抽得生疼。

逞一時之快,斷了情誼,留下一身瘡痍。

人情的聯結本沒有好壞之分,可是一旦被利用了,就帶著附加的成本。

初中的時候,班級里幾個女生為了準備藝術節,結伴到地下商城買演出服。

十三四歲出頭的幾個女生,都沒怎麼自己逛過街。雖然一直走在一起,其中一個還是把兜里的800塊全弄丟了。

雖然這女孩家境不錯,但這些錢對她來說,意味著足足兩個月的零食和雜誌。

當天晚上,其他人一起AA請了丟錢的女生吃飯。女孩說了謝謝,沒談到其他的。

可等到上學,女孩叫齊了當天的同伴們,說:「哎,我這個月的口糧可就靠你們啦!」

就這樣,她靠著朋友的「救濟」安穩地過了一個月,享受著同學們的同情帶來的便利。

可她沒意識到的是,自此,這些女生誰也沒有再主動與她親近,甚至有點故意躲著她。

女孩覺得,丟錢的那天這群人都在場,她們一定最能理解她的心情,「雨露均沾」地讓大家幫忙,不算過分。

但感同身受和同甘共苦,永遠是兩碼事。

上個月,家住南通的王老太著實因為「人情」被坑了一回。

小盧是個年輕姑娘,因身體原因長期在小區內的醫療服務中心治療,與同小區的王老太相識。

老太太獨自居住,見小盧一人在外很是關心,起初叫她到家中吃飯,後來索性免費讓小盧來家裡住,陪自己聊天,待她如親閨女一般。

小盧經常吹噓家裡有錢,說自己在努力做生意。和老太混熟了以後,以「資金周轉」為由,前後30多次借錢。

小盧噓寒問暖的「糖衣炮彈」讓孤獨的王老太很受用。但最後,小盧因詐騙80萬元被警方繩之以法。

古人說,「斗米養恩,擔米養仇」,現代人給提煉成了「救急不救窮」。

當絕望突如其來,人情是力量,推一把就足夠讓人撐過去;

但捷徑可有可無,人情雖在場,這一幫也只能是最後亮相。

朋友有個室友,臨近畢業決定到國外學語言深造,但她還沒從國內的學校畢業,所以有考試需要參加,情急之下想找朋友幫忙「替考」。

害怕留級,來迴路費也不便宜,說盡了各種不便後,朋友就心軟答應了。

覺得麻煩了人,她給朋友轉了一筆錢作為答謝。

朋友說,雖然還算慶幸,這個室友懂得人情世故,但也看清了她的內心。

「我很後悔自己當時心軟了。如果拿我當真朋友,我想她不會決定選我替考。」

替考的過程中,有太多的未知因素。錢和人情的雙重夾擊下,這事變成了一種義務,更是負擔,一旦被抓到,朋友要承擔的責任遠比想像中棘手。

還有很多人,聽說朋友要出去旅遊,就拜託人家給代購點東西回來。

很多人心裡有的是說不出的委屈:

「雖然朋友給了錢,但是買東西扛回來真的很不方便……」

「沒買到朋友要的款式,她還很失落的樣子,但是我真的找了很久……」

「為了把奶粉帶回來,我新買了一個行李箱,也沒法找朋友報銷,就只能自己留著了。」

更有甚者,在朋友買回了東西反悔說不要了,

「你再倒賣出去應該也很容易吧?過了太久我已經不需要這個了。」

人情是份高利貸。在它開啟之時,人與人的邊界開始變得模糊,需要融合,所以極容易看清另一個人的內心。

尤其是「申請」得到人情的那一方,即便給足了回報,但人敏感的天性還是會對這樣非同尋常的一次交往進行剖析:

他來尋求我的幫助前,是否能體察我可能遇到的難處?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他為什麼還是選擇了我?

