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的生生死死 #1530
大城市的生生死死 #1530
地產這一行,究竟多少個城市可以活下來
一)農田
我們有三種最基礎的資源:農田,礦藏,人力。
農田,有其天然的特性,即空間的分散性。
1979年,改革開放前,中國還是一個農業國。13億人口,如果以濃度圖來說,那是非常「均勻」地分布在神州大地的。
因為當時中國最主要的人口是:「農民」。
最主要的職業,是農業,種植業。
而農業,是一種和「農田」緊密聯繫的職業。
可以說,農田在哪裡,農業就在哪裡。僅僅以人的雙腳,活動區域是非常有限的。往往也就一二個村莊。十幾公里頂天了。
1937年,日本侵略中國。兵精糧足,正面戰場的火力,日本重炮是中國人的十倍。
按照《李宗仁回憶錄》,當時日本「可以打下他們想打下的任何一個中國城市,包括重慶。可以守住他們想守住的任何一個中國城市」。但是日軍,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因為他們所面對的,不是「任1個」,而是1000個中國城市,10000個中國縣城。當時的中國,是一個徹底的農業國家。雖然有4萬萬同胞人口,但極其平均地分散在廣袤的華夏大地之上。其毛細血管之深,甚至深入到了每一塊梯田,每一塊山丘。中國的農業化特色,使得中國政權無力發揮四萬萬人的國力。整個抗日戰爭,中國的人力動員率只有3%,位列七大國最末。但是另一方面,日本人也找不到「中國力量」決戰。
泥足深陷,宛如踏入了沼澤流沙。
(美國的人口圖。如果每一個1KM的土地完全沒有人居住,就標為綠色。大約47%的美國國土是無人區。參見《三代之治7 -----番外篇 民族性國家的形成》#F129)
二)趕集
和農田,農民,農業國相聯繫的,第二步是「集市」。
所謂「趕集」,這是一個無比重要,卻又逐漸被淡忘的詞。
每一個農民都需要趕集,通常是每周一次。或者每月一二次廟會。
小農經濟雖然自給自足,但畢竟還是有商貿需求的。
例如平原地帶,糧食多而柴火少。山丘地帶,柴火多而糧食少。
「柴米交易」,即使在最原始貧窮的地區,也是廣泛存在的。如果再算一些土家織布,貿易就很豐富了。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趕集」的特徵。會發現每一場趕集,步行最多二三十里地。腳程大約是二至三小時。
因為趕集需要考慮「經濟性」。早上出發,晚上回來。單程二三個小時。已經是極限。
「趕集」的需求,商業的刺激,誕生了一批村鎮。
譬如上海南匯,下轄宣橋鎮,六灶鎮,大團鎮,萬祥鎮………
每一個鎮,都有自己的人口聚集。還有一定的商業,飯店供銷社大賣場。
這些「鎮」的興起,就是因為附近農民需要趕集,交易和市集的需求。
平均每個鎮50平方公里。
將這個思路,繼續再外沿,外延,外延,我們一步步向前推算。
交通工具的發展,會不會使得中小村鎮消失。
答案是,是的。
2000年後,中國進入工業化時代,其中之一標誌,是汽車產量的突飛猛進。連續突破了100萬輛,200萬輛,1000萬輛的大關。
隨著汽車的遍地,路面急劇硬化。四通八達的高等級公路,連接四方。
居住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熟悉地產的人,敏銳地感覺到:地段不值錢了。
因為以前上海郊區是真不值錢。你給員工分房,分一套張江或者莘庄的房子,人家寧可和領導鬧翻。也死活不要這套。
不是不要,是真心沒法要。
1990年代,上海平均上班通勤時間1.8小時。在這麼巨大的犧牲之下,城區邊界僅到內環線。
