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千人千語 | 老鐵,BIM的落地沒那麼容易!
當你迷失自己,找不到方向…
當你不知道,其他地方在發生什麼…
聽膩了官方的宣傳,也許你想聽聽真實的故事…
在BIM千人千語,聽聽真正的BIM人的心聲吧!
嚴世鴻
北京●BIM諮詢工程師
今天的感受和認識呢主要包括三大塊的內容:建築、 信息和模型。
第一建築-----相信大多數做BIM同仁都或多或少都有建築從業的背景,或者是建築相關專業畢業的,所以請大家不要放棄自己的專業知識,不要過度去追逐那些特別華麗的技術,請回歸到這個技術初心,去做一些正在能夠落地的BIM項目。
同時,不要認為BIM是個筐,蘿蔔青菜都可以往裡裝。
第二信息-----我遇到很多高舉「BIM主義」大旗的項目,但非常遺憾的是最終成果可能就是一個建築物的三維模型。我認為那個只是BIM的可視化一面。
我們應該更多的關注BIM的空間幾何數據和其他維度的一些屬性數據。
傳統模式識別判斷高支模區域是通過對比CAD圖紙、或者是以往的項目經驗,但我們覺得這項工作可以通過以設定好的計算模型去快速、統一的識別,所以我們就自主研發了一款高支模的Revit小插件,這個插件可以識別正交梁情況下的高支模區域,雖然這個插件還很雛形,還不能對識別所有的危大工程的大梁,但我覺得這是對BIM空間數據一種很好嘗試。
最後一個是模型-----我要分享的是建模的質量。現在BIM建模企業非常的多,建模模型的質量也良莠不齊,也有部分人認為BIM建模是一項非常低端的工作。
但我想說BIM建模是基礎,也舉個例子說明吧,像我們二次開發的時候,會涉及到構件的識別,如果是你用一些非常複雜的演算法去識別構件的話,遠遠不如規範化的BIM構件命名識別來的方便,同時你對構件信息輸入的不規範,也會造成後期二次開發難度的增加。
所以我想說,一個標準的建模規範、一個高質量的BIM模型將會是你項目落地的重要保障。
飛揚
成都●施工一線骨幹
BIM這個概念對於施工企業來說,就意味著高大上,感覺很不親民,其實對於一個施工企業,大家都把BIM想複雜了,就目前來說,國內依然有很多項目是掛靠的,項目的老闆和項目經理一聽說BIM,第一個反應就是錢,我需要付出多少錢,BIM是否能有效的幫我賺錢(其實就是能否算精確工程量),BIM跟我過去的預算有什麼差別,把重心都放在了模型和工程量上面,對於他們來說,出一個精確的模型,就意味著精確的工程量。
不容否認的是,把工程量算準確了,確實有助於確保施工方的利益,最直觀影響施工方利潤的還是工程量,很多時候施工方都希望在工程量上面做文章。
在項目上使用BIM的先決條件,我認為應該是信息化的程度,和員工的素質,同時這也是直接影響實現BIM建設進程的重要因素,接下來,就個人理解的情況,談談我們實現BIM落地,需要走幾步。
第一步:革新概念,修正BIM的理念。
到目前的現狀來看,依然還有施工一線人員對於BIM的理解就是超級算量,多建幾個模型起來,對於算量就會更加準確。對於施工項目部來說,大範圍的建模絕對不是一個理性的做法,自BIM的使用標準出台以來,其實更加強調的是用模,用模型作為輔助工具來管理工程,實現工程信息化管理,實現網路協同工作。
從這一點來說,算量只是其中一個功能,而且不是最重要的功能,目前不管國內國外的建模軟體,都是有一定的缺陷和使用困難的,始終有些工程量不是能倚靠軟體能完全計算出來的。
不要以為BIM是超級算量,無所不能,動不動就想在工程量上做文章,這樣的低級競爭手段絕對不是市場競爭的長久之計。
模型的作用應該是作為一個信息的載體,將構件的信息告訴給每一個施工作業人員,告訴材料人員應該準備什麼材料,準備多少材料;施工管理人員可以根據模擬建造過程制定相應的技術操作流程。
不管模型建多少,只要不用模型,都不能稱之為BIM。
打個比方,如果把BIM看做是一個數字,那麼模型可以看做是1,而用模的水平和深度就是後面的0,你想產生多少的價值,完全取決於你後面的0有多少。
第二步:使用模型,記錄數據,封存資料。
BIM的使用重點是改變傳統的施工模式,其實不管是高材生,還是小學生,都會對二維的圖紙有理解的偏差,但三維的模型卻不一樣,直觀的物體,放在自己的面前,只需要參照著做,按著模型提供的信息去做。
