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交互思維

交互思維是什麼?網上的搜索結果大多是一些交互設計的方法。但是我這裡要講的,是真正做交互設計所具備的思維方式。交互設計在國內發展的並不成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很多人,甚至包括交互設計師自身,對這一工作的性質和價值都未必有足夠的了解。

交互設計,聽上去是「設計」,但是其本質和常見的UI和視覺設計相去甚遠。「交互」指的是人類與機器之間的溝通,與美學、界面、按鈕什麼的,其實沒有半毛錢關係。領域細分之前,也許我們考慮的東西越多越好,但是在細分之後的今天甚至未來,交互設計就要有它不一樣的價值。

由於目前的大環境對這一細分領域仍舊缺乏了解,所以我希望在這篇文章里,寫幾個做交互設計所需要的思維方式。

1、可用性優先,視覺靠邊

一個功能首先要能用、好用,才會有人關心好不好看,審美挑剔的用戶其實比你想像中要少很多。當然不是說視覺設計不重要,只是對於交互設計而言,解決可用性才是最優先的,而視覺上的優化,可以在下一個環節再做討論。因為視覺設計有視覺設計師來負責,交互設計師如果注重視覺而不是可用性,就沒有人對可用性負責了,不是嗎?

例如下圖這個例子,在一個較寬的頁面上放一段較窄的文字:如果只以視覺感官來考慮,可能會設計出方案一(左);如果純粹以可讀性來考慮,可能會設計出方案三(右);如果兩者都估計到,可能最後得出的是方案二(中)。可見單憑任何一個環節都沒有辦法得到好的方案,但是我們應該分清順序,從各自的立場提供幫助。

2、不寄期望於用戶的理解力、耐性和信任度

通過長期的摸索和測試,你會發現用戶這種生物,不但永遠不會成長和進化,反倒變得越來越懶惰。十年前也許你可以用純文本小廣告騙到點擊率,如今沒有圖片大家都懶得掃一眼。交互思維需要有一種佛祖般的慈悲胸懷(只是一個比喻),無微不至地對主流用戶表示關懷(對不起,小眾和非主流們)。如果你對用戶行為感興趣,可以去看我之前寫過的這篇《你想像中的用戶 vs 真實的用戶》。

例如下圖,解析圖片中,右邊寫清楚「解析中」幫助用戶理解當前在等待什麼,進度條幫助減輕用戶的不耐煩,模糊處理的圖片給用戶「你的圖沒有丟,正在處理呢」的心理暗示。

3、不脫離目標談設計

交互設計師不喜歡聽到:「請你設計兩個界面,商品列表頁和詳情頁。」

更好的溝通方式是:「我們需要為想要購買商品的用戶提供信息,可選的商品數量有N個,用戶最感興趣的信息有……,一般人不會看但必須附上的信息有……」

這樣做並不是矯情,而是不同的信息量和重要性,所對應的解決方式可能完全不同。並不是一提到商品信息,就都要想淘寶、亞馬遜那樣的結構。

例如下圖,如果商品詳情重要程度較低,很多人願意直接購買(如 App Store),可以採用方案一(左),如果商品詳情非常重要,不看幾乎不會購買,則可以採用方案二。

4、用戶期望比邏輯更重要

有傳言說交互設計需要很強的邏輯性,才能夠梳理頁面上複雜的信息。這想就錯了,界面是為了便於使用而存在,如果用戶不能快速理解和操作,邏輯再正確也喪失了意義。

拿到一大堆信息時,需要思考的不是改用總分、分總還是總分總結構,而是對用戶來說那些事基礎、主要和輔助功能/信息,詳細可以去看我以前寫過的《複雜頁面的布局設計》。

例如下面是知乎網頁端的布局分析:

5、沒有奇怪的設計,只有看不懂的設計

自以為對互聯網產品很了解的人,通常習慣用定式思維來評判設計的好壞。例如,認為凡是符合設計趨勢的(扁平化、卡片化……)就是好的,凡是自己沒見過的,就是不好的。這樣的習慣非常危險,因為用戶從來不會以這些標準評判一款產品的好壞,對他們來說,能夠幫助他們高效完成任務的,就是好的產品。

例如下圖,你可能很少在手機上看到分頁,但這並不是一個拒絕在手機上使用分頁的理由。如果列表數量過多,需要支持用戶逐條尋找,且在搜索和篩選上有一些限制,就有可能需要用到分頁。否則,用戶並不會覺得你的設計很符合當下流行趨勢,而是煩惱無法完成自己想要的操作。

總結

交互思維並不能夠取代任何東西,也並不比任何你之前所學到的東西更加正確,甚至並不是所有的交互設計都要有與之相同的思維方式。

如果你是交互設計師,我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啟發你更加深刻地思考自己所在的角色以及能夠提供的價值。

如果你不是,我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你與交互設計師合時,溝通更加順暢,一起創造出色的作品。

——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推薦閱讀:

HCI項目訪談--HCID@IUB 十問十答
請問參加過人因國際(HFI)的Certified Usability Analyst(CUA)認證培訓的人,感覺怎麼樣?
一把史一把料教你搭作品集網站(一)

TAG:交互设计 | 人机交互 | 设计思维 |