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開人群,我們用48Hours找到了東京最時髦的打開方式
第一次去東京,大部分人的行程是一致的:在晴空塔看個夜景、在淺草寺的雷門前拍個照、或者壯著膽子去晚上的歌舞伎町溜達溜達……說到地名我們更習慣於貼標籤:澀谷——性價比超群的嘻哈青年聚集地、銀座——和服夫人的高級購物天堂、淺草——不怎麼時尚的淳樸下町……
但東京最大的魅力就在於,每一條街區都不止有你看到的那一面,繁華和人情味、時髦和接地氣往往同時存在,所以不管你去多少次,都會有新的發現。
我們把上次去東京的旅行,濃縮成了最精華的48HOURS。
很多家店來自以前從《Hanako》、《Casa》等日本雜誌上的留心摘錄,以及幾個品味很棒的日本朋友的推薦,很適合想在國慶避開遊客大軍,去街頭巷尾尋找時髦的你。
(這次行程訂的很科學,連營業時間和最佳路線都計算進去了,你可以儘管放空大腦。)
DAY1
10:00
奧野大樓
昭和老公寓的藝術新生
我們熟悉的銀座是那條寬闊的中央大道,被新生的玻璃大樓和國際大牌們氣勢非凡的招牌簇擁著。
然而,這條路後面卻藏著銀座的另一種氣質。其中的代表比如這棟奧野大樓。要到達它,你首先得在銀座深處的巷子里拐兩個彎,復古的深色磚牆還是很好找的。
奧野大樓是一棟昭和時期老建築,門上剝落的油漆、陰暗的樓梯通道都會向你證明它的原汁原味。這裡甚至有哈利·波特里的那種老式手動電梯、全鋼架結構的應急通道,據說建造當初,在全銀座都是屈指可數的高級公寓。
但它的魅力點還不止這個。
走進門廳里看看,每一家店的報箱上都貼著店鋪海報或者展覽海報——這棟樓現在的居民是20多家藝術家工作室、店鋪和藝廊。
這種混搭多有趣呢,我拿裡面的幾個房間舉例子。
△306的這間理髮店是昭和時期(1932年)公寓剛建成時就入住的理髮師須田芳子開的。她2008年去世後,這家理髮店被原樣保留了。
△復古玻璃門的「巷房」(名字很貼切)是一家小型藝廊,我們去的時候正在舉辦銅道具展,作家也在廊。
11:00
FREITAG STORE TOKYO GINZA
瑞士最佳店鋪陳列也太適合處女座了
11點正好趕上FREITAG STORE 開門,你可以在午飯前順便過來看看為什麼這家賣包包(而且是看起來很樸素的那種)的店總能招來一群東京潮人在門口排長隊。
FREITAG是來自瑞士的回收材料帆布包品牌。
這家店同樣開在一棟老樓的1、2層。空間很有特色,全部貨架都由是這種獲得過瑞士最佳設計獎的容器「V30 FREITAG Skid」疊成的,在性冷淡的底色里一千多個抽屜的視覺衝擊很不一般。
13:00
森岡書店
只賣一本書的書店
好不容易到了下午一點,鈴木大樓里那家有名的森岡書店終於優哉游哉地開門了。這家只賣一本書的書店很有名,就不多介紹了。15平米的空間里:一盞燈、一張桌子、一個老式櫃檯、一部電話、一個人、一本書,幾乎是你可以看到的全部裝飾了。
值得一提的是書店所在的鈴木大樓有80年歷史,也是銀座最有名的昭和時期老建築之一。
曾經有很多著名的出版人、攝影師、設計師在這裡居住,他們在戰後都成了日本出版界的巨頭,這裡還誕生過日本頂級設計雜誌《NIPPON》。這也是店主森岡督行選擇把店開在銀座後面這條偏僻巷子里的原因。
15:00
茶亭羽當
它讓藍瓶咖啡都服氣
早就聽說在澀谷深處藏了一家隱秘的喫茶店,連Blue Bottle咖啡的創始人詹姆斯·弗里曼都對它讚不絕口。在進門的時候負責手沖咖啡的Bar Tender會仔細觀察你,根據第一印象來給你遞上咖啡杯,每個人的都不一樣。這次終於慕名來拜訪了。
沿澀谷車站出來的大通路一直走,兩邊都是人聲鼎沸的現代商業區,但走上一個斜坡,推開茶亭羽當的那扇老式玻璃門的時候,你會覺得時空發生了轉換。
在這裡買咖啡只能用現金,連小票、菜單都一概是手寫的。微微幽暗的空間里擺著一個長條形的櫃檯,後面有三位紳士打扮的咖啡師正在忙碌著,他們背後的架子直通天花板,300多個造型和圖案各異的咖啡杯一字排開,這些都是店主多年來的精心收藏。
暖黃色的燈光、典雅的桌椅、英式的陶瓷咖啡杯、談笑風生的熟客們,這裡的昭和味道濃郁得讓人覺得做了個美夢。
我的杯子長這樣,感覺還蠻像我的(?!)這裡的咖啡味道真的是絕贊,我隨便點了一款,是目前喝過最好喝的手沖了
18:00
TrunkShop
Design(Hotel)
TRUNK在澀谷的一個小山坡上。說它是今年最受矚目的創意型酒店絕對不誇張,但它又不肯僅僅用Hotel來稱呼自己。房間搶不到沒關係,我們還是可以來這裡,去逛逛新開的Trunk SHOP和Trunk烤串店(你沒看錯),或者看看看一樓有沒有什麼新開的展覽。
Trunk SHOP是一家「便利店」,出售酒店自己研發的「環境友好」的生活雜貨、有機食品、甚至衣物……
