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髦的低溫慢煮機,到底值不值得剁?
搬家,會讓你發現被你丟棄在記憶角落的東西。
這不,我局剛興師動眾搬了個家,光是打包局裡那些鍋碗瓢盆、電器工具就夠一局子人忙活的了,更別提重新歸納整理有多大工程量了。所以搬家以後的頭一個禮拜,大伙兒都來回穿梭在成堆的大紙箱中幫阿花拆箱整理。
當然,最後的整理效果,還是挺讓強迫症患者滿意的——
本周不太走運的C探員,從不知道哪裡挖出一個壓箱底的盒子。
「咦,什麼東西啊這是...空的嗎?辣么多灰,好扔掉了伐?」
但是局座我眼前一亮了呀,我的媽媽呀,這不就是前一陣我拆重金買的低溫慢煮烹飪機嘛!我跑過去擁抱了我的「新機」,順便從箱子里又找出來一本料理書,扔給了C探員:
作者:(台灣)蘇彥彰
「擇人不如撞人,你就研究研究這個機器吧,看看這東西做的食物到底好不好吃。」
C探員:……
原本給了她一星期好好研究這本昂貴的書,沒想到,半個小時之後,她就回復我:看完了。
我怎麼不知道我局還有這樣一目十行的學霸?仔細一問,才知道這本書只有前30頁在科普低溫慢煮,後170頁都是各種各樣的菜譜,看完前三十頁,低溫慢煮是怎麼回事大概也就get了。
以下是C探員的小抄:
簡單來說就是先調味,再烹煮,再上色。
粗糙一翻,「低溫慢煮」需要耗費的時間長長短短差距可大了——最快的僅僅需要15~20分鐘,最慢則需要22~26小時...這麼一比對,並不怎麼擅長做菜的C探員 ,很快就鎖定了目標——三杯雞和牛排。
這兩樣耗時在低溫慢煮里算短的,食材又容易買到,嗯。
理論知識研究完畢,該開箱看看實物到底長啥樣子了。
這就是在歪果很流行的低溫烹調機了,一個主機掛根線,一個支架,完事。
從居家角度考慮,看起來還是蠻好清洗的,收納起來也不算太佔地方,如果真的很實用, 倒是可以考慮入手的。
當初局座為什麼會買它呢,因為它給人一種「菜鳥一秒變大廚」的幻覺——「家庭廚房也能端出專業水準的高級料理」、「忙碌的現代人的廚房福音」、「靠它掌控了火候和溫度,新手也能做出高級餐廳的料理」...再加上現在去吃飯,餐廳好像確實挺流行「低溫慢煮XXX」的…
於是,愣是把它海淘了回來,又是1000大洋沒了……
然而,真的實操起來,真是一波五六七八折(打折力度夠大的...),眼看C探員被折騰到沒脾氣。以下是C探員本次為期一周之久的低溫慢煮食驗報告:
「不是說好是忙碌現代人的福音嗎?」
按照本局平時的尿性,買(玩)電器我都是不看說明書的,反正上手玩著玩著總歸就會了嘛。幸好,低溫烹調機的操作也相當簡單,沒有出洋相。
大概就是上面這樣,把支架裝到主機上,旋轉按鈕固定,然後再把整個機器固定到某個容器壁上就好了~
也就是說,光有個低溫烹調機,你還是煮不了東西的,還得帶上它的「配套設施」——
首先,你得有一口又深又大、又大、又大的鍋!
這根棍子太長了啊喂,小一些的鍋深度不夠,「牆壁」不夠高,無法「吸附」...換鍋3次,最後拿出局裡一口最大的蒸鍋,這才勉強解決問題。普通家庭么,局座思前想後也只有姆媽用的木頭泡腳盆最合適了——夠深、夠保溫。
接著,你得接上這麼一大鍋子水。
水龍頭呀,就這麼嘩嘩嘩的流淌著,反正一時半會兒也接不滿,喝口水塗個唇膏回來差不多接夠了。然後,把烹調機放進鍋里,固定好。用滑輪將目標溫度調到你需要的數值,打開開關。
PS:雖然說是「低溫」,但容器必須放置在隔熱、不怕燙的檯面上,比如電磁爐或者天然氣灶上,所以你最好就老實待在廚房裡捯飭這個機器,別像C探員一樣異想天開想把它放在辦公室的桌子上,弄得桌面被燙出個印子...
