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語言學中的變化Types of Linguistics Change

大家好,這是我第一次在這個新專欄里更新,首先感謝大家關注。我和Laurent是在我之前的專欄「我在哈佛學語言」裡面認識的,我們倆分別在今年和去年參加了哈佛夏校的LING-120課程,因為都對語言學十分感興趣,所以決定一起開一個專欄跟大家分享一些歷史語言學的內容。在夏校的學習讓我學到了歷史語言學的知識,也認識了Jeremy Rau這樣優秀的教授,一個夏天就變成了他的迷妹哈哈哈。我主要會翻譯講解我們夏校的教科書,並對這些內容進行補充。我之前的專欄裡面講解了我整個夏校課程的筆記,所以大家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知識,可以兩個專欄一起看。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感謝大家閱讀,也歡迎大家和我們討論語言學的問題。十二萬分感謝!

在今天這篇文章里我會來介紹一下語言學中的變化種類(Types of linguistics change),大致分為五種:音變(sound change),類比(analogy),語意變化(semantic change),語法變化(syntactic change),和語言之間接觸所發生的變化(changing resulting from language contact)。

1.3.1 音變(sound change)

音變顧名思義,是指發音的變化。比如說古英語(old English)和中古英語(middle English)就可以用截然不同的發音來進行區分,這些音變一部分來自於不同的拼寫。這兩者之間的變化有些是微小的,比如在父親father一詞中的th,在古英語中為d,在中古英語中為th;也有些變化是巨大的,比如說麵包bread一詞在古英語中為hlaf,在中古英語中為loaf,中英語中不僅失去了古英語中的h,母音也發生了變化,另外,loaf的意思也發生了變化,從麵包本身了變成了一定量的麵包。

音變在語言中是十分普遍的。這樣普遍的音變讓我們有機會在歷史和完全不同但是緊密相連的語言中尋找各種各樣的詞語;普通的音變也讓我們能夠確定我們所比較的兩個詞語雖然發音不同,卻有著相同的意思,而不僅僅是兩個發音相似的詞語。隨著我們對音變的不斷解讀,我們可以解釋很多語言中奇怪的現象。比如說在英文中,很多在詞的開頭髮音的n前面其實還有一個不發音的k,比如說膝蓋knee,騎士knight,騙子knave等詞語。其實在早期的英語中,這些開頭的字母k是發音的,例如cneo,cniht,cnafa等詞,並且在德語中也仍然發音,比如德語的膝蓋knie一詞。在英語中,k出現在n前面的時候發生特殊的音變,所以變為了不發音k,但是在現在的拼寫中仍然存在的k,就代表了在過去的某個階段,k還是發音的。

1.3.2 類比(Analogy)

類比是指將一個語言或一組詞語中的規律繼續延伸到另一種語言或一組詞語中的過程。除了音變,類比也可以使詞語的發音發生變化。比如說,早期現代英語中奶牛cow這個單詞的複數形式是kine,而且這種形式也可以在19世紀的詩歌中找到。但是現在cow的複數形式已經變成cows,因為cow這個詞在發生了類比之後,與其他名詞如dog-dogs,pig-pigs一樣,變成了cow-cows。但是類比並不像音變一般常見,仍然許多詞語的複數形式是不規則的,比如woman-women,man-men,child-children,foot-feet。

類比可以產生許多結果,其中一個就是產生新的詞語。其中一個經常出現的現象就是混合(blending),在孩子身上經常出現的一個例子是,孩子們經常會把腳foot的複數說成feets,他們把不規則的正常發音feet和規則的複數加s規則混合到了一起,從而創造了feets這個詞語。還有一些混合是用於尋找兩個詞語之間的折中,比如說brunch早午餐這個詞是breakfast和lunch這兩個詞的混合,指的就是在兩者之間的一頓飯。

