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總有一種過敏,讓你痛不欲生

撰文 | 伍麗青

出品 | 網易浪潮工作室

我們都聽說過日本的花粉症、歐美的花生過敏。對很多中國人來說,「過敏」這個詞顯得既遙遠又矯情,彷彿只是個吃飽撐著式的煩惱。

過敏其實是一大類疾病的統稱,我們日常提到的主要是由食物、空氣過敏原導致的。那些常人可以耐受的過敏原,只需要一點點,就能引發過敏者體內強烈的、過度的免疫反應,從而產生各種不適的癥狀。從這個角度上看,確實可以將過敏稱作嬌貴的疾病。

而中國人並非過敏的絕緣體。事實上,中國的過敏病情要比很多人想像的都要嚴重。在我們的身邊,又或者你們本人當中,或許就不少這樣的豌豆公主。

  • 2013年5月5日,南京柳絮飄飛,路人帶著口罩 / 視覺中國

中國人不懂過敏

過敏常常被視作文明社會的典型疾病,因此人們也常常產生錯覺,似乎過敏是一種新興的病種。然而,從各國的歷史記錄上看來,過敏至少已經存在數千年了。

現存最早的中醫著作《黃帝內經·素問》第22篇中有這樣一句話:「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於夏;夏不死,持於長夏;日中甚,夜半靜。」它描述了一種夏秋季節、白天尤為嚴重的呼吸道疾病,德國過敏學家Hans Schadewaldt認為它指的很可能就是過敏性哮喘。

在沒有過敏一說的時代,古人發揮想像力來解釋那些讓他們感到困惑的現象。咽喉腫痛、皮膚瘙癢、便秘都是體內有火,流涕、噴嚏則是太多寒氣積蓄,皮膚起了風團則是風邪入侵……這些說法的信徒至今仍大有人在。

  • 2005年9月,蘭州,央視調查了一位胳膊上「長出花草圖案花紋」的女子,發現實際上是皮膚過敏 / 視覺中國

至少從宋朝開始,就已經有了「發物」的說法,它在明朝的《普濟方》、《本草綱目》中也有重要的體現。發物主要是海鮮肉類、雞蛋瓜果,它們罪大惡極,能夠「動風發氣」、「發風」、「發瘡毒」。

巴金在《最初的回憶》中曾經提起一件童年小事:按照中醫的習慣,他十妹出痘期間,奶媽是不能吃發物的,這意味著她基本上沒多少可以吃的東西了,粗茶淡飯之下,她沒有抵擋住新鮮黃瓜的誘惑。偷吃敗露後她被平素溫和善良的巴金媽媽讓差役用皮鞭抽打20下、殘酷地趕出家門。

現代醫學的研究表明,發物可能引發的不適其實主要就是食物過敏,奶媽的悲慘遭遇、所謂不忠不義的指責,其實都是毫無道理的。

無獨有偶,其他國家地區的古人也都觀察到了過敏現象,而他們都給出了不靠譜的解釋和療法。美索不達米亞的先人認為過敏是黑暗力量作祟,病人要喝下由黑麥草、玫瑰粉末及蜂蜜熬制的湯劑,對著火光排便,熱氣就可以進入體內令其痊癒。古埃及人認為過敏是虛弱的表現,需要服用各種植物如海棗、刺柏等配製的湯藥、吸入樹皮焚燒的煙氣進行治療。

這些古人愚昧嗎?鑒於他們所處時代的落後,指責他們愚昧是不妥當的。事實上,過敏「allergy」這個詞誕生至今只有111年,它的快速發展也就是近半個世紀來的事情。1956年5月,北京協和醫院將allergy這個詞被譯作「變態反應」,成立了全中國第一個治療過敏疾病的「變態反應科」。

變態反應科從建科伊始就收治了大量病人,但這興旺的景象持續不到一年,就迎來了重創。

從1957年開始,由於過敏醫生重視、干預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居住環境,變態反應科成為了「宣揚資產階級生活方式」的批判對象。由於協和醫院由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創立、資助的「黑歷史」,60年代後,它被痛罵為「美帝國主義對我國進行文化侵略的頑固堡壘」,甚至為此改名「反帝醫院」。在時代的風暴中,變態反應科幾乎無法維持下去。

  • 協和醫院曾經改名「反帝醫院」 / 北京協和醫院

直到70年代末,過敏工作才逐步解凍。1978年7月,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的副主任葉世泰遠赴瑞士參加由世衛組織召開的世界變態反應病專家會議,中國過敏學界才第一次和世界建立了聯繫。

