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沒人系列】中國古代服飾發展,從秦漢到明清
由於問題過於宏大,以下資料對各個朝代的服飾與髮型研究,也趨向於高度總結式。
一、秦漢服飾
秦漢服飾的主要特點有:
第一,服飾的種類和式樣更加豐富。
如頭衣有冠、巾、冕、筓、幘、勝等;體衣則有衣、裳、裙、深衣、袍、褐、中衣、小衣、衫子、裘、皮衣等。脛衣有袴、裹衣、履等。此外,禮服、祭服和佩飾也日趨增加。
第二,在服飾中體現出了較為嚴格的等級制度。
主要體現在服飾的樣式、色彩和佩飾的規定上。
第三,確立較為完備的服飾制度。
第四,紡織印染業進一步發展,開始出現制衣官吏褐組織機構。
1、男子袍服與冠履
1) 袍:右衽,以大袖為多,袖口收縮緊小,領、袖以花邊紋樣進行裝飾。
- 曲裾袍:承戰國深衣式,西漢早期多見。
曲裾,戰國時期流行的深衣,漢代仍然沿用,但多見於西漢早期。到東漢,男子穿深衣者已經少見,一般多為直裾之衣,但並不能作為正式禮服。深衣通常用交領,領口很低,以便露出裡衣。如穿幾件衣服,每層領子必露於外,最多的達三層以上,時稱「三重衣」。
- 直裾袍:西漢時出現,東漢時盛行。
2) 褲:為袍服之內下身所服,早期無襠。
3) 褝衣:無里襯的單層衣,為仕宦平日燕居之服。
素紗褝衣是馬王堆漢墓發掘出的實物中最為罕見的一件,衣長128cm,兩袖通長190cm,全部重量只有48g。
4) 冠:
- 冕冠:俗稱「平天冠」。
- 長冠:俗稱「高祖冠」或「劉氏冠」。
- 武冠:原為胡人裝束,後延至唐宋,一直為武將所用。
- 法冠:也叫獬豸冠。
- 梁冠:也叫進賢冠。
2、女子深衣、襦裙與佩飾
1) 深衣:秦漢婦女禮服,仍承古儀,以深衣為尚。
《後漢書》記:貴婦入廟助蠶之服「皆深衣制」,但衣襟層數在原有基礎上又有所增加,下擺部分肥大,腰身裹得很緊,衣襟角處縫一根綢帶系在腰或臀部。
2) 襦裙:漢代婦女仍沿用戰國時的襦裙配套穿著的習慣。
襦裙一直是中國古代婦女的主要裝束。 襦是一種短衣,長至腰間,穿著時下身配裙。
3) 女子髮式:
二、魏晉南北朝服飾
魏晉是政治和經濟動蕩的時期,士大夫階層形成了消極的社會風氣,追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享樂主義,沉淪於頹廢的生活方式,以老莊、佛道思想為時尚。
這種風氣也直接反映在人們的衣冠服飾上。最有代表性的是當時的「竹林七賢」。
寬衣博帶是這時期的流行服飾。男子穿衣敞胸露臂,衣服披肩,追求輕鬆、自然、隨意;女子服飾則長裙拖地,大袖翩翩,飾帶層層疊疊,優雅而飄逸。
1、男子服飾
大袖寬衫展示圖及漆紗籠冠
2、女子服飾
深衣與漢代相比,已有較大的差異。在衣服的下擺部位,加一些飾物,通常以絲織物製成。其特點是上寬下尖形如三角,並層層相疊。
另外,由於從圍裳中伸出來的飄帶比較長,走起路來,如燕飛舞。到南北朝時,這種服飾又有了變化,去掉了曳地的飄帶,而將尖角的「燕尾」加長,使兩者合為一體。
三、隋唐服飾
其輝煌的服飾盛況是中國服飾史上的耀眼明珠,在世界服飾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男子圓領袍衫與襆頭
1) 圓領袍衫:
亦稱團領袍衫,是隋唐時期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著的服式,當為常服。