一種以Bus為核心的城市交通,他就是那麼慢。起早貪黑,住到10KM邊緣也是極限了。住到莘庄張江,每天上下班2.5小時。不是不想要,是沒法活。
但是交通工具的技術發展,徹底顛覆了這一切。
首先是軌道交通,其實是城市高架橋。最後則是汽車的普及。
汽車普及以後,人們普遍發現,20~30KM根本不算事嘛。
如果我們對「合理通勤」的定義,是每天1.5小時單程。
則汽車的1.5小時,往往可以開出去30~40公里。「城市」的概念,因此極大延伸。
不到十幾年的時間,中國十大城市,紛紛長到了30KM的邊界。
庸人只看眼前,哲人舉一反三。
在「汽車文明」顛覆了城市內部地段之後。也有有識之士想到,「高速公路」便利,會不會顛覆「省會—地級市—縣鎮」格局。
造成三四線城市的空心化呢。
三)進城
我們看隔壁的鄰居:韓國
大韓民國面積10萬平方公里,和浙江省等大。粗俗點說,類似於中國一個省。
韓國人口5100W,其中首爾+仁川+京畿道人口2600W
也就是說,全國50.2%的人口,生活在「首爾都市圈」。
如果看燈光圖,則效果更為明顯。
韓國的第二大城市釜山。人口400W。
第三大城市Daegu,因為舉辦世界盃而出名。但市區只有150W人,已經完全沒存在感了。
甚至有人開玩笑說,所謂「韓國」,韓國就是一個城市:「首爾」。
拿下了Seoul,就獲得了韓國50%的人口和60%GDP,剩下也不用比了。
如果單舉一個韓國,有點「孤證」的感覺。
則我們看看日本,日本1.1億人口,其實日本=東京英國6500W人口,英國=倫敦法國6700W人口,法國=巴黎
俄國1.4億人口,俄羅斯=莫斯科+聖彼得堡
這些世界第一流的強國,工業化國家,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葡萄牙,發展到最後。
整個英國法國,往往退化成一座城市。
這並不是特例,反而是世界普遍現象。
因此,我們要問:中國發展到最後,還能剩下幾座城市。
簡單計算一下,韓國面積10萬平方公里。
南北長約500KM,東西寬約250KM。
工業化國家,高速公路已經是標配。
高速公路的數據,和一般人想的不同。不是「油門一腳」踩到底的奔速。
扣除各種損耗,目前中國小客車移動速度,大概能跑到70KM/小時。
貨運重卡經過多次升級,目前移動約50KM/小時。
這個速度意味著,如果省會位於地理中心的話,平均3小時就可以把貨物送到。
那麼,我們幹嘛還需要小城市呢。
全省只需要一個城市。所有的資源,統統送到「省會」進行集中,處置,豈不是更好。
四)服務業
我們具備三種最基本的資源:農田,礦藏,人力。
農田,具有其天然的地域分散性。在古代,以農民和「種植業」為主,天然就決定了人口的均勻分布和分散性。
但是,服務業和農業不同。服務業的需求,是非常渴望「人口集聚」的。
服務業分為高端服務業,和低端服務業。
對於高端服務業,主要是信息的處理。例如金融,廣告,展會,律師。
1) 要不要給客戶貸款,客戶是否誠實可信。
2) 要不要推銷債券和理財產品,PPT如何演示。天使輪。
3) 鎚子手機的發布會。
4) 律師,和客戶反反覆復的會議。酒會和取得信任。
5) 「跑部進班」拿取批文。
這種種「高級服務業」都嚴重依賴「肢體語言」。也就是你只能待在北京,只能「交朋友」。離開了圈子,你什麼都幹不了。
而對於低端服務業,例如電商,快遞外賣,滴滴打車,美容按摩,家政寵物,餐廳日料。
你如果生活在北京的「邊緣」,哪怕五環六環七環。京東和美團,都很容易把你「包進去」。
他們只需要讓騎士多騎幾公里。你便享受到北京便捷的電商服務。
有一次20:00我在「掌魚生鮮」下了一個單;
我對那玩意一無所知。下完單繼續寫文章去了。
