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雄守雌——談談被貶低的女性氣質
老子主張「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對這句話的理解是:透徹地了解了雄強,卻主動地處於雌弱的地位,這才能成為天下的溪谷。老子不僅提倡知雄,更關鍵的是守雌。守雌不是被動地任人欺凌,而是處後、守柔、含藏、內斂。
雌代表事物柔弱、安靜、平和的一面,雄則表示事物強大、躁動、剛猛的一面。雌意味著孕育、滋養、繁衍,雄則意味著爭鬥、損傷、衰亡。
從心理上來講,雄代表男性氣質:外向、競爭、攻擊、主動;雌代表女性氣質:內向、柔弱、順從、被動、容納。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這段話從心理學上可以理解為:知道(並呈現)男性氣質,認同和堅守女性氣質,只有這樣,才可以成為天下的溪谷(意味著成為一個有力量和包容性的人)。成為了天下的溪谷,那麼一個人才可以時刻擁有常德(知道自己是誰,依道行事),展現出嬰兒般的真實與自在。
所以,老子給予了男性氣質與女性氣質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更強調堅守女性氣質的價值。心理學上一直認為,男性氣質、女性氣質只是一些心理品質,與生理性別無關,男性也有女性氣質,女性也有男性氣質。
男權社會的現狀是:鼓勵與獎賞男性氣質,排斥與貶低女性氣質。男權文化鼓勵爭搶、比較、取勝,卻鮮有認可隨遇而安、知足常樂、平等相處。許多男性的痛苦在於自身的膽怯、敏感、屈從、被動等氣質,他們深以為恥。社會要求個體(特別是男性)發展雄性的品質,於是,不管是外向者還是內向者,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盡量去壓抑女性氣質,讓自己顯得雄性十足。
我們來看看一個女孩的心聲,從中明顯能發現她對女性身份的不接納:
「當我看到社會上女人的一些劣勢和無奈,覺得女人生下來就沒有任何優勢可言,甚至覺得以後生了一個女兒都是對女兒的人生是一種殘忍。在相處中但凡表現出一點可以解讀為不體貼女性的行為,我就會生氣,甚至提出分手。」由於對女性身份的不接納,別人稍微的不尊重,都會激起她強烈的憤怒。
弗洛伊德在描述女孩的性心理發展時曾經提到,有些女孩會在某個時期(大概3歲左右),當發現自己沒有陰莖時,對母親非常的憎恨。她認為是母親的錯導致她成為了一個有缺陷的人(她將沒有陰莖當成生理缺陷),她努力發展男性氣質,試圖去否認自身性別上的缺陷。在男權文化下,這種對於缺失陰莖的自卑感,會長久地困擾著一部分女性對自我的良好感覺。
同樣,有些內向性格的男孩會有相當長的時間希望自己能夠變得外向些,他們羨慕、嫉妒那些敢於表現的外向者。他們甚至覺得自己是一個「被閹割」的男孩,為自己缺乏男性氣質而自卑。男權文化也會製造出一些被閹割的負面形象,成為一部分男孩繞不過去的夢魘。
男性氣質是需要的,畢竟,社會壓力無處不在,競爭與奮鬥是必須的,人類由此而不斷挑戰自然,挑戰自我,得到發展與進步。女性氣質是珍貴的,如果人人都是強勢蠻橫的霸道者,這個世界將會充滿著衝突、殺戮,也許人類早就毀滅了。現代競爭社會,我們更需要認可女性氣質的重大價值。
在原始社會,各個部落相互廝殺,後來,部落領袖們痛苦地發現,如果再廝殺下去,大家都活不了。於是,妥協、讓步、屈服、包容等女性氣質得到了尊重,各種和約、同盟,以及尊重彼此利益上的條款等讓部落之間暫時停止爭鬥,社會得以休養生息。
在當今社會,如果各國領導者都像特朗普及金正恩那樣,也許第三次世界大戰早就打響了。幸好有一些懂得適度妥協與合作的領導者,讓世界繼續維持著一定程度的和平。由此可見,缺少了女性氣質,社會的發展就會失去了平衡,人類離滅絕不會太遠。
在人際關係上,女性氣質是關係的粘合劑,缺少了它,即使一段長久的關係也會突然破裂。
一對相愛的伴侶因為一件小事吵得很兇。女方堅定地說「要麼你按我說的做,要麼我們就分手」,男方也絕不妥協地說「憑什麼要聽你的,沒門兒」。於是,相愛又衝動的雙方就再也沒有聯繫,關係戛然而止。
其實,只要一方能示弱一下,關係就有了和解的可能。
比如,男方幽默地對女友說:「寶貝,下次我一定聽你的,我會遵守兩個凡是,凡是你說的話,我一定遵守;凡是你做的指示,我一定會始終不逾地堅決完成。」也許,嚴肅的女孩馬上就能喜笑顏開了。或者,女方很難過的流下了淚,脆弱的女孩能夠開啟男友的情感閥門,讓這個不解風情的直男也能拐彎,放下防禦而開始和解。兩人之間的愛瞬間就復燃了。
