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世紀百科精選】制天權

制天權,全稱「行星制天權」,是指交戰一方在一定時間內對行星同步軌道和中間層以上區域的控制權。掌握了制天權,就能限制敵方外空力量的戰鬥活動,保障己方外空力量的行動自由,阻止敵方利用外層空間開展運輸活動,並使我方大氣層內作戰力量得到有效掩護。

廣義上的制天權包括「行星制天權」和「空間制天權」,後者是指交戰一方在一定時間內對特定太空區域的控制權。由於空間制天權往往被囊括在以艦隊決戰學說為代表的太空戰理論中,一般認為「制天權」僅包括狹義上的「行星制天權」。

產生背景

北極戰爭中,中國首次應用了外軌道兵力投送技術,震動了國際輿論和各國軍方。北極戰爭後,六國都認識到了制天權的必要性,之後就有了制天權理論的提出。由於太空戰艦強大的承載能力,制天權也被稱為「新世紀的制海權」。

分類

概述

制天權根據控制行星的目的、範圍和持續時間,分為戰略制天權和戰役戰術制天權。制天權不是絕對的,在優勢一方取得總的制天權的情況下,劣勢一方也可能在一定時間內於局部空間取得制天權。在現代條件下,奪取和保持制天權還包括奪取空間區域下方的大氣層內製空權、制海權和制陸權,並需綜合使用空間力量和大氣層內力量的各種作戰兵力兵器和多種作戰樣式才能達到。

戰略制天權

戰略制天權是在整個戰爭期間或戰爭的某個階段,在一個或數個戰區內,較長時間佔有的制天權。戰略制天權能對整個戰爭產生影響,使己方部隊能快速取得勝利。

戰役戰術制天權

戰役戰術制天權是在重要的戰役方向上或有限空間區域內,較短時間佔有的局部制天權,能對戰役、戰鬥產生影響。制天權是相對的,即使交戰一方奪取了戰略制天權,也不能排除對方奪取戰役戰術制天權的可能性;掌握了制天權的一方,也很難保證完全不受對方外空力量及行星防天力量的攻擊。奪取制天權以天軍為主,並依靠諸軍種、兵種的共同努力達成。爭奪戰役戰術制天權的鬥爭,是現代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掌握戰役戰術制天權與否,雖然不能直接決定戰爭的勝負,但對戰爭的進程和結局能夠產生重大影響。

三級分類法

六國集團軍方對上述制天權的定義大同小異,但中國、美聯和以色列出於自身需要,偏向於使用三級制天權分級——戰略制天權、戰役制天權和戰術制天權。

中國出於無人機集群作戰的大量使用,其天軍登陸部隊及協同部隊在短時間、小區域內撕開對方軌道防線就能對地面投入大量登陸部隊,配合無人作戰集群的高機動性和穿插包圍戰術迅速瓦解敵行星防天力量,即便先頭部隊完全折損也不會有多大損失。

美聯注重非常規作戰手段和快反部隊的建設。通過高速運動的戰場力量,美聯可以由點及面撕開對手的地面和空間防線,因而注重對小範圍制天權的爭奪。

以色列在迦南行星防禦問題上強調「寸土必爭」,不放過任何一處空間,同樣提出了戰術制天權的說法。

理論介紹

太空戰艦加入戰爭將引起戰爭樣式的革命

任何戰爭樣式都取決於當時的戰爭技術手段。太空戰艦由於可以在外層空間自由運動,因而在行動能力超出任何大氣層內載具;太空戰艦由於不受地面障礙和大氣約束並具有極高的反應速度,是一種出色的進攻性武器,因而能夠自由選擇攻擊點並能調動最大的打擊力量,而敵大氣層內軍隊的反擊手段和反應時間都極為有限。

所以,可以確信,太空戰艦將完全改變迄今為止的戰爭樣式,並會給未來戰爭樣式帶來深刻的變化,戰爭的主要特性必將與以往任何戰爭根本不同。

過去的戰爭只能在地球大氣層內進行,最多涉及反衛星作戰。大量高技術裝備的使用極大提升了戰爭成本,而核威懾使得大國間的全面戰爭絕無可能發生。綜合來看,戰爭規模被限制在局部戰爭水平,哪怕是大國也無法負擔全面戰爭帶來的財政壓力。大氣層內武裝部隊是進行戰爭的唯一力量,而鑒於士兵訓練成本和高技術裝備製造成本的不斷提升,幾次關鍵戰役的勝利將直接影響全局的成敗。面對高技術局部戰爭,傳統游擊戰能夠發揮的作用極其有限——且不說臨時武裝起來的平民能否戰勝裝備高技術兵器的精銳部隊,火箭炮一類的大範圍殺傷武器基本限制了人海戰術的功效。

