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場比賽,透視製造業轉型升級
轉載請註明出處:阿甘看天下(ACM_KAKA22)
§ⅰ 形勢大好
10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3 -2016年經濟平均增長7.2%,該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是最高的,而且今年經濟實現6.5%的預期發展目標沒有任何問題,經濟穩中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發改委副主任、統計局長寧吉喆在國新辦介紹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時,一臉笑意侃侃而談,絲毫看不出有什麼壓力。
非常時期民心需要穩定,而穩定來自不遺餘力的宣傳。但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冷靜思考並關注數字背後的真相。完全依賴投資驅動的房地產和大基建,固然拉動了6-7%的GDP增長,但卻也在一點一滴耗盡這個國家的積累財富和貨幣信用。
國企獨大民企凋零,實業遇冷投機盛行,體制內打著哈欠盼望下班,體制外起早貪黑忙於奔命,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寄望於明天的明天,貧富差距不斷拉大導致社會矛盾醞釀發酵……而此時美歐發達經濟體開始步步收緊資本和產業,抑制財富外流僅靠各種管制苦苦支撐。對比現實和描畫,突然有種深入骨髓的無奈感覺,
這種感覺來自對塗抹粉飾的深深厭倦。看戲大概也要看真刀實槍的才過癮罷。
§ⅱ 絕地逢生
眼看著新聞,手敲著鍵盤,心卻飛到了遙遠的南美大陸——海拔2800米的基多阿塔瓦爾帕球場,正在上演一場2018世界盃南美區預選賽生死決戰,梅西的阿根廷客場對陣厄瓜多。要想把握自身命運,潘帕斯雄鷹除了贏下比賽別無選擇。
真正喜愛足球、甚至包括憎恨梅西的人,估計都不希望看到一屆沒有球王的世界盃,以至於賽前就已經出局的厄瓜多球迷都打出橫幅支持梅西——沒有你的世界盃沒意義。眼圈兒倏然一熱由不得不感慨,一個人的人品需要積攢、爆發到何種程度,才能超越國界、獲得彌足珍貴的對手支持?豈是自吹自擂可以做到的?
客場、高原、比賽第1分鐘遭遇0-1噩夢開局,命運之手一步步推離著阿根廷跌向深淵。此刻,在全世界的目光注視下,梅西勇敢站了出來,第12分鐘、19分鐘、62分鐘連入三球,生生扛起自己的球隊走出絕境直接晉級,譜就一段蕩氣迴腸的英雄史詩!終場哨結束那一刻,多少球迷已經淚眼迷離。
除了少一份霸氣側漏的張揚,當然還有一座大力神杯,這顆星球上最接近球王的人大概就只有梅西了吧。歷史還真就是由英雄創造的,群眾啥啥的當不得真。
§ⅲ 分配機制
回到正題。內憂外患的經濟處境,像極了生死戰前的阿根廷足球隊,但沒有梅西。一個沒有英雄的團隊靠什麼成功?德國人手捧4座世界盃告訴你,靠制度。從足球到製造業,德國人嚴謹的工匠精神表面上是日耳曼民族稟性,根子還源於制度。
6%的經濟增速絕對是一道不容跌穿的底線,否則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你懂的。為什麼這麼講?狹義原因是2020年翻番呀、小康呀做夢啥啥,儘管只是平均數,但那也是必須兌現的。而廣義層面在於「存量不動,擴大增量」的長期基本國情。