類比對詞語的結構也有著很大的影響。比如說在古英語中同一個詞語的主格,與格和屬格與拉丁文十分相似,用不同的詞尾來區分這些詞語的單複數形式。

單數 複數

主格 stān stānas

屬格 stāne stānum

與格 stānes stāna

在變化之後,我們在中古英語中得到了新的形式,這時則只有基本形式和與格兩種了。

單數 複數

基本形式 stone stones

與格 stone『s stones』

在詞語的變化中,一個基本的變化就是音變:刪除了後綴中所有的母音和屬格複數中的m。但如果僅僅發生了音變一種變化的話,我們將會在中古英語中得到一個不同的表格:

主格 stone stones

屬格 stone stone

與格 stones stone

如果僅僅發生音變,那麼這個變化並沒有有效的做到可以區分詞語的不同,主格和屬格的單數形式和屬格和與格的複數形式是一模一樣的。這個時候類比就發生了,比如說主格的s延伸到了其它的複數形式中,導致主格和屬格的單複數形式完全相同,導致屬格的存在變得多餘。但是,大家可能會有疑問:那為什麼類比沒有發生在與格身上呢?就像上面講過的一樣,類比的發生並不像音變一樣普遍,所以與格的單數形式仍然保留著s。

1.3.3 語意變化(semantic change)

由於語言的不停變化和我們對詞語用發的不斷延伸, 同一個詞語的意思不斷延伸出新的意思。比如說像我們在音變中提到的例子,古英語中的hlaf代表著麵包,而中古英語中的loaf則代表著一定量的麵包;現代英語中的麵包bread也可以追溯到古英語中,但是古英語中bread的意思要狹窄的多,就是指一口(食物)和碎屑。再比如書說在非洲英語中,bad和sick這些詞並不代表不好的,壞的,反而意味著優秀的。

詞意變化所導致的結果可能是非常極端並且出人意料的,魅力glamour和活力verve這兩個詞就是非常好的例子。glamour這個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希臘語中的gráphein,這個詞的意思是抓scratch。然後在一段時間的變化後,這個詞的意思變為了寫write,在許多語言,如拉丁語、英語和梵文中,「寫」這個單詞都是由「抓」變化而來的。在gráphein變化了意思之後,grámma和grammatiké,兩個詞代表的都是寫的結果:字母表中的字母,交流中的信等等。在拉丁語中也出現了grammatica一詞,代表相似的意思。

在古法語中又出現了一種新的意思,grammaire不僅僅代表書寫的結果,同時也開始代表傳統的學習,比如鍊金術和占星術。第二種意思尤其出現在未受教育的人之間,因為他們腦子裡認為寫作就是巫師學習鍊金術、魔法和其他超自然的學科。結果,寫作在許多受教育人口低的地方都被認定為是一種密教的活動。後來在中古英語中也出現了像古法語中的兩個意思,寫作和法術相關的行為。最後這兩個意思在中英語中被區分開,變為兩個詞語grammar和grammary。

glamour這個形式最早出現在蘇格蘭英語中的變形gramary(e),然後被沃爾特斯各特男爵以「魔法,魔法的魅力」的意思引入到現代標準英語中。 grammar這個詞在現代英文中則代表語言結構的一部分,並且格外強調準確性。

verve這個詞也一樣,它起源於拉丁語中的verba(verbum詞語的複數形式),然後在被引入早期的法語時,意思仍是這樣,到了中世紀的法語時,這個詞的意思逐漸變為caprice變化無常的,fantacy幻想。最後在現代法語中,這個詞的意思變為了ethusiasm熱情,vitality活力等等。

1.3.4 語法變化(syntactic change)

語法的變化指的是一句話組成方法的變化,也就是各個成分在句子中的位置變化,我個人比較喜歡稱之為語序的變化。在英文中,語序是很明顯的主語,動詞(謂語),賓語,比如:The dog(主語)bit(動詞)the man(謂語)。但是動詞開頭和動詞結尾的句式在英語中並不能被算為完整的句子:Bit the man the dog/The man the dog bit。但是在古英語中,句子中成分的排序就相對比較自由了。動詞開頭的:Bit the man the dog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但是動詞結尾的句子相對不太受關注。