而未來戰爭在特性和範圍上都將是總體的,戰爭規模重新升級為全面戰爭。陸上、海上和大氣層內空中的防禦不再能保護國家,大凡陸地、海上和大氣層內空中的勝利也不能保護本國人民和設施免遭敵方的攻擊——太空戰艦的製造、維護和補給可以完全脫離大氣層內設施來進行。太空戰艦加入戰爭後,雖然高技術裝備的成本依然居高不下,但戰爭規模將重新擴大為全面戰爭。在高技術全面戰爭中,大氣層內的一次勝利或多次勝利並不足以決定戰爭結局,國家的抵抗能力取決於是否擁有自己的太空戰艦並消滅敵人的太空戰艦。如果自身軍隊沒有裝備太空戰艦,縱然付出極大代價消滅了敵方的太空戰艦,戰場也只是退化到高技術局部戰爭形態,而此時的國家極可能不再具有進行高技術局部戰爭的能力。戰爭要求聚集全國巨大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而太空戰艦粉碎敵人物質和精神力量的速度遠超大氣層內空中力量。

新的近防系統投入使用後,太空戰艦本身即可成為強大的中段反導平台,攔截任何大氣層外的巡航導彈。而海軍和空軍的每一次出動都將成為決死突擊——不需要打擊戰艦或戰鬥機本身,太空戰艦隻需把每一個碼頭或機場炸成廢墟,即可將海軍或空軍力量活活耗死在天空或大洋上。

顯然,太空戰艦的出現有力地打破了原有戰爭樣式,戰爭樣式面臨著又一次革命。

奪取制天權對戰爭勝負具有決定性意義

太空戰艦這一新的技術成就用於戰爭,不僅將會引起戰爭樣式的革命,而且將會出現新的戰爭領域——外層空間戰場。如果在外層空間被擊敗——這意味著不可能進行除了再在投降桌上爭取一點餘裕以外的反擊——那麼不管大氣層內情況如何,都將決定性地戰敗。

從這個意義上說,制天權的重要性超過了制空權和制海權,正如以往空軍和海軍一樣,在經濟力量限度內爭奪優勢的競賽也將在外層空間領域中開始。

制天權能帶來以下優勢:一是保證一國領土、領海和大氣層內領空不受敵人從外層空間進攻,因為敵人在太空戰艦的攔截下無法發動進攻;二是使敵人領土、領海和大氣層內領空暴露在我方太空戰艦進攻之下,能對敵人的抵抗以直接可怕的打擊,因為敵人已不能在外層空間活動;三是能保護本國大氣層內軍事基地、交通線與近地和同步軌道設施,反而威脅敵人的這些方面;四是阻止敵人從外層空間支援其大氣層內軍隊,同時保證對我方的大氣層內軍隊給予相應支援。

此外,擁有制天權的一方能阻止敵人重建其外層空間力量——因為它能破壞物質資源和製造場所,這等於最終控制了外層空間。外層空間被控制的國家必須忍受敵人對己方領土、領海和大氣層內領空實施外空進攻而無法進行有效的反擊。陸、海、空軍將看到它們的交通線被切斷,基地被破壞,面對敵人的進攻而無能為力,民眾更會直接感受到通訊中斷、物資調配混亂等一系列事件造成的社會秩序崩潰。除去物質損失,國民的信心和軍隊的士氣將受到嚴重打擊,對國家的戰爭潛力具有極深的負面影響。

制天權是贏得勝利的必要的充分的條件。即使承認以充分力量運用制天權並不能直接打敗敵人,但無可爭辯的是制天權能給敵人帶來嚴重的物質和精神損害,從而對擊敗它做出有效貢獻。即使天軍的實力不足,戰爭不得不由大氣層內軍事力量決勝,制天權也將使它們完成任務大為容易。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所謂制天權,指的不是單純的外空優勢或太空戰艦優勢而是這樣一種態勢:我方能在敵人的「頭上」部署太空戰艦而敵人不能這樣做。掌握制天權表示一種態勢,能阻上敵人部署外空力量,同時能保持我方外空力量的部署。為了奪取制天權,就必須剝奪敵人使用其全部太空戰艦的能力。只有一個可靠的防禦外空進攻的方法,就是在進攻中奪取制天權,而非放棄制天權。

