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搭檔(2)

16年我大部分時間在國內,上fb和Jason聯絡很不方便,所以讓Jason裝了一個微信方便聯繫,顯然他微信里只有我一個人... 突然想聊聊Jason,是因為想起之前這麼條信息

給英文不順的朋友翻譯一下

我:我這幾天在朝鮮,上不了fb,給你看個東西。

Jason:別擔心,朝鮮這幾天比較緊張,一般四五年一次,過幾天你就能上了。

我的反應是40%的一臉懵逼加60%的哭笑不得——我特么當然知道這幾天緊張了(手動捂臉流淚)。由此可見一斑,Jason是個特別細心,特別關心人,特別婆婆媽媽的那種人。

搭檔之間的關係很微妙,在山裡時是比情侶還要親密的關係,抬頭不見低頭見——攀岩在一起,做飯在一起,睡覺在一起。如果性格不合撕逼起來比情侶還慘,渺無人煙的地方大眼瞪小眼,如果和一個無聊的人一起就...太無聊了... 況且攀登的時候還要輪流給對方做保護,萬一發生狀況不會自己跑路,無條件信任。

16年我倆的目標是BC省的Stanley Peak,這裡山比較漂亮,人比較少,具體日期忘記了,好像是八月中上旬。網上搜到的路線講營地在冰川下一片小樹林里,不是正規營地,所以特彆強調要提前拿到野外露營許可(Wilderness Permit)。Jason從卡爾加里機場接上我以後,我們先去Banff鎮的國家公園管理處買許可證。

我們開門見山說要去登山,有具體的線路計劃,良民證please,管理員妹子又有耐心又和藹可親,一大本資料翻來翻去然後告訴我們:

「對不起,那裡禁止野營。」

我和Jason貌似淡定地對視一下,其實心裡是這樣的

妹子十分善解人意,看出我們的難處,聳聳肩補充道:

「如果你們一定要去的話,我也管不了你們。」

註:不要學我們,強烈不建議在國家公園中隨意紮營,被護林員(Ranger)發現後果比較嚴重。戶外經驗豐富能做到不留痕才可以考慮,而且我們住的營地是登山圈裡比較公認的露營點,比較灰色。這裡也無意抹黑國家公園工作人員,他們是非常專業的,我們有嚴格的登山計劃,而且我們看起來知道我們在做什麼,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規划進山的日期通常是幾個月前就定好的,因此趕上什麼天氣就算什麼,天氣不好這一年的準備就白瞎,不光是當天天氣好壞,之前的一周甚至整個攀登季的天氣都有影響。我們去Stanley之前的一周,山裡連降暴雨,在山裡那幾天溫度又比較高,導致冰川比較鬆動。冰川看似穩定,其實是在龜速向下流動的,是動態的,冰川上的裂縫每年也會有略微變化。

我們當時計劃是紮營後第二天睡懶覺,輕裝放鬆去探一下路線。冰川比較陡,所以我倆是雙手冰斧攀冰上去的,中間用冰錐打保護。

爬上第一段冰川平台後發現雪況很不好,高處的冰川也不穩定,時不時有落冰,兩人冰川行走本身風險就比較高,於是決定第三天直接出山,找個別的山爬。

話說Stanley這個野營點真贊,小溪邊直接做飯,景色無敵好——

Jason有個特點,爬完山出來時特別喜歡跟那些來旅遊的聊天,說我們昨天在哪登山,哪裡風景好。往外走的時候碰到個老頭帶小孩來散步,Jason打個招呼看人家好像挺愛嘮,就開始喋喋不休。我看老頭特別淡定,於是在旁邊提醒Jason人家可能以前來過。我也愛炫耀,但通常裝得高冷一些,等Jason裝完逼我再跟人家說:

「我跟他一起的。」

徒步出來的路上我倆決定去爬Mt Victoria North Summit,Victoria很出名是因為在著名的Lake Louise景點,來Banff旅遊必去的地方。紅點是山頂,棕點是我們露營的地方。

我們到停車場的時間比較晚,所以決定極簡登山,也就是說爐子、帳篷、牙刷、毛巾——都沒帶。睡袋露天湊合一宿,只帶最基本的裝備,早飯也吃涼的。

路上買了倆三明治,鑽進睡袋以後一起掏出來吃。Jason一邊嚼最後一口一邊說: I was planning to save half for breakfast tomorrow, that didn"t go so well.