古英語中動詞從結尾移動到中間的變化也部分出現在在了與之緊密相連的德語中。但是德語中的變化僅採納了一半:只有那些有單獨詞尾的詞,比如說英文中第三人稱的has和第一人稱的have可以應用在句子的中間;有兩個片語成的動詞,比如說英語中的has gone和have gone,仍然需要放在句子的結尾。而且,只有主句的動詞可以放在句子的中間,從句的動詞必須放在句子結尾。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當英語和其他相似的語言如法語中的動詞在句子中間時,德語卻在別的位置: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說英語的人在學德語時會遇到困難了。

1.3.5 語言之間接觸所發生的變化(changing resulting from language contact)

除了以上所敘述的那些主要變化之外,語言和語言之間的接觸也可以導致語言的變化。最最常見的一種情況就是借代(borrowing),指的就是一個語言中的詞語被應用採納到另一個語言中的過程,比如說curry(來自印度語),spaghetti(來自義大利語),kimchee(來自韓語)等等。

除了單詞上的借代,兩種或多種語言的接觸也可以導致句子的結構越來越相似。這種現象在巴爾幹半島,南亞,東南亞,和美國東北部及加拿大的比鄰區的原始語言中經常發生。或許結構上的借代很難以理解,畢竟借代單詞的目的是為了填補空白,一個詞語為什麼要在,比如說沒有被動時態完全可以正常運作的情況下,像其他語言借代被動時態呢?

其實這種現象並不是完全的借代,而是一個普遍現象不斷積累的結果。當外國人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時,新的發音和語言學方面新的結構會讓他們產生一種「口音「,甚至在外國居住了很久之後也仍然無法改掉。這種現象並不是單方面的,但一個人在國外久居並且很少說母語時,他回到祖國再次說起母語,也會有新的口音。這是一種非常自然普通的現象,但是卻潛移默化的對語言產生了影響。

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語言的接觸還可以有其他的結果。在有一些皮欽語(pidgin,語言結構和單詞都非常非常少的語言)中,所被應用的詞語可能只有1000-2000個。在這種情況下,在普通語言中一個詞語就可以形容的物體,在皮欽語中需要無數個詞語才能形容,比如說鋼琴piano一詞,在皮欽語中的表達方式是一個你打他他就哭的大盒子big fellow box you fight him he cry。很多皮欽語都產生在歐洲帝國主義者殖民期間,當他們用自己完全不熟悉的語言簡單與當地人交流時,因為掌握的單詞少,知道的句子結構簡單,從而形成了皮欽語。

就算這種情況十分極端,它的出現頁並不佔少數。這種情況通常會出現在兩種情況下,第一種是和無法流暢溝通的嬰兒溝通, 第二種是我們和說其他語言的人溝通,並且兩人相互不懂對方語言的情況下。比如說,Me Alice---You Jane=I am Alice, you are Jane. 雖然這些情況的細節還是有很多的不同,特別是在選詞的表達是友善還是粗魯這方面,但是他們一定還是出現在用一門外語對話,並且對外語不熟悉的情況下。

這篇文章的內容大致就是這些,我們兩個人會交替更新,希望大家多多關注,多多閱讀,感謝!!

推薦閱讀:

我見面她,我結婚她,對外漢語教學怎麼樣來講解這個語法錯誤?
為什麼不能說「畫被掛在牆上」「樹被栽在對面」「赤字被填補」這一類有標被動,而用「無標被動」更為自然?
隨著傳播手段的豐富,各國標準語的讀音是否會有固化的趨勢?
如何閱讀中世紀手稿或檔案,尤其是學習paleography?

TAG:语言学 | 历史语言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