起步晚、衛生主管部門的不重視、過敏醫生的稀缺和科普力度的不足,都給過敏疾病的推廣普及帶來了阻礙。2009年,重慶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對到兒童保健科就診的患兒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56%的家長不知道哮喘屬於過敏性疾病,72%不知道過敏可以表現為腹瀉。

21世紀的今天,許多中國人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過敏、對什麼過敏。

  • 2017年8月,珠海舉辦了全國變態反應學術會議。曾有學者呼籲將「變態反應」全部改譯為「過敏」,但直至今日,許多地方還在沿用舊稱 / 中華醫學會

中國人的過敏譜

過敏到底是什麼?簡單地說,就是免疫系統錯誤地將一些無害的過敏原識別成壞分子,並做出無效打擊的過程。人的皮膚、眼睛、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是病毒細菌入侵時的第一道防線,這裡的免疫系統也最靈敏,所以過敏發生時,往往受累的,就是這些哨兵部位。

所以,過敏性疾病可以呈現出各種癥狀,包括流涕、鼻塞、哮喘,紅眼、腹瀉,皮膚紅斑、瘙癢、風團,甚至頭痛、血壓改變等。這些癥狀並不是很特別,所以很容易被人忽視。在中國人的知識體系里,這些癥狀可能只會被歸類為上火或者風寒。

  • 2002年5月,安徽省省立兒童醫院於三峽移民村義診,發現這裡的孩子普遍患有因貓狗毛引起的丘疹蕁麻疹 / 視覺中國

中國人容易忽略過敏性疾病,可能還有另一個原因:長期以來,過敏都被刻畫成一種富貴病,但這個說法並不恰當。過敏的機制實在是太過複雜,很難草率地將有錢與過敏划上等號。

沒錯,發達國家的過敏率普遍比發展中國家稍高,但這並不能說明過敏是富人的專利。它可能是環境、基因、生活方式的差異,也可能只是因為發達國家的居民更有就診的意識和條件。甚至,還可能只是一種「跟風」式的誤報:調查顯示,有20%左右的英國成年人認為自己有食物過敏,但實際上實驗室檢測發現這個數字只有2%。

  • 花粉季,日本街頭戴口罩的行人 / Japantimes

事實上,儘管中國人還不算富裕,但中國人的過敏發病率和發達國家並沒有顯著差異。

以空氣質量來說,2009-2010年針對中國大陸27個省份、涵蓋46萬名兒童的大樣本調查顯示,如果家長吸煙、家庭廚房油煙過重,那麼孩子患過敏性哮喘的概率會更高;另外,霧霾、空氣污染、室內裝修、過久沒有清洗的空調隔塵網都會增加空氣中過敏原的濃度和效應。中國的過敏性哮喘患病率是3.2%左右,並不算高,但中國卻是哮喘死亡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2014年,首都醫科大學的全國調查顯示,中國各大城市過敏性鼻炎的患病率為8.7-24.1%不等,遠遠比不上日本,但比韓國的8.4%、美國的12-13%則有過之而無不及。

中國的空氣不好、成分混雜已經人所皆知了,那麼食物呢?其實從「發物」一說的流傳之廣中就可以大致了解到,食物過敏在中國也不少見。英國兒童的食物過敏率大約是4-6%,美國5歲以下兒童的食物過敏率為6-8%,日本報告的是5%左右,而中國各城市報告的兒童食物過敏率為2.7-7.5%不等,基本上沒有太大差距。

  • 不管是什麼人種,90%以上的食物過敏都是由花生、堅果、牛奶、雞蛋、小麥、海鮮引起的 / 視覺中國

總而言之,中國人的過敏發生率根本不低。世界變態反應組織(WAO)2013版的過敏白皮書中甚至提到,過敏知識的缺乏、大量病人未接受治療,是中國過敏性疾病死亡率居於世界高位的原因。

當然由於生活方式、居住環境的不同,中國人的過敏譜也有自己的特點:

吸入性過敏原中,日本主要的吸入性過敏原是花粉,而中國最主要的是塵蟎,另外還有各種花粉、蟑螂、灰塵、動物毛髮、黴菌等。塵蟎不同於花粉,它沒有季節性的線索,所以非常容易被人忽略。

2014年,首都兒科研究所對北京城區里的一些自稱有過食物過敏癥狀的兒童學生進行了皮膚點刺實驗檢查。結果發現,這群孩子中真的有食物過敏的只有18.9%,有46.5%的人實際上是對塵蟎或黴菌過敏。

