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會過敏?答案在腸道中。
文章音頻:【第3講】消化不良,可能會造成過敏
不久前,我認識了唐女士。
她告訴我,她早就發現了「過敏不是由基因決定的」。
唐女士今年34歲;而在她32歲之前,她從來沒有出現過任何過敏的癥狀。
然而,在32歲那一年,在早餐的一碗蘭州牛肉拉麵後,她立馬感到呼吸不暢,並伴隨著全身的瘙癢。隨後,她又出現了急性的腹瀉。
在之後的好幾天里,她都處於極度的疲勞中。
後來,唐女士去醫院做了檢查,結果出乎她的意料。她發現自己多種食物過敏,其中就包括麵條的原料——小麥。
對於唐女士來說,這是無法理解的。她在西安長大,從小吃的就是各種麵食——肉夾饃、鹹湯面、油茶麻花都是她的最愛。吃了30年麵食的她一直都是平安無事的。
而就在突然之間,她再也不能吃含小麥的食物了。
在剛開始,她百思不得其解。但她追根溯源;漸漸的,她找到了可能的原因。
原來,在唐女士30歲的時候,她開始出現了胃酸和燒心的癥狀。在隨後的兩年里,為了抑制胃反酸,她一直在服用著各種抑制胃酸的藥物。
她越來越懷疑,這些抑酸藥物可能就是造成她過敏的元兇。
那麼,唐女士的猜測是有道理的嗎?
概念:腸道環境三因素
我們已經知道了,造成過敏的直接原因是腸道中「口服耐受」的失敗。
過敏的起源是在腸道。那麼,我們有理由相信:腸道環境的變化可能會促使過敏的發生。
自然而然的,那些影響腸道環境的東西都有造成過敏的嫌疑
——其中就包括唐女士服用的抑酸藥物。了解了人體的消化機理,我們會發現,有三種腸道環境的因素影響著過敏的發生,這分別是①腸道消化液的水平,②腸道菌群的狀況,③腸道屏障的形態。我把這三種因素稱為「腸道環境三因素」。
若其中有因素出現了問題,那麼過敏就可能會發生。
這些問題分別是:①消化液的缺乏;②腸道菌群的失調;③腸道屏障的漏洞。① 消化液的缺乏
在攝入食物後,我們的消化道會分泌各種消化液去幫助我們消化食物,其中包括胃液(包括胃酸和胃蛋白酶)、胰液、膽汁和小腸液。
這些消化液中含有豐富的消化酶;這些酶能將大分子的食物顆粒分解為小分子,從而變成人體能夠吸收的營養。
如果消化液缺乏,那麼你可能就會出現消化不良。
要知道,消化不良不僅僅是營養吸收困難這麼簡單。
消化不良,也許意味著「造成過敏」。[1]
在第二講中我們談過,當調控免疫反應的T細胞遇到了一些奇怪的蛋白質,那麼它就更有可能分化成Th2細胞,從而誘發過敏反應。
而對於T細胞而言,那些沒有消化的蛋白質往往就是奇怪的東西。
在老鼠中的試驗就驗證了這一點。
當我們讓小鼠口服「血清白蛋白」的時候,它們能夠很好地耐受,而不會產生過敏。[2]
而如果我們採取一種極端的方式,直接在它們的迴腸中注射這種蛋白質,那麼它們很快就會對這種蛋白產生過敏。
究其原因,正是沒有充分消化的蛋白質誘發了過敏。
所以,為了不患上過敏,你需要有正常的消化酶水平。
而維持正常的消化酶水平,胃酸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3]
一方面,胃酸能提供酸性環境保證胃蛋白酶的活性;
另一方面,充足的胃酸能夠促進胰腺分泌胰蛋白酶。所以,如果你存在胃酸缺乏,那麼你的消化酶水平會是偏低的,進而消化食物的能力也會是下降的。
研究發現,在那些原本不存在過敏的患者中,有10%的人在使用了3個月的抑酸藥物後會產生食物過敏。過敏的食物常包括:花生、土豆、番茄、胡蘿蔔和小麥。[4]
所以,吃了兩年抑酸葯的唐女士患上對小麥的過敏也並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② 腸道菌群的失調
正常的腸道菌群能夠預防過敏的發生。
腸道中一些特定的細菌,比如脆弱擬桿菌和一些梭菌,能夠促進T細胞分化成抑制過敏的「調節性T細胞」。[5][6]
在老鼠試驗中發現,無菌小鼠比正常小鼠更容易患上過敏。[7]
而如果我們將健康人類嬰兒的糞便移植到小鼠的腸道中,這些小鼠就不容易患上牛奶過敏。[8]
事實上,過敏的人和不過敏的人有著差別巨大的腸道菌群。過敏嬰兒腸道中細菌的豐富度就比健康嬰兒要低。[9]
有趣的是,如果把過敏老鼠的腸道菌群移植到無菌小鼠中,無菌小鼠也會患上相同的食物過敏。[10]
所以,腸道菌群的狀況能夠影響你是否過敏。而那些破壞菌群的東西,都可能是過敏的催化劑——比如食品添加劑、抗生素以及抑酸藥物。
冰淇淋中的乳化劑、飲料中的甜味劑都會損害腸道菌群,使腸道更容易產生炎症反應。[11]