不應將奪取制天權與具有外空優勢混淆。具有外空優勢能夠較容易地奪取制天權,但還未掌握也不能運用制天權。

所謂相對制天權的概念,即局限於外層空間一定範圍的制主權,在狹義制天權中是不存在的,屬於將優勢與控制相混淆的錯誤觀點。因為太空戰艦的速度和活動範圍很大,不允許將行星外層空間分成小塊,在外空較強並不代表控制它。而控制外空則意味著主宰外空,不容許有任何程度上的差別。如果只滿足於作為較強的一方,就等於不能避免讓較弱的對手仍有可能傷害自己。

如何奪取制天權

奪取制天權,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支能進行外空作戰的獨立天軍,它應是在一國人力物力可能範圍內最強大的,為此必須動用國家全部的現有資源。任何資源如果脫離這個最重要的目的,或只用一部分,或任何的分散,都將減少奪取制天權的機會。

同時,為了奪取制天權就必須使敵人喪失一切有生外空力量,這一般通過實施封鎖或摧毀敵太空戰艦以拒止敵外空力量進入戰區,而己方外空力量能牢固控制該區域來實現。為能成功地摧毀敵太空戰艦,必須克服敵人為阻止這種摧毀而設置的種種障礙。也就是說,應在能找到敵人太空戰艦的任何外空區域、大氣層內空域或地面對其加以摧毀,或尋求發展相對剝奪敵方通過外空力量對特定外空區域造成決定性影響的能力。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制天權的爭奪主要依靠太空戰艦,但大氣層內防天力量並非沒有一席之地。高技術全面戰爭中,國家必然會調動所有力量為奪取制天權服務,而任何行星防天力量的運轉都需要大量的操作和維護人員——這意味著每個公民都不可能置身事外。

建立儘可能強大的,能奪取制天權的獨立天軍

如果奪取制天權就意味著勝利,那麼可以做出兩個推斷:第一,一旦發生戰爭,為了保衛國家,必要和充足的條件是能奪取制天權;第二,為了保衛國家,一切都應瞄準一個目標,即在已發生戰爭時,通過最有效的手段奪取制天權。

制天權除了一支強大的天軍外是無法奪取的。根據這一論斷以及上述第一推論,可以得出一條有實用價值的結論:除非擁有一支在戰爭中能奪取制天權的天軍,國防不可能得到充分的保證。能守得制主權的天軍按其本性在建制上是自立的,在作戰上是獨立於大氣層內軍種之外的。哪怕是為簡單起見,談及各種外空軍事裝備的總和——能奪取制天權的外空力量時將只使用一個詞:獨立天軍。據此可將上述結論表述為:只有擁有足夠力量的獨立天軍才能確保國防。

完全獨立於大氣層內軍種之外的獨立天軍無疑十分重要。大氣層內軍種都可擁有防天力量以協助完成各自的作戰任務,但絕無可能擁有自己的外空軍事力量。同時並不排除這種可能性、現實性,甚至必要性:一支擁有制天權的天軍能夠單獨用其自己的手段完成戰爭使命,且無須大氣層內軍種的參與。因此,天軍合乎邏輯地應被賦予和大氣層內軍種同等的重要性。天軍應當始終與大氣層內軍種合作,但必須保持獨立地位。

中國天軍初創時期,幹部林登萬曾撰文指出:「太空戰艦應當成為大氣層內部隊的同志。我們不能像飛機剛出現時那樣,把太空戰艦看作一種用途有限的輔助武器。太空戰艦應當是三軍的第四位同志,而且與其他同志是平等的。

「大氣層內軍事力量決定戰爭走勢的傳統觀念,將被一種新的觀念所代替。大氣層內軍種的活動半徑和打擊能力受到諸多限制,而天軍的相比之下受限更少。所以,天軍的綜合戰鬥力必不弱於現有軍種,甚至可能更強。」

他由此進一步闡明:「天軍不是大氣層內軍種的保姆或太空遠火集群,而是與它們同等重要的新軍種。鑒於太空戰艦已經展現了自己的能力,制天權很快就會獲得自己的價值和地位。」

他同時批駁了將天軍視為空軍「特種部隊」的想法:「外層空間和大氣層內空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戰場環境,雙方的機動能力、作戰方式甚至載具所遵循的力學條件都不完全一致。用大氣層內空域的思維來指揮太空戰艦,同用海戰的思維指揮空戰一樣,是一種典型的經驗主義思維。」他還指出,基於同樣的道理,將天軍和空軍合併的做法「在同時適應大氣層內空域和外層空間環境的太空戰艦出現前,都是不合適的」。

