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說】來自Riko Chen對手工皮具的理解分享
我很少花時間去認真閱讀朋友圈裡的長篇大論,
這篇是例外。
它很震撼我,
從知識儲備到整體邏輯,
都能感受到Riko Chen對手工皮具的理解很到位甚至很透徹。
我當即,
和他產生了強烈共鳴,
並懇切徵求他同意我們轉載。
雖然文章有某些文章確確實實戳到了不少人的痛處,
也有一些言語相對偏激,
但這是真實的存在。
原文如下:
最近的思考有點所得,隨手記下。
就物料來說,國內一批技藝較為成熟的,擁有個人獨立工作室的皮匠,他們作品中所用的皮料皆要甩相當一部分奢侈品幾條街。可能只有愛馬仕的用料,是這些皮匠無法企及的,愛馬仕選料開料的嚴格程度,相當驚人,無愧於它今天的地位。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前段時間的一個新聞,Gucci前兩季度的銷售額超越了愛馬仕。其實推敲一下可以想到這是情理之中的事,但社會論調,對Gucci的讚賞程度卻令人吃驚。
倒不是因為說Gucci的產品有多好看,作為一個奢侈品,我覺得它的設計水平也就是剛好能和它奢侈品的定位相襯而已。然而巧的是,新任的設計師AlessandroMichele,帶去Gucci的是燦爛的色彩、豐富的修飾和幽幽的復古,這些元素在今天,在大眾對於極簡對於性冷淡早已厭倦的時候,Gucci通過社交媒體,將其狂轟濫炸過來,消費者怎麼可能捂得住自己的錢包。優秀的營銷以及恰逢時代的設計相輔相成,造就了Gucci的涅槃。
我認為包括我在內,我們這些普通消費者中的絕大部分,是沒有自己的審美的,或者說有的只是所處時間點的主流審美,而主流審美又深受每一個消費者影響。單從這點看,人類社會可真奇妙啊。
講到設計,在手工皮具里,就滿足功能性來說,還是有相當一部分皮匠可以做到很出色的。不論你想放多少卡多少現金,不論你想在你的護照夾里夾機票支票甚至股票,我們都能滿足你。這也正是高級定製帶給人的自主和愉悅感。錢包或者功能性的各類皮夾在造型方面確實發揮空間有限,結構上無非就是針對不同的數量和尺寸需求做一些改變。所以選擇一個富有高級皮質的皮具就顯得尤其重要。
而涉及女包的時候,例如常見的top handle和tote,匠人們在造型設計上的短板就暴露無疑了。所以通常一類人選擇精仿奢侈品,尤其是Hermes。而另一類人勇敢進行原創,但包型上比較單一,更像是加了把手的furlametorpolis,包體成長方體狀,包蓋通過五金與包身相連,達到開合目的。要說各家的不同,可能就是有人做長方形有人做正方形,有人用方形五金有人用圓形五金。事實上,今年furla自己也推出了新款,加了把手的metropolis,可能正是受了國內匠人的啟發吧。
前段時間在微信群里我看到一位圈內大師新做的一款包。我對各大牌的熱門冷門款都相當熟悉,那位大師的作品自然也逃不過我的眼睛,它的包蓋借鑒了mulberry的bayswater,而包身結構式模仿了ysl的風琴包,叫sac de什麼的,名字很長,記不住。單從圖片來看,整個包都使用了植鞣牛皮,單層厚度可能在2mm左右,而很多位置是雙層對貼的,包整體的厚重感可想而知。可以說這位前輩在用料上毫不含糊,並且手法也是沒得說。我保守估計這隻包正常使用二十年都不會壞,並且,還能起到移動啞鈴的效用。
設計里還有另一個要素,配色。據我觀察,一些年紀稍輕的朋友,在這點上做的很不錯,他們會在一個合理範圍內嘗試不同材質、紋理和顏色的皮革的拼接。效果絕對優於市面上能買到的皮革製品。並且優質的皮革本身會散發出深邃優雅的光澤,這極大的幫助了產品在質感方面的呈現。而年紀稍長的匠人在這一方面就稍顯吃力。他們樂此不疲地用與皮料顏色撞色的線去表達自己熟練的手縫技藝。然後用單反拍出高清大照,在視覺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將飽和度對比度調至極限。早些年我做過一次零元起拍的活動,當時不知道哪裡冒出個毛頭小子,把某位前輩的作品發了出來。那風格我自然一眼就能認出是哪位前輩的,他在chiphell上甚至被封神。我承認他手藝的嫻熟。至於其他方面,可能也就正適合chihell的氛圍。老派直男審美,聽起來真是相當可怕。
這一行里有不少人願意強調自己是純手工的。皮革邊緣的削薄靠手工,縫線靠手工等等。前段時間看的視頻里,那位主角甚至說出了「工業生產方式缺少了工匠去鑽研去反覆」。說實話,我作為一個學機械的,這著實激怒了我,也催促了我寫下今天這些碎碎念。一條成熟流水線包含機電工行業,前人多少的心血,任何一個螺母的尺寸那都是精確到0.01mm的,任何一台機器的圖紙都可以鋪滿他家的六面牆壁。
如果要說匠心,我堅定認為機械生產里所包含的匠心絕對超過手工製作。
那為什麼這些匠人要強調自己是手作的呢。因為成本。就拿縫線來說,上過我課的朋友應該知道手縫之於機縫的優勢在哪裡,說白了就是手縫的更牢固。但是,現如今,大家都越來越「斯文」的情況下,正常使用一個頭層皮的包包,哪有那麼容易壞。除去受力位採用手縫更加保險外,其餘部分哪用得著手縫。但是一台好的縫紉機,動輒四位數五位數,並且不同型號不同功能,高車平車筒車等等等等。普通個人何來場地去採購這些設備?