短期廣譜性抗生素的使用就能夠長久地擾亂腸道菌群。[12]
而抑酸藥物(PPI)也會對腸道菌群產生巨大的影響。它會使得胃部和小腸的細菌豐都增加,而使大腸的細菌豐富度大大減少。[13]
而我們談到的唐女士的過敏,可能和抑酸藥物擾亂腸道菌群也有關聯。
③ 腸道屏障的漏洞
我們的腸道表面是一層緻密而又精密的屏障。它一方面能夠吸收營養物質,另一方面又將各種細菌、毒素、食物顆粒排除在外。
我們在第二講中談過,在正常情況下,也會有少量食物抗原能夠通過腸道屏障進入腸道內部。它們大多是通過M細胞進入的。在流程化的傳遞過程中,這些食物抗原會得到修飾,導致過敏的可能性會降低。
而如果你的腸道屏障出現了漏洞,那麼大量的食物抗原將橫衝直撞地進入腸道內部。這個時候,這些未經處理的抗原就會促使Th2細胞的產生,從而引發過敏。[14]
那麼是什麼引發了腸道屏障的漏洞(腸漏症)?
最主要的原因有三個:①腸道中重要細菌的缺失,②麩質,③腸道的感染。腸道中的一些梭菌能夠促進腸道上皮細胞分泌一些細胞因子和抗菌多肽,從而能為腸道屏障提供一層防護性的粘液。而若這些梭菌減少了,那麼粘液的防護能力也就下降了。這樣一來,腸道屏障就更容易受到外界侵襲而產生腸漏。
麩質這種小麥中的蛋白質也可能引起腸漏。在乳糜瀉患者中,麩質會造成腸道上皮細胞之間的連接蛋白的流失,從而使得原本緊緻的腸道屏障變得鬆散而通透。[15]而在小麥敏感人群中,麩質也會損傷腸道上皮細胞,造成腸漏。[16]
腸道的感染是造成腸漏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細菌、病毒和真菌的腸道感染均會引起腸道的炎症,從而引發腸漏。[17][18]而不幸的是,抑酸藥物(PPI)的使用會增加多種病菌的感染風險。[19][20]
在唐女士的案例中,我不知道她在服用抑酸藥物期間是否被感染過。但不管怎樣,抑酸藥物會增加感染風險——這是需要得到重視的。
木森說
腸道環境三因素對過敏的發生起著重要的作用。
這三個因素分別是:①腸道消化液的水平,②腸道菌群的狀況,③腸道屏障的形態。三種因素,對應著三種問題。
消化液的缺乏會造成大分子食物顆粒無法被分解,從而誘發過敏。腸道菌群的失調會改變T細胞的分化結果,從而促進過敏。腸道屏障的漏洞會讓過多的食物抗原進入腸道內部,從而大大增加過敏的可能。管控好腸道環境三因素會是防治過敏的關鍵。
而常用的抑酸的藥物卻會對這三者都產生影響。
首先,它會抑制胃酸的分泌;胃酸分泌的減少,會導致消化酶水平的降低。其次,它會影響胃、小腸和大腸的菌群組成,誘導菌群的失調。再者,它會增加腸道感染的風險;而腸道感染是腸漏的一個重要因素。當然,這並不是說不能用抑酸藥物。
抑酸藥物在消化性潰瘍、糜爛性食管炎、幽門螺桿菌感染等疾病的治療中仍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正的關鍵是,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使用藥物,請遵醫囑。如需停葯,請與你的醫生探討。
-End-
相關閱讀:
為什麼胃酸是你的好朋友?而不是敵人
燒心的不是胃酸,是炎症
吃了那麼多抑酸葯,為何燒心、反酸還是不見好?
參考文獻(共20條)
[1]Palischoll, I., Herzog, R., Wallmann, J., Szalai, K., Brunner, R., Lukschal, A., ... & Jensenjarolim, E. (2010). Antacids and dietary supplements with an influence on the gastric pH increase the risk for food sensitization. Clinical & Experimental Allergy, 40(7), 1091-1098.
[2]Michael, J. G. (1989). The Role of Digestive Enzymes in Orally Induced Immune Tolerance. Immunological Investigations,, 1049-1054.
[3]Palischoll, I., & Jensenjarolim, E. (2011). Anti-acid medication as a risk factor for food allergy. Allergy, 66(4), 469-477.