基於此他提出:「在保持現有軍種的同時相應大力發展天軍部隊,直至其強大到足以奪取制天權為止。」

他還特別提出,強調製天權並不意味著天軍制勝論:"我們談到天軍的決定性作用時,不能認為天軍是勝利的唯一因素。在北極戰爭中,天軍甚至不是獨立的軍種,卻很好地協助我們實現了戰爭目標。」

獨立天軍的含義

獨立天軍,是指組成能夠奪取制天權的外空力量的所有外空裝備的總和。

為了奪取制天權、必須摧毀敵人的太空戰艦和其他外空裝備。因此,組織和使用獨立天軍必須以實現這種摧毀為目的。而太空戰艦與大氣層內的載具不同,自身的補給不完全依靠太空港、太空要塞和地面生產設施輸送。在配備後勤戰艦的前提下,太空戰艦的一般維修和補給工作甚至可以於存在相應資源的小行星帶進行。鑒於爭奪制天權過程中艦隊戰鬥的目的是維持整體局勢不受敵太空艦隊的影響,六國集團天軍不約而同地強調「有生力量摧毀」,即制天權爭奪過程中消滅敵方絕大多數大型太空戰艦,並清剿戰場內可能的後勤資源點。

獨立天軍要成為取勝最重要的因素,必須滿足兩個條件:

第一,具有足以奪取制天權的實力。

第二,在奪取制主權後仍保持實力,並能利用它粉碎敵人物質和精神上的抵抗。

其中前者是充分條件,後者是必要條件。一支只能滿足第一點的天軍即使贏得奪取制天權的鬥爭——即令己方免遭敵外空進攻的同時使敵人受到外空進攻——也沒有足夠的力量粉碎敵人物質和精神上的抵抗。換句話說,一支只能滿足第一點的天軍不能決定戰爭結局,而一支能夠滿足上述兩點的獨立天軍,不論其他情況如何,將決定戰爭結局。

總而言之,一支能夠奪取制天權但沒有力量用它粉碎敵人抵抗的獨立天軍,仍然能進行對贏得勝利非常有效的行動;而一支奪取制天權又有實力粉碎敵人抵抗的獨立天軍,能克服大氣層內的不利因素從而贏得勝利。所以,天軍一旦奪取制天權,就應努力實施大規模進攻以摧毀敵人物質上和精神上的抵抗,即使這個目的不能全部達到,也應儘可能削弱敵人的抵抗。

如果一支獨立天軍要求承擔奪取制天權的任務,必須能在外層空間對大氣層內外進行破壞行動。一支外空力量想在外層空間摧毀對方,只能靠外空作戰,換言之,外空的破壞行動只能用適於外空的戰鬥手段進行。為了摧毀外空和大氣層內的外空力量,必須用破壞手段攻擊上述地區。對大氣層內目標僅靠電磁炮、激光發射器等艦載武器進行破壞是較為困難的。也就是說,僅靠太空戰艦本身不能發揮制天權的全部積極因素。所以,一支獨立天軍應當配備一定的行星登陸部隊。只有配備行星登陸部隊的獨立天軍才能在外空暢行無阻並能對大氣層內實施進攻。

外空作戰和大氣層內空域的作戰一樣,是真正的運動戰。先敵發現、先敵開火的準則仍然適用,而且要求比後者更高,僅靠裝備優勢是不夠的。從人的因素上看,天軍是應當在各個方面都有高度勇氣和創新精神的兵種。

爭奪制天權的主要戰術

由於六國集團的假想敵主要限制在人類已開發且進行了測繪的行星上,天軍爭奪制天權的主要戰術全部以登陸已知行星為前提。

質量壓制

質量壓制是中國天軍慣用的制天權爭奪戰術。通過大量無人作戰裝備的應用,中國天軍能夠在撕開敵方外空防線之初即向行星大氣層內投送大量無人作戰裝備,配合艦隊摧毀敵人的行星防天力量和工農業生產設施。此種戰術的可怕之處在於,外空防線上的任何缺口都將轉化為行星地表的大量損失。而由於國家強大的基建能力,中國天軍一般沒有保留地表設施作為戰利品的意識。

網路控制

網路控制是美聯天軍常用的制天權爭奪戰術。由於強調快速反應和外科手術式打擊,美聯天軍的制天權爭奪戰術更像是「一小時打遍全球」的升級版。該戰術所指的「網路」不只是通常意義上的星際網,還包括行星通訊網路和物流網路。通過摧毀、干擾和利用敵方的三大網路,美聯天軍能夠迅速撲滅敵人的反抗力量,並儘可能多地奪取敵方設施的控制權,再令其為己所用。如有必要,美聯天軍甚至會在行星同步軌道建設簡配版太空要塞。