那麼,在大家的認知上,都會達到同一個水平,所以,不論是施工交底的時候,還是在項目施工人員和甲方人員交流的時候,都會非常方便,並且會加快施工交底的效率,從而提升施工的效率和正確率,所以這也是目前在項目運用中最直觀的表現。
舉個例子,一個高層建築圖紙,在做外牆裝飾面的時候,由於設計戶型的需要,高層建築有很多個轉角,剖面圖只表現樓梯間部位的視角,有些轉角的位置就無法在立面或剖面圖上展現出來,圖紙從設計院出來的時候,設計人員也沒想到要單獨出一張圖來說明轉角部分的裝飾做法,所以項目上的施工人員就只有依靠經驗或者猜測來確定轉角處的做法,最後等到設計來現場看的時候,發現不是自己想要的結果,於是就開始互推責任了。
BIM最大作用是中間的字母I,也就是信息,簡單的說就是我們整個工程的數據,模型在建立的過程中,我們不斷的寫入圖紙表達的信息;方便了施工人員,在施工的過程中,我們又將工程實際發生的數據存入模型內,這樣一來,我們工程的每一個構件,不僅可以查到設計信息,也可以查到施工過程中的信息。
比如一根柱子,高度3米,截面尺寸450*450mm,C35的混凝土標號,4根HRB400E直徑25mm的鋼筋和20根HPB300直徑10mm的箍筋,就是這根柱子的設計信息,而現場施工時,施工該柱子的施工單位、班組、施工時間、施工時的氣候情況,混凝土檢驗批報告,鋼筋檢驗批報告等信息,就是我們需要記錄的施工過程信息,而這些信息,在將來對結構進行維護,或者進行爆破拆除,再或者是作為軍方使用,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BIM也是為了方便日後使用建築的業主方。
另外傳統我們備案的工程資料過於繁多,而且紙質版的文件很容易出現保存不善或者丟失,現在的工程越來越繁瑣,需要備案的資料也越來越多,經濟資料、技術資料、安全資料、施工日誌等等,資料的管理過程中還涉及到部門之間的資料交叉管理。
在管理過程當中,紙質資料流轉繁瑣,影像資料又是各自存儲各自命名,造成了很多資料不能細化管理,辦公程序過於複雜,工作效率提不起來。
而基於網路雲協同平台下的BIM信息化管理手段,正好可以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通過伺服器來儲存電子版工程資料,各部門通過伺服器來管理資料,部門之間通過網路來共享資料,這樣既方便了查找,也讓資料實現了部門間的交叉管理和流轉,影像資料根據構件和部位上傳進模型中,管理起資料來就更加的細化了。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基於BIM的雲協同平台更像是一個企業OA管理系統,在項目級的運用上,BIM平台將項目部各部門的力量都整合起來,從而達到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
第三步:強化管理,制定自己的BIM管理體系,全面實行信息化,分析項目利潤,為公司級提供企業指標,企業定額。
在今天,各個建築企業都有著自己的管理方案,BIM是一套結合了模型的信息化管理技術,所以每個公司的狀況都不一樣,BIM的核心是人,而不是軟體,BIM軟體只是一個輔助人們管理工程的工具,所以執行BIM的人員素質和對BIM管理的理解才是引導建築企業走進信息化的關鍵,而每個企業人員素質都是不同的,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是需要制定一套自己的BIM管理體系,不能去照搬其他公司的模式,成功可以模仿,但是卻不可複製,這個道理是大家都懂的。
目前很多公司剛開始對BIM抱有很大的熱情,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就發現BIM不適應自己的公司,甚至於剛開始聽軟體公司鼓吹自己的BIM軟體,後來發現滿足不了自己的工程,這都是我們在建設BIM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其根本原因,還是自身的問題,別人公司的BIM管理的方案都是貼近著自己的辦事規程來的,別人的成功也是基於了自己公司的管理體系來建設的信息化,而不是全然接受別人的管理辦法,然而軟體公司所謂的BIM解決方案,都是站在軟體公司自己的立場上,根據多數建築公司的提議做的,而這些多數的建築公司也都是根據自己本公司的情況提出的方案,當然也是不能滿足全部建築企業的。
