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內心深處的自卑情結 | 阿德勒
生活的不確定性正是我們希望的來源。
——阿德勒
「自卑情結」是個體心理學的重大發現,現在已經廣為人知。眾多心理學派都使用這個名詞,並將其付諸實踐。但是,我不敢確定他們是否都充分了解這個名詞的意義或準確無誤地運用了這個名詞。每一位神經症患者都會有自卑情結。但是我們不能依據這一點為他診治病患。
例如我們對病人說:「你現在正在被自卑情結所折磨 」,卻無法讓他從自卑情結中走出來,增加生活的信心。就像我們對一個頭痛患者說:「我知道你有什麼問題——頭疼。」如果我們問神經症患者是否感到自卑時,大多數人會說「我沒有」,甚至有人會說:「正相反,我覺得自己是人群中最棒的那個。」所以,這種問題根本沒有提的必要,我們只需要觀察患者的行為舉止就可以推斷出他們會怎樣表現自己。比如一個表現得傲慢自大的人,他一定在想:別看不起我,我要讓你們見識一下我有多厲害。
如果是一個人說話時總習慣指指點點,他肯定在想:我只有這麼強調,大家才能信服我說的話。這些行為上表現得不可一世的人,內心深處都隱藏著自卑感。就好像矮個子的人走路時要踮起腳尖一樣,為了讓自己看起來高一點。兩個小孩在比身高的時候,矮個子的小孩會努力挺直身子,盡全力讓自己顯得高一點。這時我們要問他是不是覺得自己不夠高才這樣做,他肯定不會承認。所以,一個人表現得安靜、柔弱、淡定並不能說明他有自卑感。
自卑的表現有很多種,用下面的例子可以說明。
三個孩子第一次來到動物園,當站在獅子籠前時,第一個孩子躲在媽媽身後膽怯地說:「我要回家。」第二個孩子站在原地,臉色蒼白,用顫抖的聲音說:「我一點都不害怕它。」第三個孩子目不轉睛地盯著獅子,問他的媽媽:「我能向它吐口水嗎?」實際上,這三個孩子都感到害怕,但是每個人的表現都不相同,因為他們是依照各自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模式所做出的反應。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如果我們勇往直前,便能通過直接、實際的方法改變我們的生活,逐漸擺脫自卑感。沒有人能一生被自卑感折磨,人們可以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法來釋放自卑感。
當一個人失去自信,不再認為通過自己腳踏實地的努力可以擺脫自卑感,但他依舊不能忍受自卑感的折磨時,他會繼續設法擺脫它們,只是他所運用的方法是不切實際的。他不再設法克服困難,反而沉醉於一種優越感中,強迫自己認為自己有優越感。這樣不但不利於消除自卑感,反而使自卑感不斷累積。
產生自卑的真正原因沒有克服,問題就會一直存在,所採取的每一個自欺欺人的行動都會讓他的自卑感更加強烈。如果我們只看他的行為,而不深入去了解,那麼就會認為他的行為很怪異,沒有任何確定的目的。表現出的也是對生活的毫無期待,安於現狀。雖然能看出他像其他人一樣努力讓自己活得瀟洒,但卻看不出改變生活的希望。
如果他認為自己軟弱,他就會進到一種使他覺得強大的環境中去尋求庇護,而不是想辦法讓自己本身變得強大;如果他對一些問題感到無力解決,就有可能對他人像暴君一樣的大呼小叫,以證明自己的重要性。但是不管他怎樣自欺欺人,他的自卑感都是存在的。時間久了,它們就會變成一種固定的情結,只要有相同的事情發生就會引起他們的自卑感,成為生命的底色,這種情況我們便可以稱之為自卑情結。
我們可以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法來釋放自卑感現在,我們給自卑情結下一個明確的定義。自卑情結是指一個人在意識到他要面對一個他無法解決的問題時,表現出的無所適從。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憤怒、眼淚、道歉都有可能是自卑的一種表現。因為自卑感會讓人感到壓力很大,所以他們會通過尋求優越感的方式來釋放壓力,補償自己。但這種方式是不能解決本質問題的。他們往往是把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擱置一旁,不斷從那些表面上看起來可以避免失敗的事情中尋求安慰,而不是追求真正的成功。
在困難面前,他們會猶豫、畏縮、沒有作為。這正是那些患有廣場恐懼症的人所表現出來的情形。這類患者認為:「我必須待在熟悉的地方,不能走遠,生活中充滿了危險,我要躲避這些危險。」當腦海中充滿了這種信念時,他們就會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不肯出來。在面臨困難時,一味退縮,甚至會自殺。這時候,他已經放棄了解決生活中困難的想法,且感到無能為力。