  • 塵蟎常寄居在床具上,以脫落的皮屑、毛髮為生。人類主要對塵蟎的屍體和排泄物過敏 / 視覺中國

而食物性過敏原中,歐美最主要的過敏原按順序是牛奶、雞蛋、堅果,而中國的前幾位是雞蛋、牛奶、小麥,和日韓差不多。另外,由於中國人食譜特殊,還會出現一些稀有的過敏原,如蠶蛹、牛蛙、野菜、菊花茶等。

大家都知道美國過敏患者最害怕花生,這是因為他們大量食用花生製品,而花生是最容易導致過敏性休克的食物。而很少有人知道,對於中國人來說,最危險的食物過敏原是小麥。協和醫院的統計資料顯示,小麥誘發了57%的重度過敏反應,這顯然與市面上缺少「無麵筋」的小麥製品有關。

過敏患者的九九八十一難

想要正確治療過敏,首先要正確診斷過敏。但就連這個最基本的要求,都很難達到。很多病人壓根不會想到要去過敏專科就診,而就算病人找對了地方,也可能得不到正規的診治。

目前,國際上公認的過敏診斷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種:臨床評估、血清IgE檢查、皮膚特殊試驗,以及較少使用的激發試驗。而離奇的是,某些中國醫院卻「開發」了更多的新診斷方法,包括「生物共振儀」和不知所謂的血清IgG檢查。

  • 皮膚試驗中的斑貼試驗。每塊區域都塗抹了低濃度的可能致敏物質,觀察局部是否產生過敏反應,從而確定過敏原 / Wikipedia

所謂的生物共振儀深受莆田系醫院的喜愛,據稱可以「通過檢測人體內存在的過敏信號與何種過敏原的信號實現共振,找出過敏原並判斷過敏程度」。它甚至還將探針與患者的前胸及後背相連,「將過敏原產生的生物共振信息波反轉並放大、回輸體內,通過消滅過敏信號,將過敏痕迹抹去,達到治療的目的」。

中國過敏患者需要很努力地自學相關知識,才能避免被這套民科式的說辭糊弄。而最可怕的地方在於,這種生物共振儀不是違法的詐騙工具,它是國家葯監局批准使用的醫療設備。早在數年前,中國醫學會變態反應學分會就多次致函葯監局,要求撤銷對該設備的使用許可,但結果都不了了之。

中國的過敏患者勉強度過了診斷這一關,前方還有更多關卡在等著。在過敏的治療上,基本上分為三種:迴避過敏原、用藥物緩解癥狀,以及脫敏治療。其中脫敏治療對醫生的要求高,而且費事、費錢,所以很少採用。

而最基本的迴避過敏原,也很難完全做到。空氣過敏原極難避免,而到現在為止,中國都還沒有強制要求在食品包裝上標註過敏原信息。

  • 2016年8月22日,陝西榆林,2014年該地的過敏性鼻炎患病率為21%,90%以上由蒿屬植物引起 / 視覺中國

1999年,世衛組織就已經通過決議,將八種最常見的過敏原列入食物標籤中。9年後,在2008年奧運會開幕之際,北京出台了地方標準,要求嚴格標識奧運會供應食物中的過敏原;2010年的廣州亞運會也出台了類似的規定。

這些都是極好的進步,但在盛會落下帷幕後,這些標準也就隨之被廢除了。

  • 日本是最早進行食物過敏原標識的國家之一,就連寵物食品廣告打著「不含過敏原」的口號 / Wanbana官網

那麼多年過去了,如今國家也只是「推薦」企業自願標識。2016年一項涵蓋23個省市的調查發現,食品企業不標明過敏原的最大理由,就是因為法律法規沒有要求。另外,支持在食品包裝上表明過敏原信息的消費者只有64%,而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支持率比這還低,只有61.97%。

  • 2016年3月31日,江西省某竹筍罐頭出口公司。中國出口食品曾因缺少過敏原標識而被多次召回 / 視覺中國

食物過敏的危險性常常被低估。一般來說,過敏不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僅在極少數情況下,它會引發全身性過敏反應、甚至致死。協和醫院的病例統計顯示,有77%的全身性過敏反應都是由食物引發的。