(我本來計劃留半個三明治當早飯,計劃落實得不太好。)

有的人睡覺喜歡冷,比如說我;有的人睡覺喜歡熱,比如說Jason。估計你也猜到了,Jason那天是穿著秋褲睡覺的。

Jason幾分鐘就開始呼呼了,我卻睡不著。那晚天氣特別好,一睜眼就是星空,太興奮,可能也就12點到2點半睡了兩個多小時,兩點半起床開始爬山。六七點的時候拍下這張照片,遠處那一灘水就是Lake Louise。

Victoria和Stanley基本算同一片山區,雪況基本一樣糟糕,不過Victoria冰川的環境比Stanley穩定得多。加上我們起得早,太陽出來之前雪還是比較結實的。

我們給自己規定的關門時間是11點半,如果這個時間還沒登頂,不管離山頂多近都要掉頭回去。

10點半左右溫度上來了,山頂的積雪變得特別鬆軟,踩一腳能陷到腰那裡。我倆商量如果繼續往上雪況不變好的話,就下撤,因為當時一腳下去會陷得比之前那隻腳還要深,也就是往上爬非常費力。

11點的時候我感覺還湊合,回頭看Jason情況不太妙,於是我問他感覺咋樣,Jason反應幾秒鐘:

「Feel like shit.」

我以為他會要面子說還湊合,話都到這樣了說明他確實感覺不好。

當時看樣子也就兩三百米登頂了,但是雪況越來越糟糕。如果玩命往上翻的話也能登頂,但是現在透支很容易下撤的時候體力不支,大部分的登山事故是下撤時發生的。當時隔著Jason的墨鏡我都能看出來他mentally fried,斟酌半天沒想好怎麼翻譯這個詞,fried是被「煎了」,其實「精神上被奸了」可能比較貼切。雖然「關門時間」還沒到,但是各種情況如上所述,我倆決定下撤。下午四五點回到停車場。

與其說是「我倆」決定下撤,不如說是「我」決定。這是一句中性的陳述句,不含感情因素。攀岩登山分「先鋒領攀」和「跟攀」,大多數情況下是我領攀。領攀風險更高,攀岩時如果發生滑墜會墜到距離上一個保護點兩倍的距離,冰川行走時也可能踩到冰縫裡。這裡不解釋過多技術細節,只要理解領攀是比較危險的,精神需要高度集中,遠中近距離都要觀察到。書里只會指出大致攀登路線,具體細節都是現場根據經驗和常識自己找。外加我性格比較強勢,一般在外我拿主意比較多。

下撤路上我也在想這個問題,在一條繩子上,走一樣的路,先後順序不同帶來的體驗完全不同。

看過上一篇「聊聊搭檔」的可能記得,從Bugaboo到Canmore的路上我實在控制不住睡著了。中間還有個插曲,從Bugaboo出來我們路過Banff,去吃了一家比較有名的烤豬肋排。Victoria下撤時我想起這件事,就問Jason:我真不知道那回你是怎麼開回去還沒睡著的,還能開到Banff吃豬排,我死扛也沒扛住。

Jason說:其實我也特別累不想去,你當時那麼想吃豬排那就去咯。

我一愣:我要是知道你那麼累我就不拉你去了,路邊簡單吃點就完了。

Jason:不知道,反正當時感覺你特別想去。

我:我也就那麼一說... 我其實對吃也好玩也好沒有那麼較真,能做到就做,做不到也沒關係,你放鬆點別太當真。

Jason:可能是你平時不太提你想要的,你一提要求就讓別人覺得很嚴肅,好像一定要做到。

我有點自責,會不會有時候不夠重視搭檔的感受表現得很自私,沒有為他考慮足夠。我一直覺得Jason是老鐵,我倆一塊玩一點兒問題都沒有。拿吃豬排來說,有一點點誤會在裡面,我顯得非常自私,沒想到Jason其實一直默默忍受。以前聽過一句話我特別喜歡:

