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第一鋼琴協奏曲(一)

肖邦e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Op.11,作於1830年,由1830年10月10日首演。

這首作品是肖邦為鋼琴教師卡爾克布倫納(1788-1849)所作。

在肖邦所有的作品中,《e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絕對是一首動人的詩,特別是它的第一樂章,使人魂牽夢縈。

肖邦在給友人的信中曾對這首作品有以下說明:

新協奏曲的慢板樂章是E大調,我並不特別要求此部分強勁的力度。

我是以浪漫、平靜、略含憂鬱的心情作了這首作品,必須非藉此讓人產生像是在眼望著一個能引起無數快樂的回憶那樣的印象不可。

比如像是美麗的春天的明月良宵那樣的印象。」

1830年9月22日,年僅20歲的肖邦懷著激動的心情寫信給他的好友,自己的《e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已經完成。

在肖邦的言語中也透出了激動中的惴惴不安:

而我卻感到自己像個生手……就像我對鍵盤還一無所知那樣。

曲子寫得太新奇了,最後連我自己都無法彈好它。

全曲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莊嚴的快板,e小調;

第二樂章,浪漫曲,甚緩板,夜曲風格;

這一樂章的主題浪漫如歌,像是輝煌後的平靜,也像濃情後的冥想,雖然似浪漫剛過,但心中回蕩著恬美的旋律。

第三樂章,迴旋曲,甚快板,E大調。

各個不同版本介紹:

愛樂管弦樂團:

音頻:波利尼版本的肖邦第一鋼琴協奏曲 - 歌單 - 網易雲音樂 (@網易雲音樂)

1960年波利尼在肖邦鋼琴大賽上奪魁後馬上錄製了這部協奏曲,一舉成名。

這也是波利尼最早的錄音,並受到企鵝(評為三星帶花)和日本唱片藝術的雙重推薦,樂迷幾乎人手一張。

這也確實稱得上是此曲最頂級的演奏之一。

此時18歲的波利尼正是意氣風發豪情萬丈的時候,

他的演奏正像春天剛返青的綠草一樣充滿了樂觀開朗的向上之氣和年輕人才擁有的燙人的愛的熱情,毫不做作。

觸鍵靈敏而細膩,節奏婉約而穩定,線條層次清晰,技藝無懈可擊。

特別是第三樂章,真象一匹小鹿肆意奔跑,無牽無掛的令人心胸頓時開闊。

也許唯一的缺憾就是我們在其中難以感受到肖邦那種特有的傷感情懷。

可惜這種可貴的特質在波利尼後來的唱片中再難聽到了,他追隨米凱蘭傑利而引退若干年,復出後雖然技巧達到了頂峰,但錄製的肖邦幾乎都成了高品質的「收藏品」。

柏林愛樂:

音頻:阿格里奇版本的肖邦第一鋼琴協奏曲 - 歌單 - 網易雲音樂 (@網易雲音樂)

作為1965年的肖邦大賽的冠軍,阿格里奇也是以演奏肖邦協奏曲聞名的,這是1968年的錄音母帶、1996年的重新製作。

她和阿巴多合作的《e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可以說是自然天成的上品,也是肖邦這首協奏曲最熱門的版本,許多少男少女都很迷這個版本。

阿格里奇採用的是她標誌性的稍快的速度,一出現就信心十足,

以動人的激情和飄逸的音色展示出輝煌的技巧,她的快速運指象炫技大師那樣如行雲流水,而且演奏中不失作品應有的清新艷麗。

不過這個版本早已不能滿足我了。

總的感覺是,熱情有餘,少了一份內斂。

她的其它唱片也大多如此,第一次聽覺得很棒、很過癮,時間長了就不想再聽了,

也許豐富的感覺沒經過理性的提煉,給人的感動只能是暫時的。

真正常住人心的,其實是藝術化的思想。

華沙交響樂團:

音頻:傅聰版本的肖邦第一鋼琴協奏曲 - 歌單 - 網易雲音樂 (@網易雲音樂)

傅聰先生的肖邦極負盛名,但也頗有爭議。

有時候我會感到傅聰對他想傳遞給聽眾的信息的關注超過了音樂本身,他的體會和見地當然是一筆財富。

以前聽他的夜曲和馬祖卡唱片,我個人認為好的極好,壞的就是有些作品「主題先行」的感覺委實多了點而顯得有點刻意,不夠自然。

而這張肖邦鋼琴協奏曲的錄音則讓我大為嘆服,堪稱傅聰的最佳水平。

在《e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中傅聰的處理與眾不同,他似乎格外強調肖邦「柔中帶剛」中的剛的一面。

注意了!但這仍然是「柔中帶剛」中的剛而非魯賓斯坦式的「剛中帶柔」中的剛,這二者有著本質的區別。

傅聰呈獻給我們的是一片和風細雨之境,他的音色太漂亮了,清冷雅緻的猶如初春的雨露。

他好像特別注重濃淡的對比,意態與過渡、輕重與動靜都在疾速中轉換。

特別是鋼琴在管弦樂中來回穿插時,傅聰的演奏真是絢麗多彩,

鋼琴的步伐猶如藝術體操運動員的腳步般輕靈快捷,給音樂表現的意境作出極好的點綴,從另一個方面體味出肖邦這部作品的特有情懷,很有說服力。

還有一點要說的就是這張CD的錄音實在是太好了,弦樂非常甜,非常清楚,非常dynamic,鋼琴聲更是美到極點,非常通透。

順便再說一句,其中肖邦的《第二鋼琴協奏曲》也是我聽過的最好的演奏。

波蘭節日管弦樂團:

