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槍手》告訴我們:要培養好自己的五個核心競爭力

今天上午看的。

電影結束的時候,隔壁的哥們忍不住鼓起掌來。

這部電影叫做《天才槍手》,根據 2014 年轟動一時的亞洲考場作弊案改編,豆瓣評分 8.5 ,名不虛傳!

先簡單回顧一下劇情吧,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女主是天才少女,學習成績優異,但家境拮据。

在金錢和友情的驅使下,幫助好朋友女二和富二代男二作弊取得好成績。一發不可收拾,之後以開辦鋼琴培訓班的名義,招收一大波同學,教學作弊密碼(就是根據指法來判斷 ABCD)。

一次偶然,也是尖子生的男主誤認為有人在抄女主答案,於是向學校告狀。女主的事情敗露,被取消了獎學金。

本來女主準備金盆洗手,但好朋友女二又找過來,再次以友情和金錢來綁架女主,這一次作弊的對象是國際會考 STIC 。

這個考試題目多,監考嚴,按理說勝算極小。但女主果然是天才少女,想到了對策:利用時差,她先去澳洲考試,背下答案,再提前完卷將答案發送回國。

但這裡最大的難點就是背誦答案,一個人的記憶力有限,於是她提出希望男主也加入。

男主雖然家境也十分窘迫,但還好,可以申請新加坡獎學金,接下來的學費生活費也都有所保障。但就在獎學金申請考試前一天,男主被一夥社會人士(富二代男二找的)打至重傷,並扔在垃圾場,錯過了考試。

在這樣的背景下,面對女主的邀約(事成之後會有超過獎學金的收入),便加入團隊,協助女主完成這起跨時區作弊。

本來一切進展順利,但因為一次疏漏,男二在廁所里被抓個現行。女主這邊險象環生,最終堅持到了最後,將答案發送回國。

電影的最後,男主黑化。找到女主說,可以繼續開展這個「作弊事業」,賺更多的錢。女主拒絕後,但也受困於良心不安,最後主動自首。

↑ 男主黑化的表情

這部電影很精彩,兩個多小時,全程無尿點。

我觀影的姿勢是從葛優躺,再到坐直,最後直接手托著雙下巴往前傾——真的很緊張!

除了劇情之外,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分析這部電影,也就是:交換的籌碼。

如果我們把故事的背景從學校換做職場,那就有意思了,幾個主角分別展示出了通用的五項技能:

  • 專業知識:勝任崗位的相關知識/技能。
  • 財務實力:金錢。
  • 人脈資源:能幫助工作完成的穩定社會關係。
  • 特殊技能:他人不具備,或很難快速獲得的技能,比如演講能力。
  • 共情能力:人際敏感度,快速感知他人需求的能力。

女主和男主的籌碼就一個,強大到爆表的專業知識,這能讓她被其他同學需要,既可能是輔導需求,也可能是作弊需求。

富二代男二的籌碼包括金錢、人脈和演講。金錢不用多說,能直接開價讓女主鋌而走險;人脈則是能找到社會人士,打傷男二,成為其加入作弊團隊的重要前提;演講則是,男主向學生們介紹這次方案,吸引其付錢購買此次作弊服務。

女二的籌碼則是共情能力。例如,她在女主剛入學拍證件照時,幫助女主梳理儀容;在要女主幫忙補習時,以稱呼其為「老師」作為條件。以此,在感情上深深綁定了女主。

社會心理學家霍曼斯認為:

人們之間的關係,或者說人際交往在本質上是一個社會交換的過程。人們在交往中總是在交換著某些東西,或者是物質的,或者是感情,以及諸如讚許、聲望、符號之類的東西。

這些交換的內容,作為激勵或者約束的條件,影響著我們的行為。

我們再來舉幾個職場的例子:

1.為什麼入職引導人不肯帶你?

他的績效考核標準是業績,那麼如果帶你並不能提升他的業績水平,那麼他便沒有動力。

解決之道就是綁定,讓你的工作與他的業績相關,那麼他會因為要做得更好,而幫你提升對應的業務能力。

在這裡,交換的內容就是「專業知識」。

2.為什麼他不加我好友?

陌生人加好友,給人的感受是來索取。那為什麼要給自己添麻煩?所以在加好友時,註明自己的身份,即表達自身的價值,傳遞信號為:將來可以找我幫忙。那就是用自己的「專業能力」「人脈」來進行交換。

這裡可以做個延伸,那就是如何自我介紹。很多人介紹完很難引起他人注意,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很難讓他人產生「我為什麼要認識你」的感受。

所以,可以遵循以下套路:

  • 基礎信息:你好,我是曹將,畢業於中山大學,現在在保利地產總部做研究分析工作。
  • 特殊技能:之前寫過一本書,叫做《PPT煉成記》,也經營了一個自媒體叫「曹將」,主要分享職場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
  • 表示友好:大家如果在製作 PPT 上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可以找我哈~

基礎信息透露了我的人際圈,也就是說可以鏈接到地產行業和中大校友;特殊技能則是強調我的特長,並通過表達友好來強化自身價值。

3.為什麼內向的朋友必須更努力?

因為很多時候,內向的朋友自動關上了「人脈」這項能力,缺少主動表達,「共情」也很難體現出來。那麼只能強化「專業能力」和「特殊技能」,就像電影中的男主角,只要在某個領域足夠優秀,仍然可以體現自身價值。

我是尾巴

最初接觸社會交換理論是在研究生的《消費者行為學》課上。當時有點接受不了,因為它太過現實,一點都不「美好」。但工作以後,慢慢發現,有時候以交換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會更加順暢。

比如每次和一個朋友交流,他都會說清楚這件事的價值在哪裡,然後讓我思考是否參加。簡單清晰,沒有拐彎抹角,決策也快,互相輕鬆。

最怕的就是交換過程的一方,用夢想來包裝行為,佔據另一方的便宜,那最終的結果只能是不歡而散。

這才是真正的不美好。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願意為了蠅頭小利而機關算盡?
面對現實的社會 是做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蓮花還是做八面玲瓏的笑面虎?
你在辦公室會「來事兒」嗎?

TAG:职场心理 | 人脉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