存量不動擴大增量,通俗講就是存量財富屬於全民,而只有每年6%以上的增量財富,才能養活創造財富的勞動者,也就是媒體口中的『拉動就業』,或者直白點說讓小老百姓有口飯吃。至於吃飽了剩下的就不需要創造者操心了,稅收抽水機又會把它變成持續累積的存量財富,而存量財富又屬於全民。如此循環往複。
§ⅳ 生財有道
改開40年,尤其是2003年房地產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後,房地產加基礎設施建設就成了經濟騰飛雷打不動的雙翼,尤其在國企納稅指望不上,民企日漸凋敝的今天,只有房地產和基建才能源源不斷消化掉那些鋼鐵、水泥、玻璃、型材、瀝青……十八般建材,間接維持各級正府財政開支,拉動上下游產業的就業。
賣地賣樓一本萬利誰都知道,所以除非危及根本譬如外匯,獲利者其他時候是絕對不會揮劍自宮的。基礎設施建設的賺錢套路稍微複雜了點兒,它是通過先把國庫中納稅人的錢花掉,轉換成鐵路、公路、機場等等國有資產,通過國企合法收費轉移民眾財富,養活體制內外一大批人,最後的凈利潤迴流到國庫中去,再生產出新的國有資產繼續賺錢……通過這麼一個模式周而復始,循環生利。但是,
預算執行領先預算審批兩個多月,註定了國庫里的錢永遠不夠花,而連年財政赤字仍要大規模搞基建項目,就必須依賴印鈔和信貸支持。錢印多了就會成為委內瑞拉,所以這種印鈔經濟又必須以真實的財富為錨。任性印刷的紙幣沒人稀罕,只有全球通用的外匯才代表了真實的財富,而這就必須堅持「出口導向型經濟」。
一環緊扣一環。一句話概括,對外出口換匯創造財富,對內以房地產和大基建轉移財富。至於其他產業,拉一拉偏套還是可以的。嗯,大體就是這麼個玩法。
§ⅴ 窮極思變
問題是,自2015年美聯儲率先收緊貨幣以來,全球任何一個經濟體的日子都開始變得不好過起來,對資本和市場的爭奪日趨白熱化,每個國家都想吸引到資本和產業,支撐起稅收和拉動就業,進而向別的市場出口產品或服務賺取財富。
而新興經濟體呢,原先那一套通過優惠政策吸引外資,再利用廉價的人力、資源、環境低成本生產,然後低價傾銷賺取外匯,這個套路越來越舉步維艱,再加上計劃生育和高房價導致的人力成本飆升,資源開採日漸枯竭,環境嚴重惡化……
一切都顯示出難以為繼之態勢。對於嚴重依賴出口的經濟體,只有生產出高附加值產品,才是維持出口創匯小車不倒的唯一出路。在這種背水一戰的艱難局面下,2015年3月5日,在全國兩會正府工作報告上首次提出了「D國製造2025」。
思路當然是無比正確的。對於一個坐擁14億人口的大國,光靠造房子、修路維持經濟增長那就是個笑話,而製造業才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和立國之本。應時運而生的2025振興計劃,口號是改變製造業「大而不強」的局面,通過10年的努力邁入製造強國行列。明眼人一看便知,10年之後就是另外一番天地了嘛。不談。
§ⅵ 舉步維艱
願望狠是豐滿,但現實卻狠骨感。拋開那些A4紙上有模有樣的口號和條目羅列的計劃,你能想像一個習慣了蓋房子、修路的國家,搖身一變生產高檔數控機床、智能機器人……?首先繞不開的就是技術瓶頸,而且還是原創技術。
談技術必離不開人才,而人才又脫胎於教育。所以好命不長的985呀211啥的,與時俱進搖身一變,成為了時髦的『雙一流』大體學學,目的只為培養兩彈一星式的高精尖人才。只是不要湯換了葯沒換,真正的人才成長需要的不是打著素質教育幌子的應試教育土壤,和唯唯諾諾察言觀色的利己主義成長模板。舉個栗子。
民國時期為什麼各類學術人才橫空出世,各行各業大師星光璀璨?那是因為彼時的大學「風可進雨可進,國王不能進」,而只有自由的學術交流氛圍才可以擦出思想的火花,繼而誕生出稀缺的人才。
既然應試教育培養不出高精尖人才,那走山寨複製的拿來主義老路捷徑可以嗎?
