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歷史博物館之二 - 探秘何家村遺寶

唐朝是是一個開放包容的時代,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今天我們依然能夠通過文物一窺當時的繁榮和富足。在上個世紀70年代,在陝西省附近的何家村有了一次考古發掘,足以轟動世界。何家村發現的國寶足以使得其成為文物界的最牛山村,因為現在唐朝出土的金銀器有一半是何家村貢獻的。

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附近的何家村,考古隊員相繼挖出兩隻不起眼的陶瓮和一隻小銀罐。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這三個罐子裡面竟然存入一千多件精美絕倫的唐代金銀玉器,這其中包括重達一斤,出自皇家的金碗,也有晶瑩剔透、造型秀美的水晶杯等。那麼這些來自何家村的國寶究竟珍貴在哪裡?在去看展之前,我們要重點看的寶貝是哪些?本文梳理了何家村遺寶的八件重點文物,希望能為大家在看展時提供一些方向和思考。

水晶八曲長杯

一句話概述:唯一的一件唐代水晶容器

  • 位置:特展前段
  • 特點:水晶在古代被稱作「水精」,因為晶瑩剔透,唐代詩歌中常常把它比作冰、水、露珠甚至月光。水晶多產自西域各國,在唐朝時成為貢品進貢到我國。
  • 這件八曲長杯在造型上有著明顯的伊朗薩珊風格,但是薩珊很少用水晶和玉石這種材料來製作長杯,從中國文化對玉石類材質的偏愛來看,推測很有可能是在唐朝工匠仿製的,也有可能是來華的波斯工匠製作的。這是我國目前考古發現唯一的一件唐代水晶容器,極為珍貴。

上圖為薩珊王朝時期的作品,交易於蘇富比拍賣行。

鑲金獸首瑪瑙杯

一句話概述:「四不像」 的鎮館之寶

  • 位置:特展前段,西側牆第一個拐角
  • 特點:被國家文物局列為首批六十四件永遠不許出境展覽的國寶之一
  • 仔細看看這到底雕刻的到底是什麼動物? 其實既不是牛首,也不是羊首。既有羚羊角,又有牛的眼睛。這個「四不像「,之所以被稱之為獸首杯,可能是因為是唐朝的工匠聽說了遠方有這樣的器形想像著做出來的,但是又做得不像,最後就變成咱們的獸首了。
  • 中國的瑪瑙拇指大小,基本上都是做成小擺件。而這件瑪瑙,有礦泉水瓶這麼大,應該是外來的貢品。
  • 這種器形來源於希臘,叫來通(rhyton)。它和中國杯子區別在於,我們的杯子在杯口喝水,也就是一般的腳杯。此杯在鑲金的部位喝水。飲酒時拿著兩邊羊角喝,酒會撒下去,酒神嘗到了酒,然後就會賜福於大家。此為希臘人祭酒神的做法,是一個絕對的外來文化。來通杯來源於希臘,杯子的樣式流傳廣泛。而大部分出土的來通杯是非常寫實的,一看即知是牛是羊是牛,和這一件形成鮮明對比。

鴛鴦蓮瓣紋金碗

一句話概述:重達一公斤的金碗

  • 位置:特展前段,獨立展櫃。
  • 特點:陝歷博館藏的頂級文物
  • 中國古代的金銀器主要是陶鑄法,主要用於製作青銅器。也就是做個模具,然後把金汁倒進去,然後再拿出來。這種方法的缺點是陶范之間必定會有間隙,而這樣的空隙會使得做出來的金銀器比較厚重。這個碗不同尋常之處在於它使用了一種名叫捶鍱法的製作技術,由粟特人傳入中國。何為捶鍱法?就是打,拿個金坨一遍一遍地打。把金坨砸扁,砸成金片,砸出圓形做出形狀,然後再砸出凹凸有致的花紋來。蓮瓣紋,其實是一點點砸出來的。用這種技法做出來的成品要比陶鑄法的薄。大家可以腦補一下司母戊鼎的厚度。
  • 傳統粟特人的金銀器凹凸感明顯,像淺浮雕一樣(見配圖)。而這個碗僅僅是做成一個構圖,是含蓄的,是中國人的表達方式。中國人常講,「願作鴛鴦不羨仙」,而鴛鴦的英文名叫mandarin duck, 而鴛鴦紋更是我們中國特有的一種紋飾。
  • 為什麼唐朝人愛用金碗?這其實來源於一個道教方術的概念。道教是唐朝的國教,唐朝人認為用金銀器做食器可長生不老。這個碗雖然是運用了西方的技法,但是已經完全融合到中國人的審美情趣之中了。