圓領袍衫受到北方民族的影響,整體各部位變化不大,一般為圓領、右衽,領、袖及襟處有緣邊。
文官衣略長而至足踝或及地,武官衣略短至膝下。
2) 襆頭:
這一時期男於最為普遍的首服。
初期以一幅羅帕裹在頭上,較為低矮。後在襆頭之下另加巾子,以桐木、絲葛、藤草、皮革等製成,猶如一個假髮髻,以保證裹出固定的襆頭外形。
2、女子冠服與妝飾
隋唐五代時期的女子服飾,是中國服裝史中最為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之豐美華麗,妝飾之奇異紛繁,都令人目不暇接。
大唐三百餘年中的女子服飾形象,主要分為襦裙服、男裝、胡服三種配套服飾。
1) 襦裙和半臂:半臂是襦裙裝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半臂似今短袖衫,因其袖子長度在裲襠與衣衫之間,故稱其為半臂。
2) 大袖衫:
3) 女著男裝:
女子效仿男子的裝束,成為唐代女裝的一大特點,即穿圓領袍衫,裹襆頭,穿烏皮靴。女子著男裝,於秀美俏麗之中,別具一種瀟洒英俊的風度。
同時說明,唐代對婦女的束縛明顯小於其它封建王朝。
4) 女穿胡服:
受胡舞(胡旋舞、渾脫舞、柘枝舞)的影響,女穿胡服成為唐代女裝的又一大特點。回鶻裝的基本特點是略似男子的長袍,翻領、袖子窄小而衣身寬大,下長曳地。
5) 髮式與面靨:
唐代婦女好面妝,奇特華貴,變幻無窮。如面部施粉,唇塗胭脂,敷粉施朱之後,要在額頭塗黃色月牙狀飾面,各種眉式流行周期很短。
唐代婦女的妝飾已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據說妝成此式,連同墮馬髻、弓身步,越發顯女子纖弱之態,令人頓生憐愛之情。
四、宋遼金元服裝
宋代的絲織品產量、質量與花色品種有較大幅度的增長與提高,但服飾式樣卻沒有很大的變化,遠遠沒有唐代服飾式樣豐富,款式也沒有唐代大膽開放,顏色和配飾就更不如唐代雍容華貴。
這是受到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慾」的哲學觀點的影響造成的。
宋人力圖恢復古制的做法,不但影響到了美學,也影響到了人們的著裝,以至於使宋代服飾顯得非常保守。
總的說來,宋朝服飾一洗唐朝的繁複華麗,去掉了過多的修飾和奢靡,變得樸素實用,呈現出了清新、樸實、自然、雅緻的景象。
1、朝服
以官職大小有所不同,六品以下就沒有中單、佩劍及錦綬。中單即禪衣,襯在裡面,在上衣的領內露出。
2、襕衫
宋時期的男子常服以襕衫為尚。
襕衫又稱襕袍,屬於袍衫,以白細布製成,圓領大袖,腰間有襞積,下長過膝,在衫下擺的膝蓋位置,則要加接一幅橫襕,始見於唐代,流行於宋代。
3、官服(公服)
也稱公服,宋朝百官常朝視事,皆穿公服,唯在祭祀典禮及隆重朝會時穿著祭服或朝服。
公服基本承襲唐代的款式曲領大袖,下裾加一道橫襕,腰間束以革帶,頭戴襆頭,腳穿靴或革履。公服襆頭,一般都用硬翅,展其兩角,只有便服才戴軟腳襆頭。公服所佩的革帶,是區別官職的重要標誌之一。
4、男子首服
1) 襆頭:
從唐代演變成兩種,一是平腳襆頭,方形,背後左右兩側伸出一腳,用鐵絲,竹蔑,琴弦為骨,最初較短,後來逐漸延長。
可以隨時取戴,和帽子相同,所有的君臣都可通用。另一種是軟腳襆頭,圓頂,為非官場和不同階層的戴用。
2) 幅巾:
