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嫌棄父母錯了嗎?

這要從一則新聞說起,「10歲男孩考第一嫌爸媽沒錢:不配有我這樣的好兒子」?

大多數人的重點在於,他嫌棄父母窮。認為這樣的孩子就是不孝。

可是我看到的重點則是,他看到了父母的無知無能,以及不當的教養方式,以及自己願意付出努力去改變。

「我努力優秀,是為了自己能早日脫離無能無知的原生家庭。」

10歲的孩子,認識到與同齡人的差距與父母的局限,格局、認識都超出同齡人。

你為什麼不敢承認這是正常的,並且用孝道這種巨大的道德枷鎖來譴責一個比你當年成熟得多的孩子?

01

說一些我自己的事吧。

現在我媽給我打電話三句不離給我相親的事,她常勸說我的理由是:你都多大了,要等到什麼時候?我們家條件不是特別好,不要想著高攀會吃虧的。

鼓動七大姑八大姨乃至鄰居大媽加入到她催婚的行列,現在全村人都知道她愁著嫁女兒的焦慮。

我們那裡直到現在依然會有重男輕女的思想,我見過生了四個女兒依然想要男孩的,最小的女孩叫「想楠」。

女孩如果不嫁人,25歲之後就相當於無家可歸。

我媽有幾次生氣都會說:你還是趕緊嫁了走吧。

雖然幾次我都插科打諢地糊弄過去了,但是有時候依然會有一種認命的悲涼感,她讓我認命。

我媽小學三年級都沒畢業,啥都沒收拾就跑到河邊打牌放羊了,從此與讀書無緣,「新聞聯播」四個字能念錯倆。

小學放學回家見到最多的場景是家裡攤開兩張牌桌,一張坐著我媽,一張坐著我爸,打牌的、看牌的圍了好幾圈,把本就不大的房子圍得水泄不通。

我連寫作業的地方都沒有,常常趴在一張凳子上寫作業,旁邊是他們打牌的討論聲、爭吵聲。

02

還有他們並不相親相愛,甚至還有點互相傷害。

適婚的年齡,通過相親介紹,沒多久就結婚了。

奶奶在我印象中沒有笑臉,是那種尖酸刻薄又孤僻的老太太。

雖然住的地方只隔了200米,但一年到頭我去她家的次數只有兩次,一次是中秋,一次是過年,我爸讓我去送東西。

我媽的抱怨聲沒有停過,都是說奶奶當年是如何虐待她這個兒媳婦的,如何讓她在懷孕的時候干各種家務活,以及如何對她使臉色。

我能怎麼辦,我也只是個孩子啊。開始可能會安慰她幾句,但是也會受不了她祥林嫂式的絮叨。

我嫌棄我媽是最典型的北方潑婦的形象,說話從來都是大嗓門,亂七八糟的髒話都能在和我爸吵架的時候脫口而出。

有幾次我走在回家的路上,一個鄰居家的小孩氣喘吁吁地跑到我面前,用看好戲的表情對我說:快回家,你爸媽在打架呢!

我依然慢吞吞地走回家,回到家果然看到他們在打架摔東西。

多年後,同樣的場景再現,我媽哭著說:以後嫁人一定要看準了。

我忘了我哭了沒有。

03

他們是壞人嗎?都不是。

木心說:「曾經善良到可恥,我不再善良到可恥了。

我媽就是那種善良到可恥的人。

奶奶在外人那裡說了她很多壞話,我外婆勸她忍耐,實際上沒有任何可以支持他的人。我爸是沒有耐心和能力安慰她的,於是只能尋求外界的認可。

她會非常替別人著想,超出一般地對外人好,只想讓人覺得她是個好人。

她自己種的菜會毫不吝嗇地分給鄰居。

她做生意,別人不討價還價,她都會主動給別人優惠。

她的外公卧病在床,她會經常去將換掉的衣服被單拿到自己家裡洗。

我叔叔一家外出打工,和我同齡的堂妹成了留守兒童,她會經常幫堂妹剪頭髮洗衣服。那幾年我覺得自己不是親生的,甚至有通過自殺讓她關注我的念頭。

我外婆有一個兒子三個女兒,生病的時候幾乎都是我媽在照顧,還指使我在後面跑腿。

04

至於教育,我不知道算不算。

我媽覺得我以後的出路大概就是嫁人做飯洗衣服,所以這些事情是她教我的。

和那個男孩的媽媽一樣,我媽覺得吃好穿好就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了。

我小時候大部分的知識獲取來源就是電視和廣播,看的第一本課外書是親戚家的一本娛樂雜誌。

因為學習成績很好,我媽也常常向別人炫耀,而我也並不喜歡這種炫耀。

我爸是個很聰明的人,當年因為交不起學費而輟學,幾乎一輩子都在工地上幹活。

在奶奶和我媽面前,他從未被認可和鼓勵。那種男人的自信和尊嚴早就被時光打磨得消失殆盡,成了一個沉默寡言的人。

小時候孤獨是常態,可能也不並知道什麼孤獨。只知道除了我自己,沒人可以幫我。

空洞無聊的生活,澎湃焦灼的好奇心,催生著發乎於心的求知慾。

05

《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有一句名言我深以為然。

「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 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你所有的經歷和行為都會長在身上。好的是學會獨立,自學能力超強,不好的是性格中總有那麼一點自卑和退縮。

「父母皆禍害」的口號不是危言聳聽,是那些曾經受過肉體或精神傷害的孩子爭奪話語權的機會,有人告訴你這不是你的錯是父母錯了,只是他們連承認自己的錯誤都不敢。

傾訴或反思這種傷害,尋求接納和認可,走出情感困境。當然最好的出口是體驗長期的心理諮詢,將心中糾結的愛恨都梳理一遍。

我學心理學的最初兩年,每次回家都會和我媽吵一架,不然那些抱怨會永遠積壓在心裡。

相較而言豆瓣上僅存的「父母皆美好」小組才是更大的諷刺,到現在依然冷清。

小時候都寫過《我的爸爸媽媽》之類的作文,一定要寫得感人至深,讓人聲淚俱下。

別粉飾,生活如其所是,你要接受的是它本來的樣子。

你沒有完美的父母,你也不是完美的小孩。放棄心中的理想化,哀悼你未曾得到的愛和教育。

父母嫌棄你指著別人說:你看看人家孩子。

孩子可以嫌棄地說:你看看人家父母。

這樣才公平。

推薦閱讀:

計算機模擬人類社會並預測人類發展可行嗎?
聖誕禮物,我送你一本書(附推薦書單)
定價策略,一克拉鑽石價格
「被冷落」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時而自信,時而自卑,如何改變這種雙重人生?

TAG:心理学 | 教育 | 热门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