嚴重的過敏反應一旦發生,最好的搶救手段,就是掏出美劇常出現的腎上腺素筆,迅速往自己腿上扎去。

  • 腎上腺素筆可以隔著衣服扎入 / EpiPen官網

但國內的過敏患者,就沒有這樣的好運了。中國大陸目前尚未進口腎上腺素筆,也沒有類似的仿製品,有國內醫院貼心地為患者準備了「中國版腎上腺素筆套裝」,但是很難推廣。中國版腎上腺素筆套裝裡面,是兩支玻璃裝的腎上腺素注射液、開瓶用的砂輪、注射器、消毒用的酒精棉片,並沒有多少人能夠在緊急關頭完成消毒、開瓶、抽取藥物、給自己注射的一連串精細動作。

  • 中國版腎上腺素筆套裝 / 中國醫學論壇報

2013版的過敏白皮書中提到,不正規的治療方法,讓很多中國人平白無故地將錢花在了許多毫無用處的治療上,平均每人每日的治療費用比美國還要多2.36美元。

這些毫無用處的治療很難被人識破。畢竟,很多過敏癥狀都會自行痊癒,所以不管怎麼「治療」、是跳大神還是喝符水,最終都會藥到病除。

也許這就是中國過敏患者最尷尬的地方——比起過敏原,他們更需要避開的,或許是那些招搖撞騙的江湖郎中。

參考文獻:

[1]History of Allergy in Antiquity. Bergmann K-C, Ring J (eds):History of Allergy. Chem Immunol Allergy. Basel, Karger, 2014, vol 100, pp 2-14

[2]《黃帝內經·素問》

[3]《最初的回憶》.巴金

[4]Strong C, Chang L-Y.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household tobacco smoke, and asthma attack among children below 12 years of age: Gender differences. J Child Health Care. 2014;18(4):388–98.

[5]Zhang Y, Zhang L. Prevalence of allergic rhinitis in china. Allergy Asthma Immunol Res. 2014;6(2):105–13.

[6]Mi Y-H, Norback D, Tao J, Mi Y-L, Ferm M. Current asthma and respiratory symptoms among pupils in Shanghai, China: influence of building ventilation, nitrogen dioxide, ozone, and formaldehyde in classrooms. Indoor Air 2006; 16:454-464.

[7]WTO. White Book on Alergy. 2013

[8]Kimihiro Okubo. Japanese Guideline for Allergic Rhinitis 2014. Allergology International. 2014;63:357-375

[9]Tao and E. Raz (eds.), Allergy Bioinformatics, Translational Bioinformatics 8, DOI 10.1007/978-94-017-7444-4_2

[10]Marco H.-K. Ho & Wilfred H.-S. Wong & Christopher Chang. Clinical Spectrum of Food Allergi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Clinic Rev Allerg Immunol (2014) 46:225–240

[11]鄭穎等. 日本食物過敏原的管理及對我國的啟示. 食品科學. 2016,Vol.37,No.03

[12]閆瑞等. 中國食品過敏原標識認知狀況分析. 中國公共衛生2016年2月第32卷第2期

[13]Masoli M, etc. The global burden of asthma: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GINA Dissemination Committee report.Allergy 2004; 59:469-78.

[14]Buxton MJ, etc. Country-specific cost-effectiveness of early intervention with budesonide in mild asthma. Eur Respir J. 2004 Oct;24(4):568-74.

[15]Ruby Pawankar. Allergic diseases and asthma: a global public health concern and a call to action. 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 Journal 2014 7:12

[16]食物過敏研究. 李艾黎等. 科學出版社. 2014年版

[17]家長對過敏性疾病的認知狀況和信息需求調查. 趙麗麗,程茜. 中國當代兒科雜誌2009年09期

[18]葉世泰. 中國變態反應學科的誕生與發展. 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誌. 2001年4月第21卷增刊

[19]錢煒. 揭過敏診療亂象:過度診斷、錯誤診斷、缺醫少葯. 中國新聞周刊

[20]Motohiro Ebisawa, etc. Japanese guidelines for food allergy 2017. Allergology International. Volume 66, Issue 2, April 2017, Pages 248-264

[21]. 過敏和過敏性疾病概述過敏和過敏性疾病概述. 默沙東診療手冊. 第18版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82em8xTFp6RWFNRVhyZGhPOTItNQ==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比度克為什麼這麼火,有效嗎?敏感膚質可以用嗎?裡面含激素嗎?
春季戶外運動如何避免過敏?
對小麥麩質、麥膠蛋白過敏不能吃包子、麵食了嗎?以前吃也沒什麼啊?
皮膚非常不好,怎麼辦?

TAG:过敏 | 过敏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