東坡巾:高裝巾子,烏角巾,相傳是因為蘇東坡常戴而得名。
形製為四角突出,內外四牆,內牆較外牆高出很多,戴上使人有一種端正,持重,高雅之感,因而深受文人雅士喜愛,東坡巾自宋代以來至明代都為文士,隱官以至朝官所服,成為一種典型的服飾文化形象。
5、女子禮服
6、褙子(背子)
褙子為長袖、長衣身,腋下開胯。領型有直領對襟式、斜領交襟式、盤領交襟式三種,以直領式為多。
五、明代服裝
明代最有特點的服裝當屬官服。明代官服排斥元代異族服飾,禁胡服、胡語、胡姓。
朱元璋下詔:衣冠悉如唐代形制。於是明代官服上采周漢,下取唐宋,出現了歷代官服之集大成現象,成為封建社會末期官服的典範。
1、朝服
朝服以袍衫為代表,戴梁冠,著雲頭履。朝廷的服制對佩綬、笏板也做了規定。
朝服為大祀、慶成、正旦、冬至、聖節及頌詔開讀、進表、傳制時百官穿服,實際上是一種慶典禮儀服,以冠和革帶來區別官品高下。
袍服俱為赤羅衣,白紗中單,青飾領緣,赤羅裳青緣,赤羅蔽膝,赤白二色大帶,革帶,佩綬,白襪黑履。
明代朝服表
2、公服
公服用於早晚朝奏事、侍班、謝恩、見辭等活動中,是一種面見皇帝時的禮服。
衣用盤領右衽袍,袖寬三尺。袍上的花紋以大小來分品級。戴襆頭有漆、紗二等,展角各長一尺二寸。服帶以質分品,著皂靴。
明代公服表
3、常服
文武官員日常處理公務時穿的官服為常服,初時與公服相同,洪武二十四年,在袍服上增加區別品級的補子,即一種方形綉有鳥紋獸紋圖案的絲織物,補綴在服裝胸前和後背,其符號象徵意義更強了。
明代補子圖案表
4、男子首服
1) 襆頭:
分為公服襆頭與常服襆頭。
2) 四方平定巾:
四方平定巾,顧名思義,是江山穩固,四海昇平的意思。以黑色紗羅製成,展開時四角都是方的,而且可以摺疊,攜帶十分方便,於是也為官吏所使用,只是使用時間有所限制。
3) 網巾:
「網巾」是一種系束髮髻的網罩。用黑色的繩子、馬尾和棕絲編製而成的。
4) 六合一統帽:
明代市井之中流行一種「六合一統帽」,是朱元璋在四方平定巾之前設計的,取「四方平定,六合一統」的吉祥意義。
這種帽子是用六片羅帛製成的,下有帽檐。從形狀上看和今天的「瓜皮帽」相差無幾,當時南方百姓冬天都戴它。
5、女子冠服
明代女裝基本沿襲了宋代女裝的樣式,仍然以衫、襖、褙子、比甲、裙子、膝褲為主要裝扮。
1) 鳳冠:
鳳冠,因以鳳凰點綴而得名。鳳凰是萬鳥之王,所以只有皇后或公主才配得上它。
明代鳳冠實際上是在宋代的冠梳影響下形成的,它用金屬絲網或者竹篾作為骨架,上面罩紗,再鑲嵌金銀花鈿,裝飾上珠寶流蘇。
2) 霞帔:
與鳳冠相配套,實際上就是南北朝時期的帔子。
隋唐的時候,因為它形狀像天上的紅霞,因此被稱作「霞帔」,到了宋代被列為后妃之禮服。
霞帔是一條從肩上披到胸前的彩帶,用錦緞製作,上面繡花,兩端呈三角形,下面懸掛一顆金玉墜子。
6、女子便服
1) 比甲:
比甲(馬甲)是無袖無領的對襟式上衣,始於元代,至明中葉成為青年婦女穿著的半長外衣。
比甲的花樣、色彩、裝飾非常豐富,穿在衫裙的外面,胸前敞開,或在腰間束帛,襯托得女子的身材更加窈窕,所以很受明代婦女的青睞。
2) 水田衣:
明代一般婦女服飾,是一種以各色零碎錦料拼合縫製成的服裝,形似僧人所穿的袈裟,因整件服裝上下大小不等的衣料呈縱橫交錯之勢,形如水田而得名。
六、清朝服裝
清朝是以滿族統治者為主的政權機構,旗人的風俗習慣影響著中原地區。