這裡分享個關於louis vuitton的知識。louisvuitton家的包包各個部分是分開製作的,不是由一家代工廠全部承包的,之後再運往法國進行組裝。如果手邊有他們家包包,並且包包的把手是圓的,你可以看一下,把手受彎部分內側的皮是不是沒有褶皺的。而你想像一下,正常情況下,把這麼一條細長棍形的把手彎過來,內側受彎部分的皮是不是理應產生褶皺?據我所知,他們家的這類把手是在國內某代工廠生產的,有專門只做把手的機器,價格在六位數。這單單是一個只做把手的機器的價格,試問,普通匠人又如何負擔得起這樣的投入呢?
如果說手工有溫度和情懷,那機器更有溫度和情懷,倒不是因為學機械的才這麼說,學習是為了了解,而最後的感悟還是基於自己對客觀的判斷。如果讓我去選購錢夾一類功能性很強的物件時我會選擇找手藝人做。這類物件設計空間不大,買大牌不如買個皮質好的。如果是選購一款時尚的包包,在沒有既懂設計又懂工藝的匠人的情況下,那麼即使吃土我也會選擇去奢侈品店買。因為在接觸了皮革之後,我特別介意皮革的好壞給物件整體氣質帶來的影響。
當然各人消費觀念不一樣,有人喜歡尼龍材質的包,因為質輕耐操,這也相當合理。在我眼裡,設計與性價比是對一件商品來說最重要的兩個元素。
匠人的成本結構中,人力是佔了大部分的。而一個運營健康的品牌,在其成本結構中,設計、營銷、物料成本皆佔據一定的地位。所以對於設計含量不高的商品,不妨去試試國內的優秀的手工的作品,我說的是優秀的作品,一定會讓你驚喜的,但絕對不要去買那些把兩塊皮縫一塊就認為自己會手工皮具的人做出來的試驗品。設計含量高的物件還是選擇能力承受範圍之內的大品牌。
有一次下班後公司里就剩我和老大,老大問我,你說為什麼愛馬仕要在南方周末這樣的非常生活化的平民化的期刊上投廣告?我們的結論也許無法考證,但也有幾分道理。除了發現潛在客戶之外,作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品牌,它所售賣的不只是商品本身,如果品牌不被人知曉,那麼它的客戶所期待的從它的產品中得到的滿足感也就不那麼強烈了。所以,就看你需要什麼了。
還有,順帶替廣大臭皮匠說一句,大家不要覺得他們的開價高。如果他們對常規皮革(牛皮羊皮)製品開了一個接近mk這樣的價格,那我覺得完全是合理的。論用料論做工絕對都是奢侈品水準的,我經常看到圈子裡拿hermes正品和國內匠人作品比較,然後hermes敗下陣去。既然說到mk,隨口說一句,他們家所用的皮料,一般,很一般,特別是十字紋皮,修面壓紋後可以蓋去很多皮革本身的瑕疵,使其利用率達到最大,也就是降低成本,同時皮革質感盡失,盡失。對比愛馬仕,他們皮革下料有時候的是及其誇張的,打個比方,西瓜有籽,半個西瓜他們只拿調羹舀中間那一小塊。至於mk的設計,業內對其抄襲的詬病相信大家也有所耳聞。所以同樣價格,買個臭皮匠出品的,絕對不虧。
當然,皮具匠人心裡也要清楚,不學習不拓展不進步,單單精進在技術含量並不高的技藝方面,那就難有所作為。放低姿態,靜心做事。社會的生產方式和經濟結構的變化給手藝人身份上帶來的只是名義上的提升,某種意義上來說,做一隻包跟人家做一份ppt沒有什麼本質區別,甚至比其他很多工作技術含量更低,產生的社會效益更低。
總而言之,選擇不同的皮具用品,唯一的區別,你是想要一件奢侈品還是一件奢侈品品牌以及你的能力可以承擔你購買哪類產品。
我上班做設計,下班練手藝。只是下班到家一般都比較晚了,日常只有時間做些卡包類的小件。前幾天還有個客戶跟我說找我定東西真好,又能學到東西,又有設計師幫著設計,我聽著挺開心的,本來眼下做這些東西也就是為了玩,開的價幾乎不賺錢,所以大家收到東西表示滿意的時候常常能開心好一陣。有空寫點這些,希望能通過自己所知所悟在這方面幫到大家吧。
小編註:如果你對這篇文章也產生了強烈共鳴,希望與Riko Chen取得聯繫,可以後台留言給我們表明來意並索取Riko的聯繫方式。
推薦閱讀:
※美貌與功能並存的「藏書伴侶」
※「基本款」書盒也有講究
※請推薦一下國內手藝好的刀匠,考慮直刀折刀和真劍。?
※美國、德國、日本的工匠精神是什麼,有什麼區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