到這裡為止,看起來都還算簡單順利,按照食譜書的指示,C探員把目標溫度設定在了72℃,接下來就是漫長的等待,這個過程也被低溫烹調機的追捧者稱為「不用守在鍋子旁,可以去忙自己的事」的自由的時間。
那麼,這段所謂的自由的升溫期大概能持續多久呢?請看食驗數據:
室溫26℃時,鍋里的水從27.7℃(打開烹飪機,它自動會測量目前的水溫)上升至70度用了25分鐘。平均下來,每上升1℃大概得耗時36秒。溫度上到60℃以後,升溫速度明顯慢了下來,尤其是要上不上70℃的時候,彷彿是看到心電圖或者股票的K線圖似的,「這溫度怎麼不升、反倒還會跌下來的啊?!」
如果你在升溫期去干別的事了應該沒什麼感覺,但對於像C探員這樣嚴謹(無聊)的盯著溫度一度一度爬升的人來說,和它一起爬到70℃簡直是心好累,而盯著C探員幹活的局座我,就更加無聊了……我們能明顯感到這溫度它疲勞了、爬不動了、上不去了,很想用熱水壺燒一壺開水澆進去快速達到溫度。
反正,要做三杯雞的話(三杯雞需要的溫度是68-72℃),按照觀測從打開烹飪機到雞肉可以正式下鍋怎麼著也得等個22-32分鐘。
當然,達到指定溫度以後,機器也是會提醒的,就怕你干別的事兒太投入、聽不見。這裡有個小小的問題,機器不會識別你是不是過來進行下一步操作了,因此也不會自動斷電,大不了它就一直運作保溫下去(反正水溫不高,也不會煮干)。
試機到此結束,下面得正經做肉了。可哪裡知道,C探員辛苦跑到家X福買回來的雞翅根 ▼
居然是臭的!!
氣調包裝照理說應該很新鮮才對,莫非是路上30分鐘里給熱壞了?這這這...還能說啥,只能全部扔掉...
心疼經費……
趕緊又在京X生鮮上叫了2斤鮮雞腿,想著京X速度還算快的吧,結果左等右等只看見商家已經配好貨了,但就是沒有派送員接單...最後得虧了經常與商家談判的我局攝影師、對著京X客服苦口婆心講了一頓道理,終於有配送員肯接單了...
四十分鐘以後,鮮雞翅兒來了 ▼
聞了一聞吧,似乎也不怎麼新鮮了...這下氣氛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得趕在它發臭之前做完準備工作啊!
於是C探員操起大刀開始剁肉,那生疏的手法,嚇得局座和阿姨趕緊把她勸了下來……到底還是被阿姨嫌棄(搶戲)了...
阿姨三下兩下剁完了肉,才換到C探員重新出場了。
第一步,調配鹽漬用水——500g的肉需要用1000ml的水和30g的鹽調製成的鹽水腌制。
第二步,將肉塊和鹽漬用水一起倒入密封容器中——按照水量,這個容器恐怕得是個加大號的樂扣保鮮盒,或者乾脆就用腌泡菜的密封罐吧~局裡最大的保鮮盒,只剛好夠裝1000ml的水...個么就直接用密封袋吧~
第三步,連肉帶水放入冰箱冷藏一晚。
對,不是20分鐘,也不是2小時,是一晚,一整晚。可以的,做個菜要橫跨兩天,於是這天就收工回家了。
到這裡,前期準備工作就結束了。如果沒有臭雞肉的強行加入,那麼做一道三杯雞的準備工作預計需耗時——
買菜 15分鐘
洗雞切雞 15分鐘
稱鹽調水 10分鐘
腌制 6-8小時
總共也就7-8個小時吧,其中實際需要你親自操作的時間,最少也要40分鐘。
「今天做的飯,明天才能吃上」
原本C探員的設想和理解是這樣的:經過一晚的腌制,第二天起來只需要把那袋雞肉扔進水浴鍋里,然後就可以該幹嘛幹嘛去。時間一到,就可以招呼大伙兒開飯了。
但遺憾的是,設想總是想得太簡單——經過一整晚的冷藏鹽漬,仍然不是低溫烹飪機上場的時候~如果不在這之前對食材進行調味,那麼你最後拿到手的就只是帶點鹹味的、煮熟的某樣食物而已。
所以,在機器派上用場之前...還得開火...此時C探員已經快崩潰了:「啊!!!真是黎明前的長長的黑暗啊...」
三杯雞的調味步驟是這樣的:先用小火把麻油炒熱,把薑片和蒜仁煸出香味。
然後,關火、放涼——簡單4個字,但完全冷卻挺耗時間,差不多完成這一步用了一整個午休時間。
▲C探員以這樣的眼神看了我一個中午……
在等油冷的時候,就可以提前架上鍋、打開低溫烹調機,畢竟它要達到指定溫度還要花點時間。等到炒好的佐料和油完全放涼了,就把它和雞腿肉一起一股腦兒倒進塑封袋裡。
PS:請提前檢查你的塑封袋質量!!別問我們是怎麼知道的,反正三杯雞做了不止一遍……
接著再利用桌面邊緣盡量排空塑封袋中的空氣後密封,就像這樣 ▼
然後,然後就是激動人心的一刻!終於,終於用上低溫烹調機了!!