但這兩個咄咄逼人的男孩女孩都堅守了強勢、霸道的男性氣質,羞於去妥協與讓步,讓一段有充分感情基礎的戀愛瞬間消失了。我在關係中的低調態度這篇文章中提出,為了關係更加穩定,化解衝突,主動的低調更可取。
韓信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釣魚換錢維持生活,經常受一位靠漂洗絲棉老婦人的施捨,屢屢遭到周圍人的歧視和冷遇。一次,一群惡少當眾羞辱韓信。有一個屠夫對韓信說:你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喜歡帶刀配劍,其實你膽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話,你敢用你的配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韓信自知形隻影單,硬拼肯定吃虧。於是,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史書上稱「胯下之辱」。
韓信的「跨下之辱」保全了他的生命,磨練了他的意志,認清了自身現實。從這個故事中能發現一時的忍耐與退讓的重要意義,一味地剛強、反抗、爭強好勝,並不能保持長久,適當的時候隱忍、順從、妥協,卻能得到安全和保障。
在很多堅強的男性眼裡,女性氣質是無能與脆弱的表現,他們一定要與之拉開距離,他們會壓抑這些特質。因為難以表現出溫柔、理解、情感表達的女性氣質,會讓關係中的另一方很受挫。有些過於男性化而不會表達情感的父親,也會讓自己的孩子一直懷疑:父親真的愛我嗎?看起來是,比如他一直為了家庭在打拚著,但為什麼父親從來沒有溫柔地對待過我,從來就只是批評和教訓?
不幸的是,有些女性也鄙視女性氣質。這些女人很強勢、霸道,容易發脾氣,經常是喊打喊殺。在婚姻關係中,這些女性往往會找一個懦弱退讓但性格溫和的丈夫,家裡面充斥著強勢母親的呵斥及不滿。
這樣的家庭將會對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長留下不好的影響。如果是兒子,那麼有可能導致兒子對懦弱父親的反感,不再認同父親,認同的對象改為母親。這會導致一定程度的性別認同障礙:生理性別是男性,心理性別卻是女性(與母親不同,認同的是一個溫柔嬌氣的女性)。以及性取向障礙:將男性作為性對象,特別喜歡那些陽剛帥氣的男性,以此來填補男性氣質的缺失。(當然,這隻適用於一部分男性。)
有些女兒會認同強勢母親的性格,這是一種帶有敵意的認同。對母親的敵意阻礙女兒將來成為母親:要麼不想結婚,要麼不想生育。同時,這些女子也會瞧不起柔弱的男性,只有那些雄性荷爾蒙十足的男性才能征服她。如果她找了個柔弱的丈夫,並生下了孩子,那麼,不幸的故事將會重複下去。
一個有充分女性氣質的母親,將會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如果母親還具備了足夠的男性氣質,那麼孩子就能在安全的基礎上發展出獨立、堅強、果斷等心理品質,今後將會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
最後想說的是,精神分析的理念與老子的觀點不謀而合,它給女性氣質充分的地位。精神分析主張去探索潛意識,去整合那些「陰暗」的心理成分。精神分析主張認識自己,不是一味的追逐於外物,而是去理解外物所代表的心理意義。精神分析鼓勵自由聯想,減少評價,給予各種心理成分充分的尊重。精神分析尊重人的初級思維過程(凝縮、移置、象徵、幻想等),而不是過多的理性和邏輯。
正因為如此,在這個如此強調男性氣質的社會中,與老子的常說一樣,精神分析一直擁有著存在的空間。
為了關係的和諧,社會的團結,以及個人的完善,我們都需要堅守女性氣質,並呈現男性氣質。比如,我們有時候可以被動的等待,謙讓,承認自己的不足,暫時讓自己慢下來,接納自己的弱點,表達痛苦;有時候,我們又需要去競爭、表現、討價還價、敢於抗爭並堅持到底。這種可進可退的心理狀態,這種男性氣質與女性氣質都得到尊重的心理狀態,讓我們不離於常德,成為一個真實而完善的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