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究竟是什麼:包袱還是資源?

被忽視的63%

打開微博,微信,今日頭條,通常最火熱的新聞不是薛之謙人設塌了,就是某明星離婚了這種狗血的事情。如果你只看這些媒體,你會發現中國似乎只有北上廣深,985/211滿街走,博士碩士多如狗,中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上已經全方面碾壓歐美。

然而廣袤的農村以及那片土地上的人幾乎無人關注,大量的留守兒童在缺失父愛母愛的環境下成長,只有出了惡性事件後才得到一時半刻的版面和關注。

最近有位洋教授的一段演講刷屏了,引起了大家的很多關註:《現實是有63%的農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沒上過,怎麼辦?》。

很巧我在很久之前就看過這個團隊的研究成果,這個斯坦福和陝師大合作團隊已經在中國工作了很多年,做了大量的田野調查,對比實驗,發表過很多高質量的研究論文,有興趣的可以翻翻他們的論文。

關於城鄉教育差距問題,我也曾經寫過《為了那些被放棄的孩子,再談教育公平!》。現實是很令人震驚的,但是無人關心。這次刷屏,希望能給現狀帶來一些好的變化。

核心問題,人口究竟是什麼:是包袱還是資源?

農村教育投入的不足,醫療投入的不足都是表象,最最根本的是後面那個指導思想。

過去幾十年計劃生育環境下的一個思想就是:人口就是包袱。上面這個標語就是一個時代的見證。

計劃生育:

既然人口是包袱, 那麼多生一個孩子,多一張口,社會就會多一份負擔。所以即使僥倖超生的孩子還要繳納高額的社會撫養費。如果繳納不起社會撫養費的,那麼即使9個月照樣引產掉。這種事情在放開二胎政策之前,屢見不鮮。

教育投入:

出生於農村的學生,城鄉結合部的孩子,甚至即使跟著父輩輾轉大城市的打工子弟,他們所接受到到的教育資源少的可憐。

一年花不了多少錢的午餐計劃,在民間志願者的推動下,2011年才慢慢納入正軌。即便如此,在執行層面也是問題百出。

另外城鄉二元化所造成的一個特色是6100萬的留守兒童,他們所能獲得的資源少之又少。據一項調查顯示,只有一半的農村孩子能享受父母讀書給他們聽,相比之下,城市孩子的這一比例高達78%。學前班和幼兒園能讓農村孩子大大受益,但只有不到一半的農村孩子能得到這樣的機會,相比之下,76%的城市孩子有機會進學前班和幼兒園學習。

他們本來就被視為負擔,怎能奢望更多的投入?!不客氣的說很多人一生下來就被放棄了。

醫療投入:

人口是包袱這個思想不僅僅影響了計劃生育政策,影響了農村教育政策,而影響了經濟政策和醫療政策。

看看我們今天的煙草政策,中國煙草是世界五百強哦,不過這個一點都不值得驕傲。

煙草銷售雖然能夠給政府帶來大量的稅收,但是這個是以國民的身體健康為代價的。 中國現有3.4億煙民,其中1500萬是青少年,煙草消費居世界首位;每年,100萬國民因吸煙致病死亡,也居世界首位。很多國家瘋狂禁煙,很難理解這種國有五百強煙草集團的存在。

簡單問一個問題,如果一個中年勞力因為肺癌在40歲死了,留下孤兒寡母,壯勞力的早逝對社會而言是社會的重大損失還是重大收益?

用上面這個思想去解釋就很清楚了,如果這個人是包袱,早死當然是重大收益,甩包袱了。如果這個是資源,早死當然是重大損失,這人活著還能為社會創造幾十年的貢獻。

如果真把人口當成資源的而不是負擔的國家,怎麼會眼睜睜看著自己每年近百萬人口因為區區一點煙草稅而損失掉?

一個相對照的例子是,新加坡。新加坡這種彈丸之地,高質量人口對他們而言絕對是寶貴的資源。新加坡的禁煙力度是全世界最強的,21歲才能買煙,煙盒上各種噁心。

他山之石

把人口當成資源還是包袱往往決定了政策制定的取向。大家都說,美國是兒童的天堂,成年人的戰場,老年人的地獄。 背後的思想很有意思,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是國家最大的資源。所以即使美國有一整套措施保證,即使出生在最底層最貧窮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到最基礎的營養補助,醫療補助,教育補助,社會救助。