最後,為了更有效(省電)的起到保溫效果,可以在表面蓋上錫箔紙減少散熱,再誇張點,給它穿件襖子。
到這裡,需要人工操作的烹調步驟就全部告一段落,C探員終於有了放飛自我的2~3小時,然後本局和她就聽了兩三個小時「什麼時候可以吃啊?」、「今天總該能吃到了吧」的民怨民聲...
「人靠衣裝,菜靠上色」
放飛(基本都在幫阿花開箱理貨)了2個多小時以後,雞肉就可以出鍋進行最後一步——調味。
在調味之前,有一個視情況可做可不做的步驟——冷卻。如果完成低溫烹調的食物馬上就要吃掉,則不需要多此一舉;但如果不是馬上享用,那麼在完成低溫烹調以後,必須趕快將食物進行冷卻後放入冰箱冷藏(一般完成低烹的燉煮類食物可以在冰箱里儲存一周左右,吃之前回鍋加熱即可),這時候你最需要的是一大盆冰水 ▼
它能幫助你快速有效的給食物降溫、完全冷卻。這時候,某探員剁手失敗、貢獻給局裡做展覽的硅膠大冰格派上了用場(戳??看我局探員腦子進水買的冰格)。
好,反正我們是很著急要吃的,所以意思一下就好了,來來來,趕緊再下鍋。也就是說,有了低溫烹調機,不過就是把原本做菜步驟中「悶煮」這一環節拉長了而已,其餘腌制、備料、上色的步驟,還是全得人工來……
繼續三杯雞的步驟:米酒、醬油、水倒入鍋里大火煮滾,再把塑封袋裡的肉啊湯啊的整個倒進鍋里。
湯汁沸騰後再大火煮3~5分鐘。
(不要問為什麼這麼湯這麼大,按菜譜書來的,誒,它就是湯那麼大……)
加入九層塔以後,蓋上鍋蓋熄火,悶3分鐘,DONE。
局座看著這一鍋湯汁——「這就Done了?不用收汁嗎?」
於是又收穫了一枚C探員白眼:「菜譜就是這麼寫的啊……不信你去問它Done不Done吧。」
從頭到尾算一算,做一道低溫慢煮三杯雞至少需要:
買菜 15分鐘
洗雞切雞 15分鐘
稱鹽調水 10分鐘
腌制 6-8小時
炒制佐料 15分鐘
等佐料放涼 20分鐘
低溫慢煮 2-3小時
上色炒制並裝盤 10分鐘
期間,局座忍受了C探員幾百次的抱怨「這個機器效率太太太太低了」,「吃不上飯了」...可是,人家的精髓就是慢咯……
▲請腦補一道三杯雞燒了3次,總計3天的C探員…
「講道理,你覺得用它下廚值不值?」
帶著滿腹狐疑,C探員弱弱地盛出雞肉,我左看右看,都跟食譜書上長得不一樣啊。
來,請親愛的美編小姐姐給大家來個直觀對比:
(賣家秀VS買家秀)
這顏色差得有點多啊……天地良心,C探員確實是全程照著菜譜做的,本局從頭到尾都盯著她呢……不信邪的我們,又重做了一次三杯雞,確認了,成品做出來就是這樣的,不信你們買一個低烹機和菜譜試一試~
為了測試低溫慢煮的三杯雞和普通做法的三杯雞有什麼不同,也為了驗證低溫烹調做出的料理是不是名副其實「能讓初學者也做出高級餐廳的美味」,得找點對比、找點傷害才行,於是制定了下一步作戰計劃:
計劃1 用傳統烹飪方法,再做一份三杯雞。
這沒什麼難的,C探員找出了X廚房APP上最多廚友做過的三杯雞食譜,不用腌不用回鍋,備好了上手就來。
計劃2 叫一份外面餐廳里做的台式三杯雞。
叫賣外嘛,這個越加是沒有難度的。鹿港小X,就是你了,下單一份三杯雞。
還別說,鹿港小X的三杯雞還是100%好評呢~
.....嗯...就這樣,湊齊了三份三杯雞,進行盲測比拼。
