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說清朝的大學士:漲點知識
作者:史遇春
這個話題有些專業,我原本不想寫的,主要顧慮就是受眾不多、讀者太少。
可是,看了三四次,我還是不忍冷落,最終決定要寫出來。
一來呢,這是對我歷史知識的增補;
二來呢,想著或許也有和我一樣對這個題目有興趣、也有和我一樣對這個題目不明了的朋友。
本篇依清人朱彭壽《安樂康平室隨筆》卷一中的一段而成文,喜歡文言文的讀者,可自行翻閱原文。
政治制度和人類社會當中其他的很多物事一樣,都是有傳承的。清朝的大學士制度,就是沿襲了明朝舊有的規制。
起初,凡是被授予大學士的人,他必須要兼六部【從周朝開始,中央行政機構中,吏、戶、禮、兵、刑、工各部總稱六部。其職務在秦漢時本為九卿所分掌,魏晉以後,尚書分曹治事,曹漸變為部,隋唐始確定以六部為尚書省的組成部分。】之中某一部的尚書。但是,必須清楚,此時大學士所兼六部之中某一部的尚書,並非實際管理這「某一部」的事務,他也只是掛銜,算是虛職。這個時候,六部尚書,各另有其人。
清高宗乾隆【前後共六十年:公元1736年至公元1796年】中葉,大學士兼六部中的某一部尚書時,才開始有真實管理其所兼「某一部」的具體事務的情況。
到了清仁宗嘉慶【共二十五年:公元1796年至公元1820年(其中嘉慶二十五年清宣宗即位沿用)】年間,大學士兼六部中的某一部尚書,並真實管理其所兼之部的具體事務,被確定為常規,必須如此。這樣一來,大學士所兼的尚書職務,是名副其實的,而且官職分明。
這裡需要解釋的是,自從軍機處設立之後,大學士就不再參與機要事務了。大學士原屬於內閣,有了軍機處之後,內閣權力自然削弱。自此之後,內閣之中,大學士所承辦的事情,主要就是每天對各部、各省上呈的文件進行初步的答覆,還有就是承擔向下發布朝廷文件、對朝廷採納的上報文件以正式公文的形式發布。大學士名義上所擔負的這些事情,很多還被中書分擔;這些事情,日常還有侍讀管理,所以,大學士基本上都是坐享其成而已。這個侍候,國家如果沒有大的典禮、大的會議,大學士實際上是全年都不用去內閣的。後來,朝廷覺得這樣不行,於是,才開始讓大學士兼六種之中某一部的尚書職位,這樣一來,大學士就沒有理由再常年不上班了,大學士也有個官方的去處了。當然,大學士的兼差,並不僅僅局限於兼某一部的職,也有的大學士位高望重,兼了多個職位,這個侍候,這樣的大學士,他可能就是全力實際管理其所兼職位的事務,內閣的事,他基本上是不參與的。
清朝立國初期的大學士,分為三院,分別是弘文院大學士、秘書院大學士、國史院大學士。
清世祖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改三院為四殿二閣:
四殿分別是中和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
二閣分別是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
清世祖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又恢復為原來的三院:弘文院大學士、秘書院大學士、國史院大學士。
清聖祖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又改為四殿:中和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
清聖祖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又改為三殿二閣:
三殿分別是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
二閣分別是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
到了清高宗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才開始確定為三殿三閣:
三殿分別是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
三閣分別是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
這個侍候,在員額上也有了初步的規定,也就是,大學士只設四員。此前,大學士的員額是沒有定數的,數額範圍是從五、六位到十一、十二位不等。
但是,到了清高宗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保和殿大學士文忠公富察·傅恆去逝之後,保和殿不再設置大學士。
自此以後,清朝的大學士,只剩下了二殿三閣:
二殿分別是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
三閣分別是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
至於大學士授職時的名稱,自清聖祖康熙以來,並沒有定例可循。所以,有些時候,某殿某閣,並沒有大學士;而有些時候,一殿一閣之中,可能同時有好幾人被授予相同的大學士銜。
到了清仁宗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以後,才開始在每殿每閣各設一名大學士,但是,那個時候,已經確定,大學士的員額僅限四名,但是,二殿三閣共有五缺,所以,大學士的確定,就只能是二殿二閣,一殿三閣這樣來組合了。這種組合,也沒有規律,看皇帝高興,由心情決定。
以上在介紹大學士的過程中,大學士的名位次序,也如文中的排列,從先到後,即由大至小。比如三院中,弘文院大學士第一、秘書院大學士第二、國史院大學士第三;二殿三閣中,文華殿大學士最尊英殿大學士次之,文淵閣大學士再次之、東閣大學士又次之、體仁閣大學士最末。
這種大學士制度,一直沿襲傳承到了清末。
文中相關:
【軍機處】清朝官署名,也稱「軍機房」、「總理處」,是清朝時期的中樞權力機關。清世宗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設立。雍正帝以內閣在太和門外,恐漏泄機密,始於隆宗門內設置軍機房,選內閣中謹密者入值繕寫,以為處理緊急軍務之用,輔佐皇帝處理政務。清世宗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改稱「辦理軍機處」。設軍機大臣、軍機章京等,均為兼職。清高宗乾隆帝時期復設軍機處,從此成為清朝的中樞權力機關,一直到清末。
【富察·傅恆】約清聖祖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清高宗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字春和,戶部尚書米思翰之孫,察哈爾總管李榮保第九子,清高宗乾隆孝賢純皇后之弟,清朝名將、外戚,滿洲鑲黃旗人。乾隆時期歷任侍衛、總管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等職,授一等忠勇公、領班軍機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學士、平叛伊犁統帥。清高宗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督師指揮大金川之戰,降服莎羅本父子。清高宗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力主清軍攻打伊犁,平息準噶爾部叛亂。後任《平定準噶爾方略正編》、《平定準噶爾方略前編》、《平定準噶爾方略續編》正總裁。撰寫《欽定旗務則例》、《西域圖志》、《御批歷代通鑒輯覽》等書。清高宗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授經略,督師雲南。次年四月,率京師及滿、蒙兵1.3萬餘人,分三路入緬甸作戰,身患重疾,仍督軍進攻,屢敗緬軍。後與雲貴總督阿桂合兵攻老官屯不下,遂乘緬軍遣使請和,疏奏罷兵。清高宗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二月班師,不久病卒。清乾隆皇帝親臨其府奠酒,謚文忠。清仁宗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五月,以子福康安平苗功,贈郡王銜,配享太廟,入祀賢良祠。
推薦閱讀:
※那個被閹掉的男同學,後來怎麼樣了?
※如何評價唐德宗(3) -- 說忠臣誰是忠臣
※真正的漢族人現在都在哪兒,典型的相貌特徵是什麼樣的?
※古代真的有「漢服」這個說法嗎?
TAG:中国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