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鎚與暗箭:騎兵的兩大克敵制勝的戰術

騎兵,可以說是古代戰爭中的「王者」,在人類歷史上的大多數戰爭中,都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直到坦克出現以前,騎兵在戰場上始終有著無可替代的位置。正如恩格斯所說「任何軍隊如果沒有一支能征善戰的騎兵,就不能指望作戰勝利」,明太祖朱元璋也通過闡述戰馬的重要性來間接闡述過騎兵的重要:「自古有天下國家者,莫不以馬政為重,故問國君之富者,必數馬以對」。騎兵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即使在坦克出現以後,騎兵也仍舊活躍了一段時間,直到二十世紀下半夜才漸漸淡出軍事家們的視野,徹底成為了輝煌的曾經。騎兵在兩千多年的時間裡主宰著戰場,無數的藝術家們將其作為自身藝術創作的主角,畫作、戲劇、小說層出不窮,將騎兵的風姿深深的刻入人類靈魂的深處。

雖然發展騎兵是世界上大部分強國的一致選擇,但是因為各國所處的位置不同,文化有異,環境、物產、氣候以及社會發展水平均有所差異,結果就是各國的騎兵各有其本國的特色。各種騎兵之間最大的特色,就是在所使用的戰術上。騎兵戰術,可以概略分為兩大類,一種為重騎兵戰術,另一種則為輕騎兵戰術。

一、「重鎚」一般的重騎兵戰術:

這種戰術是讓騎兵披上厚重的盔甲,使騎士與戰馬擁有儘可能全面的防護,騎士手持各種不同的遠程、近戰武器。武器選擇的標準以適應正面衝殺為主,其中最典型並廣為人知的武器便是西歐騎士所用的長槍。這種裝備配置是為了在與敵軍的正面衝殺中擁有更強的生存能力和攻擊力。

重騎兵主要在與敵方的會戰一類的正面作戰中被投入使用,作戰方式以結陣突擊敵方陣列(一般是步兵,有時也會與敵方騎兵對沖)的薄弱環節為主。但在必要時,這些騎兵也會直接衝擊敵方陣列的正面,配有弓箭的騎兵往往在衝擊前還會射出幾輪箭雨。將這種戰術進行類比的話,可以高度概括為「重鎚」兩個字。

二、「暗箭」一樣的輕騎兵戰術:

這種戰術與前者大相徑庭,戰馬並不披甲,騎士則穿上輕便的鎧甲或者乾脆不披甲。騎手所持的武器也分為近戰、遠程兩大類,但是近戰武器的選擇以適合在混戰中使用為主要標準,其中比較典型的武器便是人們印象中哥薩克騎兵的標誌性武器恰希克彎刀。這種配置主要是讓騎兵部隊擁有優秀的機動能力和突襲能力。

輕騎兵往往並不追求在會戰等正面作戰中與敵軍短兵相接,而是以敵方軍隊在非會戰狀態下的薄弱環節為主要打擊方向。例如在敵軍行進時發動出其不意的突襲,或者繞過敵軍主力,去襲擊敵軍後方的空虛地帶。將為敵軍運輸補給物資的後勤隊伍作為目標,把為大部隊偵查周邊敵情和搜集附近補給物資的小股部隊為目標,做到「敵駐我擾」以疲憊敵軍,為友軍能獲取最終勝利提供有利因素。這種打擊在軍事上被稱為「間接路線戰略」,可以概括為「暗箭」二字。但是在一些情況下,輕騎兵也會投入會戰,並成為一支向敵軍陣線發動衝擊的力量。

三、「重鎚」與「暗箭」:

「重鎚」與「暗箭」,既代表著兩種不同的戰術,其實也是根據環境的不同而產生的兩種選擇。

例如在西歐地區,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易北河、萊茵河以及大大小小的丘陵山地將西歐地區的地形變得相對複雜,可移動的道路選擇也較少。在這種情況下,軍隊的行動便受到了限制,騎兵的活動自然也受到了限制。

因為地形的複雜與道路選擇不多,騎兵部隊往往很難繞過敵方的正面去進攻敵軍的後方或者薄弱環節。這就導致在西歐地區,輕騎兵戰術難以發揮效果,而重騎兵戰術成了西歐軍事家們幾乎唯一的選擇。於是在西歐地區,重騎兵是各國騎兵發展的主流。

中世紀的騎士,便是這種作戰方式的經典表現。與之類似的,還有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的「夥伴騎兵」、中國兩宋時期西夏政權所使用的「鐵鷂子」和金國所使用的「鐵浮屠」,都是重騎兵戰術的產物。十七世紀稱雄歐洲的波蘭翼騎兵與十九世紀法國的「鐵人」胸甲騎兵,也都是重騎兵戰術的繼承者。

但是在東歐北部地區,情況就又產生了變化。因為這一地區地形簡單,基本是廣袤的大平原,非常適合騎兵的快速移動。並且其廣袤的平原讓騎兵有了更大的活動空間,使騎兵迂迴穿插戰術的使用有了可能。於是這一地區便自然而然成為了輕騎兵的樂園,重騎兵為主的勢力在到達這一地區後,也很快將輕騎兵的建設擺在了首位。

在匈牙利誕生的胡薩爾騎兵,俄國的哥薩克騎兵,都是輕騎兵的典型代表。尤其以哥薩克騎兵威名遠播,其在拿破崙侵俄戰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們利用自己的機動優勢,在法軍到達之前就將法軍沿途經過地區的物資與給養帶走或者燒毀,在法軍進入莫斯科後不斷攻擊出城搜集補給的法軍,讓駐紮在莫斯科的法軍陷彈盡糧絕的境地。在法軍撤出莫斯科後,哥薩克還一路上不斷追擊法軍,讓法軍疲於奔命。最終逃出俄國時,法軍已經損失了大部分的兵員。

四、左手「重鎚」,右手「暗箭」:

雖然歐洲各國因為其較小的體量和所處的地形,往往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只重視一種騎兵的發展。但是隨著國家領土的擴大,其所面對的敵人和與之作戰的戰場也不會都是一種情況。於是稍微成規模的國家,在騎兵的建設上往往遵循「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既重視重騎兵的正面突擊能力,也重視輕騎兵的機動突襲能力。

說到這樣的國家,最典型的莫過於曾經橫行歐亞的蒙古帝國。蒙古帝國的軍隊除了游牧民族典型的輕騎兵之外,也有著身披重甲的重騎兵。面對敵軍時,除了「則環騎疏哨,時發一矢」,不斷用輕騎兵騎射騷擾外,也有「不論眾寡,長驅直入」的重騎兵衝鋒。再加上蒙古積極學習周邊文明的技術,始終讓自身的科技水平保持在世界一流水平,最終打下了龐大的帝國。所以,真正能夠縱橫天下的軍隊,一定是擁有一支輕、重騎兵都十分優秀的騎兵部隊。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正義必勝,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冷兵器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lbqyjs)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印戰爭勝利之後還有那麼多領土爭端遺留至今?
中國軍隊的戰術水平是否能夠適應我軍武器裝備的現代化?
如何看待朝鮮首先發動戰爭的作為?

TAG:骑兵 | 战术 | 战争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