鸚鵡紋提梁銀罐

一句話概述:裝金龍和寶石的精美祭壇

  • 位置:特展中段
  • 特點:發現罐子時,裡面居然還有半罐水?!可見其工藝之嚴絲合縫。罐子腹部中間鏨刻的花叢里,有一隻栩栩如生的鸚鵡。且看他勾嘴圓眼,展翅欲飛,連根根羽毛都看得清楚。在鸚鵡的周圍又有大朵的團花,好像鸚鵡展翅在花團之中。
  • 鸚鵡是唐代皇家喜愛的鳥類。據記載,這些漂亮的鸚鵡大多是產自南亞和東南亞,當時主要是做為貢品送進皇宮。新唐書記載,有一次,新送來的五色鸚鵡和旁邊的白鸚鵡說,「好冷啊好冷啊」,為此唐太宗聽到後還特意下詔把這隻聰明的鳥送回國了。
  • 厲害之處:據何家村考古隊戴應新說,出土時罐子有一半水,水裡養著玉石,水上飄著一層金箔,金箔上發現了12隻精緻小巧的走龍。學界推測, 這可能是在仿效道教的「投龍儀式」,而這個罐子有可能就是祭壇。不過這種說法尚未定論。
  • 下圖為章懷太子(武則天兒子李賢)墓內壁畫,可見這種罐子的常見。

何家村窖藏寶石

  • 位置:何家村專題展中段
  • 特點:窖藏中出土了很多寶石,它們都被存放在一個提梁銀罐中,罐中有水,水養玉石,是道教的信念。這幾件黃色寶石色較均勻,有較強玻璃光澤,還有被切割過的痕迹,上面有小孔,推測應是裝飾品。藍寶石分為深藍和淺藍兩種顏色,因其晶瑩剔透的顏色而被視為吉祥之物。綠玉髓,又稱綠瑪瑙,色彩誘人,儲存量相當稀少,是最有價值的寶石之一。

赤金走龍

一句話概述:唐朝的「大長腿」走龍

  • 位置:何家村專題展後段
  • 特點:赤金走龍,赤金,即純金怎麼這個龍和我們印象中的龍不太一樣啊!? 對,原來唐朝的龍長這樣,我們一般看的是明清的盤龍 (見附圖故宮小肥龍)。
  • 中國的龍有一個發展過程,龍有不同的功能。唐朝的官方信仰是道教,道教有一種「投龍儀式」,也就是將寫有願望的的文簡和玉璧、金龍、金鈕用青絲捆紮,投入名山大川。在這裡,走龍充當了一個「郵差」的作用。小走龍是在鸚鵡罐里發現的。當時罐子挖出來的時候裡面還有水,其實投龍儀式本來就是把龍投進水裡。那這個罐子是否本身就意味著一個祭壇呢?