幾千年來世代相傳的傳統服制度由於滿族八旗兵的進關而遭到破壞。這種變革是歷史上「胡服騎射」、「開放唐裝」之後的第三次明顯的突變。
旗裝以它用料節省,製作簡便和服用方便,取代了古代的衣裙的繁複。
1、清朝禮帽制度
1) 禮帽:禮帽還叫大帽,因季節分為八月到次年二月之間戴的暖帽和三月到八月戴的涼帽。
- 暖帽是圓形的,不但有圓頂,四周還有一圈圓圓寬寬的折檐。暖帽是用黑色的呢子、綢緞、絨布等布料製成的。
- 涼帽則是一個圓錐體的笠帽,是用玉草或藤絲、竹絲編成的,外面罩上羅紗,綴上紅色的帽緯,頂珠與暖帽相同。其他的同於暖帽。
2) 花翎:
因為孔雀翎尾部那圈中心是藍黑色的,很耀眼的花斑像眼睛一樣,被清人稱之為「眼」。
花翎有三眼、雙眼、單眼和無眼之分,品級不同,眼數也不同,有眼的叫花翎,無眼的叫藍翎。
按照清朝的慣例,三眼花翎只有貝子(王子)能戴,雙眼花翎只有國公、和碩額附(駙馬)能戴,至於內大臣、侍衛、護衛、統領、參領等,就只能戴單眼花翎了,而一般官員是不能戴花翎的。
另外,有軍功者和皇帝給予特別恩賜的官員也可以戴花翎。
2、男子服裝
清朝官員的禮服就是蟒袍,在等級標誌上吸收明朝的制度,各級官員的蟒袍都有詳細規定。
皇子用金黃色的九蟒袍;一品至三品的官員用藍或石青色的四爪九蟒袍;四品至六品的官員用藍或石青色的四爪八蟒袍;七品至九品的官員用藍或石青色的四爪五蟒袍。
3、女子冠服
1) 清代女龍袍:
清代龍袍,不僅皇帝有,皇后、皇太后也有,只是紋樣不同。
清代女龍袍是圓領、右衽、大襟、左右開氣的長袍,袖子很有特色,有袖身、接袖、綜袖、馬蹄袖端。龍袍以明黃色為主,領與接袖、中接袖、袖端為石青色。棉、夾、裘根據季節而定。
開領和袖子比較特別,開領是從領口右緣向右方折斜的,袖子由袖身、接袖、綜袖(中接袖)、馬蹄袖相接而成。除了領袖,朝袍還有一點不同於斜領、圓領的一般款式,那就是在腋下至肩部加縫了一段上寬下窄的裝飾性護肩。
2) 朝褂:
朝袍之外的服飾是朝褂,對襟、圓領、無袖、開氣,通身綉金立龍紋,也綉有龍雲及八寶平水等紋樣。領後也和朝袍一樣,垂有明黃色絲絛,絛上綴有珠寶。
3) 其他:
百蝶袍
4、滿族旗式坤鞋
- 平底鞋。鞋面用布、緞製成,還要彩繡花卉圖案。為了便於行走,平底鞋的前端底部要稍削成斜坡狀;
- 馬蹄底鞋,因其外形及落地印痕非常像馬蹄,故而得名。馬蹄底鞋是婦女的高底鞋,鞋底中部用木製成,前面平直,後面呈圓形,上面細下面寬;
- 花盆底鞋,成倒梯形狀,頗像花盆,故而得名。花盆底鞋也是婦女高底鞋,鞋底中部也是用木製成,上敞下斂。
5、女子髮式
1) 小兩把頭:
2) 大拉翅:
後記:如果要細緻劃分,其實每個朝代的服飾從開朝到滅亡,也經歷了不同的演變。譬如最後這一塊的清朝女子髮型髮飾 ,仔細論起來,估計又是兩三千字,幾十張圖。所以小夥伴們對哪一個朝代的服飾感興趣,可以去深挖。
歡迎收藏,歡迎點贊。只收藏不點贊,酥酥大概一定會哭吧
ps:酥酥醬:中國漢族各朝代新娘嫁衣是怎麼樣的呢? 這裡是一篇專門講古代新娘嫁衣的文章,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推薦閱讀:
※歷史上有哪些特別聰明的皇帝?舉例一個!
※歷史上發明科舉制度的,是個什麼樣的人?
※「朴刀局段」 與 「桿棒序頭」
※【且論魏晉】五城視角下的北朝簡史
※中國歷史上第一模範皇帝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