低溫慢煮的三杯雞到底表現如何?請看10位探員的盲測投票結果:
綜合局座及探員們的評價後,這三份三杯雞的實際表現歸納如下:
X廚房版本: 調味偏甜,酒味也有點重,適合江浙地區人的口味,色澤十分誘人,但調味只附著在表面,雞肉不夠入味;
低溫慢煮版本: 三盤中,賣相最差,看著就像手殘的產物,但勝在調味很好,雞肉從裡到外味道都很均勻,肉質也很嫩,吃了上癮;
鹿港小X版本: 一看就知道是飯店出品,色澤紅潤,油光鋥亮,跟菜譜書上很像,可惜雞肉口感偏柴,也不入味。
嘖嘖,被嫌棄了三天的低溫慢煮機,看樣子還是有點用的嘛,居然打敗了鹿港小X的三杯雞哎……
C探員在收到某探員私信的誇讚之後,也原諒了本局這一衝動的購物決定。從此,「用低溫烹調機做菜很好吃」的印象就烙在我倆腦海里了。
再接再厲,C探員準備借低烹牛排讓眾人驚艷一番。本來用低溫烹調機做牛排的簡單程度,遠可以甩三杯雞好幾條街,步驟少耗時短,除了2束新鮮的百里香、其它需要準備的食材(大蒜、鹽、黑胡椒和無鹽黃油)都唾手可得。可就因為一份周二一早下單,周三還不給發貨的百里香,我們又一次跟京X生鮮撕了逼。
Anyway,收到這袋捂到快要發黑的百里香的時候,早在CitySuper買的逼近700大洋的澳洲大牛排已經在我局冰箱里靜靜躺了三天之久。
雖然湊齊食材浪費了些時間,但因為咱試用的是低溫慢煮的機器嘛,急是急不來的(不急是說說的,再等下去貴貴的牛排就要臭掉了好不好)——正式烹調前還得腌制一晚呀。也就是說,牛排也一樣,今天備料,明天才能吃上……
給牛排兩面抹上鹽、黑胡椒和無鹽黃油,然後和蒜瓣、百里香一起放進塑封袋裡,排出塑封袋裡的空氣後,放入冰箱冷藏一晚,此時袋中並沒有液體,最佳的抽真空方法是用吸管吸走袋子里的空氣或利用水壓擠走空氣。由於略有潔癖的C探員拒絕吸入未經烹飪的牛肉分子,於是採用了後者。
真空密封后的牛排就是這個樣子 ▼
完成整晚的腌制後,直接把塑封袋整個放入50~52度的水中,低溫烹煮30~60分鐘。然後把牛排從塑封袋中取出來,用廚房用紙擦去表面的水分,此時你的牛排雖然已經達到可以食用的狀態,但它會如下圖一般純樸自然,直白地說就是一塊看起來似熟不熟的肉,你絕對不會想動刀叉的……
為了讓它看起來讓人產生食慾,最後上色的步驟還是不能省——快速在熱好的平底鍋里煎到表面上色。兩邊各煎了大概30秒後,牛排總算冒出了誘人的香氣,看起來好吃多了。
再來算一下,製作一道低溫慢煮牛排共需要花費:
買菜 15分鐘
給牛排抹鹽備料抽真空 5分鐘
腌制 6-8小時
低溫慢煮 1小時
上色裝盤 5分鐘
反正也不輕鬆……為了比對低烹牛排和傳統煎法的牛排有何不同,我們用同樣食材和配料做了一份傳統煎法的牛排。這次買的牛排厚度不夠,雖然對比不是很明顯,但仔細觀察會發現低烹牛排從表面到內心都是一個熟度,而傳統煎法的牛排,表面熟了、內心還有些粉嫩夾生。
至於兩種烹調方式做出的牛排的口感和味道孰好孰壞,來看看探員們盲測投票的結果吧:
為了方便試吃而切塊後的牛肉基本很難從外觀來判斷烹調方法了,低溫牛排,它居然又贏了……
探員們對兩份牛排的評價整理歸納如下:
低烹牛排: 調味很贊,入味,肉質較嫩、濕潤,有彈性;