[4]Untersmayr, E., Bakos, N., Scholl, I., Kundi, M., Rothwalter, F., Szalai, K., ... & Jensenjarolim, E. (2005). Anti-ulcer drugs promote IgE formation toward dietary antigens in adult patients. The FASEB Journal, 19(6), 656-658.
[5]Nagano, Y., Itoh, K., & Honda, K. (2012). The induction of Treg cells by gut-indigenous Clostridium.. Current Opinion in Immunology, 24(4), 392-397.
[6]Round, J. L., & Mazmanian, S. K. (2010). Inducible Foxp3+ regulatory T-cell development by a commensal bacterium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7(27), 12204-12209.
[7]Rodriguez, B., Prioult, G., Bibiloni, R., Nicolis, I., Mercenier, A., Butel, M., & Waligoradupriet, A. (2011). Germ-free status and altered caecal subdominant microbiota are associated with a high susceptibility to cow"s milk allergy in mice.. 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 76(1), 133-144.
[8]Rodriguez, B., Prioult, G., Hacinirachinel, F., Moine, D., Bruttin, A., Ngombru, C., ... & Waligoradupriet, A. (2012). Infant gut microbiota is protective against cow"s milk allergy in mice despite immature ileal T-cell response.. 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 79(1), 192-202.
[9]Abrahamsson, T. R., Jakobsson, H. E., Andersson, A. F., Bjorksten, B., Engstrand, L., & Jenmalm, M. C. (2012). Low diversity of the gut microbiota in infants with atopic eczema. 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129(2), 434-440.
[10]Rivas, M. N., Burton, O. T., Wise, P., Zhang, Y., Hobson, S. A., Lloret, M. G., ... & Chatila, T. A. (2013). A microbiota signature associated with experimental food allergy promotes allergic sensitization and anaphylaxis. 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131(1), 201-212.
[11]Roca-Saavedra, P., Mendez-Vilabrille, V., Miranda, J. M., Nebot, C., Cardelle-Cobas, A., & Franco, C. M., et al. (2017). Food additives, contaminants and other minor components: effects on human gut microbiota—a review. Journal of Physiology & Biochemistry, 1-15.
[12]Ubeda, C., & Pamer, E. G. (2012). Antibiotics, microbiota, and immune defense.. Trends in Immunology, 33(9), 459-466.
[13] Jackson, M. A., Goodrich, J. K., Maxan, M., Freedberg, D. E., Abrams, J. A., Poole, A. C., ... & Steves, C. J. (2016). Proton pump inhibitors alter the composition of the gut microbiota. Gut, 65(5), 749-756.
[14]Wesemann, D. R., & Nagler, C. R. (2016). The Microbiome, Timing, and Barrier Function in the Context of Allergic Disease. Immunity, 44(4), 728-738.
[15]Lammers, K. M., Lu, R., Brownley, J., Lu, B., Gerard, C., Thomas, K. E., ... & Fasano, A. (2008). Gliadin Induces an Increase in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and Zonulin Release by Binding to the Chemokine Receptor CXCR3. Gastroenterology, 135(1), 194-204.
[16]Uhde, M., Ajamian, M., Caio, G., De Giorgio, R., Indart, A., Green, P. H., ... & Alaedini, A. (2016). Intestinal cell damage and systemic immune activation in individuals reporting sensitivity to wheat in the absence of coeliac disease.. Gut, 65(12), 1930-1937.
[17]Bohringer, M., Pohlers, S., Schulze, S., Albrechteckardt, D., Piegsa, J., Weber, M., ... & Kurzai, O. (2016). Candida albicans infection leads to barrier breakdown and a MAPK/NF-κB mediated stress response in the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 line C2BBe1. Cellular Microbiology, 18(7), 889-904.
[18]Tarko, A., Suchojad, A., Michalec, M., Majcherczyk, M., Brzozowska, A., & Maruniak-Chudek, I. (2017). Zonulin – a potential marker of intestines injury in newborns. Disease Markers,2017,(2017-7-9), 2017(1), 1-6.
[19]Bavishi, C., & Dupont, H. L. (2011). Systematic review: the use of proton pump inhibitors and 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to enteric infection.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1269-1281.
[20]Kwok, C. S., Arthur, A. K., Anibueze, C. I., Singh, S., Cavallazzi, R., & Loke, Y. K. (2012). Risk of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with acid suppressing drugs and antibiotics: meta-analysi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107(7), 1011-1019.
系列文章:
【第一講】食物過敏:你不知道你不知道
【第二講】口服耐受:過敏,才不是由基因決定的
推薦閱讀:
※對豆漿過敏的女人,應該怎麼辦?
※總有一種過敏,讓你痛不欲生
※比度克為什麼這麼火,有效嗎?敏感膚質可以用嗎?裡面含激素嗎?
※春季戶外運動如何避免過敏?
※對小麥麩質、麥膠蛋白過敏不能吃包子、麵食了嗎?以前吃也沒什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