「如果你不能忍受某個人最差的一面,你就不配享受他最好的一面。」

我看別人的時候一直記著這句話,Jason性格上也有我不喜歡的地方,在我看來有時候比較磨嘰,有時候比較膽小。我在這個組合里通常扮演瘋癲冒進的那個,Jason則是我的反面,比較細心保守。我之前和Jason提過我覺得這樣挺好的,你猶豫的時候我能刺激你,我玩過了你也能拉著我點兒,比較互補。

只是我沒想到「最差」這個詞也應該套在自己身上,搭檔跟我出去玩的時候忍受了我多少缺點?我第一次認識到這個問題。

我從小就是「孩子頭兒」,從這一刻我開始反思我是不是過度強勢,以自我為中心太多。反思倒不是為了當聖人,是為了讓我周圍的人在和我相處的時候,可以更輕鬆快樂,少些誤會傷害到他們。不光指我的登山搭檔Jason,也包括我的家人、朋友、同事。

下山路上我們被另一隊登山者超過,他們三個爬的是難度更高的一條路線,出發比我們晚,登頂然後下撤。一眼就能看出來是老岩棍,滿臉風吹日晒留下的雀斑,大腿肌肉線條分明,還有幾根突出來的血管,太他媽帥了。我和Jason跟他們比完全是「small potato」。其中一個年長一點的問我:「中午北峰下面山脊上的是不是你們?」我說是。

「我爬了30年山,你們下撤的決定是正確的。」

得到老岩棍的肯定,我心裡一塊大石落地。中途放棄是挺慫的一件事,我是不是拼得不夠?是不是膽小怯懦?應不應該再拼半個小時把山頂拿下?現在一切答案都明了了。

不過話說回來,相對他們仨而言,經驗和體能可以彌補客觀天氣條件的不理想。換句話說我們自己不夠強,不夠強的時候調頭是正確的決定,但不能一味歸結於客觀條件,下一步該做的事就是努力鍛煉了。

戶外愛好者特別愛說去尋找自己,這並不是一句空話,在那個環境下只用考慮眼前的東西,自己身上的人性就會脫去原來的迷彩,比在社會中鮮明太多。玩久了才發現,攀岩不單純是冒險的興奮感,全在控制

第一次攀岩後手指連鍵盤都按不動,爬幾次後逐步發現腳、後背、核心力量對調節重心都很重要,也能發現不同的線路有不同的節奏感和美感。控制全身的肌肉做出精準的動作,連多餘的聲音都不發出,暴力解決攀岩問題的話吃相十分難看。再後來發現強制調解心理狀態對肌肉有影響,甚至呼吸方法都要注意。

控制好了每塊肌肉,又能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慾望和心態?什麼時候該拼搏什麼時候該放棄?

平時生活能不能管住自己吃健康食物,堅持運動鍛煉?進山需要的身體素質絕不是短時間能突擊訓練出來的。

我回家以後就驕傲地跟父母講了我們今年兩座山頭都攀登失敗,失敗中學會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慾望,情況不對果斷放棄。和父母講這些不是為了他們誇我,是為了我以後登山時他們在家可以放心,我和搭檔不會一時腦熱玩命。我父母也逐漸理解我們的運動,17年還沒走的時候問我是不是和之前那個搭檔進山。

16年表面上是個失敗的攀登季,但是學到了比去年更多的東西,比15年有更多感悟。臨別時Jason跟我說,他哥哥住得離岩區近,夏天幾乎每周末都去運動攀岩,但是不知道為什麼他還是感覺他自己更有經驗,是個更好的攀登者。

我說是因為咱倆在山裡比較倒霉,出這麼多狀況還能活著回來,有用的經驗全是從這些爛事兒里學到的。你哥只是周末去活動活動,能學到個球。

Jason的表情是這樣的

推薦閱讀:

半月板損傷,7年時間已經過去,老師的錯誤處理,醫生的各執一詞,導致21歲的我依然無法正常生活,呵?
發春的季節也要知冷暖,皮膚風衣保持溫度與風度的利器!
2016中文版全球最佳潛點一覽表
天啦嚕!錯過了雄安新區的房?那你的人生不能再錯過她!
槍聲帶走楊春風,帶不走8000米之上雪山夢

TAG:登山 | 户外运动 | 攀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