如果自殺這種方式能看作一種譴責或報復他人的方法時,他們就會用自殺的方式來獲得優越感。選擇自殺的人,大多會將責任推給別人,他們好像在告訴別人:「我這樣敏感、溫柔,你們怎麼能如此殘忍地對待我!」每一位神經症患者都會不同程度地限制自己的活動範圍,並避免與外界過多接觸。他們想要逃避生活中的種種問題,並讓自己活在自己可以控制的範圍內。他們用這樣的方式為自己築起了一間「密室」,關上門,不問世事,孤獨終老。他偶爾也會依據自己的經驗選擇用怒吼或者哭訴來統治自己的領地。總之,他們會從多種方法中,選出一種最有效的方式,如果一種方法不行,他就會嘗試另一種方法,以達到獲得優越感的目的。
但是他們並不會為改變自己的處境做出努力。例如有一些不擅於解決問題的孩子經常用哭鼻子和抱怨來贏取別人的關注,他們在其行為舉止上表現出自卑情結,看似已經默認了自己的無能為力。我們把眼淚和抱怨稱為「水性力量」,這是一種極具破壞性的手段。
愛哭的孩子和膽小的孩子一樣,自卑感會顯露出來,他們表現出軟弱的一面,內心則隱藏著想要超越別人、好高騖遠的目標。相反,喜歡自吹自擂的孩子則給人高傲自大的印象,富有優越感,但是我們不管他們說的話,分析他們的行動會發現,他們也是有自卑情結在作祟,他們只是不敢承認自己有自卑感。
此外,戀母情結也是神經症患者的一種情形。如果一個人不能解決好這個問題,那麼他也無法治癒神經症。假如他們的活動範圍局限在自己的家庭中,那麼他們的性慾問題也只能在家庭中尋求解決。由於安全感的缺失,他從來不把自己的興趣擴展到熟悉的幾個人之外。因為他已經能很熟練地掌控這一範圍內的人,如果接觸新的人,他害怕不能按他習慣的方式來控制局勢。
有戀母情結的孩子大多在家是被母親過度寵愛的,他們從小就知道:他們的願望是一定可以實現的。根本無需離開家庭去贏得愛,無需為夢想的實現做出努力。成年後,他依舊會依賴母親。在愛情中,他要找的並不是平等的伴侶,而是一個為他服務的僕人,他最忠實的僕人就是他的母親。每一個被母親寵壞的孩子都可能有戀母情結,母親不讓他們逃出自己的世界,不讓他們與父親過於親密。
神經症患者總表現出行為受限的特質。口吃的人講話常常會表現得猶猶豫豫。他們想要與人交流,但是他們的自卑感又讓他害怕不能順利完成,說話時就會表現出猶猶豫豫的樣子。有一些人到中年還找不到工作,到適婚年齡也害怕談婚論嫁,他們都有自卑情結。有手淫、早泄、陽痿和性心理障礙的人,也都是因為有自卑情結。
生活很短暫,也很脆弱,但我們絕不能放棄尋求生活的意義。自卑感本身並無可厚非,它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動力。比如,只有人類認識到自己的無知,才會進一步學習,以便更好地在世界上生存。可以說,自卑感是人類文化的基礎。我們假想一個外星人來到地球,他一定會說:「地球人組建了各種社會機構,為避雨建了房子,為保暖生產了衣服,為交通便利修了道路,他們一定覺得自己是地球上最弱小的居民。」的確,從某種角度來說,人類的確是所有動物中最弱小的。我們沒有獅子和猩猩那麼強壯,也不具備很多動物擁有的自我保護的能力。有些動物為了取長補短也會群居生活,但人類比世界上的任何動物都更需要合作來面對生活中的困難。
嬰兒的身體是非常脆弱的,他們需要大人多年的精心呵護和照料。每一個人都是從嬰兒時期開始的,如果人類之間不能合作,就只能任環境宰割。所以我們可以想像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期沒有學會合作,那他就會越來越悲觀,並引發自卑情結。我們也知道,即使具備良好合作能力的人,也難免會遇到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問題。任何人都不能說自己已經是一個完人,可以解決生活中所有的問題。
人的一生很短暫,生命很脆弱,我們還需要不斷地克服困難,完善自己,絕不能放棄努力尋求生命的意義。但是,只有與他人合作,融入社會,才能實現這一目的。我們知道人類永遠無法達到生命的終極目標。如果一個人已經沒有任何做不到的事情,那麼他的生活一定是索然無味的。當一個人生命中所有的事情都已預知,那麼我們的生活還有什麼意義呢。
生活的不確定性正是我們希望的來源。當我們能知曉任何事物,探索和討論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科學也不需要發展了。當我們的一切都是一個設定好的故事,曾經讓我們追求的宗教和藝術也都失去了意義。幸好,生活並不是如此,有許多新的問題等著我們去解決,我們需要在社會中不斷奮鬥,勇往直前。然而,神經症患者在初入社會試圖解決問題時就遭遇了阻礙,致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式停留在很低的水平上,他們所面臨的困難比其他人會更大。
正常人一般會合理地解決所遇到的問題,也不抗拒新的問題出現,在尋求解決的過程中,他們也對社會做出了貢獻。他們不想成為他人的負擔,不需要他人的特殊照顧。他們能依靠自己的社會經驗獨立勇敢地解決自己的問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