鎏金舞馬銜杯銀壺

一句話概述:會跳舞的馬與衰落的大唐

  • 位置:何家村專題展中段北側
  • 特點:中國首批六十四件永遠不許出境展覽的國寶之一,造型採用契丹皮囊的樣式。
  • 銀壺兩面各有一隻口銜杯、蹲坐著的「舞馬」。傳說唐玄宗李隆基時宮中曾馴養幾百匹馬,每年皇帝生日時,馬兒們穿著鑲著金銀珠寶的綾羅綢緞隨著音樂起舞,至高潮時,領頭的馬還會口銜酒杯,為皇帝祝壽,玄宗非常喜歡。馬喝到酒,也會醉,但是醉而有度。古詩寫到, 「更有銜杯終宴曲,垂頭掉尾醉如泥」。
  • 當時有很多人羨慕,比如安史之亂的始作俑者安祿山就很羨慕。安祿山每天跟著玄宗這兒混,跟楊貴妃這兒當乾兒子,所以對唐朝這一套啊很熟悉,很了解,很羨慕。在發動安史之亂之後,安祿山把舞馬俘虜到北京去。後來叛軍發生內鬥,這批舞馬流落到安祿山手下一個叫田承嗣的手裡去了。這個人是個鄉巴佬,沒見過世面。有一次宴會,不了心奏起了舞馬熟悉的樂曲,這些馬就條件反射開始跳舞了。然後他一看,還以為這個馬瘋了,所以就叫士兵去打這個馬。可是越打這個馬,馬還以為自己跳得不好,就越跳得歡實,最後就把這個馬給打死了,從此就失傳了。彷彿這也象徵著,唐王朝,已由盛轉衰了。

唐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一句話概述:這個香囊無論怎麼甩,香料都不會灑出來

  • 位置:何家村專題展後段
  • 特點:說到香囊,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絲綢棉麻的材質。其實在唐朝,還有這種用金屬製作的香囊。
  • 香囊內有一個半圓形的金香盂,把香料放在香盂之中 ,無論如何轉動,在巧妙的機械結構和重力共同作用下,香盂都始終保持水平 。這其實是陀螺儀的原理,在唐朝工匠們已經運用得很嫻熟了,而歐洲到了大航海時代 才慢慢掌握這項技術。
  • 唐朝用香是大傳統,每年臘八的時候,官府要給宮廷進口脂,進香囊。這個香囊是當時的達官貴人普遍用的。虢國夫人游春的時候, 那一路都是香飄萬里,大家都是可以聞風而動的呀(見附圖)。

虢國夫人(楊貴妃之姊)游春圖,唐代畫家張萱

金開元通寶

一句話概述:唐朝的「紀念幣」

  • 位置:何家村專題展結束
  • 特點:大唐盛世,到底給了大家什麼樣的印象呢?那大概就是有錢吧。30枚金開元通寶正面楷書「開元通寶」,出土時存放在「大粒光明砂」銀盒之中,可見其珍貴程度。
  • 唐朝詩人張祜在詩裡面寫到「長說承天門上宴,百官樓下拾金錢。」 那老宮女已經離開宮中二十年了,還是依然忘不了當年的盛世景象。每每給人講起來都還在說,當年皇帝在承天樓上 「揮金如土」,文武百官都還在那裡撿。

8件文物到這裡就結束了, CCTV專門為何家村遺寶做了一期專題節目,蒙曼專講,這篇文章的很多內容也是引用自其內。關於何家村的主人到底是誰,視頻中講解得很詳細,走過路過不要錯過,請看:《文明之旅》 20170506 蒙曼:何家村裡的傳奇國寶

寫在後記,我平生看過最震撼的一次展覽是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還記得我走進二樓的一個伊朗部,落入眼帘的是大批精美的銀器,美得全身起雞皮疙瘩。一年多後看到何家村遺寶,我看到了相似的技法、紋樣,又看到了不同的材質、形態。將陝西歷史博物館的何家村遺寶和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薩珊王朝展做一個類比,我覺得是非常合適的,有機會的朋友一定要花上幾天親自去看看。這是我的個人博客,不日更新更多的博物和生活。Museums in China | 石橋堂

聲明:本文所附圖片均來源於陝西歷史博物館官方網站,或網路,若有版權問題,請聯繫作者。

推薦閱讀:

歷史上有哪些特別聰明的皇帝?舉例一個!
【乾貨沒人系列】中國古代服飾發展,從秦漢到明清
歷史上發明科舉制度的,是個什麼樣的人?
「朴刀局段」 與 「桿棒序頭」

TAG:中国古代历史 | 唐朝李唐 | 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