至於品質,看看酒店的畫風你就會覺得可以信賴,這裡的設計者是著名Mount Fuji。
酒店裡的每件傢具、壁畫、椅子、甚至衣架、鉛筆都是請東京當地的藝術家定製的,你見到的都可以買。其中有不少都使用的是廢木材等再回收材料,不僅環保,看起來也很拉風。
Day 2
10:00
Mt Lab
平面世界的立體實驗
淺草雖然是下町,卻也隱藏著不少充滿人情味的好店。
附近的藏前·兩國區域是這幾年新興的文藝街區,對遊客軍團來說還十分小眾,很適合閑逛,可以像我們一樣試試把這裡作為一天的起點。個人小店大多開店很晚,因此第一站我們選擇了Mt 膠帶的第一家品牌路麵店Mt Lab,不過去之前記得預約。
Mt lab藏在大路旁的一條安靜的小巷裡。雖說各種各樣的和紙膠帶已經不算稀奇,但是這裡的陳列方式卻讓人很有衝擊感。
白色背景和透明的「試管」讓膠帶的顏色和圖案格外鮮明,一面牆上整齊地碼著300種膠帶,還有不少只有這家店才有的限量款。
既然名字叫Lab,自然有特別的地方。這裡不時會有關於和紙和合作藝術家的各種展覽,至於這些色彩繽紛的膠帶到底是怎麼誕生的,這台機器會為你答疑解惑。
12:00
NAKAMURA TEA LIFE STORE
最Fahion的日本茶
紅磚和藍色門帘的搭配你會不會覺得很眼熟?
這家店的門臉經常出現在Hanako等生活雜誌的封面上。在東京和前衛咖啡館相對的茶鋪矩陣里,NAKAMURA 是大名鼎鼎的存在。在WiredHotel等新型設計酒店裡,你也一定會見到它家帶著點英倫味兒的茶葉包裝。
NAKAMURA 的兩位主理人一位是靜岡縣茶葉老鋪的繼承人,一位是設計師,所以搭配起來天衣無縫。
茶葉是花了30年研製出的無農藥栽培品種「Garden No.1」,包裝帶著點恰到好處的復古味道,正好符合現代人的餐桌。當天我們去的時候主理人之一的西形正好在店裡,喝到了一杯他用急須親自沖的煎茶。
這家店改造前是一個老瓷磚廠,已經有70多年歷史了。
他們還在店裡的黑板上貼心地畫了沖泡的方法。
13:00
KITTE
能塞進博物館的生活方式大樓
KITTE是東京站邊上的一個新型商場,跟傳統百貨店的最大不同有三點:
1??這裡幾乎不會有你熟悉的那些大眾品牌。
2??這裡的店鋪幾乎都是綜合的生活方式類的。
3??這裡面藏著一個兩層的博物館!
△建築也和東京站的歐式復古感很合拍
走到KITTE的二樓,你會發現一個很有文藝復興氣質的英文名:INTERMEDIATHEQUE(讀起來都不帶喘氣的)。它是東京大學設立的自然科學博物館,以生物標本為主,整體的裝修風格也很文藝復興。
由於顏值實在高,常被日本雜誌用作拍攝明星照的背景。一個小秘密是如果你嫌手頭行李太重,可以把它們寄存在博物館門口的免費儲物櫃里,然後身輕如燕地去逛街。
KITTE有些什麼店呢?
之前我在向傳統買手店say no,在東京自帶媒體屬性的店玩得才更嗨這篇里提到了店有好幾個都在這裡,比如Good Design Store、THE、Sprial Market....
這裡還要再安利一家少女心滿分的手帕店——H Tokyo。它們家雖然只有手帕,但每一塊都是可以掛到牆上當裝飾品的級別,迫不及待的入手兩條和藝術家合作的游泳池款,長得很大衛霍克尼。
除了接待客人,店員大部分都在仔細地熨燙手帕,或者在縫紉機後面做針線活。這裡還提供名字刺繡服務,即使是最基本款的白色亞麻手帕,也會變得瞬間高貴。
18:00
Inn
用10平米裝下一間概念店
Inn是最近在Ins上經常看到的一個定位,這家店雖然只有10平米,但真的人氣爆棚。
晚上我們特地到被稱為「奧澀谷」(澀谷深處)的神山町感受了一下它的神奇。這片區域有很多文藝的小店可以逛,那家超有名的挪威咖啡館Fuglen Tokyo也在附近,足夠消磨一個晚上。
Inn藏在一段地下階梯後的下沉式空間里,配色非常極簡,以黑、白、混凝土,正是現在最受歡迎的利落感工業風。巨大的黑色U型吧台佔據了一半,這是負責飲品部分的THE LATTE TOKYO,咖啡菜單只有拿鐵,使用每日限量生產的「東京牛乳」。
別看只有10平米,卻還包含了常設的POST AMENITIES品牌空間(主要是雜貨和時尚單品)和一個Pop-up專用空間。
店主甲斐告訴我們,他把這裡取名叫Inn是想製造一個像小旅館一樣氛圍輕鬆的空間,路過的人都可以自然而然地在這裡停留片刻。
你覺得東京最大的魅力在哪裡?
推薦閱讀:
※神楽坂 | 花街之上,餘味尚存
※她習慣在東京一個人旅行
※遊走東瀛VOL.2 聖地巡禮教程:東京澀谷篇
※我希望能像日本人一樣在東京生活
※恵比壽-大概是我在東京最喜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