傳統煎法的牛排: 肉質稍柴,後味有點肉腥氣,不太入味。
從耗時來說,如果你動作麻利點兒、傳統煎法的牛排可能從買食材回家到開吃不過20分鐘,而採用低溫烹調的話,你動作再快、腌制的一個晚上(6-8h)不能省,加上水浴的0.5-1h,再算上腌制前的處理、烹煮完的上色(就算它20分鐘吧),要吃上低溫慢煮牛排至少得等個7小時…
為期一周的食驗可終於結束了,局座和C探員終於舒了一口氣。難以置信,我倆居然跟低溫烹調機混了一整個禮拜。C探員摸著「涼心」,總結了如下試用心得:
優點 1 低溫烹調機確實能做出有高級口感和調味的食物,這對零基礎或廚藝很一般的人來說尤其明顯,只要照著食譜老老實實做,就能讓你做的食物的品質有明顯提升——熟度均勻,口感軟嫩,而且可以放心的是,你每一次用烹調機做出來的食物都是一樣的品質,絕對不會出現「上次咸這次淡」或者「上次沒熟這次又老了」的情況,可以被捧高高!你們是不知道我局這幫人的嘴有多難取悅……
優點 2 因為烹飪全程無高溫,因此可以最大程度保留食物的營養;
優點 3 選擇這種烹飪方式需要掐算時間,你不僅要解決今天吃什麼,還得計劃好明天吃什麼,因為明天要吃的東西,今天必須得腌上了…因此可以培養你的計劃性(感覺在扯淡了…);
優點 4 「不早了,得趕緊做飯了」,著急吃飯努力一把就有飯吃的情況,是不存在的,反正你得等,就當培養耐心了吧(F探員:我去!這不是培養耐心,是培養胃病!)
缺點 1 低溫慢煮機不配備相應的菜譜,只有很簡單的說明書。如果你想要做出比較好的效果,就需要有非常出色的「軍師」,比如幾本可靠的食譜指導書,或者專為低溫烹調設計的APP,比如網路上烹飪愛好者們推薦的Sous Vide Toolbox ▼
(本來C探員也想下一個試試,看了一眼這個曲線之後,她告訴我,她的高中數學/物理/化學老師的臉突然出現在她眼前...居然還要30塊軟妹幣...罷了罷了)
缺點 2 低溫慢煮機不會幫你節約時間,你還是得有足夠的時間下廚。如果現在的你完全擠不出時間來下廚,那麼買了低溫烹調機之後也不會有。雖說在使用它烹飪食物的時間裡你可以隨意離開廚房,但它不能完成食物前期和後期處理的工作,這部分仍舊需要你親自出馬;
缺點 3 低溫慢煮機和其它廚房電器一樣,有極大可能性玩不過三次就會被閑置,就像它的前輩多士爐、烤箱、豆漿機、榨汁機、麵包機…一樣,呵呵噠。
缺點 4 貴就一個字……作為一個廚房玩具,它比前輩多士爐烤箱豆漿機啥都要貴啊……
......
結合以上論點,低溫烹調機到底值不值得買,請親愛的觀眾胖友們視個人需要而定,種草或者拔草了的,都可以到評論區留言。
就食驗里兩道菜的水平而言,低溫慢煮機已經把C探員推向了她個人廚藝的巔峰,他們都叫我給她轉崗,改當「局廚」,你們說我給她轉是不轉?
本文系我局綜合探員個人觀點形成,不能代表廣大消費者自身對產品的理解和個人意見,請看官老爺們理性判斷。
推薦閱讀:
※這根神奇的法棍,憑啥能讓挑剔的法國人百吃不厭呢?
※不喝一回酥油茶,算不上過西藏
※立春與春卷
※這間粵餐廳美不勝收 有好品味的人才能吃透
※有哪些世界級的廚藝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