§ⅶ 李逵李鬼
某種程度上,這才是含而不露的核心內容,說穿了就一句話,拿技術來置換市場。
9月24日,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為11月川普總統訪華打前站,同中方討論了增加美國企業市場准入等一系列問題。在聽取了美國企業對「D國製造2025」計劃中打造一系列先進產業的報告後,就該計劃發展機器人和其他高科技行業的目標發出了警告。
在華投資的高科技企業向羅斯抱怨,D國在商業化利用這些高新技術時,並不是所謂的『自主研發』,而是迫使來華投資者交出他們開發的高科技相關權利,作為進入該國市場的交換條件。嗯,用市場做籌碼強迫轉讓技術。
追根溯源,這種做法在改開後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而技術拿到手之後的劇情就比較狗血了。國內這種『高科技公司』一邊享受著飽受市場經濟國家詬病的高新產業補貼,一邊低成本複製傾銷,而轉讓技術的公司因無法降低生產成本,真李逵在假李鬼面前敗下陣來……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最終師傅不得不黯然退出市場。
當珍貴的專利技術被輪番山寨後,最終成了爛大街的貨色,大家一股腦兒都去複製時,所有企業都將淪為最終的失敗者。在這個過程中,外國消費者得到了物美價廉的實惠,而高稅率下國內消費者得到了外匯占款帶來的通貨膨脹。各取所需。
美國企業只是一面鏡子,類似遭遇在歐洲、日本等來華投資企業身上大同小異。
§ⅷ 變本加厲
然而這還不算完。更令外資企業擔心的是,即使刨開國有企業,民間私企和黨媽媽的關係正在變得越來越親密,尤其是那些業績增長飛速的高科技行業私企。
那啥消息顯示,近年來包括新浪和百度等科技巨頭在內,已經有三十多家國內高科技公司都悄然組建了DW,它們評估甚至直接插手公司的日常運營,以確保公司的發展方向沒有偏離D的目標。或許是擔心這些機構的存在會引起外國合作方和投資者的疑忌,因而各公司對於這種操作都非常低調。但圈兒內人士卻都心照不宣,在國外投資者眼中,低調和沒有顯然不可能劃等號。
眾所周知,早在2007年世界金融危機時期,隨著國家外匯儲備穩步上升,但投資渠道卻單一到只是去購買QE時代的美國國債,相當於白白替美元貶值買單。而那時就有眼光長遠之士呼籲,為什麼不趁美元貶值的良機,去美國甚至是全球展開收購呢?要知道2007美國和隨後的2009歐洲經濟危機期間,那些性價比極高的公司曾經一度曾經多麼的廉價!
外行喊破嗓子也沒看出門道兒在哪裡。真實情況是,當手持大把外匯的國內企業真正去展開收購時,多數都鎩羽而歸。央企國企首先碰得頭破血流,你丫身份到底是企業還是正府部門??而即使是私企,那些外國公司也很納悶,公司業務咋還需要向執政D彙報呢?西方完全市場經濟國家公私分明,而對個人財產權利的尊重,不是那些口口聲聲隨時準備把公司貢獻給國家的人所能想像的。
§ⅸ 掩卷長思
做任何事情都是要講規律、講規矩的,而任何美好的願望和舉措,都必須有適合其落地生根的土壤。上下五千年,我們這個民族聰明才智之士從來都不或缺,缺的僅僅是讓種子萌芽長大的土壤而已。還需要舉例子嗎?
先秦以前,一個朝代動輒屹立數百年之久,當權者奉行的是敬天愛民的王道;及至商君變法之後的秦漢隋唐,崇尚耕戰恤民的強國霸道,從而一舉締造了華夏文明最燦爛的時代;兩宋開始文盛武衰,不得已推崇得過且過的蠅營狗且之術如徽宗高宗之輩,但外儒內法的制度下依舊提倡科舉取士,保證寒門世子的上升通道。而重士的回報就是出了岳飛、文天祥、于謙、袁崇煥等等傑出士人,每每在民族危亡的關頭挺身而出,抵抗外侮捍衛社稷不倒。
而到了明末滿清,集權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雖然儒家親親仁民的外衣還披在身上,但閉關愚民之術被發揮到了極致。皇權被民眾奉若神明,階層固化導致才智之士無法進入體制內,乃致有後世撲不滅的戰火和抹不去的屈辱。看看正治體制改革的戊戌變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洋務運動,每當觸碰到那誰利益的時候就被迫叫停,至今思之仍令人扼腕垂淚。如果沒有那麼多的……我們無比燦爛的文明又怎麼會落後於世界主流那麼多年?
任何富國強民的理想,歸根結底都是要由人才來設計和完成的,而人才根植於制度,只有在制度土壤的滋養和支撐下,一切才有可能美夢成真。
一扇透過現象洞悉本質的窗口,專為財經小白們量身打造。更多精彩內容,盡在公眾號「阿甘看天下」。
??0?]@!推薦閱讀:
※除了華為,還有哪些中國公司在爭霸全球?
※責任和權力對等的原則
※中國還有啥做不出的小玩意?
※美雲智數,大數據時代的跨界攪局者
TAG:制造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