音頻:齊默爾曼版本的肖邦第一鋼琴協奏曲 - 歌單 - 網易雲音樂 (@網易雲音樂)

視頻:齊默爾曼演奏肖邦第一敘事曲

在經歷了20多年演奏肖邦的生涯後,在肖邦逝世150周年紀念日到來前,

齊默爾曼重新錄製了這2首協奏曲,他首先組建樂隊,從350名申請者中選出50名年輕的波蘭演奏家,其中不少人都有作為獨奏家或重奏團員的生涯。

他們都讚賞齊默爾曼,能不計時間、不計報酬來幫助齊默爾曼實現他的夢想,這張CD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錄製完成的。

說實話,剛開始聽的時候我感到的是驚訝和難以接受,因為他和我們以前聽到的肖邦是如此的不同,速度太慢了,第一樂章居然用了24分25秒,

相比他20年前的「正常速度」,足足慢了5分鐘,是我聽過的最慢的演奏。

經歷20年的風雨後,齊默爾曼成熟與理性控制下的浪漫和細膩與日俱增。

他的分句與觸鍵都更為細膩多變了,強弱鮮明的對比更顯齣戲劇性的張力,也許是年齡的關係吧,音符中多了許多感懷的憂傷,淡淡的愁夾雜著甜蜜,脆弱卻懷有沉思的氣質。

感人至深,也讓人黯然銷魂。

缺點就是有時在段落之間有斷氣的感覺,感情投入進去似乎出不來,

不過在當代這一點實在是難能可貴的,我們從中看到了一個真男人的心境,他懂,何時灑淚,何時醉歡。

順便提一句,李雲迪說這是他最喜歡的錄音。

新愛樂管弦樂團:

音頻:魯賓斯坦版本的肖邦第一鋼琴協奏曲 - 歌單 - 網易雲音樂 (@網易雲音樂)

談起肖邦自然要說到魯賓斯坦,在普通愛樂者的心目中,肖邦的音樂就意味著魯賓斯坦的鋼琴。

確實如此,我一開始聽肖邦也是從魯賓斯坦開始的,魯賓斯坦最大的貢獻也許就是他為肖邦注入了不乏人情味的陽剛氣,以區別於沙龍里的濫情與隨意。

他演奏這部協奏曲具有一種極為平衡的效果,彈性速度的應用較低到了最低限度,

表情的自然性保證了音樂的真實感,給我的總體感覺是無比的安定,

好像是在努力剋制著什麼,比如那個年代特有的頹廢和傷感。

魯賓斯坦給我們呈現的似乎是一個中年的肖邦,豪邁大氣,讓人聽完了說不出有什麼生花妙筆之處,卻對作品整體清晰明了,經得住反覆推敲。

但我總覺得這樣的演奏雖然大氣但有一點偏離了肖邦的魂魄,儘管他在格調上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蒙地卡羅國家管弦樂團:

音頻:弗朗索瓦版本的肖邦第一鋼琴協奏曲 - 歌單 - 網易雲音樂 (@網易雲音樂)

弗朗索瓦的肖邦演奏有意境,有詩意,有才氣,有其獨特的韻味,當然也有較大的爭議,喜愛者奉若神明,厭惡者不屑一顧。

他是科爾托最好的學生,但他和科爾托的肖邦有很大的不同,有評論說他們之間的區別就象尼采和薩特的不同一樣。

確實如此,一位是浪漫的哲學,一位是哲學的浪漫。

這部協奏曲的錄音就是明證,他把科爾托溫軟詩意的一面棄置了,而把他散漫無常的一面發揮到極致,

特別是第一樂章,主部主題顯得略微沉重而拖沓,本該快速的連接部也加進了過多的猶豫和思索,

在副部主題出來時又明顯加快了速度,顯得非常隨意。

整個第一樂章都透著陣發性的不安與衝動。

而二、三樂章也不同於大多數鋼琴家彈的那麼濃烈激情,

弗朗索瓦彈得比較清淡,節奏非常敏銳和有彈性,音色也很晶瑩透亮,

音樂變得鮮明而生動,法國式的纖巧超脫和優雅飄逸都盡顯無遺。

弗朗索瓦確實與眾不同,我們聽到的好像是一個被紅酒微醺過的肖邦。

這是具有強烈個性的演奏。

愛樂管弦樂團:

音頻:李雲迪版本的肖邦第一鋼琴協奏曲 - 歌單 - 網易雲音樂 (@網易雲音樂)

視頻:李雲迪:蕭邦第一鋼琴協奏曲

2000年,不及弱冠的李雲迪在華沙贏得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冠軍。

繼波利尼、阿格里奇、齊默爾曼之後,他不負肖賽冠軍之名,在整張協奏曲大碟中呈現了極高的水準,他的演奏清新自然,顯示了精湛的技藝。

《企鵝唱片指南》(The Penguin Guide to Classical Music)給予四星帶key的最高評價。

還有個不錯的版本:

基辛版:

肖邦第一鋼琴協奏曲(葉甫格尼·基辛Evgeny Kissin演奏)

今天這篇文章著重介紹各個版本,明天著重介紹曲子本身。

參考資料:

肖邦《第一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 基辛與梅塔 755

肖邦第一鋼琴協奏曲_百度百科

你的贊同與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推薦閱讀:

肖邦練習曲難度的大致排行?
除了肖邦的夜曲,還有哪些作曲家的夜曲比較好聽?
肖邦的鋼琴曲 哪個比較簡單一點的?

TAG:古典音乐 | 音乐 | 肖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