WIC母嬰兒童營養補助

WIC 的全稱是 Special Supplemental Nutrition Program for Women, Infants and Children,是一項由 聯邦政府撥款的社會福利計劃 (fns.usda.gov/wic/women-)。這項計劃的受益群是孕產婦及5歲以下兒童,除了提供免費食物(如牛奶雞蛋麥片蔬菜等),還有定期的營養諮詢,可以與營養師面對面交談,檢驗貧血,測量身高體重,獲取各種營養資訊。

加州的WIC支票樣張

兒童保護局CPS

CPS是讓很多家長聞風喪膽的組織,在美國不能打孩子的傳說就是他們乾的。在美國有個國人很難想像的制度是Foster Family。美國人渣也很多,人渣也會生小孩啊。但是如果任由不合格的父母撫養小孩,即使你給他物質條件,很有可能再養出一群問題出來。

所以如果家長任意打罵,虐待,忽視小孩,這個小孩很有可能會被國家(CPS) 「收走」。然後再根據情況,送到合格的寄養家庭中去。背後的邏輯是孩子不是家長的個人財產,也是一個個獨立個體,更是這個社會的資源。你無法不知道他是不是下一個喬布斯。

圖書館系統

在獲取知識方面,美國的圖書館系統超級發達。無論是大農村還是城市,圖書館是美國活動非常重要的一個場所。拿西雅圖這邊的KCLS來講,服務人口200萬左右,而它每年的經費在6000萬美元左右。其中每年採購圖書的費用在1200萬美元左右。

只要你是該市的居民,免費辦理圖書卡,免費借閱各種圖書,圖書管夠。而且絕大多數圖書館還提供網路服務,家裡沒電腦可以去圖書館上。只要你想要去學習,沒有什麼會阻礙你的學習。

不是所有的人口都是資源

過去二十多年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信息產業絲毫不遜色於美國,機械,製造等行業也有飛速的發展。其中有一個因素很重要:大學擴招。

坦率來說,剛開始我對擴招是非常不理解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看效果,擴招還是有利社會發展的。現在每年大學畢業出來的六七百萬大學生,哪怕只有10%的優秀率也是個非常可怕的數字。而且大部分受過大學培訓的學生,無論從那個角度講都會比完全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群體潛力大。 (你仔細觀察一下,你會發現身邊大大小小老闆,從早期的土老闆,中專生老闆,慢慢變成了大專生老闆,大學生老闆)。

不是所有的人口都是資源,只有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口才是是資源。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最初的十幾年中政府的投入,社會的投入是最經濟,最有效的。退一萬步講,教會一技之長,總比將來蓋監獄好啊。

所以各個國家為了拼未來,沒有道理不投資自己的資源。經合組織國家平均每個學生的投入是8000美元左右。

過去我們社會一直談人口紅利,人口紅利,完全把人口當成一次性消耗品來對待。這些在生產線上的女工,十年後能幹什麼,誰關心?對於工廠來講,他們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能人肉電池罷了。貼屏幕中毒了,給你點錢打發走了。手指被切了,給你點錢打發走了。跳樓了,給家屬點錢,打發走了。

更加嚴峻的問題是,前有智能製造的逼近,後有非洲等更低成本的勞動力追擊。沒有受過太多教育的勞動力連當人肉電池的機會都在慢慢消失。

另外一個側面看這個社會對人力資源的需求:隨著軍隊的現代化,現在連部隊都開始不招收初中畢業生了。

所以只有真正把人當成資源來好好培養,好好對待,而不是當成一次性消耗品對待,不是當成負擔來對待,才有希望,才有未來。

小結

如果真的想要做出一些改變,投入不是很大:維生素3塊錢一瓶,批發價格更低。打蟲要幾塊錢一瓶,普通眼鏡幾十塊錢(江蘇丹陽管夠),圖書館項目幾千塊塊錢就能辦一個,上網本幾百塊錢一個。

關鍵的問題還是思想問題:把人怎麼看,是看成資源,還是包袱!

過去幾十年里基礎設施,樓堂館所這些硬體其實已經建的相當不錯了, 但是軟體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如果沒有人,沒有足夠適應未來社會的人,那麼一切都是過眼雲煙。

毛主席曾經說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堅持篇篇原創。轉發就是最大的支持!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9pa3hkUmNiRWY1c0FyWUltOXhtWQ==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溫拿之路啊, 你是陽關道還是鬼門關?
為什麼中國人羞於說性,比較保守,卻創造了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而西方國家性觀念開放,人口數量卻不多?
如何解決中國的人口問題?
如何看待用人口和 GDP 修正過的奧運獎牌榜?
如果一個社會長期重男輕女,大家都想生男孩,最終會導致這個社會男的多還是女的多?

TAG:中国人口 | 人口 | 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