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篆刻刀法,齊白石這樣說

刀法類問題是我在接觸篆刻新人的過程中遇到的提出最多的問題,又是沖如何沖,切如何切,披削的角度如何等等,我對這樣的問題,寫過很多篇關於刀法的文章,對於新人的刀法入門的有,對於老手的吳昌碩論刀法的言論文章也有,但這些朋友常常不管三七二十一,老師,我開始學篆刻了,刀法上有啥建議沒有?於是我就迷糊了,不知道如何回答了,一方面給他建議讓他多練習,一方面建議讓他多去翻看以前的文章。另外真想告訴他,有些初級問題,百度一下就出來的,即便百度沒有答案的,在我公眾號里找找前面的幾百篇文章,總會對自己有點幫助,何必揪著我本人的微信問來問去呢?

(廣西美術出版社版的《白石老人自述》書影)

前幾天寫了點齊白石的文章,又有人找我來問:齊白石的刀法能學不能學,這樣的話,我實在不能用一句話告訴你答案,只能從我看過的《齊白石老人自述》里給你找找答案,如果有興趣,看原書,廣西美術、三聯出版社的版本都還是比較靠譜的,買來看一下吧。

一、齊白石篆刻作品舉兩方,一方白文,一方朱文:

(齊白石刻「人長壽」)

(齊白石刻「中國長沙湘潭人也」)

這是齊白石的經典作品,爽爽的單刀,彷彿不假思索,動刀就刻,但作品卻有自有天趣。

二、齊白石的性格

一個人的作品必然是他的人生品性的綜合反映,每個篆刻家的作品都是從他的性格里出來的作品風格,這跟其他藝術形式是相通的,齊白石在《白石老人自述》里說:「我作詩,向來不求藻飾,自主性靈,尤其反對摹仿他人,學這學那,搔首弄姿。」他寫詩是這樣,其實,他畫畫也是這樣,我們看他的畫作,也多是童趣滿滿,野趣盎然,由性格深處的自主性靈因子導致他刻印也是反對做、摹、削、蝕,突出強調他的「快劍斷蛟」、「昆刀裁玉」式的痛快,這是他一生的性子,也是他一生藝術「縱橫歪倒貴天真」的追求。

我們看他的詩作里講到他嚮往成為徐渭的書僮,就算立於門前不讓進門,他也是高興的,因為他追求的正是符合他自己脾胃的徐式的風格,野趣自然,天意渾成。你要讓齊白石去刻乾淨工穩整潔的如趙叔孺、王福庵、韓登安、陳巨來式的元朱文印顯然是不可能的,他的性子不是那樣的性子。但反過來,你讓這些人來學齊白石的風格,顯然也不可能,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他的作品風格,過去總說,字如其人,畫如其人,其實,印如其人也是極有道理的論斷。

(齊白石刻「不知有漢」及邊款)

學齊白石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是學他的一任自然,筆畫挺直,縱橫天真,甚至看了齊白石的「不知有漢」印,就覺得臨漢印是白費功夫,不願意在漢印上下功夫,齊白石書里說他反對摹仿他人,但並不是他不摹仿他人,他先學浙派丁敬、黃易,有了相當的底子之後,又學趙之謙(我寫過完整的齊白石學印經歷,有興趣的可以找來看)然後,從《天發神讖碑》里受到啟發,形成了他典型的印風,這種印風的來源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是有深厚的臨摹功夫在內的自我性格的選擇。白石老人其實是很贊成秦漢古人的,他的經典語錄里有一段:

「"刻印,其篆刻別有天趣勝人者,唯秦、漢人。秦、漢人有過人處,全在不蠢,膽敢獨造,故能超出千古」,顯然,他學習的是漢人的獨造精神。至於他後來所說的「余刻印,不拘昔人繩墨,而時俗以為無所本。余嘗哀時人之蠢。不思秦、漢人,人子也。吾儕,亦人子也。不思吾儕有獨到處?如令昔人見之,亦必欽佩。」秦漢人是人的孩子,我們也是人的孩子,我們應當讓後人見到我們的作品也必須欽佩這樣的地步的話,其實是他消化了秦漢人精神之後的藝術思想升華。

於是,兩條啟發:

1、先通學篆刻史,找到適合自己的性格的印家,下功夫偏師鑽臨摹是正確的;

2、不要完全鄙薄秦漢及前人印章,要從這些印章里鑽研,技法成熟後才有可能創造,千萬不要想著,我從一開始就學齊白石的天趣自然如何如何。

三、關於齊白石的刀法

齊白石的刀法也是一任自然的,這從他的《白石老人自述》里可以找到一段話:

「篆法高雅不高雅,刀法健全不健全,懂得刻印的人,自能看得明白,我刻時,隨著字的筆勢,順刻下去,並不需要先在石上描好字形,才去下刀。我的刻印,比較有力,等於寫字有筆力,就在這一點。常見他人刻石,來回盤旋,費了很多時間,就算學得這一家那一家的,但只學到了形似,把神韻弄沒了,貌合神離,僅能欺騙外行而已。他們這種刀法,只能說是削蝕,何嘗是刻印。我常說,世間事貴痛快,何況篆刻是風雅事,豈是拖泥帶水,做得好的呢?」

顯然,在白石老人這裡,刀法里表達自情懷的意趣最重要,不能表達自己意趣的刀法、篆法,根本算不上刀法、篆法,是不健全的刀法、篆法,也是不高雅的,他追求痛快淋漓、不假修飾的風格,並且把這個風格堅持了幾十年不變。因此,他執著(甚至可以說是偏執)的審美理想追求形成了他獨特的藝術風格。

但這並不代表他的作品是隨手完成的,我們從他的幾方印章邊款里都能看到他匠心經營的過程。

當然,上述引自書中的論斷是齊白石老人的一家之言,很多工穩的制印名家視之為「野孤禪」,或者「野狐禪」。做為一個初學者對於任何一家的刀法理論都應當消化吸收,然後在篆刻實踐中找到適合自己性格的刀法語彙,並由此找到適合自己性格的篆刻形式語言。

(齊白石刻「白石翁」及邊款)

(齊白石刻「老白」及邊款)

簡單的兩字印、三字印,白石老人也都是「五換」而成,「五磨五刻」而成。

所謂的「隨心所欲不逾矩」是真正的大師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才能達到的境界,單聽某兩次講座,刻幾方印,或者學學某人的刀法是不可能成為篆刻人的。

曹丕的《典論.論文》里有一句話:「文章者,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其實,不管何種藝術,學習者採取嚴肅對待的態度是學好這門藝術的正確態度,所謂的玩藝術,打發時間的無聊活計等,都有可能使篆刻走入「痞氣」「匠氣」嚴重的泥潭,這是初學者應當避免的。

(【老李刻堂】之192,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

下圖篆刻作品如何?請評析,謝謝。
關於印泥的一點小問題?
大家評價一下,下面的篆刻怎麼樣?
想請各位推薦幾本介紹篆刻文化的書,不知有沒有?謝謝

TAG:篆刻 | 齐白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