結果20:40有快遞敲門,嚇得我半死。趕忙把咖啡倒了。
對這樣的「生鮮水果」服務,你若生活在呂梁,長治等山西鄉鎮。你是無論如何享受不到的。
「大城市化」以及聚集化,極大地提高了服務業的效率。使得每個人都可以享受高質量的生活。
「服務業」天生就是集聚的。
既然同一個省內,任何城市運送到省會,都只要3~5個小時。
那為什麼我們還需要地級市,小城市,三四線城市呢。
發展到最後,每個省剩一個市,便能完成所有的人類功能。
五)礦藏
我們具備三種最基本的資源:農田,礦藏,人力。
就礦藏而言,它具備「密集」「不可移動」的要素。
一個省內,會有幾個資源型城市。他們是不可移動的。
譬如說,著名的「煤炭城市」。淮南,朔州,榆林,遼寧撫順,阜新。
隨隨便便一個煤礦,大同,或者神華,至少就是40W煤礦工人。家屬翻倍。
有了基礎煤礦業,再加上衍生的餐飲,運輸,衛生,教育等輔助娛樂。立刻就可以撐起一個二三百萬的地級市。
也就是說,只要「礦藏」存在。地級市和人口集聚,是不會向省會移動的。
直到資源枯竭。
「資源型」城市不適合投資不動產,也是人盡皆知的。
更進一步講,有了「礦藏」。還會進行「粗加工」。
例如有些水果黃桃,根本就沒法往外運。因此誕生了「黃桃罐頭」,果脯,葡萄乾。
食品加工業,在當地留下了工人和人口。
河南省是養豬大省。河南省政府長期煩惱「第一產業」的鏈條太短,增殖太少。錢都被培根漢堡賺去了。
因此誕生了「雙匯」火腿腸,500g的價格翻了好幾倍。
山西大約每年生產10億噸的煤炭,如此可怕的天文數字。鐵路系統根本無法承受。山西長期受困於「煤運不出去」。
為此,山西提出了「煤從天上走」。直接在山西建設高壓電廠,先把煤燒成火電。然後通過超超超高壓線路,輸送到北京和河北工業。
字面上是提供了雙渠道,確保戰略安全性。
小算盤則是增加了山西的GDP,本土的工業和就業。
值得注意的是,大型的江河湖海,水電站,也是一種「礦藏」。
例如三峽大壩,廉價的水電周邊,集合了一大群「電解鋁」企業。先把電力短距離燒掉。燒成高價值低體積的物質,再往外運輸。
因此人口集聚,也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城鎮。
另外,二河交匯,二條鐵路線交匯等「交通樞紐」。
也是某種意義,有存在價值的「礦藏」。
六)結語
總結一下思路:
在農業時代,960萬平方公里,人口是均勻分布,按照農田可耕種面積分配。
但是工業時代,尤其是汽車,火車等交通工具的改善。使得「集市」的概念,從方圓十里,變成了幾百里。
在未來的時代,整個省,可能只有一個城市能活下來。大概率是省會。
除了省會,其他所有城市,都可能被「廢棄」。
人們完全可以把一切貨物,統統都運到省會去交易,去生產,以提高效率。所有的「複雜加工」企業,都可以放在省會周邊。
人力是可以移動的。
唯一不能移動的,是「礦藏」。
以及礦藏衍生的周邊再加工企業。
但是,我們不能被「礦藏」晃花了眼。不能因為礦藏型城市,而否認「人口集中」的大趨勢和威力。
未來,除了不能移動的。所有能移的,都將移入省會。
贏家通吃。
(yevon_ou@163.com,2017年10月5日晚)
推薦閱讀:
※共產主義實現的條件是什麼?
※「無產階級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這句話怎麼理解?
※對於這個世界的本質,我們已經快接近了嗎?
※生產力在不斷進步,為何工作時間不見縮短反而越來越長?
※公有制是否違背了人的自私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