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靠神機妙算?靠你大爺

很多人對於戰爭的認識,僅僅停留在三國演義、水滸傳、說唐演義、說岳演義等古典章回小說的水平上;對於指揮員的認識,僅僅是以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為標準;認為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就在於指揮員「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小說看得多了,而且還是古代文人創作的章回小說,以為打仗是個很簡單的事情,只要指揮員的腦洞開得夠大就行。卻完全忘記了孫子「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的教導。(遼瀋戰役時,杜聿明就引用此言回復蔣校長要他與林彪決戰奪回錦州的構想。當然,而況於無算乎這句話他沒敢說出來。)

戰爭是物質的較量,現代戰爭更是如此。我們的先輩也早就說過「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卻被只會津津樂道神機妙算之類的人拋之腦後。勝利的因素,是對敵我雙方物質條件,地形、天候等客觀自然條件的正確把握,以及在此基礎之上的科學分析、準確判斷與周密計劃。脫離物質基礎去糾纏所謂的指揮藝術,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是跳大神,是耍流氓,是典型的軍盲思維。

拿抗美援朝做例子,由於我們的後勤保障能力太差,一次攻勢只能維持7-8天左右,被李奇微總結為禮拜攻勢,他很快就拿除了相應的應對辦法。由於我們的技術裝備太落後,火力太弱,就算包圍住了敵人,也往往啃不下來,砥平里就是血的教訓。這些物質上的致命弱點,懸殊差距,是所謂的指揮藝術能夠彌補的?

在具備相應物質基礎和進行科學分析的基礎之上,指揮員的指揮藝術才能真正發揮作用。毋庸置疑,以1979年對越作戰為例,許世友的指揮藝術是不怎麼突出,可以用平平淡淡來形容。但是平平淡淡,不等於拙劣。以當時部隊整體軍事素質低下,且時間緊迫準備倉促的實際情況,讓某些人津津樂道粟裕上,結果也好不到哪裡去。打個比方,一個班大多數人頂死只能考個二本,你給他換個班主任,然後要求3個月後大部分考上985,可能嗎?

再說1984年廖錫龍指揮31師收復者陰山之戰,以傷亡小、速度快而備受稱讚。特別是廖敢於兩次推遲炮火準備時間,更是被人傳為謀略過人胸有成竹的佳話。可實際上,廖的自信不是靠所謂的謀略,而是靠情報。戰前,內線已經將者陰山地區越軍的情報送了出來。兵力部署、火力配系、工事構築、障礙設置等等,全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經戰後查證,相當之準確。就是因為如此,廖才敢於戰前向軍區黨委表態4個小時解決戰鬥,敢於兩次推遲炮火準備時間。

哪怕只有小米加步槍,也敢於同優勢裝備之敵戰鬥,這是光榮。但小米加步槍本身不是光榮,要不斷發展經濟實力,持續更新武器裝備,切實搞好後勤保障,這才能為愛惜戰士生命,克敵制勝提供堅實的基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專註中越戰爭史,兼習解放軍其他歷史時期戰史。

歡迎關注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

推薦閱讀:

無托槍發展簡述——中國的無托槍發展(三)
為何日本人給軍事裝備取名字都這麼有禪意?
【短文】美軍戰機機身標識那些事兒-之二-美國海軍的所謂「指定座機」制度
VSS:《絕地求生》中的渣槍 竟是俄軍特戰利器
【二戰戰術想定】最後的藍調

TAG:历史 | 军事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