不是無解,而這是一道不能解的題。

可如果利用了人情,就一定要在力所能及時加倍奉還。

外公說,以前物質很匱乏,買什麼都得用票換,但想要的也不一定能買到。為了讓孩子們有口福,他想盡了辦法。

偶然間發現一個同事經常可以到大城市出差,外公就拜託他買一點白糖回來。

拿回家,孩子們喜歡把白糖揣進衣袋,在小夥伴不注意的時候,偷偷蘸一點、舔一舔,足夠高興上一整天。

就算總共也沒有麻煩同事幾次,但從那以後,每次他出差一回來,外公都風雨無阻地去火車站幫著提行李。

一次冰天雪地,外公去的時候重重地摔了一跤,但他堅持把同事送到家,才自己一個人走回來。後來檢查,摔得骨頭都裂了,醫生都不相信X光片的主人還能站著來看病。

外公說:「其實就算知道,買點白糖對於那個人來說不算什麼事,但是人家幫了忙,還是回報得盡量多才能安心,也別讓人家覺得委屈了自己。」

做個聰明人不難,做明白人才是門學問。

1980年,一支澳大利亞的旅行團來到中國的杭州。在西湖邊上,一個中國小男孩主動請求,想用英語和旅行團中的一對父子交流。他們聊得很開心。

幾天後他們回國了,這對父子還一直和小男孩用書信來往。

而後的許多年裡,這對澳洲的父子不僅每周資助小男孩,讓他能完成學業,還在男孩想走出國門見識更大的世界時,幫他成功申請簽證,甚至在他結婚的時候,出錢搞定婚房。

這個男孩,就是馬雲。

資助他的人名叫莫利。2017年,馬雲來到澳大利亞,捐了2000萬美元,用「莫利」——這個為他打開世界之窗的人的名字設立了獎學金。

「這筆錢將用來支持哪些想自己看看這個世界,用自己的腦袋思考它的人們。」

懂得投桃報李是一種素養。

人情是負債,但也能變成投資,離不開的是「事在人為」。

不過,人情也不是永遠碰不得。

很多人為了不欠人情,從不麻煩別人,但這樣的處事方式並不能在人情社會行得通。

《蝸居》裡面的宋思明說過這樣一句台詞:「關係這個東西啊,你得常動。要是總能分得清你我他,就生分了。

有兩個同期進入職場的實習生,一個什麼事都依賴別人幫助,另一個從不麻煩別人,所有事都自己扛。

第一個人覺得,既然是來學習的,自己能力不足,讓前輩們分擔一些也無阻掛齒。另外一個覺得找別人幫忙顯得自己能力不行,為了面子也得硬撐。

最後他們兩個都沒留下來,而且同事甚至對後一個人評價更褒貶不一。

很多人認為她「不懂團隊合作」、「不虛心學習」、「拒絕與人溝通」。

人是一種群居動物,「依賴感」與「被依賴感」其實同等重要。有的時候,堅決不麻煩別人的人,其實是在用逃避的方式,期待日後也沒人需要麻煩自己。

與其談論對錯,不如說這是「喪」的一種體現。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而中國人則更看重事與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從投醫問診就能看出:西醫看病分科室,而中醫卻是「頭痛醫腳」。

《紅樓夢》里有幅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為人處世」的老祖宗留下了諸多經典。在中國這個人情社會,懂些「人情世故」才能混得風生水起。

麻煩別人有時候也是共同經歷、相處相識的過程,在解決麻煩中感情也能到了升華。

總是拒絕尋求幫助的人,害怕自己把控不好人情的關係,擔心他人滿足不了自己的期待,計較著如果尋求幫助就可能要付出的代價,更不想被認為自己是弱者。

也許是傳統的「美德」讓人自然而然地覺得,提出需求是一件不夠「超然物外」的事情。可主動表達自己,其實不會讓人陷入被動

人際關係的蹺蹺板,需要一個動力才能好玩。

纏在腳上的人情線,力道要怎麼把控?

開口之前,先想三件個問題。

第一,真的無路可走了,事情能不能用錢解決?

要穿越茫茫大海,錢是一張船票,而人情是一根木槳。

兩個都能讓人到達彼岸,船票可能讓你付出最後的家當,而木槳需要晝夜不停地付出。

錢能讓人省下大把用來維護關係的時間和精力,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能讓人收穫不一樣的人生體驗。

多數人可能會選擇前者,不過這不是唯一的答案。

第二, 決定利用人情,自己是不是回報得起至少三倍的報答?

事情再小,也是需要別人的犧牲與付出才能完成的。承擔了這份責任之後,收穫的報答是否足以「扯平」,甚至超出人情的價值,才能滿足人性的需求。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人在得到好處之後自然而然地向前看,能記住當時感激與如釋重負的感覺,是最可愛的能耐。

第三,回報了情分,友誼還能恢復原樣嗎?

再周到的行為,也都各有分別。

刀尖划過湖面,水波短暫的震動之後,依舊會歸於平靜。

可若是利刃切碎了鏡子,即便拼得回來,裂痕還是一直都在。

林夕在《人情·世故》中曾寫道:摯交之間要熱度如細水長流,沿途也得如履薄冰。

纏繞著我們的人情線,松不得,也緊不了。掌握好度是一種學問,更是一種素養。

不麻煩別人到底能不能成為一種美德,其實取決於人情的債被如何對待。

如果加倍奉還,高利貸也能變成人情味,一來一往之間,情誼深化了聯結;

可如果無意找補,被利用的人情就會變成毒酒,解了一時的渴,卻淪落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蔡康永說,「別人很容易成為你的地獄,除非你身邊環繞的是有美德的人。」

做一個有美德的人,也給別人機會成為這樣的人,不容易,卻都是你我的必修課。

記住,能自己花錢解決的事,盡量別用人情,你要知道,人情比錢貴得多。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王冠紅人館成員房蕾被辭退一事?
給親戚家孩子補課應該無償么?
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很廢物不知道該幹嘛怎麼辦?
為什麼都說中國是一個 「人情社會」 ,難道國外不是嗎?為什麼?

TAG:人情社会 | 社交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