所以在做BIM管理體系的時候,一定要參考自己企業的部門設置情況和項目人員配屬情況,確定使用BIM的目標,並且制定一套BIM執行手冊,將BIM技術中可以成熟使用的技術部分運用於工程中,將自己可運用的應用點全面展現出來,這樣大家在看到了運用價值的情況下,才會對BIM越來越有興趣,並且逐步探索和完善自己的BIM管理體系,讓BIM真正能成為自己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只有在一線的摸爬滾打中,儘力的去探索使用BIM,推動使用BIM,深化研究BIM,BIM的潛力才能發揮出來。
建築行業全面步入信息化時代是遲早的事,儘早的完成項目級和公司級的全面信息化管理,才會在行業競爭中更具備優勢,在全方位的信息化實現之後,企業的數據分析能力將會得到進一步提升,在利潤分析的時候,更加可以藉助過去工程匯總起來的大資料庫,對每一個分項進行多方位的分析,確保工程的利潤。
BIM平台的大數據提供歷年企業的各大項目的單價分析、消耗分析、成本分析、進度分析等,也可以讓企業更加精確的了解自己的生產實力,擁有自己的企業定額,在競投標當中會非常有競爭優勢。
最後我想說的是,目前我們所遇到的一些困難,有一方面是源於領導層面對於BIM的誤解,現在國內很多新奇的事物總被炒的很熱門,成就了BIM曾經在2014年到2016年的2兩年火爆期,兩年的時間,讓國內的多數軟體公司看到了市場的潛力,同時也讓一些急於求成的建築企業盲目的去追求和建立BIM的團隊甚至部門,最終導致了很多對BIM抱有熱情,希望看到高回報的企業慢慢地冷卻下來,甚至感言BIM無用。
另外國內的多家BIM軟體服務商競爭,有優勢的軟體平台不能實現數據的交互暢通,特別是造價數據,各平台的模型數據不能做到完美的對接,還需要不停的去轉換格式,並且數據存在丟失的情況。
事實證明,我們需要的BIM時代還不能按我們的設想到來,但我們卻在BIM的道路中,不斷的探尋我們要走的路,希望那些曾經很有想法的建築企業,能儘快走出BIM的冷門期,真正的去反思BIM的運用價值,找到屬於自己的BIM之路,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BIMBOX,有態度有深度,我是飛揚,謝謝大家!~
頭馬
南寧●工程管理專業學生
Hello,大家好 ,我是一名在校生,我的專業是工程管理,我在2016年的時候,就對BIM有了一些簡單的了解。
但是直到2017年6月,左右我才學習BIM,現在我們所學習的,還是偏軟體操作上的東西,對於大學生來說啊,若是堅定的走BIM這方面,這條路發展下去,那麼我們需要軟體上的操作,另外還需要什麼樣的能力呢。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對於BIM這收入,我查了一些資料,但是很多人都沒有說他做BIM,真正上的收入問題?
最後呢就很感謝,這個BIMBOX公眾微信號,簡直是我們BIM界的一股清流,感謝你們的付出,謝謝!
* * *
根據上一期大家的投票結果,最終十工成皿成為第一期千人千語最佳心聲,《每日一技 | 我的成長軌跡》系列叢書近期將會為你寄出,注意查收哦。
另外三位小夥伴,董叄軍、劉可、杜利鵬也將獲得電子版的每日一技叢書,再次感謝你們的參與,感謝每日一技團隊的大力支持。
這一期的投票請找到公眾號里的文章進行,也歡迎你的投稿(我們還有最後4套書沒送出去哦),投稿需求在這裡:千人千語活動介紹
BIMBOX@126.com
推薦閱讀:
※想自學revit結構,請問有什麼參考書推薦的嗎?或者有什麼其他渠道?
※BIM 是泡沫嗎?業內領先人士是否還看好 BIM?
TAG:B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