人口驅逐

人口驅逐是歐羅巴天軍青睞的制天權爭奪戰術。眾所周知,歐羅巴的天軍的外空力量乏善可陳,但陸軍的實戰經驗非常充足。考慮到歷史上北約那些不成功或影響惡劣的軍事行動,歐羅巴天軍對於長期戰爭的厭惡在六國集團中首屈一指。相比沒完沒了地應付行星防天力量,歐羅巴天軍寧可逼他們進行一次決戰。這個戰術可以概括為兩步:首先在與敵方天軍交戰之餘,配合陸軍系統性地摧毀農業設施和宜居地帶。將敵人的人口集中在數個區域後,天軍再配合陸軍對所有區域外的人口聚居地和武裝力量駐地進行無差別攻擊。

行星封鎖

行星封鎖是英國天軍提出的制天權爭奪戰術。作為太空決定論的堅定履行者,英國天軍的主要力量為基於太空城基地的進攻性力量,登陸部隊反而員額有限。在取得艦隊戰鬥勝利之後,英國天軍將逐步清除行星地表的航天基地和防天力量,同時嚴格封鎖行星同步軌道,保證任何飛船都無法在天軍批准前進出行星。接著,英國天軍會干擾星際網和行星通訊網路,並逐步摧毀行星電力設施和主要物流通道,同時通過心理戰手法瓦解行星抵抗力量。在行星地表的社會秩序崩潰或幾近崩潰之時,滿載救援物資的運輸艦艇便在行星同步軌道待命,而它們降落的條件也只有一個。

衛星彈幕

衛星彈幕是斯拉夫天軍發明的制天權爭奪戰術。作為艦隊決戰學說的忠實擁躉者,斯拉夫人創造性地把艦隊決戰思路用到了制天權爭奪上。在艦隊戰鬥取得優勢後,斯拉夫會聯絡國內的防務承包商製造大量簡配衛星和軌道作戰平台。將同步軌道和近地軌道一掃而空之後,斯拉夫艦隊將在打擊行星防天力量的同時開展衛星組網工作,並全力破解行星通訊網路。除了常見的心理戰之外,衛星和軌道平台還能為登陸部隊提供信息優勢和火力支援。若先頭部隊全部損失,斯拉夫天軍會啟動備用計劃:在調集下一批登陸力量的同時,將成噸的太空垃圾當做動能武器砸在行星地表的工業設施上,其中包括因各種原因報廢的組網衛星。

迦南堡壘

迦南堡壘是以色列天軍獨有的制天權爭奪戰術,其官方稱謂為「基路伯之劍」。以色列天軍的制天權爭奪戰術全部圍繞迦南行星展開,其藉助「摩西之杖」軌道炮和太空要塞構築的太空防禦力量足以把守迦南行星附近的重要航道。基於行星防禦的前提,以色列天軍是六國集團中唯一一個將行星防天力量納入制天權考量的。歷次年度演習中,全民皆兵的以色列總能消滅所有的登陸部隊,而試圖封鎖迦南行星的艦隊將遭到以色列天軍的無情打擊。值得一提的是,迦南行星某處演習地點的氣候和地形經過調整,同地球上北緯31-32度,東經35-36度的區域十分相似,而這也是以色列天軍為數不多的登陸演練地點之一。

詞條作者:驛寧公民 - 孟陽明

詞條鏈接:制天權 - 23世紀百科 | 專註記錄兩百年後的知識

題圖來源: Successful Command Acquisition

了解23世紀的背景知識

23世紀的新聞和故事在以下平台同步發布:

大都會新聞官方網站:metnews.net/

微博:@大都會新聞 e.weibo.com/msfr

知乎:大都會新聞專欄 zhuanlan.zhihu.com/23sh

微信公眾號:大都會新聞(id: metnews)

Twitter:大都會新聞 twitter.com/23shiji

(by-nc-sa)

推薦閱讀:

修真世界深度設定之煉丹
梅卡莉絲的少女們(Maidens Of Mecalis)
淚灣透視(2217-10-24):貴族共和下的暗潮湧動
【23世紀百科精選】瀕死體驗機
如何看待《使命召喚》中出現黑人女性納粹士兵?

TAG:科幻 | 设定 | 科幻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